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是青春惹的祸(青春期大脑决定孩子的人生)
分类
作者 (美)劳伦斯·斯坦伯格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劳伦斯·斯坦伯格著的《不是青春惹的祸:青春期大脑决定孩子的人生》从脑科学重新解读青春期!家长、教育工作者、所有关心青少年者必读的教养指南。为何青少年成群结队时,特别容易惹祸?这是因为身体已长大、大脑却还在施工。塑造大脑的好时机,除了0~3岁,最后一次机会就是10~25岁。

父母与教育者应以全新眼光看待青春期,大幅改变养育、教导的方式,协助青少年培养高度自制力,走上成功人生。青春期拉长,机会变多,解开青春期的迷思,帮助您成功教养孩子。

内容推荐

《不是青春惹的祸:青春期大脑决定孩子的人生》由青少年专家劳伦斯·斯坦伯格根据最新脑科学、临床辅导实例、以及法庭案例,颠覆长期以来关于青少年教养的观点。

尽量避免孩子太早进入青春期。少吃糖和脂肪,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每天至少做一个小时的有氧运动。减少孩子暴露在人工光线的时间,尽量避免使用含有双酚A的塑料制品。

培养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大脑在正能量的环境中熏陶越久,自我管理能力就越成熟。即使冲动、具侵略性的少年犯,如果获得适当的辅导,也可以顺利转变为大人。

父母温暖、坚定,总是给予孩子支持。生长于这种家庭的青少年,比生长于专制型和放任型家庭的更自信更独立。

延迟满足是成功的关键。毅力比聪明才智更重要。培养青少年的自制力、并遵守延迟满足的四个原则:不中途辍学、不未婚先育、不要犯法、不要游手好闲。大多数人成年后可以过得不错,也不太会变穷,摆脱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恶性循环。

目录

第一章 把握时机

 青少年期:另一个幼儿期

 值得关注的新现象

 新策略

第二章 大脑的可塑性

 回忆高峰

 青少年的大脑具有可塑性

 可塑性的作用

 建构更好的大脑

 成年期的可塑性

 可塑性都是局部的

 你最重要的网络不在脸书上

 近侧发展区的经验可改变大脑

 给大脑日后的改变打下基础

 青少年大脑发育期的三大系统(3R)

 一段不稳定的时期

 充分利用大脑的可塑性

 步入青少年期后大脑可塑性增强

 青春期和可塑性

 以可塑性交换效率

第三章 最长的十年

 已延长的青少年期

 孩子为什么越来越早熟?

 青春期是如何发生的?

 为什么要重视早熟?

 成年期的延迟

 放纵自我,理性选择还是发展停滞?

 成年期的延迟是一把双刃剑

 重新思考青少年期

第四章 青少年是如何思考的

 危险时期

 青少年大脑发育的各个阶段

 大脑的卫兵:边缘系统

 追求享乐

 青少年期的意义

 大脑的首席执行官:前额叶皮质

 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都这样吗?

第五章 预防青少年自我伤害

 阻止危险行为

 同伴效应

 社会脑

 群体的愚昧

 保护无力自救的青少年

第六章 自我调节的重要性

 现在,还是以后?

 终极“棉花糖试验”

 最漫长的等待

 安吉莉卡的故事

 露西所欠缺的品质

 成功的决心

 非认知技能

 我们为什么忽视了动机?

 动机的重要性

 自我管理能力是决心的核心

 自制力的培养

第七章 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做温暖的父母

 做坚定的父母

 多支持孩子

 不同风格的教养方式

 权威型教育方式的好处

 帮助青少年培养成熟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八章 高中改革

 在学校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反思中学教育

 品格教育可以解决问题吗?

 在神经科学中寻求出路

 训练大脑执行能力

 正念冥想

 有氧运动

 训练自我管理的技巧与策略

 持续的鹰架式刺激

第九章 胜利者与失败者

 自我管理能力和犯罪

 四个原则

 强制循环

 贫穷与青春期

 脆弱时期的保护措施

 资本的形成

 推迟进入成年期的好处和期待

第十章 受审的大脑

 父母都知道的事

 美国与奥尔马·卡德尔

 虚假供认

 底线

 青少年的堕胎权

 重新界定青少年与成年人的界线

第十一章 结语

 一些建议

 最后一些看法

试读章节

第二章 大脑的可塑性

我对自己青少年时期发生的事情记忆格外清晰,比对童年和成年时期的记忆更加丰富和具体。虽然我现在已经60出头,但是仍然能清清楚楚地记得许多事情。我不但能记得十几岁时出现过的重要的人、重要的地点和重要的事情。甚至还清楚记得许多细微的细节,比如不同朋友们特别的嗓音,女孩穿着格子裙上学时露出穿着森绿色裤袜的腿:我还清晰地记得父亲开车载着我从当地比萨店回家,我就坐在他身边,比萨盒放在腿上的温暖和味道。

当然,我也记得童年和成年时期发生的一些事情,不过我能记住的只是些重大事情,即生活中每个经历过的人都会记得的转折性事件,比如搬新家、养一只新的宠物、得到第一份工作、求婚、孩子的出生。但是我对童年和成年时期日常生活的记忆却非常模糊和抽象,就像伍迪·艾伦粗略读了《战争与和平》后,评价道:“《战争与和平》讨论的是俄国。”我对童年和成年事情的记忆大概也就这样“粗略”。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我的大脑能非常清晰肯定地记住青少年时期一些非常平淡无奇的日常。

令人惊讶的是,我的青少年时期其实很平淡普通。我的家庭没有发生任何变故,也没有中彩票。我是相当幸运的,青少年时期生活水平还好,也没有碰到家庭破裂、重大疾病、死亡和重大变故。生活一天一天稳步前进,全在意料之中,就像在机场的自动人行道上按部就班地从一头到另一头。

说实话,我想不出为什么青少年时期会比童年和成年时期更让人印象深刻。实际上,如果算一算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单子上列出的意义重大的事情和生活的转折大多发生在三十几岁,而不是十几岁。在30到40岁这十年中,我结了婚,当了父亲,换了两次工作,在三个不同的城市里居住过,成为终身教授。但是,青少年时期发生的事情,我记得最多、印象更深刻。

这些年来,我问了许多同事和朋友,他们是否也有这样的体验。至少有90%的人表示赞同。几乎所有人对青少年时期的记忆比对生命其他阶段的记忆深刻。

回忆高峰

人们对青少年时期的记忆非常清晰,这一现象十分普遍。心理学家给它取名为“回忆高峰”(reminiscence bump)。研究者们精心安排了一些实验:在考虑被试人年龄的前提下,让他们回忆往事。考虑被试年龄,是因为距发生事件的时间越近越容易回忆起。实验结果证明:在人的主观经验中,回忆10到25岁发生的事情比回忆其他阶段发生的事情的频率高。

这并不是因为人们十几岁时记忆力更好。记忆力会在童年和青少年期不断发展,而且到四十五六岁记忆力仍然很好。只是进入成年阶段之后,人的精神状态会不可避免地下降。年龄不同,基本记忆力也不同,所以我们对青少年时期的回忆比童年时更清晰,但是这不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对十几二十岁的回忆比三四十岁的回忆更详尽。

假如出现的回忆高峰并不是因为青少年阶段记忆力比较好,就很可能与事件本身的性质有关。这个解释看起来很合理,许多研究也都注意到了这点。研究者们提出了与这个基本假设有关的三种观点。

一个是我们对青少年时期的回忆比其他阶段要多,是因为青少年时期那几年初次体验的事情相对较多(初吻、第一份工作、第一辆车、第一杯啤酒),而且研究显示:比起熟悉的事物,我们容易记住新奇的事物。

另一个是青少年时期发生的典型事件普遍来说都很关键,而且充满感情。因为青少年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毕业、离家、初夜。我们对生命中的这个时期记忆满满,一点都不稀奇。我们能清晰地回忆这些满载情感的事情(研究证明,回忆并不一定准确)。因为青少年的许多事情非常有“戏剧性”,人们也希望自己对这一段时期的回忆更多些。

最后。一些科学家提出假设:因为人们在青少年阶段刚刚萌生出明确的身份意识,我们更喜欢用青少年时期发生的事情来定义自己的身份。所以当我们长大后,更容易想起这些事情,并把它们写入自己的成长自传中。

所有这些假设看起来都非常合理,但都不够正确。虽然青春期发生了许多新奇、充满情感、重要和自我身份定义的事情,但这并不是人们为什么更容易回忆起青少年时期的原因。

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是:给被试者看一张列了许多常用名词的清单,比如“书”或者“风暴”,让他们写下每个词所触发的记忆中的事情。等被试者写完所有的回忆,研究人员会让他们逐一回顾这些事情,并指出这些事情大概在他们多大的时候发生的。给每个事件标注日期之后,被试者要给每个事件写个评价标签,比如新奇指数、重要程度和情感强度等。

结果在意料之中:被试者回忆最多的事情都发生在青少年期而不是其他年龄阶段。但是他们回忆的事情并没有多么新奇、重要、情感充沛或者对个人意义重大。实际上,我们所回忆的青少年阶段的事情绝大部分都是平凡的日常。奇怪的是,我们很少回忆那些情感充沛、重要、与自我身份界定有关的事情。但是我们更容易记住青少年时期发生的日常事件,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年龄阶段的日常琐事。可能由于青少年时期有某种因素让人对这些琐碎的事情印象深刻。

我们也更容易记住这个年龄阶段听过的音乐、读过的书和看过的电影。而且我们记得最清楚的歌曲、小说和电影都是在10到25岁之间接触到的,就像我们记得最清楚的经历、人物和地点也是在这个年龄阶段接触到的。有些可能还是当时的新闻。这倒是非常让人吃惊,因为十几岁的孩子一般都对时事不感兴趣。

之所以有青少年回忆高峰这个说法,有两个原因。因为回忆高峰的出现和青少年时期发生的事件性质无关,所以肯定与青少年时期记忆特殊的运作方式有关,才使得青少年时期成为人们的回忆宝库。

青少年时期,大脑给日常经验编码的方式很特别,好像这个年龄阶段大脑的“记录装置”高度敏感。人在经历某件事情的同时如果有某种神经传导物质(如多巴胺)的分泌,事情就更容易被记住。如果这种化学物质分泌得不是很多,那么就不太容易被记住。我们在经历一些引发强烈的消极或积极情绪事情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就会分泌。负责强烈情绪的大脑区域在青少年时期特别敏感。因此,青少年大脑被化学物质激活,编码记忆更加深刻。回忆高峰的存在并不是因为许多情感事件发生在青少年阶段,而是因为平凡的事情也能触发强烈的情感。

P12-16

序言

一个国家的青少年在学业成绩评估上落后,却在暴力、意外怀孕、性传播疾病、堕胎、酗酒、吸食大麻、肥胖和抑郁等方面“遥遥领先”世界。

这个国家就是美国。

美国教育青少年的方法不对!

现行的青少年教育方法充满了误解、犹豫和矛盾。许多年轻人在学校表现很差,有心理或行为问题。我们对青少年的认识总是有偏差,要么认为他们比实际年龄成熟。要么认为他们比实际年龄幼稚。社会也极度困惑,不知道该怎样对待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他们认为12岁的青少年已经很成熟,可以“明白事理”,因此,像审判成年人一样审判一个自认犯了重罪的12岁青少年。然而,却禁止20岁的青年购买酒水,认为他们还不成熟,不能把控好尺度。同样,美国社会允许16岁的青少年开车(据统计,这是最危险的活动之一),但不允许他们看限制级电影(如果以前有限制级电影这样无害的活动)。可见,社会对青少年也束手无策。

青少年期给人的刻板印象就是混乱。青少年期是一个让人困惑的时期,但身处于这个时期的人并不感到困惑。实际上,成年人比青少年要困惑得多。

几年前的某个傍晚。我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他叫我帮他照看一下他10岁的儿子。因为他16岁的女儿出了点事情,他要赶紧出去料理。我称朋友的女儿为斯泰西。斯泰西因入店行窃而被逮捕,她打电话叫爸爸接她回家。斯泰西想偷百货商店的泳衣,她的两个朋友也从店里偷了一些小东西。商场在离她家不远的一个高端购物中心里。三个人被拘留在当地的警察局。当时,朋友的妻子在外出差,他不能把儿子单独撂在家里。

一个小时后,朋友和他的女儿回来了。他站住,看着斯泰西经过我的身边,走过门厅。她避开了任何眼神接触,爬上楼梯回到自己的房间。所有人都一言不发。

我们坐在客厅,想弄清事情的原委。斯泰西是个好孩子,全优生,从来没有惹过麻烦。家里的经济也很宽裕。斯泰西知道,如果她想要买衣服,管家里要就行。为什么她要偷自己轻易就能买到的东西呢?朋友在从警察局开车回家的路上,问了女儿这个问题。但是,她答不上来,只是耸耸肩,看向窗外。我猜想她也不知道原因,而且也不在意个中缘由。

朋友也是一个心理学家。他想让斯泰西去做心理治疗,让她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当时,我认为这个要求很合理。但是,现在,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鼓励这种做法。当一个青少年有很明显的情感或行为问题时,如抑郁或长期的自我内在冲突行动化(chronic acting out),我完全赞同做心理治疗。但是,再怎么挖掘斯泰西的无意识,也无法发现她为什么偷泳衣。她并不是因为生父母的气,或者因为不自重,也不是因为内心空洞,需要用一些实际的、可以立马带来满足感的东西填补。最重要的是,让斯泰西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比较恰当的处理方法是。要求斯泰西给商店赔偿或者采取禁足、没收零花钱、暂时收回某些特权等方法惩罚她。

但是,推搡着她去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没有用的。她之所以偷东西,是因为她和朋友逛商店时,不时地停下来试用化妆品或者翻一翻展台上成堆的衣服。她们觉得看看自己能不能把东西带走好像也挺好玩的。事情真的没那么复杂。本书将讨论我和同事们做的有关青少年大脑的研究,让读者理解斯泰西的所作所为,明白为什么通过自我反省来寻找答案其实毫无意义。

……

我做的这一篇前言,也是要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但是,我意识到,不是所有的读者都喜欢我用非常激进的语气。有些专家认为,我们年轻人比他们过去要好多了。在某些方面,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现在,抽烟喝酒的青少年比他们父辈那时少多了。现在的犯罪率也比20年前低了。青少年怀孕率已经降低了。这都是好消息。

但是,与这30年我们为改善青年人行为、提升青年人幸福感而付出的代价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如果我们现在就为这点小进步而庆祝的话,就有点像是在为庆祝一支队伍微不足道的一点小进步而举行一场游行。其实,这支队伍仍然处在标准线底部,只不过比以前好了一丁点儿。当今社会,青少年的一些问题虽然没有过去那么普遍,但是这些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超出我们可接受的范围。美国在青少年成就和健康指标上,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这就说明,我们不但做得不好,而且对青少年的了解并不深入,教育方式也并无太大改进。我在本书中提出的观点只不过是在尖端、革命性科学的基础上,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思考什么是青少年。我相信,如果大家认可这一观点,年轻人的幸福感会大大提升。

书评(媒体评论)

在我所读过的有关青少年的书当中,这是最好的一本。

——马丁·赛里格曼(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和作家,现代正向心理学运动之父)

大爱!斯坦伯格将自己几十年的专业成果和最新的科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给了我们一个全新而大胆的视角观察青少年的“窘境”和“希望”。依靠他的知识和智慧,我们可以在青少年的成长旅程中,给予他们更好的支持。同时,你会为之着迷、为之折服,能深刻并重新理解青春期。

——丹尼尔·J·西格尔(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临床教授),

有说服力,内容新颖,直抵本质。权威!

——《华尔街日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1: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