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声(精)/21世纪新经典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麦家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新智力小说巅峰之作,一群天才特工的传奇经历,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

诡谲的细节,神秘的人物,奇异的想象,缜密的推理,令人欲罢不能。

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巴金文学奖获得者麦家重磅作品。

《风声》讲述的是抗战期间,汪伪政权为了找出代号为“老鬼”的共产党,便把涉嫌的四个人关在一幢小楼中审问。“老鬼”机智地与日伪周旋,制造种种假象迷惑敌人。最后关头,“老鬼”不得不牺牲生命,设法将情报成功传递出去的故事。这是一部与密码有关的小说,麦家不仅内容上涉及密码,那奇特的叙事方式也是对“密码哲学”的思考。在2008年,该小说分别荣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和《人民文学》2007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奖,2009年获第十二届巴金文学奖三项大奖。

内容推荐

《风声》是麦家的作品。

抗战期间,日伪偶然截获情报,发现机要部门居然有内鬼。为了找出安插在机要部门的地下党“老鬼”,日伪将有嫌疑的几个人吴志国、金生火、李宁玉、顾小梦,连同白秘书一起关到裘庄进行调查审问。事关重大,日军特务课机关长龙川肥原亲自设计布置,试图找出“老鬼”。身在其中的“老鬼”既面临身份暴露的危险,更要将关乎共产党在杭州的地下组织之存亡的情报传递出去。“老鬼”机智地与日伪周旋,制造种种假象迷惑敌人,经过多番斗智斗勇,使得日伪组织内部陷入混乱,搞不清谁是真正的“老鬼”。在这个过程中,吴志国被刑讯逼供而死,李宁玉则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服毒自杀。最后,其余人也秘密失踪了……

目录

上部 东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下部 西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外部 静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试读章节

言归正传。

故事发生在1941年春夏之交,日伪时期,地点是素有天堂之誉的杭州,西子湖畔。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施够美的吧,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谁敢跟她比美?西湖!苏东坡以诗告诉我们,西湖怎么着都是跟西施一样美丽动人的。

这是不是有点儿浪漫主义了?不,是真的,有山作证,有水为鉴。山是青山,灵秀扑面,烟雨凄迷,春来如兰,秋去如画。水是软水,风起微澜,月来满池,日来不醒。山山水水,细风软语,花情柳意,催产了多少诗词文章。举不胜举。汗牛充栋。若堆叠起来,又是一座孤山,墨香阵阵,锦色浓浓;赏析起来,都是脉脉含情的吟咏,恋恋不舍的相思,用完了雅词,唱尽了风月……都知道,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杭州城区尚无现今的五分之一大,但这座城市的魂——西湖,一点也不比现在小,湖里与周边的风景名胜也不比现在少多少,像著名的苏堤、白堤、断桥、西泠桥、望仙桥、锦带桥、玉带桥、锁澜桥、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阮公墩、湖心亭,和西泠桥头的苏小小墓,清波门边的柳浪闻莺、钱王祠,孤山上的西泠印社、秋瑾墓、放鹤亭、楼外楼、天外天等,以及南边的白云庵、牡丹亭、净慈禅寺、报恩寺、观音洞,北边的保塔、双灵亭、岳庙、双灵洞、栖霞洞等。统而言之,即我们通常所谓的一山二月,二堤三塔,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在那时都有,日本佬来了也没有被吓跑。

鬼子在杭州城里扔了不少炸弹,据说现在钱塘江里还经常挖出当年鬼子扔下却没有开爆的炸弹,连制造商的商标都还在。炸弹像尸首一样从天上倒栽下来,没有开爆的都吓人,更何况大部分都是开了爆的。爆破声震天撼地的响,爆炸力劈天劈地的大,炸死炸伤的人畜无以数计,把杭州城里的人和动物都吓跑了。西湖和西湖里外的景点,如果能跑大概也会跑掉的,但它们不会跑,只好听天由命。西湖的命显然不错,上百架飞机,先后来炸了十几个批次,西湖像有神灵保佑一样,居然安然无恙,令人称奇。西湖周围的众多名胜古迹,也是受禄西湖,躲过大劫。唯有岳庙,也许是太远了,关照不到,挨了一点小炸。

从岳庙往保塔方向走,即现在的北山路一带,当时建有不少豪宅深院,当然都是有钱有势人家的。有钱有势的人消息总比平民百姓灵通,鬼子炸城前,这些人都准时跑了。日伪机构开张后,城里相对平静了,这些人又恰如其时地回来了。即使主人不回来,起码有用人回了来,帮主人看守家业,以免人去楼空,被新的日伪军政权贵霸占。其中有个傍山面湖的大院落,院主姓裘,曾经是一个经营高档色情服务业的大老板,自己没有回来,派回来的下人又迟了几周,即被临时张罗的日军维持会霸占,以后一直没有归还。后来汪伪政权成立之前,新组建的日伪华东剿匪总队接管了它,院里的几幢主要建筑都派了新用,像前院的三层主楼,做了司令部军官招待所兼寻欢场,男嫖女淫,肉欲滚滚。后边竹林里的一排凹字形平房,做了招待所的办公地。再后面的两栋相对而立的小洋楼,西边的一栋成了首任伪司令官钱虎翼(人称钱狗尾)的私宅,东边的那栋做了他几个亲信、幕僚的公寓。1940年夏天的一夜,东西两栋楼里的所有人被悉数暗杀(传言是裘家后人干的,但凶手至今没有归案,难做定论),新任的伪司令官张一挺又把钱虎翼的亲信、保镖通通赶走了。

于是,两栋楼又人去楼空。

总以为,这么好的楼屋,一定会马上迎来新主,却是一直无人人住,或派新用。究其原因,有权人住的,嫌它闹过血光之灾,不敢来住,胆敢来住的人又轮不上。就这样,两栋楼一直空闲着,直到快一年后,在春夏交替之际,一个月朗星疏的深更半夜,突然接踵而至来了两干人,分别住进了东西两楼。

P8-10

序言

风声浩大

徐则臣

朋友前日出差,带一本第10期的《人民文学》,一路看下去,抬头时世界变了,已到上海。然后朋友在上海火车站的广场上拨我电话,大叫:风声浩大,过瘾。他看的是麦家的长篇小说《风声》。此小说首发《人民文学》,也是《人民文学》创刊以来完整发表的首部长篇小说。

关于《人民文学》开始发表长篇小说,一时间成为坊间的大新闻。创刊半个世纪了,《人民文学》一直致力于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心无旁骛。现在突然刊发长篇,的确出人意料。但是,编者在10期“留言”中说:《人民文学》作为“综合性文学期刊,我们一向定位于全面地反映中国文学创作的最新成就,而没有长篇小说显然难称全面。所以,杂志社经过反复讨论,决心推出长篇”。所言极是,既谓“综合”,理当全面。近年长篇繁盛,据说乌泱泱年产一两千部,对此文体有所反映是刊物应尽的责任;再者,浩浩荡荡的千千万万言,良莠不齐,一个比较权威的甄别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此意义上,《人民文学》之刊发长篇,当是积极和及时之举。编者又说,将“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每年“推出四到五部”,“力求选发那些具有较高思想和艺术水平的长篇佳作”。可见,刊发长篇亦是慎重之举,它有个高门槛。

《风声》第一个跨过这门槛。现在又被《长篇小说选刊》选登,《长篇小说选刊》每年能选登的作品不过二十部左右,《风声》脱颖而出。我读《风声》,和朋友一样,如酷暑饮冰,怎一个爽字了得。在当下,想找一部能读得过瘾、又能获得充足审美享受的长篇,实在有点艰难。这里有一个可读性和艺术性的平衡,也有一个“大”和“小”的平衡,更有一个通俗和严肃的判别。

如果你读过《风声》,我想,不出意外的话,可读性就无须我赘言了。这个特情谍报的故事外壳,由不得你不自投罗网。我们都想知道谁是老鬼;我们也都想知道老鬼究竟是如何把情报传送出去的。在可读性上,其实有上部《东风》就已经够了,但是麦家接着又写出下部《西风》和外部《静风》。他决定把故事推翻重讲,像福克纳在《喧嚣与骚动》、李洱在《花腔》中所做的一样。同一个故事讲上三遍,那一定会成为新的故事。麦家要做的正是把几个看似确定无疑的故事放在一起,相互补充和弥合的同时,呈现出更巨大的错位和缝隙。如果说前者是在确证尊严和正义,那么后者则是探询历史和人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麦家想讲的故事既不是《东风》,也不是《西风》,也不是《静风》,而是三个故事共同成就出来的第四个故事。这才是麦家疑心重重之处,也是麦家需要更加着力的地方。这在故事之中,又在故事之外。若是按照教科书式的总结,我们可以把它美其名日思想的艺术性表达,可以称之为小说中的“大”,也可以将其作为该小说是严肃而非通俗的证明。

当然,像我这样劳心伤神地钻牛角尖可能根本没有必要。正如朋友所说,过瘾,就好。《风声》的过瘾在其“大”,更在其“小”,那就是层层剥茧似的固执地寻找真相。每一层都剥得细致剥得好看,麦家的叙述和推理能力在故事深入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我一向佩服擅长推理的小说家,他们能将小碎步坚定执着地走到底,每一步如此精确,遵守铁一样的纪律。这也是他们能够捕获人心的原因,而一旦赢得就不容易失散,因为他们是一步~步把读者占领的。

所以,我愿意猜测,如果《风声》是我那位朋友读到的麦家的第一部小说,那他以后一定会接着读麦家的第二、第三部小说。

[作者系《人民文学》杂志编辑,作家]

书评(媒体评论)

《风声》是“密室小说”的变种,也是惊险的逃逸魔术,它有强大的叙事力量,我们屏住呼吸,看一个人在重重锁链下凭智力和信念完成他的职责。因此,这终究是一部关于凡人与超人的小说,是人类意志的悲歌。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文学评论家 李敬泽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0: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