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华著的《女孩自我保护手册(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手记)》一方面针对遭遇性伤害的女性,就如何帮助她们走出心理阴影,重获幸福的人生,从性知识理论、心理辅导、心理调适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该书引发了对青春期男孩性教育的思考。发生青少年性侵案件,不仅仅伤害了女孩,对男孩及其家庭也是一种伤害,因此,该书也启发我们对青春期男孩可能遇到的性困惑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对男孩进行性伦理、性道德的教育,避免男孩性侵女孩,特别是与14岁以下幼女恋爱发生性关系的事件。同时,这本书对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家长开展性心理咨询、性教育起着指导作用,并希望引起社会关注和重视性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女孩自我保护手册(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手记)》作者曾丽华在年幼时曾遭遇性骚扰,因为没人帮助自己,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走出心理阴影,致使长大后的生活充满了不幸,并因此遭到家暴,最终离婚。
之后,她开始学习心理学,在学有所成的同时,也帮助自己走出了生活的阴暗面。她亲身感受过遭遇侵犯之后内心的苦楚,所以希望能用心理学的知识帮助有类似经历的人走出深渊。
于是,她从自身经历出发,结合多年来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遇到的案例,在保护咨询者隐私的基础上,写成了这本工作手记。她帮助的人中,既有素昧平生的求助者,也有她的朋友、亲人和同事,她希望借此能帮助那些遭遇侵害的女孩走出心理阴影,并学会自愈和成长。
某男初恋时,由于女友遭遇其他男性的性骚扰,为了保护女友,他因过失杀人获刑入狱。女友曾信誓旦旦地承诺等他出来,谁知他出狱后,女友已经成为他人的妻子。之后,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他虽然不是很喜欢对方,还是答应了,但却在几次约会后,强奸了新女友。他说因为前女友的伤害,他要报复女人。
5.露阴型性骚扰
如窥淫癖、露阴癖等,这些行为给女性带来不舒服的感觉,笔者认为此类也属于性骚扰。
某女读初中时一次骑自行车回家途中,一名男子总低头看他下身,她也顺着男人的目光看过去,于是看到男子裸露在外勃起的阴茎。那男子则奸笑着对着女生手淫。
6.冲动型性骚扰
冲动型性骚扰的男性主要是青春期的男孩,他们因为年轻,对女性好奇,加之自制力差,所以对女性的骚扰多半缘于性冲动。冲动型性骚扰大多是以游戏和玩笑开始,并伴随着身体的接触.男性一般没有蓄意的伤害意识。
不管怎么说,性骚扰就是在他人不愿意的情况下,进行的带有性侵犯的行为。性骚扰在心理层面的分辨比较困难,主要是以行为为主。
一次我乘坐公交车,一个20岁左右的男生刻意挤到我身后,从我的背后对着我上下移动他的身体。我吓得赶紧移到售票员身边,那个男子才不敢靠近我。之后,他走到另一个瘦小的女生背后,双手拉着公交车的拉手,把那个女生紧紧包裹在怀里,对着那个女生上下蠕动身体。那个女生吓得缩成一团,车上人不多,他做那个动作,一车人看得非常清楚,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指责他的不良行为,直到他下车离开。
在现实生活中,关于性骚扰的新闻常常出现。对于性骚扰,不管是在公众场合,还是在独处的时候,我们都要勇敢地说“不”,而不是阻止对自己的这一次骚扰就算了。当我们勇敢说“不”时,会让性骚扰者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才不会有下一个受害者。
但有时在公交车上,如果对方碰了你的胸,并且是好几次,而此时公交车不稳定,左右摇晃,你就要分辨是正常的行为,还是性骚扰行为,否则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误会。毕竟,在公交车等公共场合,彼此接触几次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人为的摸大腿、摸臀部、摸胸部则为性骚扰。
我们在识别性骚扰时,还要区分性骚扰、猥亵、强奸几个概念(见图1—1)。
1.性骚扰
性骚扰是以性欲为出发点,带着性暗示的言语或动作引起对方的不悦感。
2.猥亵
猥亵是指没有实质的行动,但已经碰了女性不该碰的部位,是以性交以外的方式实施的淫秽行为,比性骚扰的程度重。如果是对年幼孩子的l生骚扰,即在对象不明了意图的情况下,也被视为猥亵。
3.强奸
强奸,是指违背被害人的意愿,使用暴力、威胁或伤害等手段,强迫被害人进行性行为。
在法律上,三者的主要区别是:强奸属于法律范畴,是严重的犯罪,而猥亵和性骚扰属于管理条例范畴,有轻重之分。它们的严重程度呈递进关系:性骚扰<猥亵<强奸。
P4-6
一篇《对<珍爱生命——小学生性教育健康读本>引发讨论的回应》引起热议。正如《回应》一文中提到的,“在中国,长期以来‘性’都是一个禁忌话题,直到现在,很多家庭里父母跟孩子谈性仍然觉得难以启齿,学校里更难得开设性教育课程。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媒体中有大量性信息,其中一些信息是不准确、对孩子有误导的。在家庭性教育缺失,学校性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儿童性发展的需求、性教育的需求被大大忽视了。”
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ll一2020年)》中明确提出“把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学校和家庭都缺乏性教育,学生获得性知识的途径可能是网络、媒体或同伴等。这样获得的性知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从而导致青少年因性无知发生非意愿怀孕、人工流产、遭遇性侵等悲剧时有发生。
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从2003年以来,在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和韶关市妇女维权站以及韶关市青少年宫从事心理咨询接触到的个案,特别是一些年幼的女童,由于缺乏性教育及自我保护意识,遭遇性侵或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导致非意愿怀孕及人工流产的案例为基础撰写而成。
这本书,一方面针对遭遇性伤害的女性,就如何帮助她们走出心理阴影,重获幸福的人生,从性知识理论、心理辅导、心理调适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另一方面,该书引发了对青春期男孩性教育的思考。发生青少年性侵案件,不仅仅伤害了女孩,对男孩及其家庭也是一种伤害,因此,该书也启发我们对青春期男孩可能遇到的性困惑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对男孩进行性伦理、性道德的教育,避免男孩性侵女孩,特别是与14岁以下幼女恋爱发生性关系的事件。
同时,这本书对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家长开展性心理咨询、性教育起着指导作用,并希望引起社会关注和重视性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一直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性教育往往是人们不敢正常面对的话题。我相信这本手记能帮助家长、性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和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掌握必要的性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女性预防性伤害、走出性创伤的心理阴影。
我相信,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能让更多人关注并投入到性教育的工作中,促使家庭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家庭,重视女童的自我保护;促使学校和社会成为性教育的倡导者和执行者,因为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张廷彩
2017年10月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本书提出预防性伤害从性教育开始。让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性教育,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懂得自我保护,就能避免伤害事件发生。“性不是无师自通,性教育也应与时俱进。”这本书,从案例出发,叙述了女孩自我保护、寻求心理帮助、重获幸福人生的方法。女孩,你的命运你做主!祝愿每个女孩都活出精彩的人生!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马林
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为了帮助更多女性走出性伤害的阴霾,将自己心理咨询的经验和心得分享给读者,以期给青少年、性教育工作者、家长、心理咨询师带来新的启发,帮助更多人掌握性教育的方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韶关学院副教授、广东省家庭教育金牌讲师罗曼红
每一个女孩未来都可能是母亲,保护女孩,让女孩不再受伤害,就是为未来的母亲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关注女孩和青少年保护,让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再是一句口号!
——中国志愿服务培训师、资深媒体人、青少年安全教育导师
女童保护基金联合发起人侯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