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只想成为英雄背后的普通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嘉倩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毫无疑问,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模样,“中国梦”是一个过于抽象的词语,最终,我选择具体呈现。在媒体遗忘的地方,还有更多的平凡的普通人。本书记录了当下一群18~27岁的普通年轻人,他们喜欢什么,忧愁什么,期许什么。

这是一代值得被研究的人,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被落实的一代,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代独生子女。这一代中国年轻人,见证了互联网逐渐改变世界的整个过程,见证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改变。国家经济繁荣,和平稳定,相比上一代,这代人的物质资源优渥,适应能力强,自我意识觉醒,眼界宽,见到过更多生活的可能性。然而,相比下一代,这代人却是胆小保守的,有想法常常不敢行动,与父母关系紧密但被束缚。

希望嘉倩著的《我只想成为英雄背后的普通人》的百分百真实性,能为相关的学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与素材。希望这本书的平凡与普通,使同代人阅读时获得共鸣,不同代人阅读时增进相互了解。希望这本书的取材与呈现形式方便任何人阅读——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岗位,不同生活作息。

内容推荐

嘉倩著的《我只想成为英雄背后的普通人》将为你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无任何导向,无任何指引,根据此刻正在思考、困惑以及所经历的事件,引发回响,从而进行解读,无关是非对错,怀抱敞开的心态,因为最终你所评论的一切都只关乎你个人,正如照镜子,照出的全是你自己的模样。

请一定记得主动阅读,把每一篇、每一段、每一句话,占用你一小时,甚至一天的时间进行思考,反复咀嚼。全部读完后把书放在一边,你会发现这本书并未真正意义上地读完,书中的一些句子在往后时光会与你不期而遇,当你再次拿起这本书,重新阅读,发现每一字一句又有了新的模样。这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目录

自序:镜中的模样

Chapter 1 我只想成为英雄背后的普通人

Chapter 2 那些有梦的年轻人

Chapter 3 关于“交换梦想”的问答

后记:一部“新闻作品”

试读章节

云蔚

“律师这份工作,时常会遇到很坏的坏人,但我会一直是个好人。男朋友和我说过,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是好人,未必很聪明;很多人虽然聪明,却未必是好人。所以,我的梦想是去做一个聪明的好人。”

“好人会希望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也发生在别人的身上。即使有一天被骗了,发现世界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我会难受,我会闷掉,可是睡一觉醒来,我还是这样的一个我。”

见面那天,我和云蔚约在南京西路的王家沙,一人一碗小馄饨。

她刚从律师事务所下班,身着黑色职业装,披肩长发,端庄沉稳。

她在上海出生,上海长大。

大学学习法律,这是父母为她做的选择。

学习之后,她发现不讨厌。顺利通过司法考试,进入现在的事务所工作。商守航

“我是天津人,一名公交车调度员。我不知道这份工作会做多久,但是每天我都过得很开心。我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把今天过好,把要做的事情做好,然后睡觉,醒来时不后悔。”

“我喜欢五月天。想到他们,不是想到偶像,不是想到信仰,而是想到某一句歌词,我可以听《温柔》听到哭,听《倔强》听出共鸣。每次演唱会我总是买两根荧光棒,一根现场用,另一根带回家当作纪念。演唱会的票根我也会收藏,我经常买五月天的明信片,几百张几百张地买来,寄给同样喜欢五月天的陌生人,未来我还会一直那么喜欢五月天,争取我的孩子电是个小五迷。到了80岁,我会把荧光棒换成拐杖,去听他们的演唱会。”

他开口说话,一嘴浓烈的天津口音普通话。

他疯狂地喜欢五月天,我们去KTV一起唱歌,他不但五月天的每首歌都能唱,还能将主唱阿信的所有动作、所有演唱会上说过的话,一字不差地记起。

作为交换梦想的物件,他交给我一条StayReal手链,乐队主唱戴过的款式。

Echo

“我的梦想是出国以后再也不回来,在北欧的一个小村庄安家,开一家小书店,过简简单单的生活,一想到这样的生活就有股想哭的冲动。同样是村庄,我不想回老家,村里人活得越来越现实,谁厉害,混得好,就去依靠谁,谁不好了,爱理不理。我不知道是大家变了,还是我长大了,懂得了人情世故。”

“我想成为一个历经沧桑,内心仍然温暖的人。知道如何运用圆滑和世故,也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不需要运用我的圆滑和世故。”

我在北京见到她,她小小的个子,身穿温暖橘黄色的毛衣。

她来自江西的一个小村庄,有一个亲弟弟。

小时候,她是放牛娃。  每到农忙时,睡梦中被妈妈叫醒,开始干活,先为家里人洗衣服,然后牵着牛出门。她瘦小,常常被牛踩一脚。回忆童年,她笑着告诉我,牛看起来老实,其实很狡猾,会偷吃地里的庄稼,一旦被抓住,头往一边歪过去,似乎在狡辩,但嘴里明明还在咀嚼麦子。

为了进入一所不错的大学,她服从调剂。

对于网络工程专业,起初她没有任何概念。

现在她渐渐喜欢编写程序,因为在她失恋无助的时候,辅导其他学生考研、半夜写代码,“一旦忙起来,感觉好多了,还可以靠自己的技术赚钱。”P2-5

序言

自序:镜中的模样

耳边传来一阵悠长的船鸣声。

行走在陆家嘴,被冲向云端的陌生高楼所淹没,钢筋水泥的森林,天空不再完整,被分割成不同的小块。二十五年前,这一切尚未崛起,老一辈上海人嘴里念叨,“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昔日的农田菜地,如今寸土寸金。

我父亲曾经奔跑玩耍的稻田上,盖了商业住宅;度过我整个童年的弄堂拆迁,盖了百货公司。这座我出生与长大的城市,乡愁只是小笼包和泰康黄牌辣酱油的回味,至于她的模样,我的记忆已经失效。我出生于1989年,是独生子女政策被落实的产物,我体验了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逐渐占领生活的整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也似乎成为了祖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见证人。

1989,站在时代的路口。一艘远航船暂时结束了使命,鸣笛靠岸,我所进行三年的“交换梦想”项目也暂时结束了使命,稿件完成,即将抵达。我再一次站在了路口。

原稿没有自序,出版社认为有必要添加一篇,原因为——书的内容及问答过于克制,仅提供信息,读者们或许期待能在书中读到来自作者本人主观的甚至情绪化的言论。

于是,写这篇序的时间点略微敏感。作者将一本书的稿件与相应图片素材打包,交付出版社,点击邮件“发送”时的那一瞬间,作者与书就无关了,过往那些年的所有心血成为作者本人的一段人生经历;作品经过出版社的包装后进入书店,来到与作者素未相识的陌生人家中,成为私人物件。也就是说,当我点击“发送”的瞬间,我已向这本书道别,甚至,由于“交换梦想”项目的呈现方式是以书籍的形式,我也正式在那一瞬间向青春的三年时光道别,迎接下一个人生阶段。站在这个尴尬的交叉路口,尚未开始思考项目结束后的下一步,但是又必须回过头,重温昔日采访的路途,我的第一反应是沉默。

“交换梦想”,为期两年马不停蹄的采访,一年时间整理素材与书写。过程中,对于项目的意义与目的坚定不移,给我带来十足的动力。然而,作品真正完成的时刻,由于我的性格与习惯所致,认为作品一旦完成,已然拥有自身的生命,不再是作者所能掌控,它会走多远,带来怎样的价值,让时间给答案。

因此当你撕开这本书的塑封,对于接下去的文字冒险毫无概念,首先迎接你的是这篇序,此刻它正在我的手指下敲打成形,看来,我不得不说点什么。

阅读之前,有三件事非常重要:

1.如果你期待的是曲折离奇的故事,那么,这本书完全不会满足你。

2.如果你期待的是惊世骇俗的言谈,那么,这本书完全不会满足你。

3.如果你读书一目十行,那么,这本书可能需要你改变习惯。  第一与第二条的原因,在于你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对,就是每一个时刻的你的模样,以及这个世界可能存在的另一个你的模样。

第三条的原因,我们阅读小说与随笔,往往是被动阅读,跟随文字去天涯海角,看一个道理如何被论述,丰满立体。然而这本书的设定为读者必须进行主动阅读,才能读到在背后的故事与寓意。如何是主动阅读?字字句句,将自身带入,一边思考,一边重读。类似照镜子,当你见到镜中的模样,跟随此刻心境:最近发生的事,昨夜见到的人,刚吃的一顿饭……所有的一切,致使你的解读产生微妙改变。这本书的选材、呈现方式的设定,以及后期的印刷排版,将适合这样的阅读方式。

接着,你也许好奇,这本书既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又没有惊世骇俗的言谈,为什么世界上会有人用三年的时间,只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去收集它们?

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真实性。书中每一位被访者是真实存在的,每一句话是真实存在的,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位被访者所表达的每一种感受也是真实存在的。

文字的力量不言而喻,人类在龟壳、在山洞壁画、在千年石碑上,读到了千万年前的故事,因此,该项目的作品选择以文字的形式,将这些真实的人永远记录。

“交换梦想”的发起故事,本书的问答部分将会说明,其中我说了一些关于我的故事,我的内心所想。但是,我似乎未曾提到作为作者,期待这个项目带给读者的收获,解答读者的疑惑。恰好在序中进行补充——我希望以此书向读者呈现真实社会的模样,并且呈现其他的普通平凡人的生活状态。

或许你会对这两个问题嗤之以鼻,又或许你表示同感;先不下定论,让我分享我的经历吧。从小我有一个困扰:我的人生诸多参考来自于小说、电影和媒体(这很正常,因为这是现代人接触社会的方式),即使年龄渐长,除了父母、亲戚以及好友这些少数人之外,我拥有了同事和同行业的人作为参考,依然数量有限;那么,势必在小说和电影的造梦中,我以为每个小女孩都如《天使爱美丽》的主人公那样天马行空,我以为每个小女孩长大以后都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主人公那样义无反顾,我以为每个恶棍都会被蝙蝠侠这样的英雄打败;那么,也势必在媒体的熏陶下——偶像世界的标签与虚浮,极端事件的血腥与狡诈——构建我对于人性的理解。

荧幕之外,那些和我一样的人,他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我无从得知。尤其那些选择认真努力地度过一生的人,他们埋头默默做事,生活在与我不相关的圈子。如果未曾有机会成为极端事件的主角,被媒体塑造,他们只会是这世界默默存在过的人,我从未知道的很棒的人。即使如果偶然交集,我们也仅是形成某种社会关系,我们无法拥有更深入的谈话(譬如与医生)。

极端事件的主角会有媒体进行报道,名人、明星更是他们追逐猎奇的对象,况且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擅长表达的人拥有了一片天地。但是,始终存在一块缺失——沉默的大多数。在这块缺失中,我找到了我认为的新闻理想——用记者的眼睛去看,去感受,不但采访,并且住在新闻之中,进入当事人的生活,获得最真实最深刻的体验与素材,最终客观呈现社会的模样。

翻读内文,你将很快发现,这本书取材与呈现方式的与众不同。

除了序,全书内容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结构为被访者言论的摘取和相关的采访笔记,提供愿意被公开的被访者照片以及资料;第二部分,结构为被访者言论的摘取,保护对方的隐私不公布照片,但是记录年龄、所在城市和工作信息;第三部分,关于“交换梦想”项目本身,以问答形式介绍该项目。

两年的采访,庞大的素材库,结合采访笔记,整理成为八十万字的初稿,经过反复删减,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由于素材足够,最终选择言论形式,完全客观,彻底隐去“我”的存在,并且内容丰富的程度足以撑起一本书(具体原因在问答部分已解释,不再重复)。我希望带来的阅读体验是每一页、每一段、每一句,都为读者带来思考与感触。

在项目的发起和执行过程中,我曾热血沸腾地挥舞着“新闻理想”的旗子,信誓旦旦地想写出一部真正的这个社会所缺失的“新闻作品”。三年,随着项目的尾声,我渐渐不再提及,也许因为成长,也许因为“新闻理想”这四个字被我反复咀嚼、思考、沉淀,我意识到,新闻不是理想,新闻也不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作为记者,将所见所闻如实呈现,这是本职,根本上,提供信息是新闻的使命。至于变革社会的理想,这与新闻无关,更与行业无关,而是每个人留存内心的一股力量,爱我所做,做我所爱,认真生活。

毫无疑问,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模样,“中国梦”是一个过于抽象的词语,最终,我选择具体呈现。在媒体遗忘的地方,还有更多的平凡的普通人。本书记录了当下一群18~27岁的普通年轻人,他们喜欢什么,忧愁什么,期许什么。

这是一代值得被研究的人,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被落实的一代,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代独生子女。这一代中国年轻人,见证了互联网逐渐改变世界的整个过程,见证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改变。国家经济繁荣,和平稳定,相比上一代,这代人的物质资源优渥,适应能力强,自我意识觉醒,眼界宽,见到过更多生活的可能性。然而,相比下一代,这代人却是胆小保守的,有想法常常不敢行动,与父母关系紧密但被束缚。

希望这本书的百分百真实性,能为相关的学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与素材。希望这本书的平凡与普通,使同代人阅读时获得共鸣,不同代人阅读时增进相互了解。希望这本书的取材与呈现形式方便任何人阅读——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岗位,不同生活作息。

此书将为你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无任何导向,无任何指引,根据此刻正在思考、困惑以及所经历的事件,引发回响,从而进行解读,无关是非对错,怀抱敞开的心态,因为最终你所评论的一切都只关乎你个人,正如照镜子,照出的全是你自己的模样。

请一定记得主动阅读,把每一篇、每一段、每一句话,占用你一小时,甚至一天的时间进行思考,反复咀嚼。全部读完后把书放在一边,你会发现这本书并未真正意义上地读完,书中的一些句子在往后时光会与你不期而遇,当你再次拿起这本书,重新阅读,发现每一字一句又有了新的模样。这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2016年3月

嘉倩

后记

一部“新闻作品”

我曾经进行试验,将书中的部分内容与朋友分享。

有一篇,记录的是一位医学生的言论。他说,他的梦想是本科毕业,不再读研渎博,直接回到县城老家成为医生,他没有远大的志向,能够下班后和朋友们吃烤串、喝啤酒,留在父母身边,这就是他想要的幸稿生活。

与他同样是学医的朋友进行解读,认为这样做也不错,如果能有更多这些人,将会造福县乡人民,提高医疗水准,因为大部分医学生为了实现个人理想,往往选择进入大城市的大医院,造成其余地区的人才缺失。

然而,我的另一位朋友则由于近日经历家人生病,需要经常与医生打交道,内心有所触动,认为这不是未来医生该有的想法,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不负责任。

至于我本人,此番言论则引发以下的思索:通过这一路采访,从一开始的震惊到逐渐接受一个事实——原来许多人并不将工作视为事业,而是赚钱的工具,严格区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在他们的概念中,喜欢的事情是下班后才去做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能将爱好作为谋生的手段。那么,为何一定要苛求每个人必须对于他的本职工作拥有伟大牺牲精神呢?(有人学医,可能如同学习会计专业的部分学生一样,填写高考志愿时没有概念,在家长的引导下,认为毕业后具备一技之长,容易找到工作。)从这位医学生的话语,我意识到,脱下白大褂,医生也是普通人,也有他们所追求的幸福生活。

一个人的一段话,不同人思考,带来如此天差地别的解读,在我看来,这是作为记者应该做的事情,这是真正的新闻——将信息客观呈现。

当然,之所以用这个故事举例,因为没有被收入其中,确保为读者营造这样无任何价值观引导或灌输,进行独立思考,或有朝一日,结合不同领域专家的分析,成为有所贡献的原始素材。

书写“交换梦想”的稿件,很长一段时间,我处于失语状态。最初澎湃汹涌的表达欲望,不断被克制。项目的上半部分已经完结,辞职做采访的整整三年,跨越了我的23岁的尾巴与27岁的开端。我意识到自身能力的有限,我仅能将这一路采访的素材公之于众,至于这些经验带来的收获,重新塑造的对于社会的认知,且待来日与诸位分享。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3: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