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林御史丧偶扬州城 贾西席观光智通寺
却说贾雨村任县令后,虽然才干优长,却未免贪酷,且又恃才傲上,同僚都侧目而视。不到一年,贾雨村就被参了一本,说他貌似有才,性实狡猾,又提了他一两件结交乡绅、包庇害民吏役的事。皇上见本,龙颜大怒,将他革职。部文一到,本府各官无不拍手称快。贾雨村虽也感到惭恨,脸上却未露出一点怨色,仍是谈笑自若。他交代了公事,将做县官积攒的钱财并家属人等,送到原籍湖州安顿妥当,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去了。
一日,贾雨村游历到维扬,闻得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刚刚上任。
这林如海,单名海,表字如海;本贯姑苏人氏,乃是前科探花,早已升兰台寺大夫,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未久。原来这林如海之祖,也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只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到了如海,便从科第出身。所以,这林如海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没甚亲支嫡派的。
林如海年已五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又于去岁夭亡;虽有几房姬妾,到底也没生个一男半女。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见她生得聪明俊秀,也欲使她识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且说那贾雨村,在旅舍偶感风寒,愈后又因盘费不继,正欲得一个居停之所,以为息栖之地。偶遇两个旧友,认得新盐政,知他正要请一西席教训女儿,遂将他荐进盐政衙门去。这女学生年纪幼小,身体又弱,功课也就不限多寡,其余不过两个伴读丫鬟,所以贾雨村十分省力,正好养病。
看看又是一载有余,不料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病而亡。女学生在母亲病时奉侍汤药,母亲亡故后守丧尽礼,过于哀痛,再加上身体素质原本就弱,因此旧病复发,有好些时不曾上学。这贾雨村闲居无聊,每当风日晴和,饭后便出来闲步。正是:年方六岁失萱堂,黛玉焉得不恸伤?辍课停学应有事,西席正好逛维扬。
一日,贾雨村偶至郊外,意欲鉴赏那村野风光。信步至一山环水绕、茂林修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剥落,门额题有“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破旧的对联云: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贾雨村看了,因想道:“这两句儿,文虽甚浅,其意则深。我也曾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种话头儿,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也未可知,何不进去一访?”
贾雨村想罢,走进去看时,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贾雨村见了,却不在意,及至问他两句话时,那老僧既聋且昏,又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贾雨村大为扫兴,颇不耐烦,便仍退出来,意欲到那村肆中沽饮三杯,以助野趣。
贾雨村离开智通寺,移步行来,刚人肆门,却见座上正在吃酒的客人中,有一人起身大笑,忙忙地迎了出来。正是:观光毕竟要盘询,偏遇老僧聋且昏;所幸楹联堪细品,过来人语蕴涵深。欲知迎贾雨村者究竟何人,且看下回分解。P5-7
《红楼梦》是明清以来人情小说之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顶峰。它从一问世就受到了读者的喜爱,读者以高价争购这部令人入迷的小说,达到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程度。《红楼梦》在中国小说艺术发展史上,既结束了一个时代,也开创了一个时代。同时,《红楼梦》与中国民族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们一提起这部巨著就自然想到了中国民族文化。
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顶峰的曹雪芹,是世界文学史上的艺术巨擘。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生于清代康熙末年(约1715年)。其先世建有军功,曾祖曹玺之妻是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因此,曹家在康熙朝深受宠信,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到了雍正朝,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曹家败落,由江南移居北京。而曹雪芹成人后更陷入了“举家食粥酒常赊”“卖画钱来付酒家”的贫困境地,由锦衣玉食坠入绳床瓦灶。个人遭遇的不幸,促使曹雪芹对生活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人生况味的咀嚼以及自身的文化反思,对其创作的推动很大。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曹雪芹的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中。1763年2月12日,这位旷世奇才、文化巨人,便在贫病交加中与世长辞。他那“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仅写完了前八十回。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另有《金陵十二钗》等名。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叙述了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方面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和矛盾冲突,真实而典型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没落贵族的生活,再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画卷: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世风的浇漓、人心的衰莠……全书就像一面透视镜似的,凝聚着当时社会的缩影,因此被誉为了解和认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诸多社会现象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的内涵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艺术性炉火纯青、叹为观止。其价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写的是小儿女的日常生活,又将生活细节和重大事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波澜曲折的故事情节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并融入了作者对自己家族由“附凤攀龙”“锦衣玉食”到“一败涂地”“树倒猢狲散”这一沧桑巨变的切身感受。作者以如椽之笔,将一个个高度典型化、个性化的人物推到读者的面前: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贾政、王夫人、贾探春、史湘云、刘姥姥、袭人、晴雯、鸳鸯……他们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曹雪芹的《红楼梦》流传至今的只有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为高鹗续写。高鹗的续书虽然对《红楼梦》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故笔者缩编的这本《红楼梦》,只据前八十回。缩编时,笔者尽力按原著的艺术构思进行缩编,尽力保持原著的艺术风格,原汁原味;写故事,有情节,有细节;写人物,见性格,见风采。为使读者领略原著的艺术情韵,提高语言文字修养,除个别生僻语词转换为今语外,悉用原著的语言,而且一如原著,仍采用双回目、章回体形式。由著名的插画作者绘制的精美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名著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深邃的艺术境界。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读者了解原著全貌、领悟名著的精髓,架起一座桥梁。
曹雪芹著的《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 ,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书中的插画精美,是一本值得青少年收藏的古典文学名著。
曹雪芹著的《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揭示了封建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塑造了一批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鲜活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生活空间,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和崩溃的历史趋势。作品歌颂了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初步体现出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和人权平等的人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