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阅读系列”汇集了10位新锐作家的优秀作品,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中国青年》等杂志的签约作者,作品常被选为全国各省市中高考阅读试题。“青葱阅读系列”中每本书分为八至十辑,每一辑中选择一篇最有命题价值,能够发人深思、引起共鸣的文章放在最后,精心的设置“作者心语”“且行且思”“参考答案”栏目,让读者们阅有所得,读有所获。“青葱阅读系列”护佑学生精神发育和蜕变,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怀,感受阅读的乐趣,攀登精神的高峰,选择更加宽广和丰厚的人生。
陈晓辉编著的《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温情卷)》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逃避磨难,也没有任何一朵花,会错过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那些深藏在时光罅隙里的孤独、痛楚、温暖与美丽,而后笃定,自持,芳香,愈心!
陈晓辉编著的《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温情卷)》微茫尘世,我们总是会遇见那么多普通甚至是卑微的人、事与物,却从未真真实实的体会温暖并感动我们的存在。我们总是喜欢抬头仰望寻找什么,却忘了,其实最澄澈和繁华的美丽,就在脚下。只要静心聆听,只要如水一般柔软和善良,那么,身边的一切都会成为诗意而灵性的,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生命财富。
被忽略的风景线
大学毕业后的这些年,一直一人在上海闯荡。因父母要求,今年在家乡金华开了一家分公司,暂回金华发展。
虽说是自己的家乡,可是生活起来却非常别扭,眼中所见的家乡,所交往的朋友,总觉得没有上海那边高端大气上档次。我和这座城市的相处,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可是,那次偶然碰见的一件小事,却彻底改变了我对家乡的认知和感受。
他是一名司机,皮肤黝黑,人结实,随和,爱笑。
傍晚时分,坐他的车去车站接人。途中,他和我说,如果时问上来得及,他要去附近小学接一男孩并送其回家。男孩所住小区,就在马路边上,很近。并说,男孩每天都是他接送上下学,由其父母支付报酬。
我一看时间,来得及,允诺了。他微笑着感谢。
男孩9岁多,活泼阳光,一上车就翻书包,说今天学校教了什么课,哪个老师有什么爱好,和同桌又玩了什么游戏等,似乎我们都是他熟识已久的好朋友。
到了男孩家小区,本以为他会在小区门口停下,却不料车子径直驶过小区,在其斜对面一小超市旁边停下。熄火后,他笑着拉住男孩的小手说:“今天帮叔叔去超市买包香烟再自己走回家,好不好?”
“好啊,好啊!”男孩一口允诺,背上书包,接过钱,奔跑着进了超市。
“原来,你开过小区门口,是为了让孩子去帮你买烟啊。”我笑着说道。
他没说话,示意我看看左边后视镜——
我一看,原来,小区门口有一对年轻夫妇在吵架。
他拿起手机,通了后礼貌地说道:“孩子已经到小区门口了,你们……”
他挂上电话,我再看左边后视镜,那对年轻夫妇已停止了争吵,站在小区门口朝车子这边观望。
男孩买烟回来,告别我们,开心地背着书包过马路,走向小区。
车子缓缓启动,后视镜中,他们一家人牵手走在一起,看起来幸福、温馨……
原来,他将车子驶离小区,并让男孩下车买烟,是为了腾出时间告知孩子的父母,是为了不让阳光可爱的男孩成长的岁月蒙上灰暗的阴影。
到达车站,下车告别并致谢。他转身朝我微笑,用一口地道的金华话说:“没什么,小事一桩。”
小事一桩,多么微不足道的一句话,却让我心里拥起无限敬意。
见微知善,原来一座城市美丽的风景线,并不是在我们眼中。眼睛或许会被假相所欺骗。可是,当以一颗宁静豁达的心去感知时,真相就会如久违的阳光一般,让人备感温暖。
我们的灵魂舒坦吗?
一个黄昏的午后,一位学生到我家来玩,走进书屋,看到满满的书时,她惊呆了:
“老师,这么多书,您全都看过吗?是不是只是摆设?”
“不是摆设,老师是真心喜欢书,因为老师只有保持知识更新,才能不断拥有新的知识去传授给你们啊,不然就江郎才尽了。”话毕,我将一本林清玄的《心美,一切皆美》,一本张晓风的《一一风荷举》,一本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和一本席慕蓉的《透明的哀伤》从书架上拿下来,借给她,让她带回家去读。她小心翼翼地接过书,满心欢喜。
年底左右,我要离开上海,回浙江老家,她打电话约我单独吃了顿饭。饭后,她从书包里取出四本包装精美的书,递给我。起初我不知道是什么,后经她提醒,我才想起昔日借给她书的瞬间,然后相视一笑。
“怎么借老师的书那么久都不归还呢?看了这么久有什么感想?”
“老师,我以前喜欢看武侠小说,喜欢看穿越、玄幻,甚至郭敬明的青春小说,都爱不释手。但看了老师您推荐的四本书后,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灵魂受到了一次洗礼。因为,之前看的那些小说,都是快餐文化,看的时候很入迷,看完就过去了,并不记得里面讲了些什么。可是,老师您推荐的书,一开始看,觉得难,后来放在床头,经常翻看,我居然开始慢慢喜欢上了那样有灵性、沧桑而蕴含哲理的文字。我想,我和这些文字是心灵相通的,文字让我慢慢成长,心生敏感与睿智;而我在逐渐成长的同时,更加深层次地懂得了这些文字的内涵与意义。它们,让我的灵魂很舒坦。”
这样一席话,让我不敢相信坐在我对面的就是我的才读高一的学生。P6-8
写作是什么?
写作是什么?为了什么?
2015年3月30日,从上海赶往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听了韩寒《后会无期》制片人方励的一场讲座。
方励说,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只是叙述了一两个故事,而是,让观众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又走了一遍人生的轨迹,获得内心的共鸣,走出影院,感觉自己的生命重新又活了一次。
我是一个偏执写作的人,一直对文字素心倾迷。听到这样的谈及与文艺梦想,兴奋,喜悦,共鸣,想拥抱方励。
或许,写作也便是如此,是一个自己与另一个自己的隔空对话,内心层次的体验与交流,这样的交流,通过故事的完整或零散片段呈现。而所有文字所描叙和临摹的故事,只是一个载体,最后的回归,是读者的恍悟,感触,懂得,及释怀。一段文字,带给读者一次眼泪的洗涤,一次心灵深处的温暖,一次灵魂的澄澈与升华,然后,生命蜕变,成长,绽放如花。
这,便是我写作的初衷及愿景。
我知道,没有人不会老,生命终是要依着时光一点一点步向凋零的。可是,文字曾记录过我的懵懂与羞涩时光,它们曾在我的生命中驻留过,而那些温暖与感动,失落与离散都曾在我的生命中华丽丽地演出过,那么,一生便是无憾了。
感谢一些人,一些事,感谢花开与花落,感谢风雨与坎坷,感谢每天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可以期许。如果有一天,在某一个街角,有人突然很惊讶地跑过来对我说:“原来温暖我那么多年的人,就是你啊。”
如此,当是人生中最美丽的幸福了。
陈晓辉2015年4月6日
于上海漫时光咖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