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观境确义训诂方法论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邱洪瑞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1 绪论

 1.1 何谓“观境确义”

 1.2 研究“观境确义”的意义

1.2.1 确立正确的文献训诂观念

1.2.2 彰显“观境确义”在理论上的价值和地位

 1.3 “观境确义”的研究概况

2 先秦典籍及汉代故训中蕴含的“观境确义”精神

 2.1 引言

 2.2 《孟子》体现的“观境确义”思想

2.2.1 参与原则

2.2.2 正名原则

2.2.3 历史性原则

2.2.4 大压小原则

2.2.5 具体性原则

 2.3 汉代经师的语境观念

3 唐宋“观境确义”的理论自觉

 3.1 《五经正义》的“文势”说

3.1.1 《五经正义》中的“文势…‘义势”等术语

3.1.2 “文势”说的内容——以《春秋左传正义》为例

3.1.3 “文势”说的理论价值及拘囿

 3.2 朱熹对“文势”说的继承发展——以对《晦庵朱文公文集》中的“语脉”分析为例

3.2.1 尊重而不迷信文本

3.2.2 义理文意并重

3.2.3 剖析篇章结构

3.2.4 寻绎语义关系

3.2.5 分析语法意义

4 清代高邮王氏“观境确义”理论、方法的成熟

 4.1 王氏对“观境确义”理论的拓展

 4.2 王氏“观境确义”的类型——以《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中、下》为例

4.2.1 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词义

4.2.2 根据广义语境确定词义

 4.3 王氏“观境确义”方法的成功与微憾

4.3.1 成功之处

4.3.2 微憾

5 有关“观境确义”的理论探讨

 5.1 名物训诂与义理训诂

 5.2 词义与语境

 5.3 义理与语境

 5.4 语境与理解障碍及误解

 5.5 语境的构成问题

 5.6 “观境确义”的综合性

6 “观境确义”在现代的具体运用

 6.1 古籍整理

 6.2 思想文化研究

 6.3 阅读教学

 6.4 文字校勘

 6.5 语言事实分析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使琉球杂录》标点与今注

 琉球册封使汪楫及其《使琉球杂录》

 《使琉球杂录》序

 《使琉球杂录》卷一

 《使琉球杂录》卷二

 《使琉球杂录》卷三

 《使琉球杂录》卷四

 《使琉球杂录》卷五

后记

内容推荐

21世纪是信息资讯的时代,也是全民阅读的时代。孔子云:“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充分说明了阅读与思考的关系。好的阅读方法不仅能让读者充分吸收书籍的营养,又可使人辨别书中的讹误。

“观境确义”是一种传统的训诂方法,同时也是一种阅读文献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其要旨即通过审察语境以确定语义及文本所蕴涵的精神、价值。邱洪瑞著的《观境确义训诂方法论》重点梳理了蕴含在先秦、唐宋、清代典籍和故训材料中有关“观境确义”原则的探讨与实践,在此基础上对“观境确义”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并举例讨论了“观境确义”在当代的具体运用。

编辑推荐

邱洪瑞著的《观境确义训诂方法论》从历时的角度梳理并分析了蕴含在典籍和故训材料中的对于“观境确义”原则的探讨与实践,重点考察了先秦典籍以及汉代故训,讨论了唐宋时期的“观境确义”思想以及清代高邮王氏父子的“观境确义”思想,并指出,相对于前人,他们在理论的深度及精度上都有很大拓展,在他们的训诂学著作当中,对“观境确义”训诂方法的运用已经常态化,他们偏重于名物训诂,思路周密、逻辑严谨,往往能据语境以得古籍之原貌原义。最后针对“观境确义”展开的一些理论探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