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增订版)(精)/理想国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新颖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张新颖著的《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增订版)》封面这幅速写是沈从文画的,1957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上海外滩,时代的宏大潮流轰轰隆隆而过,沈从文发现江里游离自在的生命状态:小小的船和船里的人。《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增订版)》汇集“影像”21幅,辅助见证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一个“有情”的知识者对历史文化长河的深沉而庄严的爱。

内容推荐

沈从文在时代大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恢复,成为他后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业的起点。这部著作由此起笔,沿着他生命的坎坷历程,翔实叙述他的社会遭遇、个人选择和内心生活,叙述他为始终不肯放弃的物质文化史和杂文物研究而傲的超常努力和付出。

张新颖著的《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增订版)》特别着力于呈现沈从文后半生漫长而未曾间断的精神活动。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这种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一个“有情”的知识者对历史文化长河的深沉而庄严的爱——一如他爱家乡的那条长河,曾经不知疲倦地抒写那条河的故事,他的后半生甘受屈辱和艰难,不知疲倦地抒写历史文化长河的故事。

目录

说明

上部 一九四八~一九六五

第一章 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恢复

 一、恢复“年青”,“重新安排”

 二、“痴人”之“梦”,“收拾残破”

 三、“红绿灯”,“我们一代若干人必然结果”

 四、神经已发展到“最高点”上,“不毁也会疯去”

 五、“悲剧转入谧静”,“大悲”

 六、“把一只大而且旧的船作调头努力”

 七、理解“呓语狂言”,理解“恢复”和“重铸我”

 八、为什么选择历史文物研究

第二章 革命大学

 一、“理论测验在丙丁之间,且不会扭秧歌”

 二、《老同志》

 三、“提一提莫作践疯人,就很好了”

第三章 “明白生命的隔绝,理解之无可望”

 一、“因为明白生命的隔绝,理解之无可望”

 二、“时代十分活泼,文坛实在太呆板!”

 三、三兄弟

第四章 川行土改:“群”、“单独”的生命、“有情”的传统

 一、到“群”里去

 二、自己想写的作品,想做的研究

 三、对存在有了理会,对人生有了理会

 四、生日

 五、时代的锣鼓声,被土地的平静所吸收

 六、用温习旧年来过旧年

 七、“有情”的传统

 八、尾声

第五章 杂乱的工作,纷扰的事

 一、搬家、检查

 二、一个解说员和一个参观者的故事

 三、“外行”之“杂”

 四、跛者不忘履

 五、调动而未动

第六章 行行重行行

 一、济南:“没有人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自己倒知道”

 二、南京、苏州:“三姑爷来了!”

 三、上海:“天不变,地不变,陈蕴珍可爱处也不会大变”

 四、长沙:“除看《三里湾》也看看《湘行散记》”

 五、湘西:“许多都像变了又像不变”

 六、上海:黄浦江里的艒艒船

第七章 “老去”的文学,“不算是学问”的学问

 一、“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二、长子被划成“右派”,“心中十分难过”

 三、“不算是学问”的学问,“生命力还充沛的一种象征”

第八章 “好辛苦的战斗”和“抽象的抒情”

 一、长篇写作计划的实施,老和病

 二、服装史计划的开始

 三、九妹

 四、汪曾祺:“至少还有两个读者”

 五、《抽象的抒情》

 六、昧于“大时代”,执迷“小烦琐”

 七、江西行(一):“白头学作诗”

 八、江西行(二):设想一部 生活回忆录

 九、人与事

 十、隔世

第九章 大动荡前:“临深履薄,深怀忧惧”

 一、“一行行看下去,一字字改下去”

 二、“无聊”及其转向

 三、《中国古代服饰资料》

 四、“临深履薄,深怀忧惧”

下部 一九六六~一九八八

第十章 大字报、检查交代、抄家、批判会

 一、大字报

 二、检查交代

 三、抄家

 四、批判会

第十一章 “连根拔除”前的日子

 一、家人各有其难

 二、“总得要个非党对立面”

 三、“白日惊沙迷眼前”

 四、“解放”

 五、告别

 六、“连根拔除”

第十二章 湖北干校:迁移无定中“麻醉”痛苦、抵抗愚蠢

 一、452高地

 二、迁移双溪

 三、文化史与诗

 四、请求和答复,暴雨袭击下的屋子

 五、“改业”之思、重病住院、申请

 六、贫农大院的小房间和纸上的六十个展柜

 七、丹江

第十三章 “还得好好活在人间”

 一、“不升天,不下地,还得好好活在人间”

 二、“还有人记得我们啊!”

 三、“令人痛苦”

 四、改善

 五、生活中添了些活泼气氛

 六、着急

第十四章 以“忘我”来恢复人的“潜伏能力”

 一、“小处”和“大处”

 二、南方之旅

 三、有忙不完的事是“幸运”

 四、伤害

 五、以“忘我”来恢复人的“潜伏能力”

 六、旧人旧事新识

 七、渐行渐远

 八、避震南行

第十五章 “出土”时期

 一、“稳住自己”

 二、离开博物馆,调入社科院

 三、往来

 四、担心

 五、出版、住房

 六、费解

 七、“我总算活过来了”

第十六章 “一个健康的选择”之后

 一、美国的讲演

 二、他乡旧友新知

 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四、张兆和的工作

 五、八十岁的惊喜

第十七章 生命的完成

 一、犹及回乡听楚声

 二、日本之行

 三、病

 四、想象中的电影

 五、小房间里的来客

 六、老泪

 七、最后的文字,最后的话

 八、告别

 九、逐渐完整起来的沈从文世界

 十、张兆和

附录一 死亡的诱惑,求生的挣扎:沈从文作为“绝笔”的《一点记录——给几个熟人》

附录二 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是什么样的故事

主要参考书目

初版后记

增订版后记

影像 沈从文走过的路

试读章节

八、为什么选择历史文物研究

上面提到,沈从文在精神危机期间写了两篇自传,《一个人的自白》和《关于西南漆器及其他》。从理解沈从文的角度而言,这两篇自传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沈从文其他任何的自传性文字,他近乎以写“绝笔”的心情,来分析和叙述自我生命的核心构成。“将来如和我的全部作品同置,或可见出一个‘人’的本来。”

沈从文最初的想法是留下一本完整的自传,但精神状况的持续极端紧张使他无法按部就班去完成,写完第一章之后,他越过中间的大部分,径直来写《关于西南漆器及其他》,手稿首页旁注:“介于这个与自白中应还有八章”。西南漆器是抗战爆发后沈从文寓居昆明八年时间里特别注意和大量搜集的,他当然情有所钟,心之所系,但不顾时间顺序急着来写这一部分,想要说的就不仅仅是西南漆器及其关联的西南文化的种种,更是要叙说由此而牵连出的他生命中的一条脉络,“一章自传:一点幻想的发展”——手稿的标题下,加了这么一行文字。

沈从文要说的是,美术,特别是工艺美术,与自己有着深切关系,而这种关系,有一个不断绵延的发展历史。

“我有一点习惯,从小时养成,即对于音乐和美术的爱好”,“认识我自己生命,是从音乐而来;认识其他生命,实由美术而起”。“看到小银匠捶制银锁银鱼,一面因事流泪,一面用小钢模敲击花纹。看到小木匠和小媳妇作手艺,我发现了工作成果以外工作者的情绪或紧贴,或游离。并明白一件艺术品的制作,除劳动外还有个更多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而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小市民层生产并供给一个较大市民层的工艺美术,色泽与形体,原料及目的,作用和音乐一样,是一种逐渐浸入寂寞生命中,娱乐我并教育我,和我生命发展严密契合分不开的。”

他无从受到严格的美术训练,却发展了爱好和理解,这种爱好和理解“有一点还想特别提出,即爱好的不仅仅是美术,还更爱那个产生动人作品的性格的心,一种真正‘人’的素朴的心”。正因为这种爱好,“到都市上来,工艺美术却扩大了我的眼界,而且爱好与认识,均奠基于综合比较。不仅对制作过程充满兴味,对制作者一颗心,如何融会于作品中,他的勤劳,愿望,热情,以及一点切于实际的打算,全收入我的心胸。一切美术品都包含了那个作者生活挣扎形式,以及心智的尺衡,我理解的也就细而深”。

从湘西来到北平之后,还不清楚自己未来事业的路在哪里的时期,摸索读书,其中大多与历史、文物、美术有关:“为扩大知识范围,到北平来读书用笔,书还不容易断句,笔又呆住于许多不成形观念里无从处分时,北平图书馆(从宣内京师图书馆起始)的美术考古图录,和故宫三殿所有陈列品,于是都成为我真正的教科书。读诵的方法也与人不同,还完全是读那本大书方式,看形态,看发展,并比较看它的常和变,从这三者取得印象,取得知识。”

抗战后寓居云南,早已确立了文学地位的沈从文,特别留心于西南文物中一些为历史和现代学人所忽略的东西,其中主要是漆器。汪曾祺回忆说:“我在昆明当他的学生的时候,他跟我(以及其他人)谈文学的时候,远不如谈陶瓷,谈漆器,谈刺绣的时候多。他不知从哪里买了那么多少数民族的挑花布。沏了几杯茶,大家就跟着他对着这些挑花图案一起赞叹了一个晚上。有一阵,一上街,就到处搜罗缅漆盒子。……昆明的熟人没有人家里没有沈从文送的这种漆盒。有一次他定睛对一个直径一尺的大漆盒看了很久,抚摸着,说:‘这可以做一个《红黑》杂志的封面!”

由自然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到对世界、生命、自我的认识和体会,并且逐渐内化为自我生命的滋养成分,促成自我生命的兴发变化,文物对于沈从文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将来要选择的研究“对象”了。

时代转折之际,放弃文学以后做什么呢?历史文物研究,这是沈从文的自主选择。这个选择的因由,其实早就潜伏在他的生命里,像埋进土里的种子,时机到了就要破土而出。《关于西南漆器及其他》描述了这颗种子在土里的漫长历程。P37-39

后记

《沈从文的后半生》二〇一四年六月初版,二〇一五年十月第六次印刷,每次重印都有个别字句的改动;现在出增订版,又做个别处的修正。增订版新加了两个附录,一是对此书出版后新发表的一篇材料的介绍和阐述;一是对这本书所叙述的内容以及对这本书的写作本身,我个人的一些理解。

这本书初版之前,我动笔列一份感谢名单,写出之后,发现这份名单太长,于我个人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于读者则可能关系不大,几经犹豫,最终未把这份感谢印出。书出版后至今两年多,我又持续地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帮助和鼓励,倘若再列一份名单,就会更长了。我还是选择把发自心底的感谢,保留在自己心里。

二〇一六年十月九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8: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