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纪念版)》媲美西奥迪尼《影响力》。
锤子科技创始人兼CEO罗永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之父丹尼尔·卡尼曼等鼎力推荐。
威廉·庞德斯通是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
如果你是Sales & Marketing,《无价》是你拿得起、放不下的实用指南;
如果你是电商,请阅读第11章的定价智慧;
如果你是地产经纪,请阅读第21、22章的房价奥秘;
如果你是餐厅经营者,请阅读第9、12章的经营策略;
如果你是零售业从业者,请阅读第10、16、19章的销售技巧;
如果你是奢侈产品经销商,请阅读第11章的定价秘诀;
如果你是典当、拍卖专业人士,请阅读第35章的博弈技巧;
如果你是聪明的消费者,通读全书,你就可以避开一个又一个价格陷阱。
为什么百老汇剧场里价格越高的位置卖得越火?为什么100万美元带来的愉悦感,400万美元才能让它翻倍?为什么议价时,一定要抢先报价,而且一定要“狮子大开口”?
在《无价(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纪念版)》中,畅销书作家威廉·庞德斯通揭示了价值的隐性心理学。在心理学实验里,人们无法准确地估计“公平价格”,反而受到无意识、不理性、政治等不正确因素的强烈影响。营销专家们很快就把这些发现应用了起来。“价格顾问”建议零售商怎样说服顾客多付钱或少付钱,谈判教练也提供类似的建议帮商务人士谈成交易。全新的价格心理学要求商家设计价签、菜谱、返款优惠等。
可以说,价格是最为普遍的隐形说服大师。不管是谁,只要平常要跟人讨价还价,这本书就不能不看。
第1章 价格没头脑
假设有人叫你拎起一个手提箱,猜猜它的重量。你能猜到多准确呢?大多数人都承认自己猜不了多准。手臂肌肉、大脑和眼睛不是用来掂量物体具体有多重(精确到公斤)的。这就是为什么超市的公平秤和体重机前总是挤满了人——大家站上去一称,一个个目瞪口呆。
现在再假设这个行李箱无人认领,摆上了拍卖台。锁撬开了,可以看到手提箱里装着一些休闲衣物、一台高级相机,还有一些没怎么用过的物品。这一回,你的任务是猜多少钱能中标——也就是手提箱及其中物品的市场价值。你认为你能猜得多准确?会比你猜手提箱重量更准吗?
你可能会说,拍卖这事儿有时料不准。好吧,让我再帮你弄得简单些。假设你是拍卖场上的一个投标人。你所要做的就是判断你的最高出价。不是猜别人会怎么做,而只需说出这个手提箱对你来说值多少钱,以元和分来表示就行了。你的估价会精确到什么程度呢?为没有明确市场价的东西标上一个价格本身并不难,但在本例中却要稍微难一些。你恐怕总会怀疑自己的最高出价比另外两个投标人高出一大截。
价格心理学上的一个常见主题是,货币价值判断跟重量(或者亮度、音量、热度、冷度或气味的强度)等感官判断大有相似之处。研究感官知觉的学科,叫作心理物理学。早在19世纪,心理物理学家就发现,人们对相对差异非常敏感,对绝对数值则不怎么敏感。给你两个外观上一模一样的手提箱,一个重15公斤,一个重16公斤,你轻轻一提,就很容易说出谁重谁轻。可要是没有公平秤,你恐怕很难判断手提箱是否超过了航空公司20公斤的重量限制。
人们对价格也是一样找不着头绪。可这一重要的事实却在很大程度上没得到正确的认识。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体虚报价格和市场价值的氛围下。由于记得什么东西的成本“应该”是多少,所以我们接受了假象:我们的价值感觉没问题。眼神儿不大好的人照样能在熟悉的环境下穿梭自如,因为他记得家具摆放的位置。消费者就是这样。这叫补偿作用,不叫“视力敏锐”。
我们时不时地能得到一些线索,看出自己的价格感觉有多不靠谱。摆过旧货摊儿的人都知道,要给家里的废旧物品标上一个有意义的价格会是多么困难。“这张张国荣的老唱片该比那张蔡依林的贵两倍,我百分之百地肯定。但它到底该卖10块还是1毛,这我可就说不准了。”
相对估值稳定而一致,具体的数额却无比随意。旧货摊揭示了一桩我们或许不愿在商业交易中承认的真相:价格不过是拼凑出来的数字,不见得总能令人信服。
简单的发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推动我们周遭世界运作的数字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牢不可破、有着符合逻辑的基础。在新的价格心理学当中,价值短暂而又不可靠,就好像哈哈镜里的映象一样变化多端。
它挑战了人们在商业意识和常识中根深蒂固的信条:“人人都能被收买,只不过各有不同的价码。”特里·索泽恩(Terry Southein)1959年的小说《奇妙基督徒》(The Magic Christian)对这一民间智慧来了一次即兴演奏。
亿万富翁盖伊·格兰德爱玩恶作剧,他花一辈子想要证明,只要价格足够高,所有人就都能被收买。他的典型做法是,买下芝加哥的一栋办公大楼,把它拆了,立上一口热腾腾的大桶,里面装着猪圈运来的屎、尿、血。而在这堆臭烘烘的大杂烩里,炖着一张张百元大钞,总数100万美元。桶上贴着告示:“此处美元可免费自取。”
照格兰德的信条,只要给上足够多的票子,啥不要脸的事儿人们都肯做。我们未必个个都是贪婪积财的物质主义者,但在当今社会,恐怕很难有哪个人不相信金钱是战无不胜、超越一切的。
“人人都有个价码”理论认为,人们对自己的估价是稳定的,只要稍稍耍点儿手腕,你就能发现它。倘若有人报上一个价格(要你把自己卖给魔鬼什么的),你会把它跟心里的底价做个比较,以决定是否接受。毫不夸张地说,所有传统经济学理论都建立在格兰德的简单前提之上:人人都能得到一个价格,这些价格决定了人的行动。
P9-11
价格蕴含着人类心灵的奥秘
来想想上海的房价之谜吧!从2000年到2004年,上海房地产的价格翻了将近一倍。尽管变化速度着实叫人眼花缭乱,房地产开发商们也仍然费了不少心血,想给房子定出个正确的价格来。对新建的高层楼房来说,这就意味着要“照顾”到买家对高楼层的偏好;低楼层潮湿且容易滋生蚊子,窗户外看不到好风景,普罗大众觉得它不够有面子;13这个数字不吉利,14听起来像是“去死”,所以,这两层不受买家的欢迎;此外,购房者们一般也不想要最顶层,因为那儿夏天会热死人。
在确定价格时,开发商要顾及所有这些因素。房子太贵,卖不出去;太便宜,开发商赔钱。定价成功的标准是,“坏”楼层的单位卖得跟“好”楼层一样快。可惜开发商们在这一点上失败透顶。“坏”楼层上的公寓卖出去的时间总是耗费得更久,价格定得再便宜也不管用。
2008年,奚恺元、让 皮埃尔 杜贝和张岩在《营销研究》杂志上撰文论述了这一矛盾。它是价格心理学上的绝佳例子。价格心理学是一个超有趣的研究领域。这个领域里有一条戒律说:人们并非总有明确的偏好。另一条戒律说:提出选项的方式方法,会影响人们作出的决定。正如埃姆斯 特沃斯基(Amos Tversky)的名言所说:“与其说我们挑选的是选项本身,倒不如说我们挑选的是选项的说法。”
举个例子,人们现在了解到,作出选择的潜在认知机制有别于估计价格或其他定量数字。这是一点重要甚至烦人的发现,因为大部分的传统经济学都假设:作出选择(买还是不买)和确定公平价格是配套的,前者相当于你的手,后者是你的手套,瞧,伸出手戴上手套,就这么合适。确定公平价格的能力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可有时候,我们设定的价格却跟我们作出的选择完全两码事。奚恺元的研究小组向潜在的购房者提出以下问题:“你是愿意花50万元买一楼的房子,还是愿意用56万元买八楼的房子?”绝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倾向于购买更贵的八楼。这没什么奇怪的,因为购房者说,他们认为楼层比价格更重要。人在作选择的时候,东西越是重要,所得的权重就越多。故此,受试者强烈地偏爱“更好”的楼层,要很大的价格差异才能驱使他们选择楼层不佳的单位。
另一组受试者听说的问题稍有不同。研究小组告诉他们,一楼单位的卖价是 50万元,再请他们给八楼单位安排一个公道的价格。所有受试者定的价格,全都低于 56万元。指定价格和作出选择有所区别,两者其实分属于大脑不同的部位,是两种思维过程。尽管人们努力想给较好的楼层分配一个公平的“贴水”,但他们力有未逮。结果,较好楼层的价格出现了系统性低估——在实验室研究里是这样,在研究小组采访的地产销售部里也是这样。好楼层总是最先卖光,于是晚来买家的可选范围变小了,开发商少赚了钱。
多年来,经济学家一直不愿承认决策心理学在商业世界的重要地位。而奚恺元等人的实验极有影响地论证了价格心理学的相关作用。蓬勃发展的经济和新兴的市场使中国成了此类研究的重地。《无价》的读者遍及全球,让我着实欣喜。我希望中国读者也能看出它的启示意义。正如我们发现的,价格不光只是数字,在很多方面,它蕴含着人类心灵的奥秘。
威廉·庞德斯通
《无价》是这样的一本书:如果可能的话,你会希望你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读到它的人;如果不能的话,你会希望全世界都读过它。
——锤子科技创始人兼CEO,罗永浩
预读《无价》,一本有思想的书,虽然美式思维写法读起来难懂一些,但确实有料!每个总经理和产品经理都该读一读:忘记教科书上那些定价原则吧,忘记BOM,忘记收益目标吧!好好研究你的用户,给他们一个舒服的价格和给他们一个需要的产品同样重要。
——拉卡拉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孙陶然
用户满意度的本质是消费者对产品感知和体验的程度与期望值的匹配度,所以价格的管理本质上是对该匹配度的管理。《无价》这本书揭示了这一现象和本质,值得一读。
——易观国际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
作为一位经济学专业出身的MBA,能让我如此思考的书不多。《无价》说得对,定价其实和成本没有关系,这完全是一场心理战。价格策略其实也是产品策略中的一个重头戏。价格策略还不仅仅是定价,而是什么价格是陪衬价格,什么价格是主推产品价格。《无价》写得很专业,其价值会在营销史上留驻。我准备在《无价》的基础上对我们公司的产品定价重新进行思考。
——金立集团副总裁,俞雷
本书非常实用,感觉像一个久经商战的前辈在给你讲他的经验之谈。聆听的过程中,你会时而思考,时而大笑,甚至会忍不住拍案叫绝。本书冲破价格原有的经济学范畴,以一种更幽默、更智慧的姿态告诉你,价格不仅仅是数字。
——HIERSUN(恒信)钻石机构董事长,“I Do基金”创始人,李厚霖
您觉得:“我来办好这三件事,您大约得准备这么多钱”和“您大约得准备这么多钱,我来办好这三件事”的心理学导向结果一样么?觉得不一样,那就看《无价》;觉得一样,更得看《无价》!
——华艺传媒总裁,畅销书《微力无边》作者,杜子建
在心理学实验里,人们无法准确估计“公平价格”,反而受到无意识、不理性、政治等不正确因素的强烈影响。价格心理学要求商家根据心理学原理设计价签、菜谱、返款优惠等。可以说,不管是谁,只要平常要跟人讨价还价,这本书就不能不看。我看完了《无价》这本书,非常同意这个观点。
——珠峰伟业公司总裁,王峻涛
《无价》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什么价格,都是浮云。那些由一个个具体数字构成的价格,只不过是消费者的一场集体幻觉。产品的定价和实际成本没有必然关系,而是同购买者所设想的成本存在关联。而这种关联,受场景、心情等因素影响较大。对于定价者来说,最大的成功就是引发消费者的幻觉;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大的成功就是消除定价者给你设置的幻觉。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互联网专家,刘兴亮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琢磨定价方面的问题,《无价》这本书就是“无价”之宝。
——龙之媒书店创办人,徐智明
这是一部精彩而有趣的著作,作者透过纷繁复杂的价格现象,向我们揭示了看似简单的价格背后所包含的精密且复杂的机制。正如行为经济学所倡导的,作者采取崭新的研究手段,将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成果引用到价格研究中来,实现了对个体决策因素的多视角度量。《无价》将为你提供打开价格领域的密码,带你回归到人的层面解读价格现象。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整合营销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唐兴通
经济学理论指出价格由供求决定,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你想过超级市场设计导购路线、餐厅设计餐单、时尚品牌店设计货品摆放……都影响着消费者的价格心理吗?要是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来定价,商人往往能有效提升价格,甚至是增加盈利。读《无价》的过程是非常愉快的,因为你可以从很多案例中,学习到打破“公平价格”这个神话的方法,更懂得重新审视价格背后的消费者心理学。
——威动营销执行合伙人,陈亮途
《无价》是一本让你了解定价奥秘的著作,破解了商家对消费者的价格歧视。
——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
品牌定价决定品牌定位。当你理解了“价格结构”并制定出富有吸引力的“收费方案”时,你会把品牌卖出一个惊喜的价格。《无价》是一本突破了传统定价玻璃天花板的好书!深入其中你可以修炼出把你所定“价格”卖出去的功夫。
——CEO brand 董事长兼首席架构师,杨曦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