不要只说“我”的事,要注意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开篇叙话
纵横家之鼻祖鬼谷子对于说话技巧,有如下总结:“与聪明的人讲话,要见识广博;与见识广博的人讲话,要有辨别分析的能力;与善于辩解的人讲话,要简明扼要;假如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就不要勉强他去做;假如对方喜欢某些东西,就要模仿并且顺从他;假如对方讨厌某些东西,就要避而不谈。如果以上几点你都做到了,那么你也就掌握了说话的技巧。”
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各不相同,关注点也就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说话的对象,根据对象的不同,谈论恰切的话题。只有引起对方的兴趣,对话才有意义。如果只是“泛泛而谈”,那么得到的结果也只能是“泛泛而交”。
若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不难发现,女人之间很容易因为某系列的化妆品、某牌子的衣服,甚至是婆媳关系的话题,成为好朋友、好闺蜜:而男人则大多因为一场球赛、一款游戏、一部电子产品,开始称兄道弟。这都是些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人与人之间并不会只从私人角度产生情感,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足够吸引与其有同等因素的关注点,当你发现了这些关注点,在与人交谈时提出合适的话题将会轻而易举。
生活中,当别人围在一起闲聊时,你却总是格格不入,插不进话,也很难结交新朋友,因为“话不投机半句多”;职场中,面对同事和领导,找不到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最后只能让交流双方感觉无趣、乏味,难以游刃有余地掌控职场。所以,我们要学着培养自己“杂谈”的能力,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快速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说对方感兴趣的事。话题选得好,就能够使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话题选得不好,则会计入落入相对无言的尴尬境地。
情景再现
万翔是一家广告公司的销售员,有一次,他去拜访某公司的一位经理。这是一个大客户,此次见面,将决定一项关乎公司重大利益的合作项目。万翔听说,另一家广告公司也在竞争这个项目。
见面之后,万翔先对自己公司的优势做了大体上的解说。但是,万翔从经理的表情上看出,他似乎对自己所说的内容并没有多大兴趣,甚至在交流过程中偷偷打了好几个呵欠。
就在对话几近陷入僵局时,万翔注意到经理背后的书架上摆着好几本不同版本的《论语》,还有一些名家对《论语》的解说书籍。再看这位经理的桌上,也摆着一本夹着书签的《论语》。于是万翔灵机一动,找到了谈话的突破口。
万翔说:“经理是不是对中国的古典文化非常感兴趣,尤其是《论语》,在这方面,您应该有很高的见解吧?” 原本昏昏欲睡的经理,听到万翔开口谈《论语》,顿时睁大了眼睛,困意全无,直点头说:“我对《论语》是非常感兴趣的。中国的老祖宗实在是太有智慧了。就算是在今天,这些道理拿来学习和运用,也是非常实用的。”
P4-5
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专业知识,85%取决于沟通能力——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
——卡耐基
人才不一定口才好,口才好的个个都是人才。
——翟鸿焱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曾国藩
上篇 不会说话,让你举步维艰
第一章 说话没有重点,说再多也没有用。
不要只说“我”的事,要注意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说话不对味儿,一切全白费
表达语无伦次,既费舌劳唇又给自己减分
运用“冷读术”,把话说到对方心窝里
第二章 做不好“面子文化”,注定没有好人缘
无赞美不好批评,无面子不好谈心
欲速则不达,语速太快难留好印象
表情不到位,会让听者很乏味
一本正经要分场合,不会变通就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第三章 不懂察言观色,说得再好也难人人心
不做“饶舌客”,适时刹车才能受人欢迎
滔滔不绝不得人心,适当沉默确保顺畅交流
说话长点心,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眼色
第四章 夸人夸不到点子上,行事就会处处触礁
不懂得夸奖对方,意味着压抑对方
痕迹太重的赞美,总不能打动人心
赞美不要敷衍,越具体才会越有成效
过分赞美会给人“拍马屁”之嫌
第五章 管不住自己的嘴,无疑是自讨没趣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小心飞来“口”祸
不该说的乱说,职场生活会很受伤
喜欢流言蜚语,就躲不掉人际是非
想说却还没说的,千万不要再说
第六章 学不会恰当的拒绝,维系不好良好的交际
不要直接拒绝对方的要求
照顾好对方的面子,绕个圈子好拒绝
直接说“不”,是不成熟的表现
第七章 说话太直率,很容易冒犯别人
出言无忌,容易招惹祸端
不要紧咬住三分死理,得饶人处且饶人
说话不要太率直,话到嘴边想三分
熟人讲话更要讲究分寸
第八章 不懂职场说话之道,老板就很难看到你
实话有时不宜实说,不懂变通堵塞职场道路
不善于表达,很难赢得老板关注
绕着圈子提意见,更易达到目的
争做职场“老好人”,工作会变得一团糟
第九章 害怕与陌生人搭讪,就无法将自己推销出去
“闷葫芦”在社交场中只会寸步难行
看不清人,就说不对话
记不住对方的名字,一切都是空谈
套近乎不讲分寸,好比给蛇画上腿脚
第十章 只言片语的伤害,会化成家庭中无法愈合的伤痕
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等于埋了一颗定时炸弹
婚姻有时需要“骗”出来的幸福,过于“实诚”
会让婚姻坠入冰窟
不要羞于表达,甜言蜜语说出来才动听
夫妻之间也需有点“小秘密”,过于坦露会割裂信任
下篇 会说话,让“言值’’带动价值
第十一章 转换心锚,做得好也要说得好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说话必须看场合
猜透对方心思,靠“同理心”投其所好
揭人不揭短,不在别人伤口上撒盐
第十二章 把握精要,说得好更要说得巧
通达权变,说话要婉转曲折
巧戴高帽,帽子戴到别人头上才有效
赞美有创意,更加吸引人
有些花言巧语必须说给对方听
第十三章 妙语如花,说对话才能办对事
说话不在于多,说到点子上才是硬道理
巧妙展示自己的“利用价值”,会沟通才能得良果
做事讲究天时地利,说话要看对象和时机
请人帮忙,不妨推心置腹
第十四章 点到为止,批评不用重锤敲
先谈结果,再谈原因
建议式批评,让批评变得悦耳
给批评裹上“糖衣”,给彼此互留面子
先道出自己的不足,再去批评别人
第十五章 赢得认同,机智的回答让你绝处逢生
妙语解尴尬,提升自身魅力
站在对方的立场,表达自己的想法
遭遇“话题陷阱”,依靠冷静自如应对
四两拨千斤,以调侃自己来解除矛盾
第十六章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将心比心,才能得人心
说让人感到关心的话,会让你处处受欢迎
实话实说,有诚意结果方能满意
让对方感动,织一张人情味十足的网
第十七章 识高则量大,用宽慰的言辞化解危机
人前不失言,给自己留余地
谅解对方的失误,既不输面子又不输和气
不争当下一口气方能赢得人气
适度自我调侃,是大智若愚的表现
第十八章 巧于说服,说“人”就是说“心”
对方喜欢听什么就说什么
巧用激将法,更容易达到目的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对方的观点说服对方
以柔克刚,方能得偿所愿
对于不同性格的人要说不同的话
第十九章 言谈幽默,生活从此不寂寞
幽默是生活中的蜜糖,能够;中淡人生这杯苦茶
把握好开玩笑的尺度,避免不必要的摩擦
自嘲是最安全的幽默方式
带着幽默出门,给人生减压
参考文献
古语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德国诗人海涅也说:“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由此可见,语言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语言,是每人每天生活中的主要内容,看似简单、平凡的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会说话,会让你举步维艰;会说话,则让你节节高升。
那么,怎样才算是会说话呢?会说话,就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说合适的话,懂得用合适的方式说出别人喜欢听并能够接受的话。那些留名于青史的大家,多是精通说话之道的“语言专家”:战国苏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列国,最后促成合纵抗秦的局面;诸葛亮舌战群儒,说服孙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语言得体、会说话,在人的一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有些人之所以比你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们懂得用语言武装自己,懂得利用好“语言”这个强大的武器。学会说话之道,就能够成就精彩的人生。所以,做人,万不可输在不会说话上。
会说话,可敌百万雄师。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战国时期,秦国、晋国联合要攻打郑国,郑国上下恐慌不已,文将无可奈何,武将不敢应战。老将烛之武受命前往秦军阵营,见了秦军统帅。最后,凭借着他的巧舌能辩,分析了其中唇亡齿寒的利弊关系,说服秦军撤兵,不再攻打郑国。晋军一看此等形势,也只好撤军回国了。
会说话,可助你脱离困境,摆脱危机。
说起纪晓岚,大家就能够想到他的“铁齿铜牙”。世人皆知他能言善辩、学识渊博,是个机智敏锐之人。有一次,乾隆想要试探一下他,于是便问道:“什么是忠孝?”纪晓岚回答:“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纪晓岚话音刚落,乾隆立刻说道:“那好,现在朕赐你一死。”纪晓岚愣住了,但君命不可违,他只好三拜九叩之后,谢恩离去。
过了半柱香的时间,纪晓岚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乾隆假意训斥道:“纪晓岚,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抗旨!”纪晓岚不慌不忙地解释说:“皇上,臣遵旨了。臣刚想跳河自杀时,屈原从河中跑出,并怒斥说:‘你这个人真不知好歹,我投河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道;而当今皇上贤德豁达,你怎么能够寻死呢?’听完之后,我就回来了。”乾隆听后,很佩服地说:“好一个纪晓岚,可真是能言善辩。”
会说话,利于你的求职。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领导要招聘一个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只留下了两个竞争者。第一个人说:“我会很爱惜车,每天都会把车收拾得干干净净;会遵守交通规则,保证您的安全;会尽量省油,节省开支……”第二个人说:“我做司机会遵守三条原则:第一,听得,说不得;第二,吃得,喝不得:第三,开得,使不得。这是我一直奉行的原则,之后还会一直坚持下去。”
最后,第二个人被聘用了。第二个司机虽然只有短短三条“得”与“不得”,却说进了领导的心里:领导有时会在车上办公、打电话,作为司机,自然能够听到工作内容甚至是商业机密,这也就要求司机“听得,说不得”;司机经常陪着领导四处开会,吃饭可以,但为了领导安全,就绝不能喝酒:车只会给领导开,私下里自己肯定不会使用。如此会说话的司机,领导当然喜欢了。
会说话,利于你的工作发展。
一些大公司对于职员任用,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说话声如蚊子的人,不予重用;语调不能抑扬顿挫者,不予重用;说话不得要领者,不予重用;无法干脆利落回答问题者,不予重用;说话颠三倒四者,不予重用……这些规定全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会说话,利于你的事业发展;不会说话,阻碍你的事业前途。
……
毋庸置疑,一个人是否会说话,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的成就和境遇。
基于此,我们编撰了《别输在不会说话上》一书,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说话的重要性,并运用合适案例加以说明,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方便,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较强。
最后,愿每一位读到本书的朋友,能够掌握书中的说话技巧和方法,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让“会说话”帮助你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有些人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
为什么明明我的出发点是好的,却总是会让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误解呢?
自己明明是个豆腐心,为什么脱口而出的却是伤人的言语
……
其实这很大程度上都是不会说话造成的。
若水编著的《别输在不会说话上》为不会说话的人提供了一把钥匙,让大家能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力量,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若水编著的《别输在不会说话上》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不会说话的害处,以及学会说话的要点与益处。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从容顺畅,必须要学会说话。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作为一种智慧,一种城府,一种修养,是人的一生中最可靠的资本。无数实践证明:会说话的人左右逢源,如沐春风,处处受人欢迎,并容易攀登到一个高度;而不会说话的人,处处受挫,举步维艰,让周围的人心生反感和厌恶,甚至使人生深受其害。说话作为一种情商,直接影响人生的发展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