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将农村居民点整治置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城乡转型发展的背景中去认识和把握, 立足农村、联动城乡, 着眼于区域耕地保护、土地集约利用、新农村建设以及城乡用地互动的良性发展。在界定研究范畴的基础上, 从系统学理论、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农村转型发展理论、生态为理论等方面分析研究的理论依据, 运用GIS空间技术、实地调查与访谈等手段与方法, 建立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农户特征的复合研究数据平台, 剖析农村转型发展态势与农村居民点利用特征, 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战略体系, 利用综合修正法、邻域替代法、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法、互斥性矩阵组合法、系统耦合法、Logistic数理统计模型以及挂钩能力模型等方法, 分别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补充耕地潜力估算、整治类型识别与时空配置、整治模式系统构建与典型分析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区与联建等理论方法和实践研究, 提出保障农村居民点整治实施的创新策略与政策建议, 集成“农村居民点整治基础理论—环境背景—战略分析—潜力测算—类型划分—时空配置—模式识别—挂钩联动—对策研制”综合研究体系, 系统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 对丰富农村土地整治理论体系,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土地整治实践, 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整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