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金性尧著的这本《夜阑话韩柳》,体味古文宗师韩愈和柳宗元的文章内髓,感悟士人在政治与文学之间的品格与沉浮。内含《王文公与韩文公》、《国王茅屋与公主山庄》、《从韩湘到韩湘子》、《披袈裟的乐师》、《世外无桃源》等56篇文章。
本书是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 书名 | 夜阑话韩柳(精)/大家小书 |
| 分类 | |
| 作者 | 金性尧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翻阅金性尧著的这本《夜阑话韩柳》,体味古文宗师韩愈和柳宗元的文章内髓,感悟士人在政治与文学之间的品格与沉浮。内含《王文公与韩文公》、《国王茅屋与公主山庄》、《从韩湘到韩湘子》、《披袈裟的乐师》、《世外无桃源》等56篇文章。 本书是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内容推荐 韩愈、柳宗元为中唐文坛的两大巨擘,二人合作推动的古文运动、波澜壮阔、唯陈言之务去,一洗雕琢骈俪的六朝文风,文起八代之襄。 诗作方面,韩诗诡奇、跌宕、后世以为晦涩,然亦另辟蹊径,骨力尽现;柳诗清高、幽远,将山水诗发扬光大,成一代的风流,亦世无异议。 金性尧著的这本《夜阑话韩柳》即以诗作为主,贯串韩、柳的生平事迹、升沉起落,以简短有力的篇幅,缕缕细述,力求重现诗人的人格面貌。 目录 政见与友情 韩欧渊源 王文公与韩文公 韩张交谊 国王茅屋与公主山庄 浓淡相交的《山石》 谢自然的疑案 皮里阳秋的《华山女》 幸运的木居土 联句的源流 从联句到慰唁 韩贾订交的经过 诗坛怪杰 灯檠与蒲鱼 中秋望天路 圣德与笔祸 从韩湘到韩湘子 一人做事一家当 潮州的鳄鱼 在潮州吃虾蟆 花王与花相 落齿的哀乐 儒释之交 披袈裟的乐师 两个滑稽人物 打猎与打球 徐州燕子楼 衡岳题诗 早梅诗 夜赏李花 双李案 东西两都的大雪 世外无桃源 脂粉与硫磺 盆池 裙带与石碑 征途诗情 永州二寺 与方外人的因缘 同是天涯沦落人 寒江钓雪 西岩渔翁 晓行之诗 美好出艰难 柳宗元与柳州 荔丹蕉黄柳侯进堂 愚溪岁月 柳州书法 衡阳分手 怀旧与别弟 比喻之两柄 鹧鸪诗话 杨白花与杨叛儿 三良的是非 荆轲刺秦王 存殁之间 试读章节 政见与友情 谈到韩柳,必然要谈到唐代古文运动。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韩愈,柳宗元则是积极的支持者。这一运动的宗旨是要恢复先秦两汉的文章传统,简言之便是复古。如果按照现代的习惯说法,复古等于是保守、倒退的代名词,可是在韩柳时代,却是推陈出新,一反六朝以来柔靡浮华、陈陈相因的骈文的僵化程式,重新创立一种清新自由的文体,语言也比较接近民间,所以能从文坛流行到社会,进而在政治生活中起了重大作用。 古文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韩柳之前,早已有陈子昂、李华、柳冕等在提倡古体,到了韩柳,便水到渠成。然而韩柳在古文运动中所以有此卓著的成绩,不仅因为他们有理论上的阐扬,更重要的,还在于有自己的创作成果,我们只要看看他们写的议论文、记事文、抒情文,要是用骈体来写,效果就要大减,内容是不能不受形式的制约的。人们将古文和骈文两种文体一比较,取舍抑扬,立即分明。 但韩文能够赢得大众的爱好,也还是经过一番曲折,韩门弟子李汉在《昌黎先生韩愈文集序》中,说韩愈在“大拯颓风”过程中,“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先生志益坚,其终人亦翕然而随”。最终为什么能使人们“翕然而随”呢?作品本身是决定性的因素,就像政治家能取得人民的爱戴,首先决定于他们的治绩。 任何文学运动,理论上的宣传固然必要,但理论到底不能代替创作。读者看了理论,懂得了一番大道理,但创作上如果站不起来,理论便成为肥皂泡。“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如果没有胡适、周氏兄弟等的作品,形势就大不同。宋初的西昆体略如唐初的骈体,当时反对的人也很多,石介就是其中的一个,但石介本人作品的艺术性较差,到了欧阳修出来,才给诗风以重大的转变,因为欧公在诗文上确有他自己的特色,在宋代的古文运动中,他使韩愈的精神复活了。 韩愈和柳宗元的缔交,当在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即同在长安的监察御史任内。他们在艺术上各有魅力,性格上也不同,在政治上,韩愈一贯反对藩镇(地方军阀)割据,反对国家分裂,力求稳定统一,在忠实于唐王朝这一前提上,和柳宗元是完全一致的,但在对王叔文集团的态度上,却是相反的:柳是这一集团的参加者,后来因此而遭谪逐,韩却对王叔文很痛恨,斥为小人。王叔文企图接收宦官兵权,抑制藩镇势力,在当时固有进步意义,但其人也颇专擅,韩愈疑心他自己之贬阳山是受王叔文集团的排挤,因而怀有偏见,并对柳宗元不满,可是仍很尊重他。 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柳宗元在柳州逝世后,韩愈就写过《祭柳子厚文》《柳州罗池庙碑》《柳子厚墓志铭》三文。《祭柳子厚文》是四言韵文,《柳州罗池庙碑》后附以《骚》体的诗,《柳子厚墓志铭》是纯粹的散文,却是以诗人的忠诚和激情,追溯亡友的风义和委屈。凡是优秀的抒情文,也必寓有诗的气质。 《柳子厚墓志铭》曾经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州)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刘禹锡自朗州召还至京师,宰相欲任以南省郎,而禹锡却作《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七绝,其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旬,也是传世的名篇,但因语涉讥讽,触当权者之忌,便又出贬为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柳子厚墓志铭》中说的“愿以柳(州)易播”,即指其事;这一事件,确也概见柳宗元的生平。干载之下,犹使人感到须眉毕现,肝胆照人,是—个名符其实的大丈夫。 韩愈为柳宗元写墓志铭和祭文,曾经受到别人的指摘,因为宗元是逐臣,即使在一瞑之后,还应该避嫌疑,但韩愈还是写下来了。韩愈对宗元有不满处,因为宗元参加过为韩愈痛恨的王叔文集团,《柳子厚墓志铭》中说宗元“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便是惋惜中含责备之意。在这一点上,两人的政见是不同的,但政见归政见,友情归友情,作为两者之间的枢纽是正直。清人储欣在《唐宋八大家类选》中评云:“昌黎墓志第一,亦古今墓志第一。以韩志柳,如太史公传李将军,为之不遗余力矣。”韩愈这篇文章,不仅在内容和技巧上力透纸背,也是友谊史上的好资料,包括柳之对刘。禹锡为宗元写过两篇祭文,在《重祭柳员外文》中有这样四句话:“千哀万恨,寄以一声。唯识真者,乃相知尔。”也是真正从肺腑里说出来的,唯诗人才有此心声。 P1-7 序言 一本父亲当年以“狮子搏兔之力”撰就的《夜阑话韩柳》再次放在了我的写字台上,这已是在整理完父亲全集、集外文之后的又一次“唔对”,看着这本浅灰底色、玲珑精巧的香港中华书局初版的“诗词坊”小书,我感到亲切、慰藉;此书初版于1991年6月,至今仍为读者喜爱,在继《闲坐说诗经》入选北京出版集团的“大家小书”后,再获入选,我感叹父亲文字乃至文章的愈久弥香的生命力,已经超出了父亲写作时的预期。 我查检了父亲当年相关的日记: 1988年8月27日,星期六上午,文男陪钟洁雄来,欲以“诗词轩丛书”编事相托,殊出意外。下午,即拟丛书之写作要求及选题,并致钟洁雄信。……文男来,相与谈丛书事,初步拟定作者名单。 1988年8月29日温度稍升。十二时,与文男同至锦江,钟女士邀我饭于餐厅,即将草案交彼,彼云每本拟致主编费港币五百元。 1990年3月31日,三月初五夜,始撰《韩柳》。 1990年9月23日,今日秋分今日起,重新审阅《夜阑话韩柳》。 1990年9月26日,星期三晴。审阅《夜阑话韩柳》。即将寄港矣。 1990年9月27日整理《韩柳》毕,编目录,致卢建业函。 从中可知父亲主编此“诗词坊丛书”启动于1988年8月,而他亲自撰写的其中第二本《夜阑话韩柳》(第一本即《闲坐说诗经》)的写作则始于1990年3月,毕于1990年9月,期间父亲克服了母亲因中风而病重、去世所带来的种种体力和精神上的痛苦,以及自身病痛的煎熬,以顽强的毅力,并以“狮子搏兔”般的文学写作之力所完成。父亲当年是怎么也想不到“诗词坊丛书”,后来会经台湾汉欣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再版、江苏古籍出版社再版、北京中华书局再版(以上皆为父亲在世时重版),而今他的这两本小书又入选北京出版集团的“大家小书”,父亲泉下有知,当可欣慰有加了。 这次开卷重读,不免再次被书中所述先贤诗人的忠诚和义举所感动,举一例:柳宗元于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宪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受到打击而失败。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改柳州刺史。当他将贬柳州时,刘禹锡也将贬播州(今贵州遵义市),他因与禹锡是同年及第,又看到刘母在堂,一去势将母子永诀,便要求对调。后来大臣也为禹锡申请,遂改任连州。父亲在《政见与友情》一文中评论道:“仅此一举,其人足传。”又云:“(韩愈作)《柳子厚墓志铭》是纯粹的散文,却是以诗人的忠诚和激情,追溯亡友的风义和委屈。凡是优秀的抒情文,也必寓有诗的气质。”还说:“韩愈为柳宗元写墓志铭和祭文,曾经受到别人的指摘,因为宗元是逐臣,即使在一瞑之后,还应该避嫌疑,但韩愈还是写下来了。韩愈对宗元有不满处,因为宗元参加过为韩愈痛恨的王叔文集团,《柳子厚墓志铭》中说宗元‘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便是惋惜中含责备之意。在这一点上,两人的政见是不同的,但政见归政见,友情归友情,作为两者之间的枢纽是正直。诗人才有此心声。”父亲当年的评论是客观公允的,是真正了解诗人的人格品性的。也正因了父亲那些文史随笔中的随处可见的点睛之评,更增添了他的文字的深刻性和渗透力。 书中《永州二寺》一文的末尾有这样一段:“他(柳宗元)的《与崔策登西山》有云:‘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吾子聿淹留,缓我愁肠绕。’诗意先叙贬逐之苦,使自己闭塞得连精深奥妙的道理也害怕领会,下两句隐喻孤独带来的愁闷,因而希望崔策能长留于此,以消解他的百结愁肠。这诗是废居八年后作的,但崔策是不可能长留的,最后还是离他而去,宗元曾作序送他。诗人也更为寂寞了。人有时需要寂寞,然而寂寞过久,那滋味也是难以经受的,何况是诗人!”父亲这里评介柳宗元是寂寞的,因他自己有深切的感受。父亲晚年因种种原因是非常寂寞的,但也正因为“有时需要寂寞”,才写出了那么多至今都颇受读者喜爱的文字,“然而寂寞过久,那滋味也是难以经受的”,何况是像父亲那样“聪明,有才气”(王任叔在父亲二十三岁时对他的评价)的作家,所以他会得忧郁症;但也正因为“寂寞”“忧郁症”的煎熬,他的文字才更孤傲、通达,他的评论也更锐利、深刻;也更迫使他勤于笔耕,视写作为生命、为唯一乐趣,才留下这飘逸着笔墨清香的600万文字,并涌动着愈久弥香的生命力! 最后,录此书封底的一段或许出自父亲亲撰的文字,作为对此书的简介: 韩愈、柳宗元,为中唐文坛的两大巨擘,合作推动的古文运动,波澜壮阔,唯陈言之务去,一洗雕琢骈俪、理气不足的六朝文风,文起八代之衰。 诗作方面,韩诗诡奇、跌宕,后世以为晦涩、然亦另辟蹊径,骨力尽现;柳诗清高、悠远,将山水诗发扬光大,成一代的风流,亦世无异议。 本书即以诗作为主,贯串韩、柳的生平事、升沉起落、以简短有力的篇幅、缕缕细述,力求重现诗人的人格而铈。 今天正是父亲辞世8周年纪念日,愿此文化作缕缕青烟,飞往另一个世界的父亲膝前! 2015年7月15日 后记 出版说明 “大家小书”多是一代大家的经典著作,在还属于手抄的著述年代里,每个字都是经过作者精琢细磨之后所拣选的。为尊重作者写作习惯和遣词风格、尊重语言文字自身发展流变的规律,为读者提供一个可靠的版本,“大家小书”对于已经经典化的作品不进行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处理。 提请读者特别注意。 北京出版社 书评(媒体评论) 父亲当年的评论是客观公允的,是真正了解诗人的人格品性的。也正因了父亲那些文史随笔中的随处可见的点睛之评,更增添了他的文字的深刻性和渗透力。 ——金文男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