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内心的重建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维尼老师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不破不立,唯有重建,才能提升你的人生格局!

资深心理专家方敏,教育专家海文颖、刘称莲、贾容韬、海夫人等走心推荐!

《内心的重建》是一本适合广大成年人和青少年的心理自助读物,也是父母培育孩子良好性格和健康心理的实用指南。本书作者维尼老师曾患焦虑症、抑郁症、抽动症等,经过20多年的自我心理成长和心理调适,融汇西方的认知疗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以及道家的无为、禅宗的去执着等,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情绪梳理方法,总结出三种思维,并结合多年来的专业心理咨询治疗案例,教人如何面对压力,减少紧张、焦虑,拥有平衡的心态。

内容推荐

《内心的重建》由维尼老师著。

重建,就是在深夜痛哭以后,抬头迎接黎明

改变认知,重建内心,提升人生格局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知识更新迭代也越来越频繁,人们却越来越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的内心。你有没有面对资讯海洋感到崩溃的时刻?你有没有为世界飞速发展、自己跟不上节奏而焦虑过?甚至面对现实,你是不是不知所措地在深夜痛哭过?

人,终其一生,都会遭遇“破碎”、“崩溃”的情形,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20余年,进行一线心理咨询10多年、积累了大量案例后,维尼老师给出了答案:每个人都需要内心重建!维尼老师发现:大多数人的情绪、行为问题背后存在着相似的习惯性思维!人们都是依靠这种惯性生活着。而通过深入改变认知,可以彻底解决情绪、行为背后的隐含诉求,从而进行内心重建,把自我升级到更高维度。维尼老师总结的心法帮助很多人真正获得了心理成长,在心理成长领域独树一帜。他撰写的心理成长指导文章,累计访问量超过了一千万次!百万粉丝跟随他改变认知,进行内心重建,重塑自己的生命。著名情绪管理专家海蓝博士认为,“通过改变认知,改变情绪和行为”这一方法非常有效。

不破不立,破碎之后,才能重建。只有通过不断反省,学会觉察自己的思维、行为模式的局限,打破旧我,我们才有机会吸收和接纳新的东西。通过内心的重建,自我觉醒,我们才能重构人生的新格局。

目录

推荐序1 人生是一场长跑

推荐序2 做自己心理的主人

推荐序3 合理的认知,全新的生活

自序 美好人生,从改善认知开始

第一章 心理成长,需要科学指导

 01 感谢曾困扰过我的心理问题

 02 改变认知,走出自卑黑洞

 03 发现自己的本性,做自己就好

 04 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

 05 依靠意志能解决心理问题吗

第二章 心理成长的钥匙:认知疗法

 01 认知疗法很简单

 02 神秘的自动化思维

 03 抵御伤痛、焦虑的认知防火墙

 04 识别情绪、行为背后的认知

 05 为什么改变认知并不容易

 06 为什么明知不该追求完美,却做不到

 07 不合理的认知体系,使改变不易发生

 08 识别深层认知,说服自己去改变

 09 慢慢等待开悟

第三章 内心强大的神器:三种思维

 01 学会三种思维,收获真正坚强

 02 三种思维1:坏事变好事

 03 三种思维2:很正常,没什么

 04 三种思维3:顺其自然

 05 学会三种思维,做到实事求是

 06 看似简单,却是解脱的法门

 07 自我觉察,改变不合理思维

 08 认知疗法的局限性

第四章 影响我们的神秘力量:驱力

 01 当时忍住就好了—— 人为何难以自控

 02 意志并非唯一主宰—— 常见驱力来源

 03 如何通过驾驭驱力,提高自控力

 04 克服拖延症,需要综合解决方案

第五章 少有人掌握的情绪奥秘

 01 情绪为什么有时不受意志的控制

 02 坏情绪会致病:情绪与身体健康

 03 认知影响情绪,情绪也会影响认知

 04 觉察不良情绪来袭,及时转移注意力

 05 若想更好自控,就不要让情绪累积

 06 及时宣泄和倾诉,寻求心理支持

 07 当沮丧来临,当紧张来袭

 08 解决严重情绪困扰,需要多管齐下

第六章 童年会伤人,如何看待环境影响

 01 改变认知之后,还需要解决问题

 02 环境塑造人,超然物外并不容易

 03 换个环境,改变会更容易发生

 04 心理成长,需要讲究方法

 05 不困不启,怎样看书才管用

 06 建立合理思维,培养率直的心胸

 07 家庭会伤人,放下童年经历的影响

 08 运用三种思维,学会理解父母

 09 不要夸大童年对性格心理的影响

 10 过去的经历常常会沉淀为认知

第七章 为什么说成功学害人不浅

 01 成功学是一把双刃剑

 02 错误的成功学认知让人烦躁焦虑

 03 过度追求成功,有时是侥幸的赌博

 04 只要努力,梦想就一定会实现吗

 05 合理设立目标,努力之后顺其自然

 06 事物有其自身规律,切莫太执着

 07 领悟不二法门,不再焦虑纠结

 08 淡定从容:体会不勉强的妙处

 09 面对压力,从容淡定的秘诀

 10 如何识别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

 11 如果你有过于追求完美的倾向

 12 找不到目标,如何度过青春的迷茫

第八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01 只要是人,就会不完美

 02 找回真实的自己,真正自我接纳

 03 放过自己,不必太苛责

 04 理解自己,放下过多自责

 05 面对批评,如何做到淡定自若

 06 对于别人,我们只能负有限的责任

 07 做真实的自己,我们就可以爱自己

 08 改变需要时间,带着问题去生活

 09 接纳自己,放下道德洁癖

第九章 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01 以幸福为出发点,一切都豁然开朗

 02 顺其自然,才会有顺心如意的感觉

 03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04 现实就是答案,不和事实较劲

 05 转念之间,收获幸福、自在

 06 面对懊悔我们该怎么想

 07 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忧虑

 08 我们要努力进取,也要随遇而安

 09 舍与得:放下不必要的执着

 10 学会欣赏别人,同时安然做自己

第十章 如何有效改善性格

 01 改善性格,从转换认知开始

 02 怎样才能不再那么脆弱敏感

 03 改变急脾气,没有那么难

 04 人际交往中如何做到自然

 05 建立做事果断的思维模式

 06 如何做到说话办事有底气

 07 理直气壮的尺度

 08 建立自信,需要系统的方法

 09 恪守美德,实则对自己有益

 10 宽容的基础在于理解

第十一章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01 人际交往的关键是理解别人

 02 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

 03 有些不过是人之常情

 04 理解别人,说到底是为了自己

 05 别太较真,保持适度自我怀疑

 06 掌握沟通的秘诀

 07 先理顺关系,再寻求改变

 08 改变认知,理解对方

 09 学会三种思维,收获平常心

 10 没有什么是“你应该”

 11 先改变自己,进入良性循环

第十二章 心理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01 抑郁症是怎么回事儿

 02 强迫症,其实不难理解

 03 克服恐惧,需要方法

 04 摆脱失眠的阴影

 05 如何解决紧张性头痛

 06 别被轻易扣上精神疾病的帽子

后记 认知变,世界变

试读章节

识别情绪、行为背后的认知

通常来说,当情绪或行为出现问题时(不适合工作和生活,自己不满意),其背后一般存在着不合理的认知,所以识别情绪、行为背后的不合理认知是改变的第一步。有的很容易就能找到,有的可能需要费一些工夫。识别出来之后,再去分析其不合理之处,进行认知重建,得到合理的认知。

这里的“合理”认知,更多的是指能够产生适应的情绪和行为的认知。这里的适应是指适合于工作和生活,自己觉得满意。不合理的认知,也是指产生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的认知。世界是复杂的,认知本身有时难以简单地判断是正确还是错误的,这也是因人而异的。

比如,如果你觉得微信聊天很有意思,因此花费了大量时间,耽误了工作和计划,你也觉得这样不好,那么“微信聊天很有意思”就是一种不合理或者不适应的认知,需要改变。而如果没有因此耽误什么事情,还有娱乐等作用,那么这就是一种合理、适应的认知,不需要改变。

我在做一些单调枯燥的工作,或者干一些乏味却费时的家务时,常常有些烦躁或急躁。这对我有些不良的影响,所以我想去解决这个隋绪问题。

首先要去识别烦躁背后的认知,我发现是因为我觉得这些工作价值不大,有些浪费时间,所以既不愿意做,又想赶快做完了事。这种习惯性思维自然容易让人烦躁。所以,认知需要进行改变。

我采用了新的认知:这些事情也是人生的一种经历(既然是人生的一部分,那么自然应该安然接受了,即使看起来价值不大或浪费时间)。有了这样的认知,我自然就平静多了,形成新的习惯性思维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原来的习惯性思维一直存在,但是因为它自动出现,而且对我来说这算是小事,所以我也没有有意去识别,所以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自然不会去改变它,以至于让这种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影响了我二十多年。

从这个例子来看,原有的习惯性思维和新的认知难以断言哪个正确,哪个错误,只是说,原有的习惯性思维产生了不适应的情绪(烦躁),所以是不合理的;而新的认知产生了适应的情绪(平静),所以是合理的。

案例:

认知改变,行为改变

十年前,我曾经在研究机构担任科研小组组长,当时别人都说我很犟。比如科长和我沟通时,我常常会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导致和领导关系不好,自然会有些“吃亏”,这引起了我的反思。

其实我和朋友和家人相处时还是好商量的,并不犟,为什么在工作中会犟呢?其实是因为习惯性思维。  我认为:为了做好工作,坚持正确的意见是应该的,不必考虑别人的感受。这种思维来自于刚参加工作时一位老前辈的影响,他就是这样的工作态度;也与我“坚持真理”的核心思维有关系。

思维形成之后就一直想当然地觉得是对的,从来也没有怀疑过它可能是不合理的。在经历重大挫折之后,我才去反省,识别出来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并重新去思考、分析,有了新的认知。(参考第11章第5节:《别太较真,保持适度自我怀疑》。)

认知改变了,行为的改变就轻松了,很快在工作中我就不大犟了。

如果我们的情绪、行为出现了问题,这背后一般存在着不合理的认知,需要通过反省、觉察、分析,识别出它来,然后和自己讨论,形成合理的认知,之后多次在实际中应用,就形成了新的、合理的习惯性思维,这样情绪和行为就改善了。

在家庭教育之中,很多父母就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我在《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一书中,对很多常见的习惯性思维进行了剖析,所以,很多家长通过看书,改变了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情绪和行为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比如,辅导作业时导致家长对孩子发火的常见习惯性思维是:孩子应该会,应该懂,应该做对,应该记得住,做作业时应该很专心,应该不为家里的事情所吸引。有了这些习惯性思维,那么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就会觉得他不应该如此,所以就容易发火。但是,如果我们学会理解孩子,就会发现:存在就是合理的,孩子的表现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应该的。比如,这些知识虽然我们看起来简单,但对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他其实是应该不会,应该不懂,应该做错的;毕竟他还是一个孩子,所以他做不到完全专心,偶尔想玩一下、动一下也是正常的;孩子也是好奇的,被家里的某些事情吸引也是正常的。认知改变了,那么对孩子发火就会少多了。

本书会针对一些常见问题,分析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提供一些相应的合理认知供参考,这些认知有广泛的适用性。当然,什么是合理的认知?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认知体系不同,在我抛砖引玉之后,读者可以去发现、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认知。

P28-30

序言

做自己心理的主人

王占郡

中亲联教育研究院院长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与维尼老师相识源于他的《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当时维尼老师已是网络上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顺应心理》出版后更是受到了读者广泛的好评和欢迎。2015年我创办的亲子教育公益微课平台《百家谈》所邀请的第二位嘉宾就是维尼老师。还记得维尼老师讲座的主题是《心理学中人本主义、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维尼老师对心理学的理解透彻到位,创造性地把心理学的精妙原理运用到了家庭教育之中,理念和方法实用,可操作性强,符合中国家庭教育的实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维尼老师把认知疗法应用到父母的情绪控制和孩子的性格培养上,可以说是开创性的工作。维尼老师的读者说,通过读《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不但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而且对自己的心态、人际关系等都有明显的改善。

我了解到维尼老师并非是心理学专业出身,所以惊讶于他为什么在心理学方面具备这样深厚的功底。后来我才知道,他直接向西方的心理学名著学习,并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已经在心理成长方面一个人潜心学习、实践、思考了二十多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这种坚持是罕见的。所以,他在心理学方面有独特而厚重的积淀就不足为奇了。他通过这种成长,不但让自己拥有了更加健康的心理,也帮助了很多来访者。实践证明,他的理念和方法是有效的。

每个人都想驾驭情绪和行为,做自己心理的主人,但是往往发现我们并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甚至思维。从某种程度来讲,人是由其先天、后天、环境编程的一台自动化的机器,由于认知和情绪的局限和不足,我们常常做不了自己心理的主人,而要冲出这些限制对多数人而言是非常不容易的。

现在,我很高兴看到维尼老师把二十多年潜心研究而得到的心理成长的宝贵成果写成这本书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读者。很多读者都需要得到进一步成长,可是往往苦于不了解心理学的规律、读不懂自己、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进而陷入迷茫之中。有了维尼老师对心理学深入浅出的解析,有了这些实用、接地气、可操作性强的方法,相信读者会拨开迷雾,找到成长的坦途。

维尼老师的心理成长体系以认知疗法为主,着重去改变影响我们情绪和行为的不合理认知,形成新的合理的习惯性思维,情绪和行为也就进入了我们期待的轨道。

维尼老师在浅显流畅的行文中,融入了易懂的理论和丰富的案例,读起来轻松愉快,有着良好的阅读体验。对于期待自我成长和内心平静的读者而言,是难得的选择。  读者们需要留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多余的。在现实冲突面前,适当保留一些诸如焦虑、愤怒等情绪,有时会有利于我们去争取更多的生存利益,至于何处是平衡点,也是读者们自己需要选择和担当的一个挑战。

是以为序。

后记

认知变,世界变

一位内心痛苦的妈妈明白了要爱自己:“我知道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即使现在的我一事无成,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爱我,我也要好好地爱自己。”这让她的心平静下来,生活和婚姻也有了起色,但是几个月后她又陷入痛苦之中不可自拔。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虽然她知道应该爱自己,但是很多习惯性思维并没有随之改变,依然在影响着她,所以她还是做不到善待自己。

所以,爱自己说起来简单,但只有一一转换习惯性思维之后,才能与自己和平共处。

放下对自己过高的要求,不过于追求完美,放下过度的执着,努力去做,对结果顺其自然,紧张和焦虑自然离我而去。

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太勉强自己,尽力之后,顺其自然,这样就卸下了不必要的压力。

理解自己,知道哪些是正常的,就做到了对自己宽容一些,不苛求自己。

接纳自己,安然看待自己的好与不好,着眼未来再慢慢成长,这样就能与自己和平相处,欣赏别人,安然做自己。

学会三种思维,从容淡定地面对挫折、不顺利,就收获了幸福自在。

学会不二法门,懂得事情之间的差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自然就容易放下执着。

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勇敢承认自己的不足,接受真实的自我,这样就远离了自卑。

学会理直气壮,从而有底气,就不会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眼光。

学会理解别人,不过于较真,就能从人际关系的痛苦中解脱。

自然而然地说话,像平常一样与人相处,放松下来,在交往中就能展现真实而美好的自己。

车到山前必有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也就放下了对未来过多的担忧。

学会负有限责任,放下过多自责,才有力量继续前行。

照旧去生活,依然去追求,不舍弃目标和欲望,保留那份本真,不需要无欲无求,不必脱胎换骨,只要转换认知,就能学会爱自己,获得幸福自在。

认知变,情绪变,世界变。

书评(媒体评论)

很多人都觉得性格、情绪、行为难以改变,其实是因为没掌握方法,就像锁上的门,使出全身的力气也难以推开,而有了钥匙就简单多了。人生是一场长跑,保持稳定的心态才能长久。

方敏 资深心理专家 瀚思心理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某种程度上说,人是由其先天后天环境编程的一台自动化的机器,由于认知和情绪的局限与不足,我们很难说我们是自己的主人,而要冲出这些限制对多数人而言是非常不容易的。维尼老师的新作《内心的重建》在浅显流畅的行文中,融入了易懂的理论和丰富的案例,对于期待自我成长和内心平静的读者而言,是难得的选择。

王占郡 著名教育专家 中亲联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

维尼老师在本书提出了一些独特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解析了适用于普通人的心理成长规律,帮助普通人实现自我成长。我很感动于维尼老师所做的努力,所以,我很愿意推荐这本书给大家。一念之转,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

海文颖 《接纳力》作者 浩途家庭俱乐部创始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1: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