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汉文君(一代才女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传奇故事)/巴蜀先锋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旭葵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卓文君为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李旭葵的《大汉文君(一代才女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传奇故事)》以文献史料为依据,描述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错综复杂的这段爱情故事。

内容推荐

一个风情万种的才子,一个孀居新寡的佳人;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一个巴蜀首富的干金……演绎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爱情故事,还有富甲天下的临邛卓氏与西汉朝廷之间的恩怨瓜葛。

李旭葵的《大汉文君(一代才女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传奇故事)》突破千年来围绕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新寡、听琴、夜奔、当垆、荣归”的旧有模式,以文献史料为依据,回到西汉社会,真切叙述了中国古代著名才女、叛逆女性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曲折离奇、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全书以亡国迁虏、羞杀王孙、卓氏兴衰、开疆拓土、千古绝唱、长门宫怨、武帝封禅等基本史实为依据,展现了西汉三个皇帝(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与临邛卓氏的恩怨瓜葛,描述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错综复杂的历史生活场景,再现了大汉风云。时间跨越百年。

本书既有文献史料佐证的真实性,又有曲折离奇的动人故事情节,其中涉及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史料,可读性强,为古今描写卓文君历史小说之第一本。

目录

第一章 亡国迁虏

第二章 卓邓联璧

第三章 一曲求凰

第四章 羞杀王孙

第五章 前世今生

第六章 开疆拓土

第七章 千古绝唱

第八章 武帝封禅

附录一 大事年表

附录二 各家之言

历史遗迹

巾帼女杰

轶闻传奇

文苑留芳

后记

主要参阅文献

试读章节

第二章 卓邓联璧

好片铜山属邓通,巴蜀卓氏亦称雄。公元前228年。

从蜀郡成都到临邛县,由于温江和新津的三渡水,属岷江水系,河床宽阔而且水流急湍。属于岷江支流的金马河、羊马河、杨柳河、南河和西河,五河汇聚于新津,新津自古水难过。鉴于历史条件的各种原因,因此古道须绕开温江和新津的三渡水。因此,古来有“走遍天下路,难过新津渡”的民谣。

蜀郡成都到临邛县,古代陆路必须绕过温江和新津三渡水。从成都出南门经万里桥(南门大桥)过笮桥,在古称广都的双流向右拐,沿杨柳河过彭镇到今崇州的江源镇,再往南到大邑县的安仁,然后路过三岔街到临邛县地域内的童桥场,最后到达临邛县城。这条路线,在清康熙以前为成都到临邛县的主要古道,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陆路主道。

由成都到临邛县有一百六十多里,要走整整两天。几千里路途的日月星辰,好不容易从死里逃生,终于才到了临邛县城。衣衫褴褛、瘦骨嶙峋、袒臂露肩的卓氏夫妇到了临邛县城,已经精疲力竭、腰酸腿疼,倒在客栈床上就根本不想动了。

从河北的赵国邯郸到四川临邛县城的几千里路程中,他们发现像临邛县城这样的规模,还很少见。几丈高的雄伟的城墙,高高矮矮的街房小巷,坑坑洼洼不平的街道,摩肩接踵,人声嘈杂,热闹非常。

卓氏想过,自己是亡国迁虏的身份,不仅被人歧视看不起,而且还是官府重点监视的要犯对象,因此,处处事事都要小心谨慎。这正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按照规矩程序,他先到县衙报到画了押。对卓氏这样的迁虏,朝廷早就有明文规定,不准在城里居住,更不准聚居,要分散迁居进行监管。

他心里清楚,在城里摆个小摊做生意,挣点饭钱维持生机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卓氏非鼠目寸光的小民,还想在异乡干一番事业。城里虽好,但不是他追求安居的地方。如安置在城内,反而把自己囚禁起来,行动不便。不准在城里,这正合他的心意。弱者坐待良机,强者制造时机。于是,他把妻子暂时安顿在客栈住下,出去走走逛逛,到处看一看。

临邛县城的东门和北门外,是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的肥沃土地,适宜于农耕种植。县城的西门外是南丝绸之路去青衣(今芦山县)的临邛古道,是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县城的南门外四里过南河,地势平坦,离人称五面山的小山丘仅两三华里。

出县城南门,过了南河,在山坡的小路旁,卓氏眼睛一亮,发现在沙卵石和地里有大大小小的黑色坚硬石头。一般不懂的人,看见这普普通通不起眼的石头,不会大惊小怪。他急忙躬下身去捡了几个在手里,沉甸甸的,这就是铁矿石。“啊!”卓氏情不自禁地嘘出了声。在卓氏的眼里,这就是他父亲说的“临邛有铁矿石”。这就是黄金,是人生的机遇,也是他卓家东山再起重操旧业的希望!

在山坡上,还有望不到尽头的原始森林,这是炼铁矿石需要的天然木炭燃料。出自祖辈冶炼铸铁世家的眼光,卓氏又惊又喜,甚至忘掉了迁虏的身份,忘掉了几千里的风尘疲劳。“天助我也!天助我也!看来卓家又有希望了!”

卓氏回到城里,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妻子。妻子听了很兴奋,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真是老天有眼,天无绝人之路。说干就干,卓氏夫妇带上行李推着那辆破旧小车出城,过了南河,在南河南岸砍了树,再平整出一块地坝,很快便搭起了三间蓬房安家。

秦灭蜀后,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公元前311年,由蜀守张若在成都、郫城(今郫县)、江州(今重庆)和临邛四个地方建城,临邛由此成为巴蜀四大历史古城之一。临邛县不仅物产丰富,而且工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以制盐和冶铁而名闻天下,这里还是人类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地方。临邛按秦时模式建筑的土砌城垣,规模不小,约有2300户,有11500人,够得上一座中等级的古代城市。到后来的西汉时期,临邛县居住人口在五万人左右。

卓氏虽为赵国巨富,但已成了迁虏,不可能携带巨金迁徙。随身携带的资本也非常有限,并且在路途中还要用于贿赂收买官吏押差,到了临邛县城可以说已是腰无半文。重新创业东山再起,举步相当艰难。具有战略眼光的卓氏,经过实地反复考察,选择在临邛县城南外五里的地方,即清康熙《直隶邛州志》中记载的,在南河南岸今十方堂隋唐邛窑遗址附近,搭建棚房,垦荒种植,落户安家创业。

离卓氏搭建的棚房不到两三华里,便是绵延起伏二十几里长的五面山,也就是《华阳国志·蜀志》等史书上记载的古石山、铁山、铜官山,山为两三百米高的浅丘,

南河当时是临邛县的主要水路交通。这里虽然古树参天,杂草丛生,荒无人烟,但地势平坦,离县城南郊仅三四华里。卓氏选择在这个地方砍树搭棚建房安居,开荒种地维持生计,为今后的冶铁创业东山再起打下了基础。六七十年后,茅棚草房,已成了闻名天下、方圆十里的卓氏豪华庄园。

……

P20-22

后记

笔者与卓文君虽生不同时,相隔两千多年,但都出生在古城临邛(今邛崃),而且都是移民的子孙。只不过是她的祖辈在战国末期秦灭赵后,从赵国强行押解迁徙到临邛。我的祖辈在明末清初为了生存,从湖北麻城孝感“湖广填四川”,也来到邛州生息扎根。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提起卓文君的名字,情不由己就有一种亲切的自豪感,因为都是地地道道的邛崃人。卓文君的名字从小就深深地铭刻在我咿呀学语的童年记忆里。对卓文君的了解,小时候是从大人们的嘴里。后来,是在书本上和戏剧里,渐渐地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但都是些支零破碎的点点滴滴。

临邛古城里有一口两干多年历史的西汉古井,相传是卓文君当年汲水卖酒的古井。小时候顽皮的我,曾多次从井里汲水, “咕咚咕咚”地喝下肚,的确甘洌爽口,清凉无比,但从来没有感觉过有酒味!古井的旁边,传说是卓文君曾经当垆卖酒的地方。我苦苦寻找了几十年,始终没有找到人们传说中的位置。只在古井后边的琴台,仿佛仍然回荡着《凤求凰》的悠扬琴声。

文君,你在哪里?西汉时期,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美丽、曲折、动人而又富于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传奇。两千多年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卓文君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奇女子,被后代称颂赞美,受到了历代文人的竞相倾慕,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的诗文。

作家们靠灵感、浪漫和夸张联想的生花妙笔,史学家则依据史料文献,发掘探索,假设求证。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眼光去观察、研究和叙述表现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在多不胜数的各种电影、戏曲和电视剧里,在歌颂和展现文君与相如的爱情故事中,基本上都是延续围绕过去“新寡、听琴、夜奔、当垆、荣归”内容的格局模式。在无法统计的众多小说、诗歌、散文中,对卓文君的记述都较为零碎、断续而不完整。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和阅历的渐渐拓宽,笔者对卓文君又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总觉得对卓文君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完整,始终觉得还缺少些什么东西。想来想去,似乎明白了:原来从古到今,还没有全面、完整和系统地专门记述卓文君的作品面世。

卓文君是怎样的一生?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是怎么回事?卓家为什么会成为天下首富?卓氏与皇家的恩怨瓜葛为何?卓文君为什么会被称誉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还有千古绝唱《白头吟》……这些谜团一直困惑着我,要去寻找它的答案,寻找卓文君。

如果以文献史料为依据,采用文学的表现形式,将史学与文学巧妙地有机结合,走进历史,走进西汉社会,用历史的眼光和文学手法,全面、完整、系统地描述卓文君及其与司马相如的故事。这样既有史料的真实性,又有文学的趣味性,还有一定的知识性。我想,这是对卓文君研究的一种新的突破和尝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褒或贬,难尽如意。出自对卓文君的特殊感情,怀着一种执着的求实精神,我寻找着卓文君。钻进文献史料堆,寻找历史留下的遗痕,四处收集岁月遗存的轶闻,在古遗址上再发掘,了解卓文君,弄清楚卓氏与西汉皇家的恩怨瓜葛,进一步地探寻卓氏家族的前世今生。几经踌躇,几经思索,几经寻找,几经易名,终于写出《大汉文君》,就是想全面、完整、真实地向人们展示一个有血有肉的卓文君。笔者才疏学浅,不揣冒昧,聊尝夙愿,尚祈读者及方家赐教。

作者

201 2年6月18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9: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