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贾尔斯·布伦迪斯著、董璐译的这本《伊丽莎白与菲利普--婚姻的画像》将带领读者走进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这对英国王室夫妇的婚姻生活中,通过细腻的文字对二人的情感和思想进行了深度剖析,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一场过程跌宕起伏,但结果幸福美满的贵族婚姻。
| 书名 | 伊丽莎白与菲利普--婚姻的画像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英)贾尔斯·布伦迪斯 |
| 出版社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贾尔斯·布伦迪斯著、董璐译的这本《伊丽莎白与菲利普--婚姻的画像》将带领读者走进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这对英国王室夫妇的婚姻生活中,通过细腻的文字对二人的情感和思想进行了深度剖析,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一场过程跌宕起伏,但结果幸福美满的贵族婚姻。 内容推荐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爱丁堡公爵均出身皇室,同为伊丽莎白一世的曾增孙,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脾性和家庭背景。女王的童年安全且有爱,而公爵可以称得上是颠沛流离:祖父被刺杀,父亲被监禁,家庭被流放,在他10岁那年,父母分开了。 伊丽莎白和菲利普这对表兄妹相遇在20世纪30年代,1947年举行婚礼。当时他们分别是21岁和26岁。过了4年多,他们成为女王和亲王。70年过去,他们的脸孔早已被世界所熟知,然而他们的个性和婚姻的实质仍然是个谜。 贾尔斯·布伦迪斯著的这本《伊丽莎白与菲利普--婚姻的画像》讲述了极其精彩的故事,其中包括两人天差地别的生活,各自或共同取得的成就,还有众人都想窥视的婚姻关系…… 目录 引言 序幕 菲利普 第一章 第二章 莉莉贝特 第三章 第四章 菲利普与莉莉贝特 第五章 第六章 伊丽莎白与菲利普 第七章 第八章 公爵与女王 第九章 第十章 妈妈与爸爸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菲利普与伊丽莎白 结论 鸣谢与资料来源 附录 族谱 试读章节 菲利普母亲的童年对他本人的童年也产生了影响。父母深深地爱着他,但是他们常常连续几周,甚至几个月地将他丢给保姆和女家庭教师以及其他家庭成员来照看。菲利普耸着肩膀说:“历来如此。”年幼时的爱丽丝在达姆斯塔特、塞尼克特斯、马耳他、伦敦、泰晤士河畔的沃尔顿、靠近福克斯通的桑盖特以及曾祖母的各处住所——温莎城堡、巴尔莫勒尔堡、怀特岛的奥斯本庄园、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号皇家游艇、法国蔚蓝海岸——度过了动荡的童年时代。 尽管失聪,爱丽丝仍是一名聪明的儿童,而且惹人喜爱,无论言谈举止或外形上都比她的年龄应有的样子更为成熟。一位姨奶奶在1896年评论道:“她11岁,不过看上去像是一个14岁女孩。”1900年的时候,巴腾贝尔格一家“完全到齐”了。爱丽丝有一个妹妹叫路易丝(1889—1965年),后来这个妹妹成为瑞典王后;她还有两个弟弟:乔治(1892—1938年)和一生下来就被称作迪克或迪基的路易斯(1900—1979年),他们注定追随父亲加入英国海军。路易斯是维多利亚生前出生的最后一位重孙。 女王陛下于1901年1月22日去世。2月2日,在温莎城堡举行了她的葬礼。爱丽丝及父母出席了维多利亚女王的葬礼。16个月之后,爱德华七世在1902年6月26日继承了王位。王室期待并邀请爱丽丝和母亲留在白金汉宫,与她们同在那份引人注目的客人名单上的,是一长列的欧洲王室成员,其中包括希腊的康斯坦丁皇太子和两个弟弟——乔治和安德鲁。安德鲁王子(在家里大家都叫他“安德里亚”)20岁,是一位年轻的希腊军官,个子高挑、一头金发,非常英俊。“有意思的”是,他也有缺陷——近视,戴着眼镜。爱丽丝当时17岁半,美丽、聪明、有听力障碍。这两个年轻人坠入了爱河。 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享受浪漫。爱德华七世在预先计划的加冕礼的前3天突然病倒,做了胸膜炎手术。于是加冕礼推迟了,而王宫里的聚会则在继续。德国公主和希腊王子又继续在白金汉宫逗留了两个星期。爱情之花绚丽绽放。 安德里亚是希腊王子,生活在希腊,是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的第四个儿子,事实上他根本不是希腊人。他有德国、丹麦、荷兰和俄罗斯血统。 19世纪20年代末,近代希腊努力挣脱土耳其人的统治,但是新兴的独立王国却缺少一名国君。由于没有土生土长的合适人选,于是希腊人(一点都不夸张)四处寻找一位拥有在全球广受欢迎,而且拥有权威的国王人选,最后他们请来了巴伐利亚的奥托王子担任第一任国王。他在位30年,由于1862年爆发了令人不快的谋反(并非第一次),他被罢免,放弃了王位。于是希腊人重新开始寻找国王,而这一次命运之签落在了威廉姆王子头上,他是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次子,当时只有17岁。他更改了姓名、国籍,也改变了命运。他成了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在位50年——从1863年到1913年的春天,他在萨洛尼卡的街道上散步时被一个疯子刺杀。 希腊国王乔治一世有一个哥哥(在1906年成为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八世),还有两个妹妹:嫁给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亚历山德拉和嫁给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玛利亚。乔治一世娶的也是一位俄罗斯的皇室成员——俄罗斯奥尔加女大公,是俄罗斯沙皇尼古拉斯一世的孙女。20多年间,这对夫妇生了8个孩子,排行老七的是安德里亚,他聪明、幽默、认真,对希腊忠心耿耿(会说英语、德语、丹麦语、俄语、法语,与父母交谈时,他用希腊语),他忠诚于军队中的事业。在爱丽丝公主为其军旅生涯回忆录——该回忆录有一个恰如其分的标题《走向灾难》(Towards Disaster)——所写的前言里,有这样一句话:“他热爱他的职业,因而他非常认真地履行职责,像其他军官一样,希望能够得到提拔。” 14个月后(这段时间里由于安德里亚的军务,他们聚少离多),1903年的10月6日或7目,他们在达姆斯塔特成婚了。那是童话般的婚礼,有众多马车、多位国王参加,一共举办了3场庆典(一次公众性的,两次宗教性的),到处是狂欢、舞蹈、笑声和幸福的眼泪。她18岁,是一位美丽的公主,头上戴着橙色的鲜花;他21岁,是一位英俊的王子,穿着红色骑兵威武的制服。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如此幸福过。 开始的一切完美无缺。在达姆斯塔特的家中度过了安静的蜜月。新年后不久启程前往希腊。由于在孩童时代曾在马耳他度过一两个冬天,爱丽丝至少能够适应地中海气候,而且公公婆婆尽己所能地给予这位年轻的新娘——她还是一个少女,有些聋,来到了一个还不会说当地语言的陌生国度——以最热烈的欢迎让她拥有安全感。乔治一世应该是一个睿智的人,不古板、讲究礼数、殷勤周到、有才能、忠诚而且敏锐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位“引进的”君主所处的位置。他提醒儿子们:“永远不要忘记你们是身处希腊人之间的外国人,但是永远不要让他们想起这一点。” P37-38 序言 “写书的人都应该闭嘴,”国王乔治五世这样说过。“这位是贾尔斯·布伦迪斯。”爱丁堡公爵将我介绍给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当女王陛下将戴着紧致手套的手伸向我时,脸上浮现出略显紧张的笑容,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嘟囔着:“你好。”她的夫君接着介绍道,“好像他正在写你。”公爵停顿了一下,然后转身在妻子耳边说,“要小心,他会将你撕成碎片。” 我在多年前就认识了爱丁堡公爵,已经习惯了他的幽默。我喜欢这种幽默感,也喜欢他、钦慕他。我之所以写这本书是觉得人们对他应该有更多的了解。我最初的想法就是写本关于菲利普亲王的书。2002年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庆祝菲利普亲王80岁生日的时候,在获得他的同意并得到他的参与的前提下,我撰写了一篇有关他人生的短文。通过研究他、与他对话,我开始着迷于他的家族历史,非同寻常的童年时代以及战争期间在皇家海军令人印象深刻的军旅生涯。但是,纵观他的历史,不得不承认,自1947年以来,他只能展开他所展开的人生,因为他娶了他所娶的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即便在今天,也只有极为少数的男人是由其妻子的角色来自我定位的。亲王非常有趣,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人,而且他是女王的丈夫,这使他倍加有趣。 正如多年来我所担任的多个职位,使我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女王和亲王—我是由女王资助、亲王任会长的一个全国性慈善组织的主席,也是议会和政府立法机构的成员,同时还是一名记者和节目主持人。当我看到这对夫妇尽管有着截然相反的个性,但又是亲密无间的伴侣、同盟者和朋友的时候,我决定要尽快(当然是自认为的迅速)画出他们的婚姻画像。 “婚姻画像”这种说法几乎已经家喻户晓了,是来自奈杰尔·尼克尔森(Nigel Nicolson)那部感人而且具有启发性著作的标题,他在那部作品中描绘了父母之间的婚姻和其他关系。维塔·萨克维尔· 韦斯特和哈罗德·尼克尔森展开了与众不同,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异乎寻常的人生。无论从什么标准来看,女王和亲王的生活也同样是超出常规的。 不同的婚姻以不同的方式运转,而且不同的人(不同世代、不同阶级)对婚姻也有着不同的期待。为了解这桩独特的皇室姻缘,我们先要去知晓这对夫妇的个性特点: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个体,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样子,彼此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在这本书中,有许多内容聚焦于女王和亲王的家世背景和童年,因为他们来自何处向我们诉说了他们正身处何方。正如作家安吉拉·卡特所言:“所有旅程的目的地就是其起点。” 可能会有人认为这本书有些鲁莽、没有什么意义,而且干扰了他人生活。菲利普曾不止一次地向我抱怨:“传媒把我们打造成肥皂剧了。”事实亦是如此。如同莎士比亚在《第十二夜》的开篇写的那样:“小人物喜欢对伟人的作为喋喋不休地加以议论。”1947年,议会成员、日记作者亨利·钱农见证了乔治五世的神秘面纱是如何被揭开的。他在日记中记录道:“庆典活动只用了20分钟,然后就是拖沓冗长的休息时间,王室成员们相互问候、行吻面礼、聊天。只有在英国才会有几千人站在雨中,兴致勃勃地看着那一家子在那里说长道短。”我们对这个家族如此着迷,不仅因为它的历史充满了特罗洛普和高尔斯华绥笔下的一个传奇家族所必需的浪漫和戏剧性成分,而且,关键是这个家族中的中心角色通常被称为“王室成员”。 王室在公众中的印象虽然已经不再像往昔那样强有力了,但是公众仍然认同王室。在三块大陆上,几百万人拥挤在街道上庆祝伊丽莎白二世即位50周年。女王是最高君王这一支脉上的当代人物,她与埃德加国王、理查三世、亨利八世、乔治四世、维多利亚女王有着直接的血脉联系。她是历史的化身。她的存在将我们与历史联系在一起。 她是鲜活的历史,而且远不止于此。女王和亲王拥有某些即便是这个时代最宏大的庆典也无法彰显的特质。他们宛如生活在神话当中的人物。 玛丽莲·梦露、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大卫·贝克汉姆可能都拥有名望、财富和天赋,甚至也被加入伟大的不朽人物之列(这样的人都表现出英雄特性:玛丽莲的形象可能比特洛伊城的海伦更持久—谁知道呢?),但他们不是王室。伊丽莎白生来就是公主,菲利普一出生便是王子。这听起来很荒唐,但也正是这样,使他们与众不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极其特别。 我是一位保皇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君主制度在联合王国运行良好,而且将继续如此。在过去的50多年间,女王以非凡的能力和无与伦比的投入履行着使命。亲王相当完美地承担着人生赋予他奇妙帮手的角色。这是一幅称心如意的画像。我确信这也是一幅准确的画像。故事中的所有中心人物我都接触过,甚至包括有些现在已故的人,而且本书没有引用任何匿名的资料来源。 在开始这项工作之前,我分别约见了女王的私人秘书罗宾·简夫林爵士和亲王的私人秘书迈尔斯·亨特—戴维斯爵士,向他们陈述了心中的设想。我可以随意与采访对象交谈。这本书不是“被授权的”,但我希望它是权威的。我很钦佩菲利普和伊丽莎白,希望能够正确地描述他们。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胆大包天”地描述了其他皇室传记讳莫如深的话题……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汉弗莱·卡朋特(Humphrey Carpenter),《星期日泰晤士报》 极具娱乐性……出其不意的爆料……作者拥有令人羡慕的特权,而且他懂得物尽其用。 ——佩妮·朱诺(Penny Junor),《每日电讯报》 嬉皮笑脸的八卦,真是非常有趣……这是最动人的一部内部爆料。 ——皮特·麦基(Peter Mackay),《标准晚报》 一部欢快的、有深度的、“胆大包天”的、引起共鸣的、完全原创且充满幽默感的作品,时而深刻掩不住无尽的趣味……我强烈地感觉到这是我首次得以一窥真实的女王和菲利普王子。 ——克雷格·布朗(Craig Brown),《星期日邮报》 作者最真切地展示了最资深的王室成员的真实生活。 ——利比·博维斯(Libby Purves),《泰晤士报》广播2台 目前为止有关菲利普亲王的最有洞见的描述。 ——罗伯特·莱西(Robert Lacey),《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本书令人读起来兴趣盎然、生机勃勃、充满魅力,而且作者凭借敏锐的洞察力而击要害。 ——约翰·普雷斯顿(John Preston),《星期日电讯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