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年们读马克思吧(一个20多岁青年人的探索与热情)
分类
作者 (日)内田树//石川康宏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封信

石川康宏致内田树

2009年1月19日

内田先生,你好。

平日工作时经常与你见面,有时也会聚在一起喝酒聊天。而且,每年冬天,我们都会一起前往长野县的野泽温泉享受“极乐滑雪”的热闹旅行,那时还会在同一房间共度四天三夜。所以,像今天这样给内田先生写信,还真是有些奇妙。到底以何种姿态来写这封信呢?……既然是为图书写总结,那么我最终只能以普通的状态来写信了。

我重读了自己的博客记录,想起我和鸭川出版社的松竹先生一起前往学校的教务主任办公室拜访内田先生,好像是2008年11月6日的事情。

那次谈话是关于本书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正式的讨论。同时,我也再次确认了一下之前的来往邮件:我向内田先生提起共同撰写这本书的事情,是和松竹先生在新大阪的烧烤店喝酒的第二天,也就是10月15日。

当时的邮件是这样写的:

主题“关于出版的讨论”(发自石川)

昨天(10月14日)晚上,我和鸭川出版社的朋友一起喝酒。在喝醉之前,我们讨论了一些正经话题。这位朋友说,“能不能做一本内田先生和石川先生对话的书呢”,“题目为《如何思考马克思主义》”,“我读了《睡前学学构造主义》那本书,感觉内田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评论很有意思”。

我也说了一些话。“我想内田先生要出版的东西已经积攒了很多”,“如果能够做成这本书,是不是以我采访内田先生的形式比我们对话的形式更有意思呢?”

所以,虽然没有定好什么时间出版,但是基本确定了两件事情:一是要和我一起写一本书,二是题目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当然可以随便谈谈)。内田先生您心动了吗?

过了1小时20分钟,也可以说是片刻之后,我就收到了以下回信:

主题“可以”(发自内田先生)

跟石川先生一起讨论马克思,刺激而且新奇,应该会很有意思。

如果这本书的策划初衷是希望年轻人读一下马克思,那会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我们可以每次选取一部作品,比如《德意志意识形态》或者《法国三部曲》之类的,两个人讨论一下其中的关键内容,或者随便聊聊自己的感悟,这样如何?

经过这样的沟通,我们决定“和编辑一起,三个人讨论一下”,于是便有了11月6日的见面。

还记得吗?那天见面时,我们看到了内田先生办公桌上随意摆放着的几把日本刀。我问:“这是怎么回事啊?”内田先生“嗖”地抽出其中一把,说“这是练习用的刀,没有开刃”,一边说着,一边突然将刀指向我的胸前,表情十分严肃。那是我从未见过的,大概是内田先生作为武士道家的表情。就在那个瞬间,我心里一惊,暗暗思索:“嗯,这个人果然是个‘危险’人物啊!”(笑)

P3-6

后记

读完了这本书,不知大家有什么感受呢?是不是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马克思所思考的、挑战的事情呢?什么?有些地方难以理解?实在抱歉。不过,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因为,那可是马克思啊!虽然我们已经尽力把话说得简单些了,但是马克思所写的东西并不是看一眼就能理解的。

如果读完这本书,会让大家产生“马克思会磨砺我们的才智”这种感觉的话,我会非常高兴。我在学生时代的时候,也是以这种直觉为契机,开始阅读马克思的。

“磨砺才智”当然不是指记住马克思,相信其是正确的,而是自己去思考:马克思所关注的究竟是现实世界(这就是我们现在生活在其中的资本主义的初期阶段)什么地方?他想从中发现些什么?我们跟随不断成长变化的马克思的语言去思考,并且明白马克思所到达的高度,然后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这是否正确。只有进行了这样的思辨,才能说马克思作为教材被活学活用了。

把马克思作为这种思辨的对象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不管怎样,与不容易嚼碎的“米花饼”(一种日式点心)一样,马克思的语言很有嚼劲。并且,马克思的语言又像“鱿鱼干”一样:入口后越嚼越有味道,却又不容易咽下去。

当然,无论学习的对象是不是马克思,被动地全盘接受书中所写的内容,是无法磨砺自己的头脑的。“质疑一切”的马克思本人,就经常以批判的姿态去看待前辈思想家们的智慧成果。

另外,只要稍微看一下本书就能知道,马克思的思想不断地在变成熟,因此所写的内容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这种变化不仅包括对事物的理解随着探索的深入而更加细微,还包括与之完全不同的内容。比如,下定决心完全改变自己以前的想法,果断舍去以前所得到的结论,等等。马克思就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人。因此,我们可能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问题:假如50岁的马克思否定了40岁的马克思,我们究竟相信哪个马克思才算是相信马克思呢?

这与“马克思主义者指的是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很相似。

正如我们反复说的那样,这本书所介绍的马克思,是年轻且思想活跃时期的马克思。完成《共产党宣言》时,马克思只有29岁。虽然《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作,但是在四五十岁的马克思看来,那本书“虽然想法很好,但还有一些内容不太成熟”。因此,阅读马克思时,需要提前了解现在所读的马克思处于其才智生涯中的哪个阶段。

为了进行参考,我来记录一下本书所列举的和今后会提及的著作,以及马克思写这些著作时的年龄: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 25岁  《经济学哲学手稿》 26岁

《德意志意识形态》 8岁

《共产党宣言》 29岁

《法兰西阶级斗争》 32岁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33岁

《工资、价格和利润》 47岁

《资本论》第一卷 48岁

《法兰西内战》 53岁

(此外,我们还准备列举恩格斯的《从空想到科学》和《费尔巴哈论》)

也就是说,我们在这本书中所介绍的马克思的知识高度,今后还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关于这种变化,我们会在第二部中进行介绍。什么?第二部大概在什么时候出版?这个嘛,敬请期待!

在那之前,请重读一遍这本书,请再一次像嚼“鱿鱼干”一样,去仔细回味,感受马克思年轻时的思想,对社会改革的热情,无所畏惧、敢于挑战的精神,以及永远不满足已达到的高度和不断前进的活力。这不仅会磨砺你的才智,还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无穷的力量。

那么,我们下一部再见!

石川康宏

2010年4月28日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共产党宣言》

 第一封信 石川康宏致内田树

 第二封信 内田树致石川康宏

第二篇 《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第三封信 石川康宏致内田树

 第四封信 内田树致石川康宏 2009年4月14日

第三篇 《经济学哲学手稿》

 第五封信 石川康宏致内田树

 第六封信 内田树致石川康宏

第四篇 《德意志意识形态》

 第七封信 石川康宏致内田树

 第八封信 内田树致石川康宏

注释

后记

读者评价

序言

大家好,我是内田树。

《青年们,读马克思吧!》这本书是由石川康宏和我共同完成的。在前言之后的第一封信中,石川康宏先生介绍了这本书出版的来龙去脉。我在之后的回信中,介绍了我对于本书定位方面的一些思考。所以,我想在前言中说点其他的内容。

这是一本专为初中生、高中生、青年们而写作的马克思主义使用指南。当然,无论是学生,还是已经步人社会的人们,都可以阅读。我们预期的读者群体是听过马克思的名字,可从未读过马克思作品的青年读者。我和石川先生都很乐于像现在这样,将非常难懂的内容经由我们剖析之后介绍给初学者们。

石川先生和我都是老师,我们都从心底热爱着教学工作。所以,我们写作此书的初衷不止于此。对于我们来说,向那些对某件事情一无所知的人,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一件让人备感兴奋的工作。

你可以想象一下,向一个从未看过“棒球”的人解说棒球运动。很难,没错吧。光是解释最基本的棒球用语“ball”和“strike'’,你就会发现,这两个词分别有两种意思:“ball”有“球”和“坏球”的意思;“strike”有“击球”和“好球”的意思。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句子:以为是ball,结果没有strike而错失的ball,裁判员把它定为strike。不了解棒球的人一定不理解这句话,如果你不相信,可以找个朋友试试看。

大家可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比如,初学者问你“那个人在做什么”,我们会发现自己变得“词穷”。因为最基本的内容,恰恰是最难解释的。如果我们打算给从未接触过棒球的人认真地讲解一下棒球的基本规则,就会不自觉地使用某些僵硬的原理。比如“球和运动员无不处在有效或者无效的某种状态中”“棒球会处在界内或者界外”“球停在哪个运动员的手中,就会决定目前的比赛形势”等。的确,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基本规则作为支撑,才产生了其他的附属规则。

仔细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这些基本规则在所有的球类运动中是通用的,无论是足球、橄榄球,还是篮球。注意到这一点时,我们可能会联想到其实球类比赛有着非常古老的渊源,它们将某种“宇宙论”通过比赛的形式游戏化地再现了。

其实,给初学者从零开始讲解棒球的难度与讨论战术问题的难度(比如,讨论投掷者的投掷对策是否妥当,接下来的打球顺序是强攻还是牺牲打等),完全是不同层次的,不可同日而语。这会直接将我们引向“何为棒球”之类带有哲学意味的,对于其本质的思考。

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我说“从零开始教初学者”这件事情会让人非常兴奋了吧。

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那些原本对马克思的“马”字都不了解的人,能够真正了解马克思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因此,诚挚地希望大家一定要读一下)。所以,我认为当下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连“马克思的‘马’字都不知道的人”去明白“马克思的伟大之处”,至于像“黑格尔滑倒了”或者“某某人跌倒了”之类的学术性问题,以及“投掷者的投掷对策是否妥当”“是强攻还是牺牲打”等技术性问题,先暂时放在一边。实际上,只有了解马克思的人或许觉得普及马克思才是最紧要的事情,不了解的人,恐怕完全不明白这一意义所在。

这真是让人兴奋的工作!我们因此感到精神抖擞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当然,即使我们如此兴致勃勃,但是实际做起来,也许会因为难度太大,而最终一无所获。

不管怎样,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多地了解马克思,我们会竭尽全力。如果年轻人看到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为了给初学者讲解马克思而汗流浃背的样子,进而能想到“这些叔叔这么努力地工作,试图让我们明白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说明马克思先生非常有魅力啊!可是尽管这些叔叔这么努力,我们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这也恰恰说明马克思是一位相当深谋远虑的思想家啊”,那我就觉得心满意足了(至于石川先生,或许对此并不会感到满足)。

坚持站着读到这里的你,请再继续坚持15分钟,读一读石川先生写的第一封信,以及我的回信(当然如果约会快要迟到的话,那就请便了)。

如果读完这两封信以后,你还是觉得“跟我没有关系”的话,那我也没有办法了,请你默默地将这本书放回书架吧!不过,如果你读完以后觉得“多少跟我有些关系”的话,请下定决心去收款台结账吧。

相信我,物有所值。它值得你付出时间与金钱。

好了,先说到这里,我们稍后再见吧!

内田树

2010年4月

内容推荐

日本著名学者内田树、石川康宏以书信往来的形式,以两种独特迥异的解读方式,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对《共产党宣言》《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著作中的经典问题,进行了恰如其分地解读。内容行文流畅,通俗易懂;体裁富有创意,别具一格。

《青年们读马克思吧》系列图书在日本出版后,销售达百万册,后被翻译到世界各地,为全球青少年们所热爱。《青年们读马克思吧》中文版自2013年出版后,迅速成为中国通俗理论读物领域的重点畅销书,并被列为中纪委推荐党员干部阅读的56本图书之一。

编辑推荐

《青年们读马克思吧(一个20多岁青年人的探索与热情)》以日本著名学者内田树与石川康宏书信来往和对话的形式,对马克思经典理论进行阐释,两位先生文风不同,对同一问题的态度、观点及视角不尽相同,这种形式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可读性,能使读者以轻松愉悦、快乐自由的阅读方式品读马克思、倾听马克思。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7: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