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国)鲁道夫·奥伊肯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诺贝尔文学奖大系》是一本表达作者(鲁道夫·奥伊肯)内心想法的书。人生就是自主的行动,就是战斗,而精神具有独立性,能够不断地克服物质的阻力取得胜利。精神的胜利最终就是宗教的胜利,因为人是上帝的合作者。仅仅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甚至贬低精神追求的生活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惟有精神的陶冶与升华,才能使人达到真、善、美的崇高境界。文中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克服自然与精神、个体与总体的矛盾,使之不断走向统一,成就崇高的人格。

内容推荐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诺贝尔文学奖大系》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精神生活哲学”,鲁道夫·奥伊肯肯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概念为中心,应该以活生生的生命或生活为中心。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克服自然与精神、个体与总体的矛盾,使之不断走向二者的统一,成就崇高的人格。这一切创造和进化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来自宇宙的生命推动力决定的。奥伊肯想以“精神生活哲学”来统一、整合哲学史上自然主义与理智主义、唯物与唯心的对立,但它在本质上仍然是从主观出发的唯心论。

目录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绪论

第一章 时代所给予的各种解答

 一、就古老的生活范式而言

 二、新的生活范式

 三、转向人类自己

第二章 建设的尝试

 一、精神生活的基本性质

 二、对抗与战胜

第三章 回顾与总结

新人生的哲学要义

绪论

第一章 主要论点的发端

 一、人作为自然的存在

 二、人的成长超越了自然

 三、新人生的内在对立

第二章 主要论点的展开

 一、主要论点和建立新人生哲学体系的可行性

 二、人生的变化与升华

 三、人类精神的具体形式

 四、人类精神生活的冲突与胜利

鲁道夫·奥伊肯作品年表

试读章节

二、对抗与战胜

对于宗教,我们的思考和观察已从不同的地方触及了,但对其本质和价值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评价。假如我们要解决此问题,就算精神生活的进行多数藏在人的意识里,也必须认定含有宗教的因素。如同生活转向独立自主,并不是从个别点开始而是从整体出发,所有真正的精神活动都要得到整体生活的支持。这不仅仅暗示着心力的上升,也暗示着生活过程中的内在变化。前面说过,真正的精神生活需要战胜主观能力和对象活动的对立才能够成立。同时,如不提高到充足的行为性,就不会产生出独立自主和生活内容。人的劳苦来自于自我,但这仅从主观层面而言,并没有深入到创造,所以并没有成为充实的实有。只有涵盖人性,并将其导入自己潮流的整体生活中,才能战胜巨大的差距,把普遍的愿望转化为行为和创造。如此一来,从形成最内在而独特的事物而言,人随时都和整体产生关联,并从整体获得奋斗的源泉,而且在一切生活的绝处,此种现象都可以十分明显地意识到。因此之故,艺术创作并非个人能力造出来的,而是来自更高层次的力的灵感。像歌德这样的创造性天才都称之为恩宠的赐予,怀着感恩之心接受。伟大的思想家也因为自我本质受到了强劲的内在力量支配,才能任自我本质的要求驱使,勇敢地抗拒所有自古以来被大多数人所认定的真理。再者,就算行为的英雄对他们周围的宗教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也常常将自己看作是统治世界之力的力量。如果诚实正直的人缺乏这种信念,或许无法忍受行动带来的重大责任。但是,那些最崇高的案例只不过显示贯穿一切精神生活的事物罢了,这就是一种附属又依赖于无限的生活。对他们的认同和感悟会萌生一种宗教。

但是,内在精神创造的宗教,与其本身相比,更像是通往宗教的一个前提。虽然它用高尚的氛围粉饰整体生活,但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国度,也不可能阐释历史上宗教成立之后而变成一股极强势力的原因。我们说过,精神生活在人间曾经遇到巨大的对抗。这一对抗会超乎这种氛围,于是要求一种较为独立、明确的宗教。如果此对抗来自外部世界,好像还可以忍受。但是当阻碍侵入生活的最深处,并在存有中造成可怕的分裂,那么这一对抗就难以忍受。如果这种分裂一直存在,就会拘束整个生活,使其原地踏步。这时,累积的发展或者平稳的进步根本就无法获得。所以,如一定要追求战胜之道,那其方向就存在于超乎矛盾的力量在人类之中产生出新的生活,把深邃性的实有给予人,凭此使人类超乎自我本身存在的不足和空虚。

实际上,这一新型关系会出现在人类生活之中,这也是历史上各种宗教一致主张的。它们的具体发展路径十分不同,在此处却是相同的。对于精神生活的看法,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空间应对此类发展,所以很高兴认同其可能性。换句话说,我们的看法是将一切精神活动融入一个整体生活中,依靠其力量而得到支持。过去,整体只有依靠建设世界的作为,才能把个别的位置当作中介,并在此范畴之内间接存在。进一步,生活的整体也直接出现在个别的位置中,其保存有分享创造性关系的可能性。这对世界而言,产生出一个新的生活,并在它的优越性中,最先到达最实在的独立自主。如此一来,精神生活的理念或许会变成神的理念,精神的国度或许会上升至神的国度。

但是,如果使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那是不可能用普通的概念来证明的。必须使一个新的生活类型外化为事实,进而才能够得到证明,而此一新生活类型非人类思索所能产生。关于此类型,我们与其说是一个创造物存在于个人心中或人类生活中,毋宁说是冲动存在于个人心中或人类生活中。这从生活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事实。特别是在个别倾向相互结合,指示同一方向、表明同一源泉时。P59-61

序言

颁奖辞

瑞典学院诺贝尔委员会主席 哈拉德·雅恩

伴随着多国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贸易,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虽然从中取得了事业上的辉煌,但还是感觉到了与近代科学文明的进步同步产生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他明白,人类离不开帮助,所以他认为,投资的最佳选择就是善于利用利息来鼓励将来或许“会给人类带来莫大利益”的人。

他清楚,人的工作成果存在表与里两个层面,也清楚这一成果既可以成为帮助人的工具,也可以成为毁灭人的武器。可是,怀着推动人类发展的伟大信念,他毅然决然地走自己的路。同时,他也明白,自己的发明会被某些人别有用心地运用到战争中去,所以,无论怎样的努力,只要对世界和平有益,他都全力支持。然而,我们的文明到处都是矛盾和争端,即使能够加以恰当地的运用,或许也会被用错方向。文明具有善与恶的两个维度,那些汲汲于名利的人又怎能看得清楚?

虽然这样的矛盾不可避免,但知识范畴才是诺贝尔的主要关心点。他精通英法语言和文明,堪称一位世界主义者。他关注的是如何贯通艺术和科学,也就是贯通严密的自然科学和博爱、唯美的文学。并且,他意欲从物质上支持一切有利于人类的发明或发现,让科学之树常青;当然,对于文学他也表示关切。所以才会给“有理想主义倾向的作家中特别杰出”者设立一个特殊的奖项。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受维克脱利·李德保。的诗与哲学的世界观影响很深,并懂得理想对心灵的重大意义。他明白,对于创造、维护文明的意志、辛勤耕耘的意志、在黑暗生命之中寻找通往黎明的意志,理想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一理想的形态是无限变化的,是凭借着强化人类互助的意志而产生的。无论是诗人的灵感、哲学家想破解性爱密码的意图,还是历史家所写的传记,学者或作家将理想作为自由和独立的楷模的著作,都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心中的文学。这一文学能采用艺术与科学提供的大量素材,表现出理想的真理,而其本身却是非实用的。从这类文学之中,人类能够得到“莫大利益”。其创造和形式与理想一样,丰富多彩,且新颖自由。

在这一见解的基础之上,奥伊肯教授获得了瑞典学院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我认为十分符合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志。因为鲁道夫.奥伊肯教授,这位现代最杰出的思想家,他“热切追求真理,融通各流派纷呈的思想,视野开阔、观察精微,在辩解并阐释理想主义人生哲学的无数作品中彰显了饱满的热情与崇高的力量”。

在以往的三十多年中,奥伊肯教授在哲学的诸多领域内发表了意义深远、贡献重大的理念。随着自己哲学研究的深入与完善,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著作。近来,还发表了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教授思想的著作。因为教授想要对现代文明最迫切的问题提出治疗方案,所以大多数人能够从中得到通俗而有力的解释。目前,教授也想用一种确定的形式来表现成熟的思维。并且,在这些著作之中,随处都可以见到新的理想,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会用一种完全的形式向人们展现。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里我无法进一步说明奥伊肯教授作为一个哲学家多方面的漫长经历。同时,对于教授的专攻,我也所知甚少,对我来说,这问题无疑是沉重的负担。我只能概括地介绍一下教授对自己的“世界观”的历史基础和历史过程意义的看法。奥伊肯教授认为,在其哲学体系中历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正是文献学及历史学的研究指引教授走上了哲学之路。从年轻时候起,教授就一直认为,人的实际生活和环境比抽象思维所得的概念更具有价值。遗憾的是,为了清楚地介绍教授在思想上的主要成果,我们不得不抛弃许多有趣的内容。

目前,不仅仅是在德国,就是在那些相对于过去,文化生活更加自由、更高水平的各国,理想主义的信仰也日益高涨。现代知识生活中的理想主义跟过去的理想主义已经拉开了很大距离。过去的理想主义指的是半个世纪前伴随着黑格尔伟大体系一起崩溃的架构。而现代的理想主义是一种尝试,即尝试凭借辩证法从抽象范畴中引出有利于生活和社会的无尽财富;尝试将一切的文明和对人性的探索用完美的思想体系来支配。然而,经过精密的调查后却看到,这一尝试已经超乎了依据哲学探求真理的界限,且使它更迅疾地向独……学能够预知这一战斗的结果。就拿被当作遗产保存的文明来说,也不是其本身继续存在,其存在是我们开展的以精神生活为目标的不断的个人战斗。唯有此战斗,才可以使道德和艺术的努力、政治和社会的工作走上正常轨道,并获得拥护。

奥伊肯教授曾说道:“功利主义,无论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都和真正的知性文化无法并立,且正好相反。一切知识活动如不以其自身为目的,就必然会堕落。”奥伊肯教授对艺术十分赞美,并大力提倡,但对唯美主义却严肃地提出反对。他认为,唯美主义“会影响那些喜欢反省、喜爱快乐的享乐主义意见者”,“尊敬自己的艺术才不会同伦理性相悖”。

“最伟大、崇高的独创性艺术家,他们基本上都不会信奉人生的美学观念。”卢奈保。是让教授满意的诗人,因为“对道德价值的冷漠或高傲的态度,跟他没有一点关系”。只有培育出了真正拥有充足知识生活文明的民族,才或许能对人类做出贡献;只有为了“变量为质,把前途放在永恒生命的启示,而非运用物质力和武器中的民族”,对人类才会有贡献。永恒的生命在有限的短暂存在中,也会持续不断地成长。

有时候,形而上学会从概念上表现出与真理和生命的无限王国靠近的表象,奥伊肯教授并没有拒绝它。然而,教授还未实现其永恒体系,也不希望这样做。教授的哲学——其自称为是行动的哲学——原本就是关于促进人类进化的力量的运用,所以,它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或许,我们能够将教授看作是眼前的典范,和应运而生的“文化哲学家”。

尊敬的奥伊肯教授,您的世界观之中包含了博大高远的理想主义,并在您丰富的著作中完整地表达出来。瑞典学院将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您,无疑是理所应当的。

瑞典学院怀着衷心的敬意,对您表示高度的赞赏,并希望您能够奉献出更加丰富的、有利于文化与人性进步的成果。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2: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