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锋,历任全球三大男性杂志《男士健康》《时尚先生》《GQ》中国版主编。
时尚圈极具才情的主编,将“新闻”带入时尚圈。数十年媒体从业经历,一手发掘了许知远、蔡崇达、孙赛赛……
在浮夸的时尚行业保持着文人的良心与趣味。新书《愿你道路漫长(精)》为首部文集,带你探索从生活美学到人生哲思的生命旅程,与你同行的人,比你要抵达的地方更重要,我们遇见的每个人,都参与并构成了我们的生命,照见心念,不畏前行。
| 书名 | 愿你道路漫长(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王锋 |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锋,历任全球三大男性杂志《男士健康》《时尚先生》《GQ》中国版主编。 时尚圈极具才情的主编,将“新闻”带入时尚圈。数十年媒体从业经历,一手发掘了许知远、蔡崇达、孙赛赛…… 在浮夸的时尚行业保持着文人的良心与趣味。新书《愿你道路漫长(精)》为首部文集,带你探索从生活美学到人生哲思的生命旅程,与你同行的人,比你要抵达的地方更重要,我们遇见的每个人,都参与并构成了我们的生命,照见心念,不畏前行。 内容推荐 《愿你道路漫长(精)》是资深媒体人《智族GQ》总监王锋首部文集,话题涵盖广阔,关注人的身体、精神,爱物之心,城市杂记,时尚美学等,记录了从事媒体行业这么多年来的观察和心路历程,也从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为出发点,延伸至深刻的人生哲思。 作者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溯与分享,解答或探讨了一些人生的基本命题,落笔处充满对当下年轻人的期盼。 在人生的漫长道路上,我们所遇见的每个人,都参与并构成了我们的生命,这段旅程重要的不是抵达目的地,而是与什么人同行。同行的人如一盏灯,照见我们的心念,让我们不畏前行。 目录 Part 1 尘埃 十四个Nobody 弱德之美 一个人寻找放浪形骸的自由 哥德堡变奏曲 天知否 做一个坚定的身体主义者 呼吸 一双脚能透露关于这个人的一切 电影的情人 理想生活 Part 2 清贫之木 护身符 吃茶去! 山水 天香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钢的琴 桂花下落吹如雪 T恤和衬衫 牛仔裤上再没有被子弹穿越的弹孔 Part 3 伦敦黑 巴黎秀 米兰秀 上帝之城 长恨歌 流亡之地 圣城 伊斯坦布尔的呼愁 Part 4 前朝梦忆 偶开天眼观红尘 自由与微笑 安静的能量 英国表情 中国平民 教育诗 哲匠 “崖山之后无中国” 拯救与逍遥 孟加拉虎 下流与智慧 日暮乡关何处是 Part 5 你看上去很GQ! 日常生活的革命 愿你道路漫长 那些无法衡量其价值的事物 后记: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试读章节 尘埃 W是我大学同学。毕业后没创业,也从没有在“单位”上过一天班,二十多年里唯一的工作,就是在城市周边租一块地,几亩、几十亩,鲜花好卖的时候种点儿花,花市行情不行就种蔬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农夫的生活。流行音乐听到邓丽君王菲为止,电脑也是前两年刚学会开机,在近三十年中国社会变动最为剧烈的时代,W与这个社会自动脱节。 千万不要以为他就是一个只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城郊菜农。W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家学深厚。在我们还抱着教科书干啃的时候,他已经是诗书漫溢出口成章;在我们刚刚知道雨果、巴尔扎克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唐诗宋词世界名著的系统阅读。这些年被城市化扩展追得在城郊县四处迁徙,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蹲伏在田间菜棚,伺候那些萝卜青菜花花草草。最大的乐趣,就是潜心抚养从山头水边捡回来的十几只肥猫,还有就是每到一处,跟周边几个村子里留守的村姑村妇们互动……前两年同学会,多数人已经是大腹便便眼神黯淡的大叔,只有他精神抖擞面色红润还像个青年。 这些年,每次春节回家,我都会去他城郊的农舍看看,拍一些视频,积攒下来也有几十个小时,准备若干年后,做部纪录片在他追悼会上放。虽然他年龄比我们大,可现在看,我们都会走在他前面,最后他会以孤老的姿态殿后,先把我们一个个送入天国,也许是地狱。 今年回家见到一个真正的农民,四十多岁的远房堂弟。我从没见过他,第一眼还以为是我大伯。他这次过年来武汉,是想在省城托人,看能不能把当年退给村里的地要回来。二十多年前,堂弟带几个村里的小伙子一起去南方打工,建筑、印刷、机械、餐饮,什么都干过,后来成了一个包工头,带着十几个同乡,给建筑工地挑毛渣,虽然没挣到大钱,却也年年有结余。本以为这辈子再不会回农村了,当年离乡,为避交公粮,把分产到户的地退还给了队里。没想到,这几年房地产业不景气,房子盖得少了,找活儿越来越难,何况年纪大了,也干不动了。 不再被城市需要,更不被城市接纳,作为第一代进城打工的农民,堂弟已然被城市淘汰。可生活还要继续,两个儿子都在城里,娶媳妇儿还得他帮忙,不能闲着,只得回乡重新务农。一个农民回到农村,除了田地还能有什么呢?可当年还给队里的地早已经不属于他了,现今回到故土,惶然老无所依。 一年到头,我们辗转在北上广深的CBD,见到的人和事,基本都在另一套语系、另一个轨道。春节回家,算是一次脱轨,让我们看到那些平日少有交集的人和生活。 二十年前离开武汉的时候,Z是我部门的头儿,她有个漂亮女儿,瓷娃娃一样,整天跟在我后面屁颠屁颠地叫叔叔。后来瓷娃娃长大,去美国读书,回国后在著名的投行高盛做分析师。好多年没见,这次回家去看望老领导,才知道后面这些年的事。八年前,Z的丈夫得了肾衰竭,虽然命保住了,但从此大病缠身,每周都得去医院做透析,把全身血液抽出体外,清理一遍,再重新注入身体,这样的大工程一周三次,而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为照顾丈夫,Z很早就从单位退休,前程似锦的女儿也从北京辞职回家,照顾爸爸。Z丈夫的病从那时起改变了一家三口的生活。“你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怎么办?”我问Z的女儿。“现在想不了这么多。爸爸这样,没法丢下他。”她这样跟我说的时候,是一种冷静,已经想得很清楚之后的选择。我知道这远不是一句话,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消磨和损耗。 P3-5 序言 有灯火处就有力量 文/陈坤 人生路上,总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对视”。 小时候在嘉陵江边长大,夏天喜欢在河里撒欢。一次扎完猛子冒出水面,看见一只不知名的鸟,就停在离我不过三十厘米的水草上,白顶红喙,双目幽黑。我呆住了。等我缓过神,它腾空飞起,消失在天际。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是远方。 2010年拍《龙门飞甲》,沙漠的戏份颇为吃重,整个人筋疲力尽,困顿不堪。某天傍晚收工,无意中一瞥,塞外狂沙无际、残阳如血,心里一动,猛然升起一个念头,想做一个好演员。 去年夏天,和志愿者去香格里拉行走,一行人攀上海拔四千二百米的那古崩顶。站在山脊上,四周雪山环绕,如在云中行走。突然,太阳猝不及防地刺透乌云,整个山谷光芒万丈,如被上苍加持。我伫立良久,看阳光照耀万物生灵,如同照亮心性。 之所以回忆起这几次“对视”的际遇,契机是不久前老友王锋寄来他的新书《愿你道路漫长》,请我写一篇序。我自认文字功底与修为未到,内心颇有不安。书中收集了王锋八年多来积累的文字,读至深处,我分明感觉到在和一双眼睛对视。 我一向认为,外表谦逊温和的人,内心大多坚定有力,王锋就是这样的人。我们平时来往不多,却是见面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王锋是我内心敬重的人,我清楚地知道,他的才华与境界、他的纯粹与坚持、他对世事的觉察、对美的认知、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人生质感的打磨。尤其令人尊重的是,他身处浮华乱眼的时尚行业,多年来却一直保持着清醒的洞察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许多年轻人。 书中有一篇文字,王锋以同行者的身份讲述了他的团队、他所处的行业,但视线并未落在眼前的成败得失,而是关注那些年轻人的成长轨迹与内心修为。他以文字为天栈长渠,带着经验与善意,走进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脆弱、流血和疼痛,并且告诉他们:此行的收获,比你要抵达的地方更重要。 内心境界在山上的人,不会认为自己在山上,更不会用所谓的高姿态去俯视众生,他们更谦卑,更懂得低入尘埃,更有温度,更富有关怀与同理心。这是王锋文字给我的触动,某种程度上也像是我“身为同行者”的一番自白。作为他的朋友和读者,为拥有这份机缘而感恩,在与他“对视”中也照见自己的心念。 生命的意义,究其本真在于漫长道路中的内心修行。所有结伴同行中,意念良善的“对视”则是灯火,有灯火处就有力量。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莫不如此。 更何况我一直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双凝视世界的眼睛,迟早会成为一盏灯火,守在某个关隘,等着帮助别人渡过此地,让他们有力量走向更漫长的道路。 行走的目的并非抵达,而是为了参悟漫长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行走的人,都是同行者,这也是你我的缘分所在。 愿我们道路漫长,笃定行走,不舍修行。 后记 后记: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你好。在一个偏远小镇的旅馆里,没赶上回家的晚班车,留了下来。 很简陋的环境,门口操场上回荡着齐豫的英文歌,突然就想到给你写信。 读过你在杂志开篇写的那些卷首语,关于时间、自由和生命,那些抽象、模糊的命题,很沉重。 平时熟悉的生活环境里,没有精力,也没空去想那些费神的事,习惯性地用落拓、耍赖去对抗,去化解。可现在,它们在旅途中,在这个回不了家的晚上,突然向我袭来。四月的江南,植物的清香在空气中浮动,这个陌生的、异乡的夜唤醒了我。 不知道你此刻在干什么,不知道你工作压力是否很大,无论如何,希望你快乐和自由。你做到了,你的那些文章才更有说服力。 杭州Leslie 收到过这样一封读者来信。 千里之外的偏远小镇,旅馆操场上荡漾的歌声,还有南方小镇新鲜的草香……让一个未曾谋面的人在那么遥远的地方突然想起,是做杂志以来最温暖的时刻之一。 2003年年底,到时尚集团做《男士健康》,被告知需要在每期杂志最开头的位置写一篇“开门立意,统领全局”的文章,在报纸里,叫头版社论,新闻教科书里称之为“一张报纸的脸面”,杂志成卷,就是卷首语了。从《男士健康》,到《时尚先生》,再到《智族GQ》,给杂志写卷首语的职业书写一路下来,十余年,这张“脸”也由嫩到老,随流年辗转,不再年轻。 这本书,主要辑纳我在《智族GQ》七年间所写的卷首语。重新翻看、归拢这些文章的时候,GQ七年的旅程也历历在目。 《智族GQ》是一本国际版权合作杂志,人们常将其简称为GQ。GQ里的G是英文单词Gentlemen的缩写。这个源于中世纪欧洲的词脱胎于“骑士精神”,往往标指那些有型有款、彬彬谦和、博闻强识、宽宏得体的男士。在欧美风尚中注入东方想象、融进中国文化气质,是这本中文杂志必须完成的一个功课。 卷首是门帘,是吆喝,是杂志腔调和气质的定星盘。它的视野和格局,直接延伸,影响到一本杂志的品格和肌理。写什么,怎么写,很多时候有一定的表演性。当然,即使是表演,也会携带写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意趣。 就像杭州读者Leslie所言,“关于时间、自由和生命,那些抽象、模糊的命题”,是《智族GQ》卷首语的母题之一。人生进入中年,已经不容易被一些具体事物所困,世事乱象,日渐明晰,很多人很多事,高与低、成与败、荣与辱,基本都能做到进退有据。但是时间、生死、本原与自我,这样一些原先无力思考、无暇顾及的问题,越来越多地浮上心头。 罗兰巴特说:“有些词语不是用来说,是用来住的,就像住在一座城市。”这些语词的城市,既有宏阔蔓延的轮廓,也有精细入微的纹理,像一个巨大的迷宫,足以耗费我们所有情感和心血。慢慢地摸索、穿越,并写下它们,白纸黑字,让每个词、每个句子都饱含我们的由来和去途,映衬我们微不足道的历史,这是件迷人的事。 一本可以轻松阅读的时尚杂志必须谈这些吗?不必须。但是一本杂志,你把它当杂志它就是杂志,你把它当一个生命体,它就是人生。 一直有人问,你的卷首文章为什么从来不问时事,不就具体社会问题争辩和讲道理?道理和是非都是相对和暂时的。这个年代荒诞灵异乱象频出,从中得出一些漂亮的概括很容易,可源于信息的不对称,或角色、智识、性格及利益的不对等或局限,如果深究,那些言之凿凿自以为是的结论大多站不住脚。我尊重每一个发出自己声音的人,在这个言论凋敝的时代,这样的声音不是太多而是远远不够,但这样的议论,90%不说不听也无妨,对你认知这个世界没有根本的影响。 …… 去年底我们吃过一次饭,他跟我讲到在国开行的苦恼。同事都是受过很好教育,有家庭背景的孩子,竞争太激烈。我对他说,不要急于加入竞争,竞争难免让你将自己放置于和他人的对比之中,影响自我评定。竞争的标准一定是主流价值体系,如果被其捆绑,受其左右,就会影响你的价值观,应该自觉与主流体系保持理性的距离,在一个更长远和开阔的坐标系里选择自己的道路,这才是自我和自由。 这几年,我感觉自己在一根确定的时间轴上延续,年轻的他已经开始在满世界展开他的人生。我们的交往开始于一篇卷首语,这是不错的缘分。“如果我是神,我希望把青春安排在生命的最后”,《银狐》里为什么有这么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台词呢?也是道出了多少中年如我人生的不甘吧。 原先以为,才华是一个门槛儿;后来懂事点儿,觉得勤奋是一个门槛儿;再往后,当知道自己既没才华,也不够勤奋的时候,发现时间也是一个门槛儿,一件事,你坚守了足够长的时间,总会有所得。这种所得,不在于名利,不在于你到底做出了多大的事,而在于你知道自己所成就的,也知道了自己的本分和局限。“知止而后有定”,这种安定的心,何尝不是一个重要的所得? 现实的、我们正经历着的人生,有时候并不真实,并不代表生命的全部,再轰轰烈烈的剧情,可能也只是表层和碎片。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无法掌握事物更全面的关系、更深远的牵连和蕴藏,我们只能在事情过去以后,在远距离的观望中搭桥建梁,找到事物间隐秘的因果和机缘。直到那个时候,真正的生命才以更丰盛、更深沉的方式显现出来——就是乔布斯说的:“你无法预知未来的点滴,只能在回顾过往时串起过去的蛛丝马迹,所以你要相信,在未来,你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都会以某种形式串联起来。” 时间是一个巨大的滑坡,坠落是每个人的宿命。人到一定岁数很容易世故,因为已经没有足够的思想力量反省自身,只能在衰老儒弱之中,靠一些技巧和策略来支撑余生。我尊重那些身体滑落内心升腾的人。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一本书的作用就是关闭过去。人生至此,对我不薄,我们可以安静守候,守候平庸日常的生活,直到萃取一份明亮的精华,看到它闪亮的那一刻,起身、点火、摇晃、蒸发,最后捧出我们想要的晶体——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这是岁月多么美好的礼物。 书评(媒体评论) 王锋是我内心敬重的人,我清楚地知道,他的才华与境界,他的纯粹与坚持,他对世事的觉察,对美的认知,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他身处浮华乱眼的时尚行业,多年来却一直保持着清醒的洞察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许多年轻人。 ——陈坤 他确实是我最 好的编辑。和他共事的五年,我找到了自己想探讨的人生命题和文字方式,并我开始写作我的第一本书《皮囊》。孤独、欲望、恐惧、爱……每个人的内心被那么多命题缠绕,这本书是我找王锋索要的礼物。 ——蔡崇达 世间各种美好事物都在这本书里多少留—下了影子,王锋写下这些文章,给出一种趣味和正见,一让当下千万人的日子更美好一点,是否也是一种大乘? —-冯唐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