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和教育--三十五年教育生活史(1893-1928)/民国文存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舒新成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舒新成著的《我和教育--三十五年教育生活史(1893-1928)/民国文存》介绍了作者的从事事业的经历和教育思想,对于了解民国时期现代教育具有参考价值。本书介绍了作者的从事事业的经历和教育思想,对于了解民国时期现代教育具有参考价值。本书介绍了作者的从事事业的经历和教育思想,对于了解民国时期现代教育具有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由舒新成著的《我和教育--三十五年教育生活史(1893-1928)/民国文存》是一部以“教育”問題為中心來展開敘述舆論述的专著。書中主要介紹和論述了作者自己受教育的經過,從事教育的經驗,作者多年積累和形成的教育見解、教育方法和教育理想,以及其他舆教育相闡的一些事情。在書中,作者指出“從廣義講,教育中人生中必然的事實,無論誰都得受教育,無論誰也有他或她的教育理想、教育方法,所以‘我和教育’的‘我’字,可以把它作屬於‘我個人’的代名詞。也可以把它普遍化,使之成為一切第一人稱的代名詞”。

本書不僅對於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具有學習和參考的價值,而且對於社會上熱心於不斷学習、提升自我的普通大眾也具有重要的學習意義。

目录

第一编 學生生活

 第一章 幼年時代

劉家渡 幼年生活

 第二章 私塾生活

故鄉私塾 入學的第一天 私塾課程 胡氏家館 龍王江 迴龍閣

八股文和應制詩 商業經驗 張氏學塾

 第三章 書院生活

  鄜梁書院 書院的規制

 第四章 縣立高等小學

“洋學堂” 開學的一天 生活一般 萬壽與國喪 課外種種

小學教員檢定 初去長沙 革命 結婚

 第五章 常德、長沙、武昌三校

常德第二師範 長沙遊學預備科 武昌文華中學

 第六章 嶽麓高等師範

借文憑 經濟狀況 嶽麓書院 高等師範 留學熱 遊山玩水

華爾偉先生 退學風潮 籌安會 楊懷中先生 幾本書 《朱子教條》 依戀

第二編 教師生活

 第一章 初期的嘗試

試作教師 職業之始

 第二章 生存競爭之始

高師畢業 各奔前程

 第三章 音樂教師

兌澤中學 客串

第四章 本行

同行競爭 求全之毁

 第五章 教育學講師

研究教育之始 代理教育學講師 一身兼三職

 第六章 教務主任

奠定教育著述的基礎 教育經驗 學術研究 五四運動 泣别

 第七章 師範教員

“五四”後的中國教育界 湖南第一師範 罷教 能力分組制及選

科制 校長民選 課餘生活

 第八章 中學主任

學制系統改革先聲 中國公學 初次風潮 二次風潮 風潮大概

風潮結局 自由園地 主張五年制理由 規定中學課程的原則

輔導制 工作制 分科教室 道爾頓制 男女同學 辭職 話別

 第九章 暑校講師

東大附中 講演忙 參觀中等教育 教育問題 舒適的生活

少年中國學會 少年中國學會綱領 少中的辦學計劃

 第十章 高師教授

入川之由 成都高師 何以來成高 蜀道樂 煤山遐思 我將何為

  書生之見 兩度風波 師生結婚 師生戀愛 李劫人代牢 化装

離蓉 我的態度 豐富的收穫

第三编 教育著述生活

 第一章 初期寫作

割記 《湖南民報》 小說之嘗試

 第二章 教育著述的嘗試

《心理原理實用教育學》 《湖南教育月刊》

 第三章 副 業

生活的準備 《教育心理學綱要》 《心理學初步》 《公民課本》 《人生哲學》 四本關於道爾頓制的書 《個性論》《现代心理學之趨勢》 《教育叢稿第一集》 《蜀遊心影》

 第四章 正業

理想與計劃 一位朋友 生活工作問题 《個別作業與道爾頓制》《中國教育辭典》 《中華百科辭典》 兩册《常識叢書》《教育通論》 《现代教育方法》 研究工作的計劃 研究工作的難題 紅眼睛劉先生 《近代中國教育史料》 《中國新教育概況》 兩部《教育指南》 《近代中國留學史》 《近代中國教育思想史》 一些教育史論文 兩部應時書 政治難民 《中國教育建設方針》 三個提案 一颗炸彈 理想的幻滅 快樂的園地遷居改業

幾件禮物

寫完以後

编後記 而對於水

试读章节

舒姓在溆浦縣算第一大族,有“一舒二向三張四李”之謠(即謂全縣人口最多、文風最盛的第一推姓舒的,第二推姓向的……),通常都是聚族而居。獨有我家單獨世居劉家渡。五服以內的親房都在離劉家渡上十餘里的龍王江及黄茅寨住居。而我的故居又是孤立在溆水之濱,半里以內並無隣居;半里外雖有兩個小村落可以守望相助,但因既非同宗,又均有一丈餘深的水溝隔着,除非年節請鄉酒互相訪問外,平常是不大往來的;所以我自幼□少和親族隣舍接觸。雖然遇着年節的社戲也跟家裹的長輩去參加,但因我曾祖及祖父均係單傳,父親雖有兩兄弟,而我在幼年時仍是我家唯一的孩子,家長們自然特別重視;就是參加地方的羣眾集會,也是守護维謹而不使我與一般□孩往來:所以我在幼年時代所過的生活,可以說完全是孤獨生活。

我家世業農,且為佃農。在曾祖父及祖父時代都是以佃田力耕為生,故生活也很困苦。到祖父中年因我父親及叔父長大,能代為耕種,且善於經營副業——我家之周圍隙地及園場有柑、橘、桐、李、桃等各種果樹,稻田除稻外兼種□麥,沙田則種甘蔗、棉花及桑樹等——家道稍可過去;但除屋場外,仍無半畝田地。只因曾祖在某時曾受人欺侮,立志要送子孫讀書,所以父親在生活萬難之中也曾讀過幾年書,而能記得出賬目,寫得出書信;在我家歷史上要算讀書人了。我母生於我家對河徐家灣的徐姓家,無兄弟姊妹,而且當她五歲時,外祖父即逝世,外祖母因生活關係,又中道改嫁,所以我母八歲□過我家為童養媳。她處那樣的時代和那樣的社會,當然說不上受什麼教育,但是我的外祖父天資特高,雖然只在鄉間讀過數年書,可是他能動筆寫東西,並且教過書;只因為人爽直高傲,終於被人排擠以至於死。母親受了他的遺傳,天資很高,而豪爽有打算,對於讀書人,特別重視;但因自幼□過孤女生活,故性情極孤僻而執拗。到我家後,常與祖父祖母發生爭執,我父亦畏之。所以我家自我母親成人以後,家事多由其操持,且由之而有薄田數畝。我為長孫,在習慣上應得全家的鍾愛,而因我母親的性情與對於家族的勞績等種種關係,我在全家中更占了特殊的位置。所以我雖然是貧苦的佃農之子,但幼時在物質生活上所享受的並不弱於中產之家。

我在五歲以前,既少與他家兒童相往還,又無兄弟姊妹作伴,所以在精神生活上是很孤寂的。當時家庭中的長者雖然都很重視我,但他們都有農事上的職務,不能常常和我在一起。與我形影不離的只有母親;所以母親是我幼年時代的唯一教育者。

因為母親自幼便過孤獨生活,加以性情上、教育上的種種關係,故對於我的期望特切:她希望我將來絕不再步祖先的後塵作胼手胝足的農夫,只馨香頂祝地向各處求神拜佛,禱祝我長大成人時作一個讀書種子,得一官半職以顯揚我舒家與徐家的祖先。所以小農子弟的種種生活如放牛砍柴等事,均絕對不准我參加;就是衣服行動也絕不准效瞵家兒童的,而得保持着斯文氣派。這在她以為讀書人應有讀書人的態度,幼時□當養成,絕不可有牧豎村童的粗野舉動。可是我生性好天然風景,對於牧童的風趣尤為醉心。每遇母親監督稍弛的時候,便跟着叔父和長工(長年的工人)跑到田野間去替他們幫忙。對於牛尤有好感:四歲以後,總是背着母親和牧童商議要他把我放在牛背上騎着,躲到樹蔭下去唱歌。每到秋季遇着摘棉、摘橘和收甘蔗、採茶子(採山茶樹之子以為製油之用)——這些都是我家的農產副業——的時候,無論如何都得設法加入。

P3-4

序言

民國時期,社會動亂不息,內憂外患交加,但中國的學術界卻大放異彩,文人學者輩出,名著佳作迭現。在炮火連天的歲月,深受中國傳统文化浸澗的知識分子,承當著西方文化的衝擊,內心洋溢著對古今中外文化的熱愛,他們窮其一生,潛心研究,著書立說。歲月的流逝、现實的苦樂、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光芒均流淌於他們的字裡行間,也呈現於那些细緻翔實的圖表中,在書籍紛呈的今天,再次翻開他們的作品,我們仍能清晰地體悟到當年那些知識分子發自內心的真誠,蕴藏著對國家的憂慮,对知識的熱愛,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生幸福的嚮往。這些著作,可謂是中華歷史文化長河中的珍寶。

民國圖書,有不少在新中國成立前就經過了多次再版,備受時人稱道。許多觀點在近一百年後的今天,仍可說是真知灼見。眾作者在經、史、子、集諸方面的建樹成為中國學術研究的重要里程碑。蔡元培、章太炎、陳柱、呂思勉、錢基博等人的學術研究今天仍為學者們津津樂道;魯迅、周作人、沈從文、丁玲、梁遇春、李健吾等人的文學創作以及傅抱石、豐子愷、徐悲鴻、陳從周等人的藝術創想,無一不是首屈一指的大家名作。然而這些凝結著汗水與心血的作品,有的已經罹於戰火,有的僅存數本,成為圖書館裡備受愛護的珍本,或成為古玩市場裡待價而沽的商品,讀者很少有隨手翻閱的機會。

鑑此,為整理保存中華民族文化瑰寶,本社從民國書海裡,精心挑出了一批集學術性與可讀性於一體的作品予以整理出版,以饗讀者。這些書,包括政治、經濟、法律、教育、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科普、傅記十類,綜之為“民國文存”。每一類,首選大家名作,尤其是對一些自新中國成立以后沒有再版的名家著作投入了大量精力進行整理。在版式方面有所權衡,基本採用化豎為橫、保持繁體的形式,標點符號則用现行规範予以替换,一者考慮了民國繁體文字可以呈現當時的語言文字風貌,二者顧及今人從左至右的閱讀習慣,以方便讀者翻閱,使這些書能真正走入大眾。然而,由於所選書籍品種較多,涉及的學科頗為廣泛,限於編者的力量,不免有所脫誤遺漏及不妥當之處,望讀者予以指正。

后记

舒新城(1893—1960年),字心怡,號暢吾,曾用名舒建勋,中國現代著名的出版家和教育家。1917年畢業於湖南高等師范學校。1920年應張東蓀之邀任吳淞中國公學中學部主任,1925年返南京專門從事著述,1928年任《辭海》主編。1930年起任中華書局編輯所所長兼圖書館館長,全力主編《辭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全國人大代表、政協上海市委員會副主席、《辭海》編委會主任委員。1960年11月28日在上海病逝。作為一代辭書編纂大師,除編纂《辭海》外,舒新城還著有《现代心理學之趨勢》《道爾頓研究集》《教育通論》《近代中國教育思想史》《近代中國教育史料》等有關現代教育研究的多部著作。

本書是一部以教育問題為中心來展開論述的專著。書中主要介紹和論述作者自己受教育的經過,從事教育的經驗,作者多年積累和形成的教育見解、教育方法和教育理想,以及其他與教育相關的一些問題。在書中,作者指出,“從廣議講,教育是人生中必然的事實,無論誰都得受教育,無論誰也有他或她的教育理想、教育方法。所以‘我和教育’的‘我’字,可以把它作屬於‘我個人’的代名詞,也可以把它普遍化,使之成為一切第一人稱的代名詞”。因此。《我和教育》不僅對於從事教育事業的人有學習和參考的價值。而且對於社會上熱心於不斷學習、提升自然的普通大眾也具有重要的學習意義。

本社此次以上海中華書局1941年印行的《我和教育一一三十五年教育生活史》為底本進行整理:首先,將底本的豎排版式轉换為橫排版式,並在原書體例和層次上作出調整,以適合今人閱讀。其次,在語言文字方面,則基本尊重底本原貌,與今天的現代漢語相比較,民國時期的用詞和詞彙雖與今天的漢語習慣有細微差異,但它們從總體上都屬於民國時期文言向現代白話過渡過程中的一種語言現象,為民國國書整體特點之一,如“序文”與“敘文”、“澈底”與“徹底”混用情況,對於此類問题,均以尊重原稿、保持原貌、不予修改的原則進行處理。再次,底本雖然進行了標點,但很多地方並不規範,編者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规則進行規範,特别是雙引號的使用,以便於讀者閱讀和理解。最後,對於原書在內容和知識性上存在的一些錯誤,此次整理者均以“編者註”的形式進行修正或解釋,最大限度地消除讀者的困惑。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