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一棵温暖几代人的文学常青树;冰心奖,为中国知名儿童文学大奖,一个关于爱与美的文学梦;该套系第一辑热销300万册,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图书。
二十多年来,冰心奖沿着冰心老人生前所期许的严肃、高雅、独立和纯正的文学轨迹,健康而有序地运行着。到目前为止,已设有“新作奖”“图书奖”“艺术奖”“作文奖”4个奖项,在每年年终分别颁出。历届获奖作家均以此为荣,继续努力实践自己的文学追求,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冰心奖获奖作家的队伍迅速成长并壮大起来,出现了一大批获得广大小读者广泛认可的知名作家。“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对这些获奖者的力作、新作重新进行了整理,精心挑选了近年来在小读者中产生较好影响、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分别收录于10册书中,使这些文学精品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本徐鲁、翌平主编的《小石桥边的蒲公英》是其中一册。
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在编选的过程中,主编一直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从众多获奖者的作品中选出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的高质量文本,既可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作文范本。入选本丛书的作者,大都是近些年来荣获过“冰心儿童文学新人奖”的中、青年作家;而入选的作品,也多是近几年来在小读者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的、可以称之为“文学精品”的一些作品。“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旨在培养青少年读者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追求,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这本徐鲁、翌平主编的《小石桥边的蒲公英》是其中一册。
女孩灵巧的双手忙着,站在雨里,给吉铃做小屋。
雨,淋湿了她的衣服和头发。
啊,好啦!女孩做了一间多么精巧、漂亮的小屋啊!
屋顶是用长着青苔的松树皮做的;墙壁是用细细的柳枝编的;门也是用细细的柳枝编的;两扇窗子是用两片树叶做成的。
女孩把吉铃捧在手心,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
吉铃看到,雨珠从她的头发上滴落,也从她的睫毛上滴落。她那长长的睫毛,是她眼睛的屋檐吗?
女孩说:“我们就叫它吉铃的树皮小屋吧。”
吉铃的树皮小屋?这么说,吉铃有了一个小小的家,再也不怕风,再也不怕雨啦?
吉铃细长的触须在女孩的脸颊上扫着,表达他深深的感激。
“真痒。”女孩笑了,“快进你的树皮小屋吧,吉铃。”
女孩把吉铃送进了树皮小屋。
蚂蚱飞进了树皮小屋,像一片欢乐的绿叶。
萤火虫飞进了树皮小屋,像一颗快活的流星。
女孩悄悄离开了。
秋雨,还在下。
女孩甩一甩头发上的雨珠,在心里说:雨呀,你下吧,吉铃他们再也淋不着啦……
像乐队里一声声清脆的鼓点;
像钢琴上一个个轻弹的音符;
雨点儿打在树皮小屋的屋顶上。
“叮咚,叮咚……”
吉铃的心陶醉了:单调的、烦人的秋雨,在树皮屋顶上奏出了多么好听的音响。
蚂蚱展开她的绿色连衣裙,萤火虫摇晃起她的绿色小灯,合着雨点的节奏,翩翩起舞。
吉铃展开他的膜翅,在秋雨的伴奏下演奏。
像茫茫黑夜里一盏游动的灯;
像冰天雪地里一团跳跃的火;
吉铃奏出的迷人的旋律,在潮湿的空气里萦绕、飘荡……
寒冷,消失了;悲哀,消失了。树皮小屋里,藏进了女孩那颗春天般的心。
吉铃推开树叶窗子,望着。
外面已经是水汪汪的一片,只有树皮小屋里是干干净净的。树皮小屋呀,是漂浮在海上的一个小岛,是停泊在港湾里的一艘小船。
吉铃望着女孩的窗口,他现在多么想见到女孩,看到她倚在窗口,听着他的演奏。女孩不是爱听他的演奏吗?
可是,窗口是空空的。
女孩病了。她躺在床上。
当秋风送来吉铃的演奏时,她是多么想走到窗口去,看看她亲手做的树皮小屋,看看小屋里的吉铃,看看蚂蚱和萤火虫。
可是,女孩起不来,她在发烧呀。她的头真晕,她的口真渴……
吉铃走出树皮小屋,向女孩的窗口纵身跳着。可是窗子太高了,一次又一次,吉铃都没能跳上去。
“吉铃,吉铃,你要干吗?”蚂蚱和萤火虫急急地问。
“我要去看看女孩!”
“你别跳了,我们飞进去看看吧。”蚂蚱和萤火虫说。
她们飞进窗口,落在了女孩的枕边。
女孩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高烧使她的嘴唇都干裂了。
蚂蚱和萤火虫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慌乱地飞回吉铃的身边。
“女孩病了!女孩病了!”蚂蚱说。
“怎么办呀,吉铃?”萤火虫说。
“啊?!”吉铃惊呆了。
“她一定是为了做树皮小屋,淋了雨才生病的。我们一定要让她恢复健康!”
他们在树皮小屋里,一起为女孩的病想办法。
“叮咚,叮咚!”雨点儿急急地打在屋顶上。它们也在为女孩着急吗?P19-21
诗人聂鲁达在自己的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中,引用了法国诗人兰波的诗句,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世界、对整个人类以及对自己所从事的文学事业的美好信念:“只要我们怀着火热的耐心,到黎明时分,我们定能进入那座壮丽的城池……”
自从冰心奖设立那天起,作为创办者之一的童话作家葛翠琳老师,二十多年来也一直怀着这样火热的耐心,怀着一个美好的信念:把冰心老人毕生对孩子们的热爱,对儿童文学事业的热爱,对人类精神世界中的真善美的维护与追求……这样一些伟大和美好的传统传承下去,让它们流淌在一代代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的血脉中,让它们变成绚丽的花朵和金色的果实。
“为什么创办冰心奖?就是希望能鼓励更多的人为孩子们写好书、编好书、出版好书。冰心老人嘱咐:‘冰心奖要做铺路架桥的工作,让更多的人从这里走向成功。’我们牢记冰心老人的话,并希望每一位获得冰心奖的作者、每一位编辑和出版者,都能把冰心奖作为一个新的起点。”
为了这些真诚的期望与嘱托,为了这些美好的信念与追求,葛翠琳老师在晚年把大部分精力和心血都默默投入到了冰心奖的工作上。不知不觉中,冰心奖创办已经二十多年了。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二十多年来,冰心奖沿着冰心老人生前所期许的严肃、高雅、独立和纯正的文学轨迹,健康而有序地运行着。到目前为止,已有“新作奖”“图书奖”“艺术奖”“作文奖”四个奖项,在每年年终分别颁出,使许多儿童文学作家和编辑出版者,尤其是青年作者和青年编辑们深受其惠,许多青年作家都以能够获得这个奖为荣。
与此同时,诸如“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冰心作文奖获奖作品集”以及“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冰心奖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丛书”“冰心奖儿童文学新作奖典藏作品”等系列丛书,也在不断地把冰心奖二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呈现给广大的读者。一本本、一套套带着冰心奖标志的儿童文学图书的问世,无疑是对秉承着冰心老人的儿童文学精神、二十多年来默默努力付出的冰心奖的最好回报。
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是获奖作家们、冰心奖评委会和出版社的又一合作成果。本套选集在编选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位前辈的支持和帮助。由于各种原因,很遗憾未能将所有获奖作者的作品收录。入选本丛书的作者,有许多是近些年来荣获过“冰心儿童文学新人奖”的青年作家;而入选的作品,也多是近几年来在小读者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的、可以称之为“文学精品”的一些作品。
从这些题材繁复、风格多姿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儿童文学的爱与美、真与善的光芒;看到了冰心老人生前一再寄希望于青年作家们的话语,在新一代儿童文学作家们的作品中引起的回响:“必须要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慈母的心。”“为儿童创作,就要和孩子交往,要热爱他们、尊重他们。”“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同时,我们从这些作品中也不难感知,新一代的儿童文学作家们在追求文学艺术的完美与恒久性、在追求艺术个性化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所秉持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勇气。
说到创新与探索,我们必须承认,在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确实存在着一个“门槛太低”、缺少应有的“难度”和“高度”的问题。如果说,儿童文学是一场跨栏比赛,那么,如果我们设置的栏杆都是“低栏”,就有可能导致大量的“无难度”作品的产生。好的作品必须是有难度和高度的。我们看诺贝尔奖作品也好,安徒生奖、纽伯瑞奖作品也好,还有冰心奖作品也好,都能感觉到那种文学的难度和高度的存在。我们也常常从那些高贵的授奖辞里,从那些严格的评奖标准里,看到对那些获奖作家和作品的写作难度、写作高度的肯定。
写作的难度与高度,其实也是对作家思想的高度、智慧的高度以及作家投入其中的才华、心血的多少的衡量。要创作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必须付出应有的细致、耐心和苦心。写作难度也包括你的写作姿态。写得太快,使写作完全被商业市场所控制,最终也会导致无难度写作的泛滥。因此,在当下,提倡一点“慢写”或少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冰心奖在度过了她创办二十六年华诞之后,也站到了一个新的标准和新的高度上。葛翠琳老师在为冰心奖创办二十周年所写的纪念文章里说:“殷切期望更多的儿童文学作者涌现出来,因为儿童文学事业,是需要集体培育的事业……童话使我热爱这个世界。尽管人生之路坎坷艰难,我对世界充满了爱……祖国的未来是美好的,孩子们的未来是美好的,为了这,我甘愿奉献全部心血。”
这是她对世界、对未来、对所有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们美好的期待。一如兰波所说:“只要我们怀着火热的耐心,到黎明时分,我们定能进入那座壮丽的城池……”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