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章节 数到30竟然如此之难 我们有一个称作“讨厌的数字7”的游戏。如果你已到中年,估计还记得小学时玩过类似的游戏。 我们把玩游戏的人分为两组,每组都围坐成一个圆圈。刚开始,大家的任务比较简单,绕着圆圈按顺时针方向从1报数到30。第一个人说“1”,其左边的人说“2”,依此类推,一直报数到30,规则很简单。 不过这个游戏还有几条特别的规定,这也是游戏好玩的地方。每当报到一个包含数字7或可以被7整除的数时,不要直接说这个数字,而是站起来,拍一下手,然后坐下。旁边的人接着报数,如果前面是7就报“8”,如果前面是14就报“15”,依此类推。 此外,这个游戏是两个小组之问的比赛。你这一组要想办法快速报数到30,每逢含7或能被7整除的数字时一定要起身拍手不出错,而另一组会看着你们这组的每一个动向,如果有人出错,就会心中暗喜。 哦,还有一点。如果有人跳过一个数字或者碰到含7以及能被7整除的数字时没有起身拍手,整组都要从头开始。不巧的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整个组快报到30的时候。多数时候,报27的人会站起来拍手,可报28的人呢?事实上,包含数字7的27后面紧接着就是可以被7整除的28,很多人屡次三番都反应不过来。所以,离30只差几个数字的时候总是恰好出错,整组只得从1重新报数。 这个游戏我们玩了好几次。我们感觉多数人都会发现这个游戏是自己从小时候学会数字之后接受过的最紧张的报数到30的考验。 不过,我们的考验还不止于此。如我们所料,许多聪明的参与者会提前算好自己下一个要报的数字并在心里默默做好准备,尤其是轮到必须站起来拍手的数字时。为此,我们特意在原有的游戏规则之上又加了条额外的规定。每次有人站起来拍手时,报数就要改变方向。所以如果一个组顺时针报数到数字7的时候,接下去就要改为逆时针报数,直到有人报到14,再改为顺时针报数。 不用说,这下报数到30花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个小游戏不仅证明了破除根深蒂固的习惯非常困难,也让我们对前额叶皮层和基底神经节这两个大脑重要部位如何运行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在上一章中已经介绍过前额叶皮层,不过负责计数的大脑部位是只有高尔夫球大小的基底神经节区域。我们多数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数数,因此现在数数可以几乎无意识地完成。但是,如果我们给“数到30”这样已经“烂熟于心”的事情增加一条额外的要求,又会发生什么呢?突然之间,原本这个任务我们自然而然就能完成,可现在需要付出额外的、有意识的努力才能做到。 虽然数数和骑自行车不一样,不过两者都是基底神经节负责处理的活动。这两种活动都是我们保存在长期记忆里的技能,操作起来比较容易。我们的大脑非常聪明,可也相当懒惰。从大脑的角度来看,基底神经节中的每一种习惯都像洗碗机或电动开罐器一样自动工作——都是省力的工具。 如果你经常使用计算机,估计就知道你可以借助很多种办公软件将经常使用的功能创建存储成例行程序。在微软公司的Word和Excel软件里,这些例行程序称为宏;许多苹果电脑的应用程序称为“AppleScript”(苹果脚本);在Adobe公司的Photoshop和Illustrator软件里,这些例行程序则称为“ActionScripts”(动作脚本)。 名称虽然各不相同,基本思想却并无二致:你经常遵循的一个可能包含几十个步骤的程序被存储为一个可由单个命令启动的例行程序(简称“例程”)。存储为例程之后,每逢需要,你只要选择一个菜单项或点击一个按钮来激活这个例程便可,不必费力地重复每个步骤。 习惯的原理与此雷同。我们不妨静下心想一想穿鞋子系鞋带这个过程包含的所有步骤。你会发现如果一一列出每个步骤,这个过程其实无比烦琐,但你每天估计至少要不假思索地重复一遍这个过程。如果把习惯比作宏命令,那么我们人人都是操作高手。基底神经节就存储着你大脑的宏命令。 了解习惯的构成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改掉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习惯一般包含3个组成部分:提示、例程和奖赏。提示是一个具体的刺激或多个刺激的结合体,可以是任何东西,如地点、情绪、时间点、一件事情甚至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提示是触发例程的诱因,例程就是习惯本身。例程的性质可能非常简单(如扮鬼脸),也可能相对复杂(如你系领带的方法或每天早晨上班的路线)。最初的时候,驱动例程并确保这一例程存储进基底神经节的是我们对奖赏的期望。这个奖赏可能是食品或毒品,也可能只是一种放松感、成就感或满足感。 P88-90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将神经科学和领导力两个领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能够真正改变我们的认知。” ——乔纳森·斯库勒博士,神经科学家、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 “这本书令人叹为观止,介绍了前沿科学知识,叙述风格引人人胜。这是我读得最快的一本管理学书籍。” ——彼得·格伯,德国汉莎航空公司CEO “真正的领导力始于大脑,也终于大脑。历经数个世纪,科学改变了世界,这本书预示着科学现在终于开始改变人类的领导力了,真乃福音。” ——勒沃·库森,拜耳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拜耳作物科学公司CEO “这本书真是既有趣又有益。弗里德里克和汉斯将现代神经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引入管理领域,介绍了许多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改善人际关系的全新技能。本书内容新颖丰富、发人深省,语言诙谐幽默,读后让人齿颊留香。您也会有同感!” ——海伦·费希尔博士,金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畅销书《爱情解剖学》作者 “本书读起来畅快淋漓,获益匪浅。书中所述与我对学生的教诲不谋而合: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先掌握自己的心理机制。” ——肯·辛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周氏创业与技术中心常务董事 “汉斯和弗里德里克借助巧妙的类比和有趣的故事,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揭开了大脑科学的神秘面纱,语言简洁易懂,但毫无肤浅媚俗之嫌。” ——杰里米·克拉克,施乐公司帕洛阿图研究中心创新服务部总监 “这本书妙趣横生,启人心智……对我来说,确实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 ——马库斯·克鲁格,思爱普公司内部创业部总监 “这本书真是不错,不但文笔流畅、条理清楚、实例丰富,而且不像很多商业书籍那么枯燥乏味、难以卒读。一路读来,浑然忘我,真有书中描述的那种“心流”之感。 ——马蒂亚·斯霍恩泽,德国《经济周刊》硅谷编辑部总编辑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内容有益,例子精彩,不容错过。” ——克劳斯·坡格曼,德国艾坡银行法律部主任 “这本书探讨了我们的思想和动机神奇的运作过程,既振奋人心,又求真务实。企业管理者读了这本书之后,一定可以掌握大量能在职场中轻松运用的思想和方法。这本书可能会让你的领导风格从此大为不同。” ——马尔特·西维特,全球酒店搜索网站优栈网联合创始人兼常务董事 后记 谨记用脑之道 当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米克·贾格尔(有些人可能压根就不想成为贾格尔),也不是每个团队都可以像滚石乐队那样取得令人敬仰的成功。但是神经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使我们能以仅仅10年之前都未曾想过的方式实现我们的梦想和愿望。这本书的目的是把这些开创性的科学成果与实践相联系,使之变得富有意义、容易记忆,并且有实际使用价值。我们如今已经了解了达到个人最佳绩效的神经化学原理,明白了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大脑的神经元通路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建立或重新建立,还掌握了如何创建一支快乐而成功的团队的颠覆性思想。所有这些知识都有大量数据支持,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均能收获成长,获得成功,真正成为智慧的领导者! 目录 引言 领导力之科学 第1部分 达到你的工作绩效 第1章 找到你的理想点 第2章 调节你的情绪 第3章 增强你的专注力 第2部分 改变你的大脑 第4章 管理习惯 第5章 释放你的无意识 第6章 培养学习能力 第3部分 打造理想团队 第7章 量才而用 第8章 培养信任 第9章 建立梦之队 结语 谨记用脑之道 致谢 作者简介 序言 领导力之科学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将领导视为一门艺术,一门注重时尚而非事实的模糊哲学。正因为如此,标榜“颠覆前贤”的管理学书籍层出不穷,如同巴黎的时尚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天炙手可热的“领导力大师”,往往明天便如过眼云烟,为人所淡忘。 然而,有效的领导不是一门艺术,而是一门科学。这门科学不能拘囿于把玩时髦术语或口号,而要以我们对大脑的了解为坚实基础。我们的行为、反应与互动的方式都是不同认知过程的产物。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我们对什么事物兴趣盎然,对什么事物厌烦排斥,面对威胁和奖赏又做何反应,这些都是藏在我们额头背后、双耳上方的精巧而又神奇的神经网络的作用使然。 时至最近,大脑就像一个黑匣子,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大多还不为人知。不过,得益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等神经科学领域的重大成就,我们对大脑的行为不再只是推测,而是可以真真切切地观察到活跃中的大脑行为。我们从严谨的科学研究中获取的知识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领导与成功的方式。 突然之间,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发现铺天盖地而来,充斥着人们的耳膜。原本多年来只有实验室科研人员掌握并交流的知识终于写进了畅销书,进入公众的视野。如今,似乎人人都心存好奇,想了解一下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想知道大脑运作知识对于改善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涯有何裨益。 说来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就在几年前,我们其中一人还在一家大型传统管理咨询公司就职,当时这家公司里没有一个人对神经科学有一丝一毫的兴趣。当然,神经科学家对商业领域也同样漠不关心。我们曾经请几位顶尖的大脑研究人员思考一下他们的科研成果是否可以应用于商业,而这些人多数要么不愿意,要么根本没办法找到两者的契合点。 正因为神经科学与商业一直处于这种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状态,所以当我们率先将振奋人心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纳入商务研讨会和培训班时,同我们一样努力在这两个领域之间牵线搭桥的咨询顾问还寥寥无几。在这些商务研讨会和培训班上,我们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公司高管介绍了基于大脑科学原理的商业策略,他们听完之后几乎无一例外地给予了我们热烈的反响。他们的反应出人意料,也益处良多。毕竟,公司高管皆非等闲之辈,他们对培训和领导力的发展常常心存疑窦,因为他们觉得这些领域都太“水”了,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而我们符合科学原理的商业策略切切实实填补了这个空白。自从我们将前沿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商业并顺理成章地建立起神经科学与商业之间的自然纽带之后,我们看到许多个人和组织都发生了积极的转变。目睹他们的变化,我们的心里惊诧不已,也无比欣慰。参加过我们研讨会的客户纷纷表示这些研讨会“非常实用”,甚至让他们有“脱胎换骨”之感。 研讨会结束时,总有人问我们能否推荐一本将我们在讲座中探讨的神经科学知识与商业相结合的图书。当时我们没有这样的书可以推荐,不过现在有了,这本便是。 这本书共分为9章,开篇首先探讨如何利用大脑科学不断实现个人的最佳工作绩效,随后则教你如何运用这些科学原理来创建高绩效团队,通篇前呼后应、一气呵成。 第1部分“达到你的最佳工作绩效”不但说明了如何实现最佳绩效,还阐述了如何保持最佳绩效。第1章“找到你的理想点”分析了产生最佳绩效的神经化学物质组合,并解释了为什么这些物质在不同人体内的含量通常也各不相同。第2章“调节你的情绪”探讨了因利用方式不同而可能提高绩效或降低绩效的情绪因素。第3章“增强你的专注”针对在信息泛滥的世界里如何有效地维持注意力这个日益尖锐的问题提出了一个符合大脑科学原理的解决办法。 第2部分“改变你的大脑”揭穿了我们的思维过程基本上处于锁定状态且稳定不变的谣言。第4章“管理习惯”告诉你如何驾驭习惯。了解习惯的神经科学原理之后,你便可以主动培养良好的习惯,摒弃不良的习惯。第5章“释放你的无意识”教你如何挖掘一个平时没有意识到的大脑部位的惊人能量和功效,从而对大脑的了解更深入一层。本章内容会让你耳目一新,并对其中介绍的做法跃跃欲试。第6章“培养学习能力”介绍了“神经可塑性”这一概念,告诉你如何在自己的不同人生阶段对大脑进行回路重塑,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第3部分“打造理想团队”将前几章所述的大脑科学原理加以整合,扩展运用于团队建设。第7章“量才而用”重新界定了“多样性”的概念,列举了造成人与人之间各不相同的大脑化学物质,并介绍了创建理想团队的方法。第8章“培养信任”重点探讨培养信任这个对于组建优秀团队而言至关重要却一直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的问题,并概述了可以使一个团队人心凝聚或涣散的关键因素。最后,在第9章“建立梦之队”中,我们将告诉你如何创建一支强大而出色的团队。我们探讨了发现与培训顶尖人才的科学原理,描述了能够让团队成员斗志昂扬、卓有成效且各得其所的各种因素。 在从事大脑研究和撰写本书的时间里,在对世界各地各大公司的高管进行培训的漫长过程中,我们最初的信念愈来愈坚定:大脑科学可以对商业运作方式产生显著的影响。我们坚信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将改变企业的领导、沟通和互动的方式。书里所述的思想不仅是科学研究的成果,而且已经成功应用于各式各样的商业环境,帮助商界人士提高了对工作的满意度和绩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新的领导力时代已经初见端倪,这个时代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并使企业的沟通交流上升至一个令人振奋的新水平。 弗里德里克·法布里修斯与汉斯·W.哈格曼 2017年2月写于慕尼黑 内容推荐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将领导作为一门艺术,然而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常常面对无法突破的困境,苦于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事倍而功半。越来越多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们的行为、反应以及互动的方式都是不同认知过程的产物,真正有效的领导是一门基于对大脑深刻认知的科学。 在《领导力科学(提升工作绩效打造理想团队)》一书中,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慕尼黑领导力集团的两位领导力专家弗里德里克·法布里修斯、汉斯·W.哈格曼和高管培训师将神经科学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工具。本书内容包括调节情绪、增强专注、管理习惯、释放无意识、培养学习能力、量才而用、培养信任以及建设理想团队等。这些方法都经过了长期实践的检验,在40多个国家的《财富》500强企业中得到了行之有效的应用,相信能为你在企业管理和创新方面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编辑推荐 领导,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抛开科学谈管理,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领导力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原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前沿脑科学、神经科学研究可以有效改善或改变企业的沟通、交流方式。 在《领导力科学(提升工作绩效打造理想团队)》这本开创性的图书中,来自德国慕尼黑领导力集团的两位知名专家弗里德里克·法布里修斯和汉斯·W.哈格曼结合给《财富》500强企业的培训经验,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向我们分析了科学在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加强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商业策略和管理工具。更能可贵的是,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管理实务著作,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