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蒋介石与冯玉祥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周玉和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两位总司令

1926年7月9日,广州东校场旌旗招展,人头攒动,10万军民云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封建势力!”等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这里正在举行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一位年约40岁的中年男子,身着戎装,昂首挺胸,神采奕奕地站在主席台上,一阵掌声过后,他发出了浓重的浙江话音:

“今天,是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的纪念,亦是本总司令就职的日子。本总司令自觉才力绵薄,为中国国民革命的前途负如此重大的责任,惶恐万分。但现在北洋军阀与帝国主义者,已来重重包围我们、压迫我们了,如果国民革命的势力不集中统一起来,一定不能冲破此种包围、解除此种压迫。所以本总司令不敢推辞重大的责任,只有竭尽个人的天职担负起来,将生命交给党、交给国民政府、交给国民革命军各位将士。自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末尾几句淹没在热烈的掌声和口号声中。

这位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就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赫赫有名的蒋中正,字介石。他的名字很多,但他从政后经常用的就是这一“名”一“字”,而人们则普遍以“字”相称,“蒋介石”三个字可以说是声震中外,人人皆知。

两个月后,也就是这一年的9月17日,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偏远小镇,举行了另一个誓师大会。

五原,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当年是绥远省的一个县城。这里,比不得广州,它贫瘠、荒凉,人烟稀少。汇集在这里的队伍——一部分国民军,也比不上国民革命军,它人数不多,衣着不整,枪械不齐,是一支溃散后重新收容起来的队伍。

然而将士们队列齐整,精神抖擞,内心充满希望,脸上带着欢欣。在这座县城的小小广场上誓师参加国民革命。广场一侧的一座土台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于右任将一面国民党党旗高高举起。一位年约45岁的军人站了起来,他身躯高大魁伟,神态庄严郑重,浓眉下的双目炯炯有神,扫视了一下于右任,注视着在秋风中飘展的党旗,迈开大步,双手接了过来。面向台下将士,发出了洪钟般的声音。

他宣布,受各将领公举,他出任国民联军总司令,宣誓就职。

他宣布,国民军全体将士集体参加国民党。

他宣布,国民军全体将士参加国民革命。

他宣读了誓词:

“国民军之目的。以国民党之主义,唤起民众。铲除卖国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求中国之自由独立,并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特宣誓生死与共。不达目的不止。此誓。”

这位国民联军总司令,就是本书的另一位主人公——冯玉祥。他同蒋介石一样,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同样闻名遐迩,同样中外皆知。

两个人自然还有不同之处。此时的蒋介石正在仕途上奋力攀登。从响应辛亥革命到出任总司令,不像冯玉祥那样艰辛、坎坷,凭他的机智、努力和计谋,基本上是扶摇直上、步步青云。

1922年6月,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蒙难永丰舰,蒋介石应召来到孙的身边,帮助筹划,并肩战斗,护送脱险,平安抵沪。此举不能武断地视为“投机”革命。临危受命,患难与共,总是需要一定的真诚。但是,它也给蒋介石带来了扩大影响和抬高身价的绝好机会。聪明的蒋介石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与孙中山同登永丰舰,坚持同叛军战斗者,不止蒋介石一人,然而只有他在事后写了一本《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孙中山在序言中对他称赞不已:“陈逆之变,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予侧,而筹划多中。乐与予及海军将士共死生。”

孙中山的赏识和信任,使蒋介石得以出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并在1924年5月正式当上了该校校长。起初,蒋介石曾因不能插手党务和军政大事而一度消极。但是后来他却感到这一职务对他的重要意义,因而紧紧地抓住它,充分地利用它,掌握了一批为他所用的军事干部,进而建立起听命于自己的嫡系部队。

P2-4

目录

一、机缘

 两位总司令

 南北革命军

 会师陇海线

 见面泪沾襟

二、换谱结拜

 “中正弟”与“玉祥兄”

 拉向自己一边

 辞职与结婚

 赶跑了一个,气走了一个

 “唯盼吾兄东山再起”

 联手“北伐”

 患难与共,接力捣幽燕

三、裂痕

 秘密交易

 外交风波与消极抗命

 哭灵与追悼会

 吵,从北平吵到南京

 大哥“病”了

四、中原大流血

 脚踏两只船

 金钱的魅力

 爽约与上当

 吃了回头草

 兵马战犹酣

 瓦解与受挫

五、辱国·卫国

 “九月十八日来了日本兵”

 不抵抗主义和它的背后

 “非抗日不可,非收复失地不可”

 鬼子进关以后

 泰山,离而复归

六、走向联合

 南京发出密电

 两种谈判

 “七君子事件”透视

 在实现和平进程中

七、共赴国难

 炮响,“守土抗战”

 会战,出任司令长官

 限制民众与发动民众

 他们都无可奈何

 外战中的内战

 真诚的联合

八、建国

 只请客,不做菜

 好酒,一百度

 协议,只写在纸上

 呼喊,从内心发出

 战火又起

 临别赠言

九、决裂

 矛盾公开了

 战场外的搏斗

 决裂,彻底的决裂

 遗嘱

十、人去与魂归

 一场春梦

 秋日忠魂

 泰山·紫金山

内容推荐

《蒋介石与冯玉祥》由周玉和著。

蒋介石和冯玉祥交往的二十年间,他们同处于社会最高层。同属于执政的国民党营垒,但是,绝大部分时间里,他们政见不同,主张各异,因此,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也就各自有别。

蒋介石除了在北伐和抗日这两件事上具有某些值得称道之处,其他的所做所为,包括北伐和抗日期间的许多作为,是一个典型的旧中国的旧制度旧秩序维护者的形象,阻碍中国的社会变革。迟滞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终为历史所抛弃。

冯玉祥虽然是一位典型的旧军人,也有过个人的权势之争,但他绝大部分作为是站在历史的前头,朴素的爱国爱民思想上升为变革现状的强烈愿望和主张,摒弃旧的,创建新的。转变为民主军人,接受人民民主,是历史的推动者。

编辑推荐

周玉和著的《蒋介石与冯玉祥》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具体而翔实的史料,丰富生动的文字表达,从蒋介石和冯玉祥两位民国历史人物的早年经历出发,客观记述了双方几十年恩怨纠葛以及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变化的深刻影响。全书分为机缘、换谱结拜、裂痕、中原大流血、辱国·卫国、走向联合、共赴国难、建国、决裂、人去与魂归等十个章节,细致呈现了蒋介石与冯玉祥在社会动荡与国家危难中的斗争与合作,也透露出各自的局限性和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伟大新中国的历史必然。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2: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