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之王”的经典之作,文学大师的经典著作。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很大、成就很高的作家。
莫泊桑的小说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以及纯粹的语言,成为展现法语魅力的典范之作,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他的作品被译成一百余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
莫泊桑辛辣讽刺,善于捕捉生活,与契诃夫、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小说集(全译本)》全部从原文(原著语种)全文翻译,未做任何删节,保持了世界文学名著的原貌,保证了经典的原汁原味,版本经典且完整。
《莫泊桑小说集(全译本)》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作品集,收入了莫泊桑的代表作品30篇,其中包括《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经典名篇。世界短篇小说的典范,辛辣讽刺和细腻抒情的完美结合,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都堪称楷模。善于从平常人视而不见的日常平淡生活中挖掘出生命和生活的本质意义与美学价值的内涵,极大的丰富了文学的题材。
这时候,那五位朋友基本上都已经吃完晚饭了,他们五人都是上流社会的人物,并且还都是老成而富有,他们其中的三位已经结婚,只有那二人到现在还是单身。他们几乎每月都要聚聚,感怀年轻时候的往事,吃完饭之后又接着畅叙,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凌晨两点钟。他们一直都是最亲密的朋友,他们喜欢彼此交往,或许他们都感觉这样在一起真的是自己人生中最美妙的夜晚了。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几乎是无所不谈,并且凡是巴黎人关心的,或者喜欢的事,他们都会谈论。其实也就和其他大多数沙龙一样,他们谈的话题基本上就是把上午各种报上看到的再抄一遍。
在这五人中最达观开豁的是约瑟夫·德·巴尔东,他目前还是单身,他的生活最地道,却又是最荒唐的巴黎生活。他这个人其实并不放荡,也不堕落,有的只是好奇,他整天都乐悠悠的,还是一个年轻人,因为他才刚到40岁。从最广泛最宽容的含义上讲,他可以说是上流社会人士,他聪明颖慧,但却没有深谋远虑;他什么都知道,可是却谈不上是什么博学多才。他这个人很心思灵巧,却又浅尝辄止。他基本上可以从他的观察、经历,还有他所见所遇所发现的各种事情中,提炼出诙谐而又富有哲理的趣闻以及种种幽默的见解,从而成为满城皆知的才子。
和朋友一起吃饭时,他总是侃侃而谈。每次他都有许多故事要说,人家也希望他说。用不着别人邀请,他自己就会说起来。
你会看见他独自在那儿抽着烟,把臂肘搁在桌上,盘子前还放着半杯香槟美酒,沉浸在经热咖啡一熏就会更显馥郁的烟草芳香中,那感觉真是其乐融融,就像是待在自己家中一样非常自在悠闲,就好像是有些人会在某种场合、某种时刻感觉到就在自己家中一样,又好像是那种很虔诚的信徒到了礼堂一样,却又仿佛那金鱼在鱼缸里一样逍遥。他会一边吞云吐雾一边说:“就在前不久,我碰到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其他几位全部一起说道:“请开始讲吧。”然后他便开始了:
我还是听你们的安排吧。我想,在座的各位肯定知道我是经常在巴黎逛,就好像是那些喜欢小玩意儿的人喜欢看那橱窗搜寻一样。但是,我观看的是天下万物和芸芸众生,还有,就是一切过往的人和一切正在眼前发生的事。
我现在要说的事,大概发生在9月,这一天天高气爽,下午,我从家里出来,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什么地方。其实这样的事情大家都有过,并且在自己的心中还会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欲望,想去拜访某个花枝招展的女人,然后就会从那些认识的人中找,并且还会一直都思量着把这些人一个一个地进行比较,你一定要琢磨她们能勾起你多大兴趣,又能让你觉得有多大魅力,再看当天具有什么样的吸引力,最后作出决断。可是遇到风和日丽的天气,你往往也是懒得去拜访任何女人。 记得那一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温煦和畅。我点燃一支烟,浑浑噩噩地来到城外林荫大道。开始信步游荡,突然心中冒出一个想法,为什么我不这样一直走下去到蒙马特尔公墓去看看?
我很喜欢去墓地溜达,到那儿之后,我还能休息一下,生出几分幽思。我这时候需要的正是这种情感。又或者说,那边还有我的几位好友,恐怕这一辈子,今生今世再也见不着他们了,所以本人依旧会时不时地过去看看。
在这蒙马特尔墓地我还有一段肝肠寸断的故事,那是一位情人,并且她对我一往情深,让我一直都紧记在心,于是一想起这娇小女子我便开始缠绵悱恻,而且会无比惋惜……说实话,真是伤感万端……然后呢,我就会去她墓地怀念起伏……可是这时候她已经凋谢。
而且,我之所以爱去墓地,是因为这是诡谲之城,这其中的人难以计数。各位好好想一下吧,在这小小的一块地上到底有多少死者?一代又一代的巴黎人在此住下,天荒地老长眠地下,就这样一直幽囚于狭窄的墓穴之中,而且还是被禁锢于小小的洞穴之中,但是那些活着的人却占据了那么多的地方,吵吵嚷嚷,几乎全部都是昏庸无知之徒。
另外,那些墓地中还有很多小陵墓,几乎是和博物馆的收藏有一样的意义。卡芬雅克的墓——其实我根本没有做过比较,但我一看就想起让。古戎的杰作,也就是长眠鲁昂大教堂地下礼拜堂内的路易-德·布雷泽的肖像。在座的各位,几乎全都号称现代派和现实主义艺术,都出自这里。路易。德.布雷泽的身像惟妙惟肖,让人感觉到可怕,恐怖,而且那些真是人垂死抽搐之际一堆已经不能动弹的血肉,但今天在坟墓上粗制滥造的那些雕像却不是这样的,有的只是一副受尽折磨的痛苦模样。
在蒙马特尔公墓还可以看到博丹气势磅礴的陵墓,以及戈蒂耶墓和米尔热墓,一天我看到那儿摆了一个用黄色灰毛菊扎的孤零零的花圈,也不知道是谁摆的。会不会是最近来过的那位穿灰色粗布衣服的老太太,也就是在这附近看门的那个女人?这儿就是米勒的一尊俊俏的塑像,但是他的四周却到处是一片残败脏乱,那个塑像这时候很破旧,而且到处也都已破破烂烂。噢!米尔热.为青春歌唱吧!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