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静是一种方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文伟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徐文伟编著的《静是一种方向》介绍了,语言是散文制胜的重要法宝,文伟的语言质朴而干净,不拿腔作态,总是像是还原生活的本色,尤其是对人物的描写时,他总是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呈现性格、品位、情绪,这表明作者对所写人物烂熟如心。集结的这些作品中,大部分都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其中有一些作品获得了各类征文奖或副刊奖。

内容推荐

徐文伟编著的《静是一种方向》是一本散文作品集。共分为《缘来缘去》《观东观西》《潮起潮落》《雨前雨后》等四部分,里面记录了作者最近三年的生活印迹和人生感悟——或从与生俱来人来人住的缘分中看世界,孕育生命结缘诸君;或从东南西北的自然界城市中探寻山水的美丽城市的文化;或从人的深邃世界里透出心灵的感应内心的感受;或从诸人、单位与社会构筑的各式元素中年复一年看人生喜怒哀乐人性是非浮沉。

目录

缘来缘去

 父亲的纱窗

 母亲的果园

 中秋节:且听夜鸣

 浩明先生印象

 水老师

 那砣不老姜

 阳雀报春

 我的良师益友李升平

 江雪,那根拨动书屋的琴弦

 侄儿的那片海

 山里人

 过年回乡曲

 南飞雁

观东观西

 宝盖物象

 乐翻了的乡土

 回雁峰:一声雁鸣的长度

 天堂的鸟

 一面大钟

 风云廖田

 再见洣水

 岱山,东海上一颗闪耀的明珠

 川口而鸣

 花香茶山坳

 蓝莓小姐

 拥抱山林

 将军岭的身份认定书(外一篇)

潮起潮落

 我不曾闻你的硝烟

 与鸟共鸣

 半亩星辰

 雁城的天空,大雁的乡愁

 暖暖邮政情

 你想要的风

 这一刻,他解构了灵魂

 远去的鹏

 油菜黄,油菜香

 故乡狗

 一只鸟的重量

 中秋琐记

 一双眼睛

 面条,面条

雨前雨后

 雨后未必有彩虹

 回家的雁(外一篇)

 云集的外衣

 洛老与我的《心灵的守望》

 有风的文学

 鸟去来兮

 我只要我的鱼

 与建筑有约

 永远在路上

 念是一朵盛开的花

 徐文微观

 家门口的医院

 静虑生活——唐军林

 一场文字恋——王春凤

后记

试读章节

父亲的纱窗

这五个温情的字眼经常在我脑海刻成一条条印痕,划出一道道伤口。当再敲下眼前的这五个字时,我开始血脉偾张,经脉痉挛。我深知,文学是苍白无力的,就算艰难成行成文,也并不成意成味。

就是十五年前,父亲就着木条和铁钉,纱窗与窗户便在新住处亲密结合了;就在一年多前,纱窗又被我拆下来了。

新住房与老家旧房相望不过二十余米。乡村的夏夜,蚊子特多。听母亲描述,那年夏天,父亲赶到六里外的集市,特地买来一卷蓝色窗纱。至于那些边角余料的木条,也不知父亲从哪找来,都是长短不一,厚薄不均,大小不等,如营养不良发育不全的小孩,却也固若金汤地坚守着这两个数平方米的纱窗与窗户。

我不计其数地走进父母住在一楼的两间套间房,与他们交谈。也熟视无睹过两个平凡的纱窗:不能挡灰尘,不可抵烈日,不过就防那讨厌的虫子罢了。

或许我与父母开心对话的同时,也不经意间用身子触碰过纱窗,又或用手指不在意地轻抚过它,但从没用心为它打扫过尘埃。岁月弄人,岁月也弄物。这两扇纱窗中,一些缠绵的细线条不清不楚地分开了。有的像孩子般地闹过别扭打过群架;有的又似顽劣小孩用锐器胡乱割裂过。原本洞连洞的洞口,便成了岁月的虎口,时间的伤痕,刁钻的虫子便乘虚而来,匍匐而入,其用途大打折扣,不攻自破了。而横卧竖立的东南西北木条一族,却仍是与纱窗和窗户形影不离着,和平友好着。

2013年一个夏日,我从工作的县城赶回家乡。母亲像遇见救兵一样说,天还没摸黑,我就把门紧关上了,可屋里还是有蚊子,还有好几种穿着马甲的硬壳虫不请自到呢。

这些小东小西像是受了屋内灯光的蛊惑,或是以吮吸鲜血为本事,便在纱窗上挖空心思地大做文章,欺负年事已高的娘呢。  一

有句谚语叫解铃还须系铃人。父亲是系铃人。可遗憾的是,父亲无法作解铃人了。父亲是在装上这两个纱窗第八个年头后,永远地离开了。时光恍惚,漏掉凌乱的尘光,算起来,父亲走了八个多春秋了。

然而,父亲的音容笑貌仍在,在我心田,在我梦里。

为着母亲不再遭受蚊虫的暗算,我当即于这个夏夜动手。我如一个拆弹专家,小心翼翼拆取着父亲把时问钉成木条上的钉子们,和把钉子们钉在木条上的时间。先从最下边下手,再从左右两侧,最后是上边。这无疑是最佳方案。最下边的易用劲,最好拆;左右两侧因木条们身段的高挑,添了些仰视的角度,便借助小木梯:再从最上面落锤。由于木条们材质不一,钉子规则有异,致使有的钉子被岁月紧钉得三两下也不动声色,有的却轻而易举地连根拔起。那默然的灰尘顺着窗户降落着,降落着……是否是父亲偷看亲人时不小心留下的?偶有不慎落进眼睛,陪伴我的眼泪纷飞。我把一根根木条和一颗颗钉子小心取下,轻放于地,这是我与父亲在慢谈老旧时光,细诉尘封的日子。当最后一颗被光阴侵占光泽的钉子被决绝地拔出时,那么大一幅蓝色纱窗便安然离开阵地,被我紧拽于手心,并软弱无力地与我相拥着,我仿佛瞅见父亲奔走在昔日路途上的蹒跚身影,听到父亲为了我们找寻生活的不厌其烦声。

眼下,父亲这两张破旧的蓝色纱窗好似两张过时了的交通地图,被两张崭新的蓝色纱窗默默取代了,但我还是继续用上了那些旧木条。虽然旧木条老气横秋,但身经百战,继续服役还不成问题。况且,那上面还存留父亲的体温与气息呢。一次次,我就像和父亲在无声地握着手。娘偶尔伸缩被光阴磨砺过的粗手,把地上的旧木条递给我。我还是说,娘,这点事,就让我来好了。其实,除了能让娘少劳累些,我还想和老爸多握握手,重温老人家退休后那平铺直叙、简单朴实的生活。

纱窗美化着生活;而生活,有如纱窗的新旧、过往。要说父亲那纱窗一一悬挂上又被拆除掉的纱窗,就是日常生活有情的演绎,又至无情的了断。事实警告我,已逝的父亲在老家亲手经营的东西正日渐减少。父亲的纱窗,我是在意了,用心记着了。P2-4

序言

生活的原色

置于案头的是毛泽东文学院学员徐文伟的散文集《静是一种方向》,翻读他的作品集,我想起了一位作家改稿的故事。

曾经有一位生活在工厂的青年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篇稿子被《收获》杂志看中,编辑部通知作者去上海杂志社改稿,编辑们非常负责,每个人都给作者谈了许多的修改意见。《收获》杂志的主编巴金见状,非常直白地告诉作者,别听他们的,他们完全没有工厂生活的经历,你就按你的生活体验去改。巴老的话对这位作者一生都有巨大的影响。作者后来也成了名满天下的著名作家。

真理往往不需粉饰,生活的原色便是事物的真实。文伟的作品便是从生活的真实出发,用真情实感来感染读者,抒发胸臆。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双脚,因为你从生活中走来。

坦率说,文伟的一些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是显得有点陈旧,但这并不能否定其存在的价值。他的作品无论是写亲情、友情、爱情,还是写山水人文,民风俚俗,都具有自身不可替代的角度,他立足于衡南,在其生养的土地上耕耘,因而即使我作为一个湘南人,也还时时觉得出一些新鲜感。

语言是散文制胜的重要法宝,文伟的语言质朴而干净,不拿腔作态,总是像是还原生活的本色,尤其是对人物的描写时,他总是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呈现性格、品位、情绪,这表明作者对所写人物烂熟如心。表面看上去,他的作品的语言起承转合不是大开大放,但实际上,在平铺之间,我们还是可以读出语言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我常说,写散文容易,写好散文不容易。好散文的标准是什么呢?大而言之,是那些经过千万人朗读而又能重读的作品;小而言之,则是读之总有会心之处,总有感叹之处,总有拍手之处,总有切齿之处,总能拨动你的心弦之处。文伟的散文,就读者我来说,在沉闷之中也不失有会心一笑之处,这对于一位散文作者来说,应该是莫大的鼓舞。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梁瑞郴

乙未秋日写于山水屋居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散丈学会会长,一级作家。)

后记

自然界的静指的是一种状态,一种情景,如树欲静而风不止;而人的静,则是一种心态,一种方向。你看,心静自然凉,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心境与难得。

于我而言,时间早飘过了我那年轻气盛的最佳章节,如我这时段,于我这路径,静便成了一种真实的心态,一种美丽的方向。我想静静,心安理得的我,心安理得的静。正如清代戏曲家唐英的那副对联:“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如此,即便是在物质困乏的年代,文学也如我十余年苦读的同窗、和蔼共处的同事、亲密无间的恋人,且自然而然走进我的视野,心心相印与我亲密握手,心安理得与我生动座谈,毫无悬念地成了我的美味佳肴,成了我的精神首选与寄托。这之中,当然包括阅读文学,也包括写作文学。

感谢父母给我取了一个生动有涵养振奋出人心的名字,这个文人式的名字,在大家的呼叫中,便首先优雅了我的耳膜,带给了我美好的视听。为此,从我懂事起,文学似乎就在有意无意地靠近我,吸引我,与我擦上火花,我的血液里也经意不经意间烙上了一些文学的因子,直抵我那对文学渴望不止的心田。这是无可辩驳无法排斥的事实。我也害怕辜负一双老人家的一片盛情。现在父亲离开人世又是好些年了。我更不能有负于天国里的父亲。当年我以理科优于文科分数的绝对优势被编进了理科重点班,但我却毫不迟疑地改进文科重点班;在学校,我就做起了文学梦。尽管后来,我也因一些原因搁笔过,或许,那是在更好地历练生活打拼人生,在更好地蓄势待发。就如静,就是一种方向。事实说明,我并没有撤退。我用笔继续在写,再再后来,键盘代替了钢笔、圆珠笔,我的业余生活在数寸之间,也是眉飞色舞,也是光阴四溢,这种感觉总是出奇的好,快意的爽。从一篇文章的几百字小豆腐块,到数千字,到数万字,我的音容笑貌全交给了文字,我的业余生活全托付给了爱好。

《静是一种方向》是我的第二本散文作品集。这些结集的文章共分为《缘来缘去》《观东观西》《潮起潮落》《雨前雨后》四部分,里面所有的文章都是我最近三年的生活印迹和业余印证——或从与生俱来人来人往的缘分中看世界,孕育生命结缘诸君;或从东南西北的自然界城市中探寻山水的美丽城市的文化;或从人的深邃世界里透出心灵的感应内心的感受;或从诸人、单位与社会构筑的各式元素中年复一年看人生喜怒哀乐人性是非浮沉。集结的这些作品中,有一些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征文等级奖或副刊奖,如《母亲的果园》分别喜摘中国城市党报副刊奖三等奖和湖南省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与鸟共鸣》获得“生态文学杯”全国征文三等奖,《回雁峰:一声雁鸣的长度》获湖南省报纸副刊奖银奖,《侄儿的那片海》获湖南省国防征文二等奖,等等;有一些如《父亲的纱窗》《半亩星辰》《金黄的乡愁》《沙河春秋》等发在省级报刊,相当一些发在《衡阳日报》《衡阳晚报》副刊头条,还有少量则是刚刚“出土”,没来得及大方亮相就直接“落户”到我的作品集里。我知道,其实,我心目中并没有真正的代表作。所以,为了留下好作品,我还得写。只有写。如此,我正在写,我还在写作的路上。并巴结以后的业余时间。就算有一些出其不意的事情发生,我也会尽量排除最大干扰。当下,在自己的县城,在自己的家里,在节假日,在八小时之外,读点东西,写点东西,没有烦忧,没有喧哗。就在这静好的日子里。实为岁月的静好叫好,为生活的安宁知足。在这个物质大肆飞长的年代里,一些人八面玲珑的所作所为,一些人声色厉吠的逍遥自在,我并没有羡慕,更没有无谓追逐,我倒喜欢每天敲打键盘的感觉,那是像温柔的流水声,如曼妙的打击乐,是其他诸多图景取代不了的,真乃独乐乐,也乐于众人。我也喜欢阅读书本时的温馨,这种美景,是文学的美食,文学的享受,这也是文字者的安逸,文字者的孤独,然而,又实在是美好的,亲切的。文字,我这今生今世的情人,也许前世就莫名地与我扯上了不清不楚的关系。为了亲近与亲热,为了美好与美丽,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还有什么要说的呢。

有意思的是,甚至在某个双休日,我会把自己关在屋里,并把所有的声音都关掉,包括手机、电脑、电视、音响,甚至路由器,一切有关电的东西。我关了声音,就是在一片安静之中了。在声音之外去聆听一切声音,包括过去的人与事,包括过去的自己。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就让心腾出个位儿,抽出个空儿,在寂静里倾听一切,感受一切,享受一切。坐在声音之外的时光里,安静惬意地捡拾着独特的声音。这是多么的美丽与自由。这就是静之妙、静之得。也曾认真听过儒家文化的心法课,那种静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境界,内圣外王,“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但非我等凡夫俗子能轻易奏效,我只能朝着这个方向慢慢移步,虽然这种距离是永远的是永恒的。尽管这种特制的奇特的静有时还错过了老家的关切声、同学的饭局、朋友的事务,等等。但偶尔的我行我素,也是自得其乐呢。

国外有这样一处雕塑,是一张书桌造型,高高大大立在街头,名日《作家》,它就“驻扎”在喧闹的生活现场,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牢牢放稳,任岁月更替,时代变迁,其用意非常明了,静静的它摆在那里,就是一种让人期待的方向。而哲人说,当我们哭泣自己没有鞋子穿的时候,却发现这世界上还有好多人没有脚,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平衡、不能满足的呢?!我真正醒悟到,静,是好。岁月静好,是真正好。这并不是儿时一时冲动的选择,也不是隔离世界装清高清纯。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生活平淡而过,平淡而过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坏处。现实中,欲望越多,失算越大,简单点,清静点,沉默点,工作是文字,业余爱好也是文字。单纯的文字简单的生活相伴,这就是我目前生活的真实状态。也没有什么不好。我是处于这样一种静的状态,我又内涵着运动的姿势。这是我的一种方向,唯一的方向,今生的方向。

如今,五十余枚小东小西排着方阵,毕恭毕敬地站在读者前面,邀请读者查看它的地形,检查它的音色。地形奇不奇趣,音色漂不漂亮,任由读者诸君点兵点将,茶余饭后自由评说。若能博得一二读者诸君百千字的点评,吾将细细咀嚼,好好珍惜,真真感谢。毕竟,这是文字覆盖的状态,文学交叠的褒贬,文人最好的握手。这是静的检阅,静的赏鉴。无疑,将是我写作的心灵档案,指路明灯。我将继续跋涉,不遗余力。铁凝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照片如果是回忆时光,文学或许更应有能力去创造时光。以前并不能真正理解明白其含义,现在我是好些感触到了,领悟开了。人生确实经不起几多晃。文字并不是为了赚钱,但文字就是苦行僧,这些清亮的温馨的文字也是安放灵魂的一方静土,培养情怀的一种方式。对于灵魂的静,我们平凡人只有用心、用情去好好孝敬,好好款待了。

这些年来我写过不少散文,我也在有意无意摸索其文风与体格——“好聚好散”和“好句好散”。我认为,散文的“散”只要有它“潜在”的理由,“远方”的意义,就是“好散”,就算直白连篇的文字也是“好聚”了;而“好句好散”的标准就是,文中的每一段,每一句,甚至每一字,都应做到恰如其分,多一字则肥,少一字则瘦。因为散文就是那天马行空般的节奏,行文流水式的阵脚,并非随意的乱糟糟,任意的气哼哼,简单排成段、行与词句了。归根结底,它无关风月,关的是文章的意义与意思了。

早几年,曾有机会在政研室主任这个正科职位上干一番事,但自感年龄偏大,又因放不下文学,我还是放弃了这个许多人羡慕的好岗位。

话还是说回来吧。静并不是无所事事,静是积蓄能量。静有内心的向往追求,也有自己的精神寄托。静,就是静心,静养,平静;静,是厚实的,原味的,清纯的。静观其变,厚积薄发,不争不吵,不走旁门左道。诸如,旅旅行,慢慢品生活;读读书,静静看光阴;写写作,美美过日子;跑跑步,好好练身体。这些就是慢生活,这些就是静。就是静的方向。

我真心喜欢这样一种方向——静。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3: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