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袜子皮皮(美绘版)》是阿斯特丽德·林格伦著的一部童话作品。
主人公皮皮是个奇怪而有趣的小姑娘。她有一个奇怪的名字: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她满头红发、小辫子翘向两边、脸上布满雀斑、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她脚上穿的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她的鞋子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她力大无比,能轻而易举地把一匹马、一头牛举过头顶,能制服身强力壮的小偷和强盗,还降服了倔强的公牛和食人的大鲨鱼。她有取之不尽的金币,常用它买糖果和玩具分送给孩子们。她十分善良,对人热情、体贴入微。她好开玩笑、喜欢冒险,很淘气,常想出许许多多奇妙的鬼主意,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著的《长袜子皮皮(美绘版)》讲述:门开了,一位奇特的小姑娘走了出来:
她头发的颜色像胡萝卜一样,两条梳得硬邦邦的小辫子直挺挺地竖着。她的鼻子长得就像一个小土豆,上边布满了雀斑。鼻子下边长着一张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她的连衣裙也相当怪,那是她自己缝的。原来想做成蓝色的,可是蓝布不够,她不得不这儿缝一一块红布,那儿缝一块红布。她的又细又长的腿上穿着一双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她穿一双黑色的鞋,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
她力大超人,可以举起一匹马,可以教训凶狠的强盗,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把鲨鱼抛到远处……
这个不同寻常的小姑娘就是——长袜子皮皮。
皮皮捡破烂并和别人打架
第二天早晨,阿妮卡老早就醒了。她从床上跳下来,轻手轻脚地走到杜米身边。
“快醒吧,杜米,”她一边说,一边拉杜米的手,“起来吧,让我们去找那位穿着大鞋挺有意思的姑娘去吧。”
杜米一下子就清醒了。
“我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就知道,今天准会有什么好事,尽管我不记得了。”他一边说一边脱下睡衣。随后两人一起走到洗澡间,赶快洗脸、刷牙,匆匆忙忙穿上衣服,比平时他们妈妈要求的时问整整快了一个小时。他们骑在楼梯的扶手上,从楼上正好滑到楼下的饭桌旁,他们坐下来,立即嚷着要喝可可奶。“有什么大事要干?”他们的妈妈问,“看你俩忙成这个样子。”
“我们到隔壁新来的那位姑娘那里去。”杜米说。
“我们可能一整天都在那里。”阿妮卡说。
正好这天早上皮皮要烤椒盐饼干。她和了一大团面,在厨房的地板上擀来擀去。
“你知道吗,”皮皮对自己的小猴子说,“至少要烤五百块椒盐饼干,一个面板怎么够用呢。”
她趴在地板上,用模子迅速地做鸡心形状的饼干。
“不要踩面,尼尔松先生。”她不高兴地说。正在这时,门铃响了。
皮皮跑去开门。她从头到脚沾了一身面粉,真像个面人一样,当她与杜米和阿妮卡亲切握手的时候,他们浑身上下也都沾上了面粉。
“你们到我这里来玩,我非常高兴。”她一边说,一边拍打着围裙。这时面粉飞扬起来,杜米和阿妮卡的喉咙里吸进很多面粉,他们咳嗽起来。
“你在做什么?”杜米问。
“啊,如果我说我在掏烟筒,像你这样精明的人肯定不信,”皮皮说,“实际上我在做饼干。不过很快就完了。你们可以暂时在木柴箱上坐一坐。”
皮皮飞快地做着饼干。杜米和阿妮卡坐在木柴箱上看着她怎样揉面,怎样把饼干扔到饼铛上,又怎样把饼铛放到炉子里。他们觉得就跟看电影一样。
“好啦!”皮皮最后说,她把最后几饼铛饼干取出以后,“砰”的一声关上了炉门。
“我们现在做什么?”杜米问。
“我也不知道你们想做什么,”皮皮说,“不过我自己可不想躺在床上睡大觉。我是一个捡破烂的,从来没有一刻闲工夫。”
“你说你是什么?”阿妮卡问。
“一个捡破烂的。”
“捡破烂的是干什么的?”杜米问。
“捡破烂的就是拾东西的,懂吗?除此以外还能干什么。”皮皮说,同时把地板上的面粉扫成一小堆,“世界上到处是东西,确实需要有人去拾,这正是捡破烂的要做的。”
“能拾到什么东西呢?”阿妮卡问。
“噢,什么都可以拾到,”皮皮说,“金块、鸵鸟毛、死老鼠、泡泡糖和小螺丝帽之类的东西。”
杜米和阿妮卡认为确实有意思,也想成为捡破烂的,不过杜米说他希望能拾到一块金子而不想拾到一颗小小的螺丝帽。
“看我们到底能拾到什么,”皮皮说,“反正总能拾到一些什么东西。现在我们得快去,不然的话其他捡破烂的就会把这个地区的金子都拾走了。”
就这样三位捡破烂的出发了。他们认为最好先从周围的房子拾起,因为皮皮说,尽管有的时候在远处的树林里也可以拾到小螺丝帽,但是最好的东西总是在有人居住的地方拾到的。
“不过尽管如此,”她说,“我也看到过相反的例子。记得有一次我在婆罗洲原始森林里捡东西,正好在原始森林深处,从来没有人到过的地方,你们猜我捡到什么啦?啊,那是一条做工考究的木头假腿。我把它送给一个缺一条腿的老头,他说这样的假腿是用钱也买不到的。”
杜米和阿妮卡仔细地看着皮皮,看这位捡破烂的怎样捡东西。皮皮从这条路边跑到那条路边,在眼睛上手搭凉棚,看呀看的。她有时在地上爬,有时把手伸到围栏的缝里去,失望地说:
“真奇怪!我百分之百地相信我看见了一块金子,可就是没有。”
“真的捡到什么都可以拿走吗?”阿妮卡问。
P12-14
在当今世界上,有两项文学大奖是全球儿童文学作家的梦想:一项是国际安徒生文学奖,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设立,两年颁发一次;另一项则是由瑞典王国设立的林格伦文学奖,每年评选一次,奖金5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人民币450万元),是全球奖金额最高的奖项。
瑞典儿童文学大师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女士(1907—2002),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国际世纪名人,被誉为“童话外婆”。林格伦童话用讲故事的笔法、通俗的风格和神秘的想象,使作品充满童心童趣和人性的真善美,在儿童文学界独树一帜。1994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把引进《林格伦作品集》列入了“地球村”图书工程出版规划,由资深编辑徐寒梅做责编,由新锐画家缪惟做美编,并诚邀中国最著名的瑞典文学翻译家李之义做翻译。在瑞典驻华大使馆的全力支持下,经过5年多的努力,1999年6月9日,首批4册《林格伦作品集》(《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卡尔松》、《狮心兄弟》、《米欧,我的米欧》)在瑞典驻华大使馆举行了首发式,时年92岁高龄的林格伦女士还给中国小读者亲切致函。中国图书市场对《林格伦作品集》表现了应有的热情,首版5个月就销售一空。在再版的同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又开始了《林格伦作品集》第二批作品(《大侦探小卡莱》、《吵闹村的孩子》、《疯丫头马迪根》、《淘气包埃米尔》)的翻译出版。可是,就在后4册图书即将出版前夕,2002年1月28日,94岁高龄的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女士在斯德哥尔摩家中,在睡梦中平静去世。2002年5月,中少版《林格伦作品集》第二批4册图书正式出版。至此,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以整整8年的时间,完成了150万字之巨的《林格伦作品集》8册的出版规划,给广大中国少年儿童读者奉献了一套相对完整、系统的世界儿童文学精品巨著.奉献了一个美丽神奇的林格伦童话星空。
由地球作为载体的人类世界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科学的,也可以是文学的。少年儿童作为人类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就应该用世界文明的一流成果来启蒙,来熏陶,来滋润。让中国的少年儿童从小就拥有一个多彩的“文学地球”,与国外的小朋友站在阅读的同一起跑线上,是我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神圣职责。在人类进入多媒体时代的今天,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倾力打造了高格调、高品质的皇冠书系,该书系的图书均以“美绘版”形式呈献。皇冠书系“美绘版”图书自上市以来迅速得到了广大青少年读者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天,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将《林格伦作品选》纳入皇冠书系,以“美绘版”形式再次出版林格伦女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们分别是《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小飞人卡尔松》、《大侦探小卡莱》、《米欧,我的米欧》、《狮心兄弟》、《吵闹村的孩子》、《疯丫头马迪根》和《绿林女儿》。此次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倾力打造的“美绘版”《林格伦作品选》就是要让世界名著以更美的现代化形式走近少年儿童读者,就是要让林格伦的童话星空更加绚丽多彩。
愿《林格伦作品选》(美绘版)陪伴广大的少年儿童朋友快乐成长,美丽成长。
我完成了瑞典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作品系列的第八卷《我们都是吵闹村的孩子》的翻译工作后,心里特别高兴,回想起翻译林格伦的作品完全出于偶然。1981年我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留学,主要是研究斯特林堡。斯氏作品的格调阴郁、沉闷,男女人物生死搏斗、爱憎交织,读完以后心情总是很郁闷,再加上远离祖国、想念亲人,情绪非常低落。我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每天不知道想干什么,想要什么,有时候故意在大雨中走几个小时。几位瑞典朋友发现我经常有意无意地重复斯特林堡作品中的一些话。斯特林堡产生过精神危机,他们对我也有些担心,因为一个人整天埋在斯特林堡的有着多种矛盾和神秘主义色彩的作品中很容易受影响。他们建议我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换一换心情。我跑到书店,买了一本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我一下子被崭新的艺术风格和极富人物个性的描写所吸引。我一边读一边笑,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我好像跟皮皮一样,能战胜马戏团的大力士,比世界上最强壮的警察还有力量,愤怒的公牛和咬人的鲨鱼肯定不在话下。由于职业的关系,我读完一遍以后开始翻译这本书,一个暑假就完成了。从此,翻译林格伦的书几乎成了我的主业。
我第一次见到林格伦是在1981年秋天,是由给我奖学金的瑞典学会安排的。她的家在达拉大街46号,对面是运动场,旁边有森林和草地。当时女作家还算年轻(74岁),亲自给我煮咖啡。我们谈了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问题。1984年我从瑞典回国,她表示希望到中国看看。这个消息传出以后,瑞典一中国友好协会和瑞典驻中国大使馆立即表示,什么时候都可以安排。不过医生认为,路途太遥远,不宜来华访问,因此未能成行。但是她对我说,由于她的作品被译成中文,她开始关注中国的事情。1997年她已经90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在一般情况下她已经不再接待来访者,但当她听说我到了斯德哥尔摩以后,一定要见一见。当时我和我的夫人都很感动,在友人的帮助下,我们一起合影留念。2000年秋我去斯德哥尔摩的时候,朋友告诉我,她的身体已经很不好,大部分记忆消失,已经认不出人了。但是圣诞节的时候,我仍然收到了以她的名义寄来的贺卡。
不知什么原因,我和林格伦女士一见如故。她曾开玩笑说,可能是我们都出生在农民家庭。1984年我回国以后一直与她保持联系,有时候她还把我写给她的信寄到报社去发表。1994年,当她得知我翻译时还用手写的时候,立即给我寄来10000克朗,让我买一台电脑。我和她虽然相隔几千公里,但我和我的家人时刻惦记着她,希望她健康长寿。
我已经把林格伦的主要作品和一部分由她的作品改编成的电影译成中文,断断续续用了20年的时间。作品中的故事大都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作家笔下的风俗、习惯、传统、民谣、器物等,现代人都比较陌生了。我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除了作家本人亲自给我讲解以外,还得到很多瑞典朋友的帮助,如罗多弼和列娜夫妇、林西莉女士、韩安娜小姐、史安佳女士和隆德贝父女等,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希望我的拙译能给小读者们和他们的父母带来愉悦,并增加对这个北欧国家儿童生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