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微经典(你看我是谁)/微经典悦读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国芳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刘国芳著的《中国微经典(你看我是谁)》选取了中国高水平的微型小说作品,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简约凝练,适合大众阅读;主题鲜明,以微知著,涵盖亲情、爱情、友情、励志等当今社会最热衷讨论的话题,易引发读者共鸣;所入选的文章涵盖了知名作家的成名作、代表作,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旨在用最简单的故事、最朴实的语言,描述最动人的情节,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内容推荐

收入这套“微经典悦读丛书”的作品都属微型小说的一流水准,作品好读好看,可品可鉴,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既是学习写作很好的范本,也是消遣欣赏的上好精神产品。

本册《中国微经典(你看我是谁)》分为五辑,收录了《遗落在乡村的果子》《乡间小花》《河边的孩子》《过去》《像孩子一样快乐》《别墅》《花儿与少年》《岭上芒花美》《如果是这样》《上班》《蛇》等小小说作品。

本书由刘国芳著。

目录

第一辑:儿童时代

 遗落在乡村的果子

 乡间小花

 过去

 河边的孩子

 过年

 回家

 像孩子一样快乐

 花开遍地

 快乐无所不在

 迷路

 别墅

第二辑:青春年少

 花儿与少年

 岭上芒花美

 木槿花开的夏天

 灿烂如花

 永远的《小背篓》

 花一样开在心里

 拔去心里的草

 金灿灿的金银花

 送一只音乐盒给自已

 一个人到河边来

第三辑:世相百态

 如果是这样

 牵狗回家

 堵车

 帮忙

 表演

 变相

 河边

 打洞

 单位

 唠叨的老人

 上班

 蛇

 位子

 有钱人的衣服

 看风景的男人

 多管闲事

 红房子

 翻版

 继续

 开门

第四辑:乡村风情

 坚守

 村姑

 故事

 你为什么跟着我

 害怕

 狗

 井

 打狗

 发现编钟石

 柚子

 没事找事

 张小禾进城

 看车

 又到黄村

第五辑:岁月沧桑

 古桥

 两人

 下岗的顾平

 花在眼前

 向老人学习

 乡村老人

 尊重生命

 岁月

 街

 雨巷

试读章节

遗落在乡村的果子

我们已经去过好几次黄源了,这个村有许多老房子。这天,我们又去了,才进村,就有一伙孩子跟在我们后面,这些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五六岁。见了我们,大一些的孩子会说:“又来看老房子呀?”

我们笑笑说:“来看老房子。”

然后我们在那些房子里穿行,孩子们仍跟在我们后面,还说:“都是些烂房子,又没有人住,有什么好看的。”

孩子们说对了,房子确实很烂,也没人住。莫说这些烂房子,就是刚盖好的新房,因为主人出去打工了,那些房子也是门上一把锁,关了。好多房子这样关着,村里就冷清,好在有这些孩子,让我们觉得村里还有人。我们当中有个人,第一次来,见了那么多孩子,就问:“这个村怎么这么多小孩,大人倒见,不到一个。”

一个孩子接嘴说:“我奶奶在家,她到地里去了。”

我说:“大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村里除了老人就是孩子。”

我说话时,看到一个老人,站在一棵树下。是一棵枣子树,秋天时节,枣子熟了、红了。一个孩子见了枣子树,忽地蹿过去。这个孩子,我后来知道他的名字就叫康枣,身上的衣服脏得像抹布。看见这个叫康枣的孩子往枣子树下去,我以为他要摘枣子吃,但我错了,康枣摘了枣子不是吃,而是当石头,往其他孩子身上扔。其他孩子也蹿到枣子树下摘枣子,摘了去扔那个叫康枣的孩子。他们扔来扔去,然后跑走了。我们在孩子们跑走后走近了老人,我说:“这些孩子怎么把枣子当石头扔呀,多浪费。”

老人说:“这家人打工去了,几年都没回来,每年枣子都烂了落了。”

我说:“你们也可以摘了吃呀。”

老人说:“村里人走得差不多了,到处都是枣子,哪吃得完。”

老人这么一说,我们才发现,村里真的到处都是枣子树。那些枣子都熟了、红了,一些熟透了,掉得满地都是。

我后来才发现,不但是枣子熟了没人摘,柿子熟了也没人摘。这天我们又去了黄源。在村口,发现好几棵柿子树,那些柿子熟透了,掉了一地,也没人摘。这时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走来了,我便问老人:“我们可以摘树上的柿子吃吗?”

老人说:“可以。”

那孩子也说话了,他说:“想摘多少摘多少。”

我看着孩子,问道:“你叫什么呀?”

孩子说:“我叫李子。”

孩子说话时,我们摘了柿子,给他吃,但这个叫李子的孩子不要,他说:“不要,我家有。”

我们只好自己吃,熟透了,好甜。我于是问老人:“这么好吃的柿子怎么不摘了卖?”

老人说:“划不来,摘一天柿子卖不到几个钱,而打一天工可以赚好几百。”

我说:“那不浪费了。”

老人说:“浪费也没办法。”

我常在乡下走动,知道柿子大多是野生的,柿子熟了、黄了,没人要,也就罢了。但在黄源,许多橘子熟了,也没人摘。那些橘子最后黑了,同样落在地上,让人觉得可惜。这天我们去黄源,就看到好多橘子落在地上。康枣那些孩子还跟着我们,入冬了,天有些冷,康枣穿了一件大人的羽绒衣,衣服很大,看起来很滑稽。看我们往橘子树跟前走过,康枣说:“你们摘橘子吃,这家人出去打工去了,不要这些橘子。”

我们同来的一个人说:“你们怎么不摘?”

康枣说:“家家都有。”

我说:“这么好的橘子就这样落了,真可惜。”

康枣说:“有什么可惜的,他们在外面赚大钱。”

我们摘了些橘子吃,其实很甜,但我们心里还是有些酸酸的。

过了些时候,我们又去了。这天,我看到很多柚子树下落了一地的柚子。康枣和那个李子还有其他孩子同样跟在我们身后,在柚子树下,他们把柚子当球踢来踢去。踢了一会儿,他们就打闹起来,那李子打了康枣一下,然后爬到柚子树上去。在树上,李子跟康枣说:“有本事上来呀。”

康枣也往树上爬,但康枣穿着大人的衣服,很笨拙。他倒是爬了上去,但树枝被他弄得摇来摇去,跌下来不少柚子。

忽地,康枣失手跌了下来。

跌痛了,康枣趴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那个李子看康枣跌下树去,便往树下爬,可能手忙脚乱,他也一屁股跌在地上,痛得哇哇大叫。

我看着他们,忽然想到,这些孩子,其实也是遗落在乡村的果子。

P2-5

序言

微型小说的崛起是时代的需要

凌鼎年

微小说、微电影的时代到来了!

这不是玩概念,而是一种时代的选择、时代的潮流。

2015年3月,中国作家协会旗下的《小说选刊》在北京主办了“中国首届微型小说高峰论坛”,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阎晶明、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等出席,这说明了中国作协高层对微型小说、小小说这种新文体的进一步认可与扶植。关注文学的读者可能已注意到《小说选刊》中微小说栏目的特约编辑从一位增加到三位,发表的作品容量也大大增加,为什么?因为微小说受读者欢迎啊!

2016年6月,在江苏连云港召开第二届“中国微型小说高峰论坛”。这次升格了,由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江苏省作家协会等主办,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协出版社社长吴义勤,《中国作家》杂志社副总编王山,江苏省作协范小青等出席。有文坛风向标之称的《小说选刊》如此重视微型小说这种文体,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小说在向精短化发展,精短的小说作品更受读者欢迎、青睐。这是与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相契合的。

最近,集综合性、学术性、资料性为一体的大型权威文摘《新华文摘》也开始重视微型小说了,从2016年第13期开始选发微型小说作品,我的作品有幸也选上了。也许《新华文摘》曾经发表过名家的某一组短小说、单篇类似微型小说,但在我的阅读视野里,正式选用微型小说好像是第一次。而且,新开设的《新华文摘》线上也开辟了微型小说栏目,令人鼓舞。还有,郑州小小说传媒文化公司与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媒体平台——蜻蜓FM在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准备面向广播听众开播小小说作品,从阅读扩展、延伸到聆听,这将给小说带来更大的生存空间与生命力。还有,从2016年3期起,在文学杂志中颇有美誉度的老牌刊物《雨花》聘请我主持微型小说栏目,微型小说又多了一个高档次的发表阵地。说到底,微型小说有读者,受欢迎。

记得2015年7月3日,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在中央新影集团主楼礼堂举行揭牌仪式。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高峰出任主席,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郏宗培、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凌鼎年、作家网总编辑赵智(冰峰)出任常务副主席,中央新影集团微电影发展中心主任郑子、《亚洲微电影》杂志副主编刘玉龙、《微型小说月报》执行主编滕刚、《小小说选刊》主编任晓燕、《微型小说选刊》主编等任副主席,全国8家省级微型小说、小小说学会与全国两家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基地均为理事单位。这个构架,不但显示了微型小说、小小说空前的发展,而且标志着微型小说、小小说这种文体与微电影的结姻,属于强强联手,将会出现一个双赢的局面。

2015年11月在云南临沧举办的第三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上,根据作家刘志学的微型小说《长大了俺都嫁给你》改编拍摄的微电影获第三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系列中的“最佳作品奖(一等奖)”和“优秀公益微电影奖”两项大奖。这对微型小说作家来说是利好消息。用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的话说:“好的微电影要靠好的微型小说来支撑。”

目前,百部微电影的工程也已启动。将从微型小说、小小说作品中遴选优秀作品进行改编、拍摄。也就意味着微型小说、小小说将借助微电影的翅膀飞向更宽阔的舞台。

近几年,不断听到有人抱怨纸质出版受到网络的冲击,越来越走向滑坡,这是不争的事实,属于大气候、大环境,但微型小说、小小说、闪小说的出版还算不错。2015年,我主编、出版的《大爱·真情》是一本抗震救灾题材的微型小说选,还主编、出版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最近微自传》。主编的四卷本抗战题材微型小说丛书以及武侠微型小说选,也即将出版。另外,听说作家出版社在出版百部小小说综合选本,敦煌文艺出版社在出版20本一套的闪小说丛书。这些都说明微型小说还是有一定读者市场的。

2015年,我收到了瑞士日内瓦大学与德国中欧跨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前者是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欧洲华文微型小说活动,邀请我去讲讲微型小说相关课题;后者是协会在德国北菜茵首府杜塞尔多夫召开的年会,也是希望我去主讲微型小说创作。后来我去了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讲了微型小说创作。接触后知道,学院的瑞士籍教师正在把中国的微型小说作品翻译成法文。

另外,由日本著名汉学家、日本国学院大学渡边晴夫教授领衔翻译的《凌鼎年微型小说选》,经过两年多的翻译,已基本杀青,翻译了上下两册,年内将在日本朝日出版社出版。我的英文版微型小说也正在美国的北美科发集团出版社出版中。

这些信息汇总起来看,至少说明微型小说、小小说这文体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样式,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学者、读者的重视。

从世界范围看,第五届曼布克国际奖颁发给了美国小说家、翻译家莉迪娅·戴维斯,这位作家擅长短篇小说创作,她最短的小说只有寥寥几个字,较长的故事也只有两三页。这一届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被称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的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这都在一定意义上说明倡导、奖励精短小说创作已是一种世界性的倾向,这对当代中国文学应该算是一种有启示性的重要信息。

也许有人会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靠的是长篇小说。这不错,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诺贝尔文学奖唯一的中国人评委马悦然最初是因为莫言的微型小说而喜欢上莫言的作品的。据说马悦然来中国时,读到了《上海文学》2005年1期上莫言的《小说九段》,很是偏爱,还仿照莫言的《小说九段》也写了九篇这样的小说,我专门看过这《小说九段》,短的数百字,长的一两千字,其实就是九篇微型小说作品。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就有多位评论家在研读、评论《小说九段》,有意无意把微型小说与大师挂上了钩。其实,世界文坛大师级的作家写过微型小说的很多,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2月就出版过《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袖珍小说精品》,有数十位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创作、发表过微型小说作品。中国当代文坛重量级的作家写过微型小说的也很多,我说得出名字的就有王蒙、汪曾祺、冯骥才、林斤澜、铁凝、蒋子龙、陈建功、贾平凹、苏叔阳、邓友梅、周克芹、高晓生、毕淑敏、苏童、迟子建、梁晓声、范小青、聂鑫森、韩少功、何立伟、贾大山、刘庆邦、阿成、谈歌、裘山山、周大新等数十位。其中多位还出版过微型小说合集,有的还不止出版一本。

总而言之,在整个文学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微型小说、小小说却红红火火,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而微电影的兴起,作为新的契机,给微型小说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与发展前景。

平心而论,收入这套丛书的作品都属微型小说的一流水准,作品好读好看,可品可鉴,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既是学习写作的极佳范本,也是消遣欣赏的上好精神产品。

微型小说的崛起是时代的需要。时代需要精短,但更需要文学。微型小说、小小说就是一种契合时代脉搏、读者喜闻乐见的精短文学。

在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的今天,微型小说是最好的台阶。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不妨,你也试试,你也写写,说不定,你的文学创作潜力就此被挖掘了出来。

书评(媒体评论)

微小说、大小说都是小说,都是文学。文章不在于长短,文体不在于大小,写透写深写精,写出内涵,写出底蕴,才是好作品。微小说中的精品力作。不但己进入教科书,还可以进入文学史,可以传世。

——陈瑞琳(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美国国际新移民作家笔会会长)

微时代,微小说,微电影,微风劲吹,大行其道,这是信息爆炸时代的特色。写微小说。是对读者的尊重;读微小说。是浮躁生活中一种轻松的精神享受。

——额尔敦哈达(内蒙古大学教授、博士,第9届茅盾文学奖评委)

营建书香社会,培养阅读习惯,引导阅读很重要,如何把阅读变成悦读,不妨试试从悦读微小说开始。

——马步升(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甘肃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微小说,乃时代的宠儿。走近中考,走近高考,走近千千万万读者。读点微小说,对写作有帮助,对提高文学修养有裨益。

——墨白(先锋小说家、剧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1: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