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习文载道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罗松涛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罗松涛著的《习文载道》深入解读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所著文章中引用的诗词歌赋、文化典故,准确理解讲话精神和思想精髓。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明智则生慧。

全书分为:治国篇、亲民篇、外交篇、修身篇,全面透视治国大略、亲民思想、外交方针、修身之道。展现一位大国领袖的儒雅风采。

内容推荐

文以载道——文只是载体,道才是根本。“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往今来,但凡流芳千古的王侯将相、达官显贵,无不通今博古,对诗文名句信手拈来,大小场合挥洒自如。正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读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尤其那些集思想、情感、哲理于一身的名文名句,虽历经沧桑而熠熠生辉,对当今社会仍有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所著文章中,多次针对时事引经据典,生动形象、寓意深远,极具思想智慧,给人以深刻启迪。罗松涛著的《习文载道》以文学鉴赏的形式,对这些诗文加以解析,阐释其现实意义。读者可以在优美隽永的诗词文章中,探寻治国理政、修身做人的道理,并领略到一位大国领袖的济世情怀和儒雅风采。

目录

治国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长风破浪会有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满招损,谦受益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治大国若烹小鲜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愚公移山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亲民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为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夙夜在公

 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位卑未敢忘忧国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外交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畏浮云遮望眼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

 人生乐在相知心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放之四海而皆准

 家和万事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独木不成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

 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润物无声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和而不同

 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有缘千里来相会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修身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诚于中者,形于外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偷得浮生半日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学而不化,非学也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试读章节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习近平在《不兴伪事兴务实》中写道:“古人曰:‘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这也可以说是求真务实的一个基本要求。务实之人,一般都是愿听真话、敢讲真话、勇于负责、善抓落实之人。领导干部就要做这样的务实之人。”(《之江新语》)

本文发表于2006年12月4日,首先是讲“务实”。“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申鉴·俗嫌》荀悦),大意是,不听不真实的话,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做虚伪的事。

荀悦,河南人,东汉末期政论家、史学家。荀悦少时家贫,博闻强识,经两代帝王之召,才出任皇帝侍从。荀悦志向远大,本想辅佐汉献帝成就一番伟业,无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才能得不到施展,“谋无所用,乃作《申鉴》”(《后汉书》)。颇有张衡在《应间》中的遭遇和心迹。《申鉴》包括《政体》、《时事》、《俗嫌》、《杂言》上下五卷,意在总结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供皇帝借鉴,充分体现了荀悦的拳拳之心。荀悦劝告“在上者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之后,紧接着要求“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即统治者要本着务实的精神,每一项举措都要有利于统治,施政要遵守典章制度,发布命令必须符合实际,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目的性。

不是每位统治者都能做到这些,“若高祖听戍卒不怀居,迁万乘不俟终日;孝文帝不爱千里马,慎夫人衣不曳地;光武手不持珠玉,可谓难矣。”(《申鉴·杂言上》)帝王往往因地位的改变而放纵欲念。但是,统治者首先必须“抑情绝欲”,否则,“能成功业者鲜矣”。

其次,要“励志”,“若殷高宗能葺其德,乐瞑眩以瘳疾,卫武箴戒于朝,勾践悬胆于坐”。殷高宗即商朝帝王武丁。据传武丁梦见上天赐予他一位贤人,这个人蒙着奴隶穿的衣服,说自己姓傅名说,正在做苦役。武丁醒来后觉得是个好兆头,就将梦中人画下来,遍天下寻找,最终找到臣子傅说(《尚书正义》)。傅说经常苦口婆心地规劝武丁虚心纳谏,并留下了“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名言(《伪古文尚书》)。“若殷高宗能葺其德,乐瞑眩以瘳疾”,大意是,像商朝武丁那样从梦中找一个人来帮助他修行道德。卫武公,即西周“共和时期”的共伯和,传说他“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国语·楚语》),即九十五岁高龄,依然在朝堂上劝谏皇帝。

再次,要“崇圣典”,“放邪说,去淫智,抑百家,崇圣典,则道义定矣。去浮华,举功实,绝末伎,同本务,则事业修矣。”(《申鉴·时事第二》)放弃异端邪说,管制百家言论,尊崇典章制度,以确定治理国家之道。去除浮华浮夸,求真务实,就可以成就事业。

最后,要以百姓利益为重,勤于政事,为民办实事。“何重民而轻身也?曰:人主承天命以养民者也。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故重民者。”(《申鉴·杂言上第四》)“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之类的话,荀况早已说过:“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荀子·王制》)意思是,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使船倾覆。唐代宰相魏徵更规劝道:“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意;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应该深切警惕啊。

在荀悦看来,能做到以上几点就得到治国之道了。“天下之道也,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日达道于天下,二日达惠于民,三日达德于身”,即统治者在国家通行不变之道,让老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以高尚的道德修养自身,就能很完美地治理一个国家了。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笔锋直指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P2-3)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2: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