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十六计/线装经典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著的《三十六计》是一部奇书,也是中华民族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将晦涩难懂的古代军事理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三十六计,并以生动通俗、家喻户晓的成语来为每条计策命名,所以极易被读者接受和喜爱。

《三十六计》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言简意赅,就事论事。虽然它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其思想精髓却渗透到社会、人生的各个层面,尤其适用于现代商战。有道是商场如战场,战场上刀兵相见,商场上也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一不小心就有灭顶之灾。因此,能否熟练运用三十六计,抓住一个个商机、击败一个个对手,决定了你能否在商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翻云覆雨、进退自如。

内容推荐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著的《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一部讲述战争谋略的智慧读本,它一经问世,即受到兵家的关注与推崇。它所体现的朴素的军事辩证法和所叙述的切实可靠的谋略计策,成为古代兵家行军作战的决胜宝典,对后世影响深远。《三十六计》分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六套三十六个计策,向人们系统介绍了战争中的谋略,以及在各种处境下克敌或避敌制胜的智慧,早已超出了军事斗争的范畴,因此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科技、体育等许多领域,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目录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试读章节

孔明添灶巧退敌

三国时,诸葛亮(字孔明)为了兴复汉室,统一中原,先后六出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北,三国时魏蜀的必争之地),挥师北上,讨伐曹魏。

四出祁山时,孔明本来已经大获全胜,司马懿用了一个反问计,使后主刘禅轻信谗言,下诏命令孔明班师。孔明接到诏书后,仰天长叹道:“主上年幼,身边必有奸臣。我正要建立大功,为什么让我班师回朝?我若不回去,便是轻视幼主;我若奉命退兵,恐怕日后再难得到这样的好机会了。”姜维问:“如果大军撤退,司马懿乘势追杀上来,该怎么办才好呢?”孔明说:“我们这次撤军,可分为五路。如果营内只有1000士兵,就掘2000人的灶;若是今天掘了3000人的灶,明日就掘4000人的。每天退军,都要添灶之后再出发。”杨仪问:“当年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的办法,现在丞相退兵,为什么要增灶?”孔明说:“司马懿善于用兵,如果他知道我们撤退,必然会追赶,而且他一定会在旧营地根据我们留下的灶的数量估计我们的兵力。看到咱们每天增灶,他就不能确定咱们的兵到底是退还是没退,便会因怀疑我们在设计埋伏而不敢追赶,这样一来,我们便不会因退兵而遭受损失了。”计划制订好后,孔明便传令退兵。

司马懿料到他的反问计已经奏效,只等蜀兵一开始撤退便全力追杀。正当他踌躇满志时,忽然得到报告,说蜀军大营已经空虚,人马都已撤去。司马懿知道孔明足智多谋,不敢轻易追赶,便亲自率领百余名骑兵前往蜀军弃营察看,并让士兵记下当天蜀军大营的灶数。第二天,司马懿又向前追了一截,再次让士兵查点灶数,士兵回来报告说:“这营内灶的数目,比原来多了一分。”司马懿对众位将领说:“我猜到孔明足智多谋,现在果然添兵增灶,我若追赶他们,必然中了他的计;不如暂且退军,再作打算。”于是,司马懿下令回师,不再追赶。

在“添灶即增兵”的迷惑下,司马懿疑心重重,思量再三,最终退军回师。孔明只添灶、不增兵,这样示多隐少的疑兵之计让蜀军未损一兵一卒便安全撤回成都。难怪司马懿后来了解实情后仰天长叹道:“孔明仿效虞诩的做法瞒过我了,我的谋略还是不如他啊!”

刘兰成奇袭北海郡

618年,隋炀帝猝死,隋朝灭亡。隋北海郡明经(官位名)刘兰成投降了起义军首领綦公顺。投降后的第二天,刘兰成向綦公顺请战:“请让我挑选150名壮士,去袭击北海郡城。”綦公顺心中暗笑:“带这么少的兵去攻打北海郡城,岂不是以卵击石?今天我倒要见识一下刘兰成的手段。”于是他面带微笑道:“好,满足你的要求!”

刘兰成带着150名壮士出发了。距离郡城还有40里地时,刘兰成留下10人去割草,并让他们把割来的草分成一百多堆,然后原地待命,一接到命令就马上点燃草堆。距离郡城还有20里地时,刘兰成命20人各执一面大旗待命,一接到命令就火速竖起大旗。距离郡城只剩五六里地时,刘兰成又留下30人就地埋伏在险要之地,准备袭击敌人。随后,刘兰成亲自率领10名壮士,借着夜色掩护,潜伏在距郡城仅1里左右的小树林里。余下80人分别隐蔽在郡城城门附近,刘兰成命令他们只要听到鼓声便立刻抓敌人、抢牲畜,然后火速撤离。

第二天早晨,郡城里的士兵在城楼上远望,没发现有大军压城所卷起的烟尘,便打开城门,像往常一样出城打柴放牧。接近中午,太阳光越来越毒,刘兰成率领10名壮士直扑城下。城上卫兵大惊失色,立即击鼓传报。事先隐蔽在城外的那80名士兵听到鼓声,迅速行动起来抢劫牲畜,活捉了几个正在打柴、放牧的敌兵后立即离开。

城下的刘兰成估计自己的人已经得手,便放慢了脚步,从容不迫地领着那10名士兵原路返回。郡城里冲出来大批将士,可他们看到刘兰成只带着10个人却并不急于逃走,生怕其中有诈,便不敢轻举妄动,只在后面远远地跟着观察动静。过了一会儿,他们看到前面战旗飘扬,更远的地方冒起大团的浓烟。这些守城将士个个胆战心惊:烟尘飞扬,这附近肯定有大批伏兵!于是他们马上掉头返回城中。

刘兰成根据城内守军的心理特点,巧施疑兵计,用战旗和浓烟制造了埋有大批伏兵的假象。加之他指挥得当、将士配合默契,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就俘获了敌兵、抢夺了牲畜,并达到了以小股部队骚扰大批敌人的目的。

吕蒙白衣夺荆州

三国时期孙刘联盟抗曹时,孙权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同意暂时把荆州借给刘备。当时刘备对孙权承诺:“若得到西川便归还荆州。”可是后来刘备不但不还荆州,还派关羽重兵镇守。因此,讨回荆州成为东吴的一块心病。

219年,关羽发动樊城战役。这时,东吴的水军都督吕蒙认为夺回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便请求孙权允许自己以治病为名回到吴都建业,使关羽放松对后方的防守,然后再乘机袭取南郡。孙权依计而行。于是吕蒙推荐陆逊接替自己的职务。陆逊上任后马上写信给关羽,称颂关羽的功德,进一步麻痹关羽。关羽果然上当,对东吴放松了警惕,并撤一部分防守兵力去围攻樊城。

P10-11

序言

《三十六计》是一部奇书,也是中华民族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将晦涩难懂的古代军事理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三十六计,并以生动通俗、家喻户晓的成语来为每条计策命名,所以极易被读者接受和喜爱。

“三十六计”的说法可追溯至《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檀公指的是南朝刘宋的名将檀道济,他曾在与北魏军作战时,因粮草不继陷人困境,为迷惑敌军,他施计“唱筹量沙”,在军营中称量覆盖着少许白米的沙土,使全军全身而退,从此威名远播。《南史·王敬则传》与《南齐书·王敬则传》有相同记载,不过《南史》多加了一句“盖讥檀道济避魏事也”。从这段记载可知,“三十六策”并不是书名,而是用来形容檀道济计谋百出,“走是上计”也不是其中一计,而是在讽刺檀道济擅长逃跑。宋代时,学者惠洪在《冷斋夜话》中将这句话改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直流传至今。

古往今来,提及“三十六计”的文学作品不少,甚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提到。不过,《三十六计》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成书至今还是个谜。考查《辞源》可知,三十六计中有13个计名首次出现在元明戏曲中,有7个计名则首次出现在明清小说中。有学者根据多个线索综合推断,《三十六计》大概成书于明末清初,而且是众手成书,没有固定或单一的作者。因为《三十六计》的多个版本都包括计名、解语、按语等部分,其中计名、解语内容基本相同,但按语却有多达二十多处的不同。显然,计名、解语形成较早,而按语则是经过后来学者增删修改的。按语通俗易懂、风格浅白,是对解语的解释和补充,由于本书对解语(古经玄览)有详尽的翻译(古文今译),所以并未节录按语。

虽然今天已经很难考证三十六计的作者究竟是何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的作者深通《易经》。《三十六计》中有二十九计的解语都引用了《易经》原文,如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的解语为:“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其中“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一句引自《易经》师卦。再如第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的解语是:“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其中“左次无咎,未失常也”一句是《易经》师卦的象辞。其余七计虽未直接引用原文,却也不同程度地涉及了《易》理。全书在借鉴古代军事理论和前人作战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易经》中的辩证思想,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各种对立关系,如刚柔、正邪、攻防、主客等的相互转化,最终根据阴阳变化推演出作战方略和对敌之法,成为一部韬略大观。从这个意义上讲,《易经》成就了《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言简意赅,就事论事。虽然它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其思想精髓却渗透到社会、人生的各个层面,尤其适用于现代商战。有道是商场如战场,战场上刀兵相见,商场上也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一不小心就有灭顶之灾。因此,能否熟练运用三十六计,抓住一个个商机、击败一个个对手,决定了你能否在商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翻云覆雨、进退自如。

在每一计的“计名探源”版块中介绍了计策的来源以及对计策的注释评点等,同时在“事典辑录”版块中大量列举了与之相关的古代、近代战例和近现代的商战战例,并配以百余幅精美图片,力图使读者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全方位、多角度、无障碍地了解《三十六计》,并将其中的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从而拥有更精彩的人生。倘若真能对您有所裨益,那么对于编者来说,亦是幸甚至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