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1688用户体验部编写的《U一点料(阿里巴巴1688UED体验设计践行之路)》是1688UED团队历经多年实践之后的心血之作,书中以“道─术─器”的思路为编排脉络,从设计观、思考体系、方法论上层层剖析,将零散的行业knowhow串成体系,对“UED如何发展突破”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该书重实战、讲方法、求专业、论文化,是一部走心的诚意之作。
| 书名 | U一点料(阿里巴巴1688UED体验设计践行之路) |
| 分类 | 教育考试-考试-计算机类 |
| 作者 | 阿里巴巴1688用户体验部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阿里巴巴1688用户体验部编写的《U一点料(阿里巴巴1688UED体验设计践行之路)》是1688UED团队历经多年实践之后的心血之作,书中以“道─术─器”的思路为编排脉络,从设计观、思考体系、方法论上层层剖析,将零散的行业knowhow串成体系,对“UED如何发展突破”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该书重实战、讲方法、求专业、论文化,是一部走心的诚意之作。 内容推荐 本书是阿里巴巴1688UED团队多年实践的深度沉淀。 阿里巴巴1688用户体验部编写的《U一点料(阿里巴巴1688UED体验设计践行之路)》中不仅深入总结了他们在专业领域内探索得到的经验、方法、模型和工具,还毫无保留地阐述了他们团队的工作理念和设计观(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辨业务,通过服务内部客户进而服务我们的最终用户,用设计专业帮助业务成功,与业务一起成长!),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思考体系(Think-flow)和工作流程(Work-flow)。这些也是1688UED团队的元思考和组织建设的基础,也是该团队所有的文化、制度、技术的思考依据。 以“设计师价值的充分体现是解决业务问题”的理念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本书在内容的编排上别出心裁,没有按常规的以“用研、交互、视觉”等岗位类型来进行划分和归类,而是以“道—术—器”的思路对专业内容进行串联编排,巧妙融合,层层剖析,自成体系,是一部现身说法、对行业设计师极具参考价值的诚意之作。 目录 嘉宾推荐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既赶路,也感受路 01 我们的设计观汪方进 02 五导家——设计师的Think-flow李龙 03 设计的理性之光—数据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戴均开、余代军 04 “DesignO2O”—打造触动人心的设计张群、蒋黛炜 05 交互设计师说话之道—交互输出物再思考巫俊岚 06 随身查阅的B类电商APP动效设计指南舒舟 07 Sketch+Keynote双剑合璧:五步快速制作APP动效舒舟 08 营销设计的立体化思维与表达杨真、卢俊 09 你画我懂——从语义识别到图标设计方芳 10 字体设计之移花接木王? 11 动静有法,行之有效—Web动效研究与实践张勋 12 传递数据背后的故事—图表设计刘颖、郭楠 13 让你的产品鲜活起来—产品卡通形象设计初探糜竹影 14 B格的抽象与应用何成龙 15 追寻设计的源头—单页面信息层次检测方法屠钰钦 16 流动法则与响应度量—1688网站的响应式设计何玉婵 17 不让你离去—客户情感维系设计手段经验谈郭家宏 18 快乐是极致的土壤尹欢密 19 如何做好UED团队的HRG—GAPS!地图工具实践种传恩 试读章节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计,不同用户有着不同需求和操作行为,因此不同的用户群有着不同的数据表现,从不同用户群的数据差异可以了解到不同用户的需求和操作行为。 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看数据,可以从身份属性、行为属性细分用户。常见的身份属性有性别、年龄、省份、行业、是否会员等;常见的行为属性有新/老用户、是否有交易、回访频率、用户来源、会员等级等。 除了从单一维度查看不同身份用户的数据外,我们还需要从不同用户维度组合来看数据,使结论更精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是所有数据都能从后台数据库中直接获取到,此时我们需要通过其他替代方式来获取数据。 使用近似或同类数据替代是指使用其他可接受来源的非精确数据来替代目标数据。例如:我们设计天猫首页的页面宽度时,需要知道用户电脑的分辨率数据,但后台中无法获取用户的电脑分辨率数据。那么淘宝首页的数据应当也有很强的参考性,如果淘宝首页用户数据也没有,那么权威机构近期发布的中国电商用户群或者整个中国网民的显示器分辨率分布情况,也可以拿来做个参考,不会出现特别大的偏差。 用户调研是获取数据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可以获得后台数据库无法获取到的用户行为数据,也可以了解用户的主观态度、用户观点。同时,这是最常见的、最易于操作的把用户主观感受数据化的方法。 数据不仅仅可以作为设计依据,在某些情境下,数据本身也是很好的设计元素。比如,我们在做优质商家推荐的时候,怎么提升说服力,我们说某个商家在当地非常有竞争力,单纯地给个标题说这个商家很厉害,远远比不上把真实数据呈现给用户,如该商家的工厂规模大于当地89.50%的厂家、销量高于当地90%的厂家、买家满意度高于当地88%的商家等数据,那么用户看到这些必将对其产生更大的信任。 平时常用平均值、频次、比率这些描述性统计值来了解概况,我们还可以使用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这些统计方法来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 在使用后台日志数据计算用户体验质量的指标数据(如点击UV转化率、创建订单UV转化率、30天UV回访率等。这些是基于某个对象(页面或多个页面组合)的不同指标数据)时,如何衡量某个对象的综合用户体验质量、如何衡量由多个对象组成的产品或流程的用户体验质量,从而来监测某个监测目标的用户体验质量走势?这个就需要对同一对象的不同指标、不同对象的同一指标进行加权计算。 对于商业产品来说,用户体验质量本身不是最终目标,通过提升体验的质量,进而促进产品达成商业目标才是终极目标。那用户体验对产品目标的价值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呢?商业价值衡量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完成度、忠诚度、推荐度对商业价值来说是结果,为产品带来了商业价值;吸引度、满意度对商业价值来说是过程因素,没有带来直接的商业价值。P39-40 序言 推荐序一 专业的训练,加实践的体悟,阿里巴巴1688UED团队,一群有理想有情怀的人与你分享用户体验设计。相信本书的出版会对这个领域的人有非常大的帮助。 —阿里巴巴B2B总裁、阿里巴巴合伙人,吴敏芝 推荐序二 收到汪方进的写序邀请恰逢IXDC在阿里巴巴组织“国际体验设计大会”前瞻论坛,详细阅读了阿里同学的这份心血,让我百感交集。汪方进和他带领的团队是国际体验设计协会最有力的伙伴,为行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让很多年轻设计师有机会参加行业活动,学习和交流,并总结分享。1688UED团队通过本书分享的就是一段心路历程,见证了中国用户体验设计行业的急速增长和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高等院校目前没有交互设计、互联网产品设计等专业。在这种没有知识结构背景、没有指导、没有外援、没有学习对象的困境下,全靠团队自我摸索发展和实时学习、总结。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敬仰的精神,恰因这种精神,让这个团队足够务实、开放和互助。从本书分享的专业知识结构、案例、团队管理、团队文化和业绩考核方式等各个点来说,阿里巴巴U一点的分享是非常大胆的,很无私,将宝贵的方法论和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拿出来,我相信这是用户体验行业的一份新财富!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体验设计在企业中得到迅速普及。2000年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到现在已经过去15年。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在野蛮环境中迅速成长,今天中国的很多互联网产品和企业在全球已经跻身第一、第二的位置。中国各企业用户体验设计团队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帮助大量的产品在短时间上线和快速迭代,并拥有优秀的用户体验。团队的发展和构建成熟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成员数量从1个美工到多达400个体验设计师; 第二,从1个设计师负责原型、视觉以及页面制作,到拥有交互设计组、视觉设计组、品牌设计组、前端制作组、用户研究组等非常细分岗位的专业组; 第三,设计方法从简单的临摹到拥有自己体系的方法论、大数据验证法,拥有自己制定的设计规范、设计模板、组件库、快速可复制的专题代码; 第四,在专业发展上,逐步建立了专业评审、专业晋升通道,按交互、视觉、用研、品牌等岗位细分的专家委员会; 第五,设计团队拥有自己独立的设计培训学院、培训课程、组织设计论坛,开展校园公开课。 我们可以从产品市场份额、盈利水平以及用户的反馈中得知用户体验设计团队为公司和产品创造的价值,UX团队的核心是帮助业务成功,帮助用户更容易使用产品,创造愉悦体验。 —国际体验设计协会(IXDC)秘书长,胡晓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