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3天后,就传来了叛军攻陷博陵郡(治今河北省定县),河北诸郡望风归降的消息。惊慌的玄宗急忙返回兴庆宫,此时的他对安禄山恨之入骨,于是下令杀了安禄山在京的儿子安庆宗,然后诏令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王承业为太原尹,程千里为上党郡长史,防御河东。凡是叛军可能冲击的诸郡,都设置防御使,并新置河南节度使,由卫尉卿张介然担任,领陈留等13郡,屏蔽江淮,作为第一道防线;封常清在洛阳就地募兵6万,拆断河阳桥(位于今河南省孟州市),防止叛军渡过黄河,构筑成第二道防线;二十二日,玄宗又以六皇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宦官边令诚为监军,在京师募集士兵10余万,镇守陕郡(治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准备东征,他们将作为第三道防线,阻挡叛军西进。
十二月初二,寒潮汹涌、朔风逼人。已抵达黄河北岸的叛军用粗绳索把一些破船和烂木头系在一起,横贯黄河。一夜之间,船与水都冻结成了冰,如同一座浮桥。叛军步骑蜂拥而过,自灵昌渡口渡过黄河,攻陷灵昌郡(治今河南省滑县),逼近陈留郡(治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刚到任没几天,叛军已渡河而来。燕军铁骑奔腾,烟尘弥漫数十里,日光为之夺色。中原地区承平日久。几代人都未经历过战争,诸郡打开军械库才发现器械都已朽坏,皆不可用,士兵没有兵器,只能手持木棒迎敌。十二月初五,还未准备就绪的陈留郡治开封被攻破。安禄山进入开封北门后,得知了留在长安的儿子安庆宗已被玄宗下令处死的消息,大哭道:“我起兵讨伐杨国忠有何罪?竟杀我儿!”这时陈留郡投降的近一万名士卒正排在道路两旁,安禄山竞下令将他们同被俘的张介然一起全部杀死,以泄其愤。
拿下陈留之后,安禄山引兵西进,兵锋直指荥阳郡(治今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太守崔无诐据城抵抗,但不敌叛军来势凶猛。燕军阵中战鼓声、号角声震天动地,守城军士惊慌失措,纷纷从城上坠下。十二月初八,荥阳郡治管城县失守,崔无波被杀,叛军距东都洛阳只有270里了。
听闻荥阳陷落,镇守洛阳的封常清十分焦急,亲自督军于洛阳城东的武牢关(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西)拒敌。安禄山以铁骑作为前锋发起进攻,封常清临时招募的士兵都是未经训练的市井之徒、无业游民,他们赤手空拳又无武器,根本无法抵挡。一战下来,唐军大败。封常清收集余众,与之再战于葵园(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郊),又败,只得退入洛阳城东的上春门(洛阳城外郭城东三门中最北的一门,又名上东门)内,但叛军已尾追而至。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大军从四面八方围攻而来,呐喊着突入城内。这日雪花纷飞,大雪盈尺,叛军纵兵杀掠,鲜血将雪地染成一片殷红。封常清边战边退,但在都亭驿(位于外郭城内的清化坊或景行坊)再次大败;退守东城宣仁门,又败。连败之后,封常清只得率兵从提象门奔出,砍伐大树阻塞道路,最后推倒禁苑西边的墙才得以逃出,率残兵西奔陕郡。昔日繁华的东都洛阳就此沦陷,此时距安禄山范阳起兵只有短短34天。
洛阳陷落后,封常清才意识到叛军实力之强大,他率领残部退至陕郡,但这里的太守与吏民早已逃散,只剩下一座空城。镇守陕郡的副元帅高仙芝原想率军5万东征,但还未等出动,洛阳即告沦陷。封常清与高仙芝在陕郡会合后向其汇报道:“我军累日血战,已知反贼兵锋锐不可当。且潼关无兵把守,若狂寇突破潼关,则京师危矣。陕郡定不可守,不如放弃陕郡,避贼锋芒,急保潼关。”封常清是高仙芝的老搭档,高仙芝对其颇为赏识信任,听了封常清的汇报也意识到唐军战斗力低下,远不如叛军;而陕郡有兵无险,潼关则有险无兵。情况危急之下,高仙芝赞成了封常清的主张,当夜即率部西奔潼关。一路上唐军争先恐后,如惊弓之鸟,人马相踏,死伤惨重。唐军刚退进潼关,修整好防御工事,叛军前锋即尾随而至,见唐军已有防备,只好悻悻退去。
在安禄山叛军的突击下,唐军在河南的三道防线——陈留郡、洛阳与陕郡,在短短10天之内顷刻瓦解,临汝(治今河南省汝州市)、弘农(治今河南省灵宝市)、济阴(治今山东省定陶县)、濮阳(治今山东省鄄城县)等郡纷纷投降叛军,朝野大骇。东都洛阳陷落后,江淮租赋自汴水进入关中的漕运被阻,只得改道江汉以补给关中。于是十五日,玄宗以第十六子永王李磷为山南节度使,以保荆襄之地。为鼓舞士气,玄宗又决意御驾亲征,并下诏由太子李亨监国。这让杨国忠大为恐惧,他立即与其两个妹妹韩国夫人与虢国夫人商量道:“太子厌恶我杨家专横已久,若他得了天下,我和众姐妹命在旦夕矣!”
原来李林甫当政时,因太子李亨不是他拥立的①,所以总是千方百计地设计陷害李亨。一次太子出游,与太子妃韦氏之兄韦坚和他当忠王时的老朋友皇甫惟明(陇右、河西节度使)在景龙观偶遇。李林甫得知后,牵强附会地诬蔑他们聚会密谋,意图抢班夺权,拥立太子为帝。玄宗是靠政变起家的②,对此自然十分敏感,他听信谣言,以“朋党”之罪将韦坚与皇甫惟明逮捕下狱,后贬官赐死,被牵连流放者多达数十人。李亨惶恐不安,为划清界限,只得上表要求与韦妃和离。在此冤案中,杨国忠也参与其事,所以太子对杨国忠专权很是痛恨,一直隐忍未发。韩、虢二夫人听了杨国忠的话立即入官游说杨贵妃,于是贵妃衔土垂泪请命于玄宗,玄宗抵不过,只得取消了“亲征”的打算。
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