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桓帝刘志,在最高岗位上工作十几年了,心情没有畅快过,一直很压抑。
为什么?大将军梁冀太恶了,把持朝政,翻云覆雨,他爹是公忠体国的老一辈革命家,都被他骗得一愣一愣的。
汉顺帝刘保驾崩后,梁冀立了个小皇帝刘炳,也就是汉冲帝。刘炳太小了,两岁半。两岁半好,外戚扶立,越小越好,便于控制。
刘炳他妈是虞贵人,没有背景,没有势力,因此,受益的是梁太后及其娘家梁氏家族。
阴险狡诈、凶暴残忍的梁冀,手握重权,虞贵人能保住性命就算烧高香了,想从小皇帝刘炳的身上分得半点利润,门儿都没有。
梁冀说:“还当什么贵人,她就省省吧!”
虞贵人的封号就省略了,虞家自然也没有得到任何封赏。
梁冀的专横跋扈很明显:虞贵人及其家族,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小皇帝归我掌握。太后仍然是自己的妹妹,往后,天下就瞧好吧。
谁知道,小皇帝刘炳心中有数,他不让拥立自己的梁冀阴谋得逞,不足三岁就毅然决然地死了。
刘炳一死,梁冀气得咬牙切齿,太他妈不合作了。
幼儿做皇帝,对专权者来说最是有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幼儿皇帝死掉了,若换个皇帝是成年人,我梁冀的日子就没那么随心所欲了。
朝臣们成心和梁冀作对。太尉李固带头,提出拥立“年长有德”的清河王刘蒜。
是的,刘蒜,抱歉,名字有点蔬菜化。
政治这摊子事情,是血肉的博弈,“一头蒜”来掌权,你想想那状态就担心啊。
李固虽说出身贵族,然而毫无纨绔子弟的习气。他自少年时代起就胸怀大志,雅好读书,常不远千里,跋山涉水,寻访名师,研究学问,结交四方有志之士。很多人慕名向他求学。他不急于功名,当时地方官三番五次推举他做孝廉,他都没有答应。
汉顺帝在位时,一度政局不稳,加上天灾,人心就更不安了。
朝廷下诏要求人们指出时政弊端,提出良策。在大家鼓动下,李固出了“对策”。一开头他就愤怒地说:“古时候当官靠品德,而今当官凭财力。”
李固毫不避讳地指出,梁氏不应该垄断朝廷权力,进而总结历史经验道:“自古以来,后妃家族之所以很少保持长久,主要是因为他们爵位高,权柄重,而又不知克制退让。不要远讲,在此之前,外戚阎氏专权受祸,就是一例。”
李固还将矛头指向宦官,建议罢减宦官,夺其重权:“设常侍二人,小黄门五人,使内朝与外朝同出一门,合为一家,如此可天下太平。” 汉顺帝看了李固的奏议,提拔李固做了议郎。
但,汉顺帝对外戚梁家的权力扶持并未减弱,梁冀就是那时候升为河南尹的。
李固愤而欲辞去官职。这时梁冀他爹支持敢于谏言的李固,建议皇上提拔他为从事中郎。李固毕竟是李固,并没有因为外戚梁商帮他升了官,就放弃反对外戚专权的斗争。
梁商死后,梁冀继承父职为大将军,借故调李固去做泰山太守。
李固治理地方也是把好手,政绩突出,声望很高。多位大臣要求他回朝执事。
梁冀迫于压力,不得不同意将李固调回朝廷,官任太尉。自此,李固与梁冀在朝廷内的斗争就更激烈了。
李固带头赞成立清河王刘蒜为帝,不是说刘蒜“味道辣”,而是说刘蒜“年长有德”。
梁冀当然坚决反对,他怒喝道:“年长,年什么长?有德,有什么德?一头蒜而已。我看刘缵就可以。”
刘缵是渤海王刘鸿的儿子,年仅八岁,正在其祖父刘宠家中跑着玩儿呢。梁冀和梁太后强势,不听李固他们的,决定立这个儿童为帝,就派遣使者持节把刘缵迎入洛阳南宫,即位。
刘缵在东汉宗庙的祀台上被尊为“质帝”,这个孩子的内心质地确实非同一般。
梁冀拥立刘缵,完全是为了自己专权,他自然不会把这个八岁小孩放在眼里。
梁冀在朝中专横无道,为所欲为,大多数不敢吱声,只有李固等少数老臣还敢与之争辩,也往往以失败告终。
汉质帝刘缵每天专注观察,发现了朝廷的症结所在,但又毕竟是个孩子,心里有想法藏不住就讲出来了。
一日,在朝堂上,刘缵看到大将军那副横行无忌的傲慢相,实在按捺不住了,目视梁冀对群臣说:“此跋扈将军也。”
刘缵的声音尽管很小,但还是传到梁冀耳中。
梁冀吃了一惊。这个八岁的小皇帝也太早熟了,竟然有他自己的主意,哪儿能当好一个傀儡啊!
梁冀决定除掉刘缵,他预备了毒药,吩咐手下心腹伺机投放。
东汉时期,小米仍然是百姓的主食,但已经有小麦种植。收获了小麦,不再用舂臼捣着脱皮,西汉时期出现了石磨,到了东汉能磨出细粉。显贵人家开始食用小麦粉做的白饼。
洛阳人刚刚学会做小麦面食,全是死面一团或者一片。因为是死面,所以叫作“饼”。煮熟了吃,叫“汤饼”;焖熟了吃,叫“蒸饼”。
刘缵喜欢吃饼。梁冀就让凶手把老鼠药下在饼里。 刘缵吃了面饼,肚子里火烧火燎,极是难受。小皇帝知道李固是忠臣,就派人快快召李固来。
李固连忙进宫。此时刘缵已经快不行了,李固赶紧问:“陛下得了什么病?这是怎么回事?”
刘缵强力坚持着说了句:“吃了饼,肚子痛。如果有水喝,应该还能活。”
小小的汉质帝专门召见李固,向他要水,说明这个早慧儿童已经猜出是身边人下了毒。如果让身边的人救自己,肯定不行。李固是忠臣,或许肯救自己一命吧。
梁冀当时就站在旁边,听小皇帝说“如果有水喝,应该还能活”,怕小皇帝真的喝了水能得救,就插话说:“肚子疼了,还能喝水?那不越喝越疼吗?不要喝了。”
身边的人听了,当然就没有人敢找水给刘缵了。李固匆忙进宫,当然没有带水。在出现争议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权力决定在宫里找水给小皇帝喝,只有眼看着汉质帝活活痛死了。
《后汉书》记载这日的情况“质弑以聪”。质帝太聪明了,才导致梁冀杀害了他。02
梁冀淘汰了汉质帝刘缵,东汉王朝的皇帝宝座再次空了下来。梁冀又跑进内禁,跟妹妹梁太后商议立谁家的儿子做皇帝。
梁太后有个妹妹,叫梁莹,十三岁了。梁太后正在张罗着把梁莹嫁给十五岁的蠡吾侯刘志。这时候,刘志已经从封国赶到了洛阳城北的宾馆,准备迎娶新媳妇。
梁冀跟梁太后一合计,不如干脆就让刘志当皇帝吧。一来这孩子岁数不大,容易控制;二来他马上就要娶自己的妹妹。他当了皇帝,妹妹就是皇后,梁家的外戚身份不就更硬朗了嘛!
蠡吾侯刘志,看来是对梁家最有利的人选。梁冀决定就立刘志为皇帝。
立马通知召开紧急常委会,宣布:拥立之事迫在眉睫,刘志非常合适。
可是,朝臣们还在惦记着“年长有德”的清河王刘蒜呢,对拥立蠡吾侯为君这个决定感到不能接受。
大将军梁冀和太尉李固各有一班支持者,他们在朝堂上争论不休。结果,都不能说服对方,只好暂时散会,明日再开。
他们各回各家,寻找更有利于自己的武器,准备在明日的常委会上击败对手。
梁冀回到府里,为如何对付李固一派苦思对策。
天晚时,一个重要人物前来拜访他。此人是中常侍曹腾。
梁冀见曹腾来了,就问曹腾,谁做皇帝合适。梁冀想借此询问,探明宦官势力对立君之事的态度,看看中常侍站在哪一边。
曹腾的回答很让梁冀感到“知心”。曹腾说:“将军累世为皇后至亲,统摄万机,并且宾客那么多,又颇多过失。清河王严明,假如他即位做皇帝,那么将军受祸的日子必定不会远。不如立蠡吾侯,可以保富贵。”
梁冀长出了一口气。他知道,朝中阉公公的头领跟自己是一条船上的人,这就好了,放心大胆地立刘志,什么也不用怕了。
第二天,再次开会,继续研究立谁当皇帝的问题。梁冀当即宣布立蠡吾侯刘志,说:“一头蒜不行。不要再商量了,没有什么可商量的余地。”
大臣中,胡广、赵戒原本反对立刘志,一看梁冀的态度,不敢再坚持己见,连忙改口附和:“我们都听大将军的!”其他大臣也都说,听大将军的。
李固仍然坚持立刘蒜,还有杜乔等人也是。梁冀干脆不让他们发言,大吼一声“散会”。话音未落,自己一扭头走了。这就算通过了立刘志做皇帝的决定。
随后,梁冀用青盖车将刘志接入洛阳南宫,领着群臣三叩九拜,拥立了皇帝,史称汉桓帝。
梁冀恨透了李固,认为李固一直在跟自己作对,欲除之而后快。没过多久,梁冀串通梁太后,诬陷李固和杜乔等人阴谋政变,将他们都处死了。
汉桓帝刘志娶了梁冀的妹妹梁莹,梁冀应该对桓帝表现得恭顺了吧?那是不可能的。对太后呢?拥立有功,获得封赏。梁冀获得了更大的权势,连梁太后他也不在乎了。
前大将军梁商那么大能耐,还搞不定自己这个儿子,梁太后一介女流,能摆平自己的哥哥吗?梁太后只是跟皇帝聊天方便,再就是可以对一班阉公公发号施令。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