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太阳从西边出来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志气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太阳从西边出来》这部小说书名来自著名作家叶紫的一部遗作,可惜叶紫只写了4万多字就因贫病交加撒手人寰。如今这部遗稿早已散失,无处可寻,令人遗憾。王志气为了了却先辈的遗愿,再现先烈们为革命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英雄业绩,花费三年多时间完成了这部25万多字的长篇。小说主要以叶紫和叶紫的一家为原型,用独特的手法描写了1927年前后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

内容推荐

叶紫,实际名叫余昭明,是我省小有名气的文化名人,尤其在益阳更受人敬重,称为“三周一叶”,与著名文化名人周扬、周立波、周谷城齐名。在三十年代,叶紫的一篇《丰收》名震上海文坛,叶紫受到鲁迅先生的重视,成为他的学生,也成为著名的左翼作家。可是叶紫命运不佳,在他的长篇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只完成了四万多字就因贫病交加而英年早逝。为了完成叶紫的遗愿,作者王志气在无法找到他的遗稿的情况下,以中共益阳县党史为史料,重新创作长篇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处放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三十年代的益阳,土豪劣绅横行,土匪地主霸道,再加上连年灾害,农民民不聊生,处於水深火热之中。为求生存,为求解放,中共党员袁铸仁、余璜领导农民开展了如火如萘,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对以曹明陈为首的土豪劣绅、地主恶霸进行了坚决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故事由此展开……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曹明陈死里逃生余达才盼换乾坤

 第二章 为生计余达才屈领团防打不平余蛮子初露锋芒

 第三章 余局长义释邓黑七邓黑七智杀恶豪绅

 第四章 读私塾顽童闹学堂斗洋学玉女会金童

 第五章 袁铸仁当选党委书记农协会首斗恶劣绅

 第六章 “五虎豹”设计谋报复余昭明探病遭失踪

 第七章 救昭明玉春遇凶险挽狂澜余璜出奇招

 第八章 探虎穴咏兰遇险救昭明咏兰用情

 第九章 曹老太迷信遭拒郭冬秀坚贞守身

 第十章 曹明陈求亲攀新枝余达才拒婚断交情

 第十一章 余昭明武汉求学孙见臣兰溪救美

 第十二章 孙中山开创国共合作北伐军胜利攻占益阳

 第十三章 救灾民余会长智斗县知事抱不平余玉春率众吃大户

 第十四章 反动派疯狂反扑农协会大放异彩

 第十五章 曹明陈有意谋媳妇汤咏兰武汉寻昭明

 第十六章 省农代会指引航向工农武装铲除团防

下册

 第十七章 蒋介石“四一二”大屠杀柳直荀“五二三”围长沙

 第十八章 袁铸仁狱中赋豪诗 自卫军一战曹明陈

 第十九章 含悲忍戚余昭明重返武汉城重整旗鼓自卫军二战曹明陈

 第二十章 余昭明华容寻满叔汤咏兰武汉遇知音

 第二十一章 金师长智赚曹明陈余玉春被迫结姻缘

 第二十二章 归元寺无计抄经书《今日报》有幸当编辑

 第二十三章 斥巨资赎昭明活命完夙愿舍性命完婚

 第二十四章 拜先生鲁迅扶新人“八一三”叶紫返故里

 第二十五章 贫病交加潜心著鸿篇乾坤倒转红太阳出来

后记

附:叶紫成名作短篇小说《丰收》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曹明陈死里逃生 余达才盼换乾坤

土豪劣绅们说:泥腿子们要翻天,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可余达才坚持说,只要乾坤倒转过来,太阳就会从西边出来。

为此,他付出了血的代价。

1928年的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这一天,北风萧萧,寒风凛冽。

北风呼啸着,把地上的灰尘扫得一干二净。天干冷干冷,好像被谁洗过一般又清新又寒冷。

北风像刀子一样呼呼吹着,吹在人的脸上,像刀刮似的,难受极了。人们都龟缩在家里,紧闭着门户,没事很少出门,街上行人极少,就算有几个人,也都是拢着手,包着头,匆匆地走过,好像躲避瘟疫似的。

天空乌云密布,像一口倒悬的锅笼罩大地,阴森森,沉闷闷,给人一种压抑,一种寒心,仿佛预示着有什么祸事就要发生。

突然“当!”地一声锣响,几个团丁敲着一面破锣沿街叫嚷,划破了夜空,划破了街上的宁静。

人们刚从睡梦中醒来,听到这破锣声就有些胆战心惊。自“马日事变”以来,天天都在杀共产党,杀“暴徒”,杀的人多了,便在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紧张,一种胆怯。一听到这破锣声响便知要杀人了,所以每当听到这破锣声,人们就心惊肉跳,不知今天又是哪位革命志士遇害了。“马日事变”以后,过去逃到上海、汉口、长沙的土豪劣绅们都杀气腾腾地卷土重来,组成还乡团向革命群众反攻倒算。他们举起带血的屠刀疯狂地报复过去抓他们戴高帽子游街的农协会员,纠察队员,甚至只是同情过革命的人。他们怀着极端深重的阶级仇恨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杀害这些革命群众,他们极尽其能事,像活埋、挖心,将人千刀万剐、将人扔进油锅、将人五马分尸、将人活活沉人湖底、将人胸前胸后挂上汽油桶活活烧死,等等。诸种酷刑用尽,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浇灭他们心中的怒火,才能解他们的心头之恨。过去他们满嘴的仁义道德、孔孟之道、天理良心、因果报应,如今都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他们只想着如何解恨,如何报复,如何杀得痛快。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以至人们听到这破锣声就胆战心惊。

果然在一声破锣声响过之后,紧接着是一声与破锣声相似的号叫声:“杀人啰!杀暴徒啰!各家各户都去看热闹啊!不去的,就去团防局哕!”听到这声音,人们又是一阵心惊。谁都知道去团防局是什么滋味,哪敢不去。听说今天杀的是主持益阳县农协会日常工作的农会秘书余达才和她女儿益阳县兰溪镇团委书记余也明,还有余达才的老婆余刘氏。这一家子是多好的人啊!“马日事变”前,他们叱咤风云,主持正义,与土豪劣绅团防武装进行着坚决斗争。没想到好人不得好报,如今革命未成身先死,一缕英灵就要魂归天国了。于是胆大的就准备带着香烛钱纸酒菜到法场活祭。胆小的则慢腾腾出门,,站在法场边缘看热闹。

益阳的大码头,往日里这儿是益阳最热闹的地方。只见店铺林立,人头涌动,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各种商贩都云集在这儿寻找发财之机,进行着各种交易。这儿的药铺最多,福善堂是众多药铺中最大的一家,这家药铺门前往往围着很多人,吸引着不少顾客,生意特别兴隆。为什么这家药店生意好?原来这家药店老板别出心裁地在门前放着一只大铁笼,大铁笼里关着一只大老虎,老虎全身是药,平常放一块虎骨,一张虎皮,都能吸引不少顾客,放一只活老虎在门前,那就更不同寻常了。益阳是中南地区药材的集散地。过去有“金湘潭,银益阳”之说,足可说明过去湘潭、益阳是湖南的经济中心。而大码头则是这中心的中心。“马日事变”前,这儿也就成了革命的中心,街上红旗招展,满街贴着“打倒列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抵制日货”“农民运动万岁”等各种各样的红绿标语。街道上时不时有一队队戴着红色臂章的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走过。街道宽阔处,还有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或革命志士在慷慨激昂演说,时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其气氛热烈,情绪高昂。有时候,你还可以看到农协会员押着土豪劣绅游街。土豪劣绅头戴高帽子,胸前挂着一块写有“我是土豪劣绅×××”的牌子,手提一面破锣,一边敲锣一边喊:我是土游绅劣×××,我剥削农民!压迫农民!我向农民认罪!“紧跟着游街的群众便喊起口号:打倒土豪劣绅!这时候旁边围观的群众往往也会爆发一阵“打倒土豪劣绅!”的怒吼。可是“马日事变”后,这些现象都不见了,这儿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屠场,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尸体堆成了山,鲜血流成了河,大码头成了人们谈之色变之地了。

在大码头街道的后面,有几个大塘,人们称这几个大塘为鹅羊池,鹅羊池的岸上,有一块偌大的空地,这块空地平常是小孩子玩家家做游戏的地方,如今这儿却成了杀人场,不少革命志士在这儿惨遭杀害。这一天,在空地的四周站着许多团防局的团丁,空地中央搭起了一个戏台,这个戏台不是用来唱戏,而是用来杀人。所以在戏台的四周,也布满了荷枪实弹的团丁,还站了一排国民革命军战士,其阵势如临大敌。在戏台上,摆了几张从县衙搬来的办公桌,办公桌后面坐着益阳县的知事和益阳县团防局团总曹明陈,还有国民革命军第32团的张连长等人。曹明陈曾是大革命时期革命的死敌,土豪劣绅中的死硬分子。大革命失败后,他便成了反扑革命群众最凶的刽子手。

在台子前面,站着五花大绑的余达才、余也明父女及余达才的老婆余刘氏。他们三人后面分别站着三个彪形大汉。这三个彪形大汉头戴红巾,腰缠红带,手持一把大砍刀。这就是人们俗称的刽子手,专门杀人的魔王。他们龇牙咧嘴,凶神恶煞,急不可耐地等着砍下余达才、余也明的脑袋。余达才、余也明大义凛然,对着刽子手们怒目而视。一个团丁拿着枪走到余达才身后大声喝道:跪下!余达才怒目而视,慷慨地说:“我上跪天,下跪地,中跪父母,从来没跪过狗!”

“你!”团丁使劲瞪了余达才一眼。接着用枪托猛击余达才的膝部。余达才被击得往下一跪,但他立刻又倔强地站了起来。团丁见状,举起枪托还要打。

P3-5

序言

《太阳从西边出来》这部小说原本是叶紫的一本遗作,所谓太阳从西边出来,意思是指在一件事情无法完成的情况下,往往就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其意就是说这是不可能发生或实现的事情。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之时,土豪劣绅们就是用这句话来形容当时的农民运动,意思是说你们这些泥脚杆子想翻天那是不可能的事,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叶紫就是用这句话来反驳那些土豪劣绅,你们说不可能我偏要说可能,就做给你们看看。在写这部小说时,我继承了叶紫的这个标题。可惜的是这部小说叶紫只写了4万多字就因贫病交加撒手人寰。如今这4万多字我多方寻找而未得,后来我得知遗稿在他一位姨侄女彭某手上,我找到姨侄女打听时,姨侄女说,几经搬家装修,文稿早已散失了,无处可寻,真是令人遗憾。我为了了却先辈的遗愿,弘扬先烈们为革命做出的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决心以叶紫的作品原名《太阳从西边出来》重新开始把这部书写出来。

最近本人在搜集整理益阳兰溪革命志士的革命事迹时,接触到叶紫一家人的革命事迹,了解到叶紫一家共为革命献出五位亲人。叶紫本人也因革命而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但他对文学矢志不渝,终生创作不停,在贫病交加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还坚持写他的长篇巨著《太阳从西边出来》,其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后来者学习和效法。在当前文学已经死亡的情况下,这对某些人是一种有力的鞭挞。叶紫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如果由叶紫本人来写,其风格与内容就不尽相同,将会有更高的水平。

小说主要是以叶紫和叶紫的一家为原型,描写了1927年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这场运动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其中的许多英雄人物除惨遭杀害者外,那些未遭杀害的英雄基本上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中坚。小说中的人物余璜在大革命失败后,就带领一支工农自卫军进入洪湖,参加了贺龙领导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虽然后来他和妻子郭雄一道遭到杀害,但他留下的革命精神是永存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歌颂的。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余昭明,叶紫是他的笔名。他未读完美专就投身到中央政治军事学校武汉分校学习。在大革命失败后,他的父亲和二姐被杀,他遭反动势力的追杀。他有家难投,报国无门,只好逃命流浪在外。为了生计,他当过乞丐、苦力、新兵、编辑等,受尽人间的磨难。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办起了无名文艺社,一篇短篇小说《丰收》一举成名,名噪上海文坛,受到鲁迅先生的重视。他和鲁迅先生成为忘年之交,师生情谊极深,得到过鲁迅很多教诲和恩惠。除《丰收》外,他还有好多篇短篇小说和散文发表。但他致力的是长篇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的创作。可惜他贫病交加,宏愿未成就英年早逝。

作者为了完成叶紫的心愿,热烈歌颂当时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热烈歌颂投身革命的叶紫和叶紫的一家,花费三年多时间创作了此小说,希望能够对当代世人和后代能有所教育和启示:金钱不是唯一的。在金钱之外,还有一种更重要更高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小说中的另一主要人物是汤咏兰。汤咏兰是中国传统优秀妇女的典型。她与余昭明指腹为婚,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感情笃厚。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爱情,不论富贵与贫穷,健康与疾病,都难动摇她的心,最后从一而终。这是中国的文化,这是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无数优秀的妇女就是遵守着这个文化教养和道德度过一生。这比较西方文化,比较当前流行的性解放和随意离婚不知要高尚多少倍。这点很值得世人很好的追思和检讨。

当前我们提倡全民阅读,但怎么读?读什么?应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人们保持对四大名著的阅读和过去十本革命小说的阅读,恐怕已经不太符合读者口味,因为这些书一则读得多了,二则有些书的文笔文采不适合当前的读者。因此创作出一批既有一定教育意义,又符合当前各种口味的书籍,这是我们作家和编辑、出版商们的重大使命。本书想为此做出一定的努力。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这是一部小说,不是纪实文学,也不是历史。既是小说,当然少不了有许多虚构成分,与历史事实不尽相同。

当前的文坛,是一片沉寂,许多作家和专家都无所事成。一个作家的作品写出来无人阅读,这是作家的最大悲哀。文学是不是真的死了?于是乎有人提出了文学必须改革。目前大家似乎都喜欢“快餐式”的文学作品,我想能不能在这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于是我在《太阳从西边出来》的创作中采取了一些革新用直述的方式。一是人物对话都没有用引号,而是采用直述的方式,谁说谁就把意思表达出来,没有过多的人物形态描写。例如说开头几句,按传统小说写法应该是:

对于农民的造反,办农民协会,想翻天,土豪劣绅们恨之入骨,自我吹嘘说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指着天空恶狠狠地对农民说:“你们这些泥腿子想翻天,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而我的写法是:

土豪劣绅说:泥腿子想翻天,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二是行文流畅,简洁,在文中尽量少用那些冗长的环境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也少用那些冗长的复杂的心理刻画与冗长的说教式的议论。做到有话即长,无话即短,这样写。无非是为达到快餐式的效果。为达此目的文中还有另外一些改革。

这样的写法,不知能不能为大家所接受,我心很不安。如不妥请读者们多提意见。对于文中诸多的缺点和不足,也请大家多多指正。  王志气

后记

《太阳从西边出来》在各级宣传部门尤其在益阳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湖南省作家协会的重点扶持下终于面世了。这部作品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左翼作家叶紫的一本遗作,可惜他只写了四万多字就英年早逝了,而他的四万多字的遗稿已在搬迁装修中散失了,所以本人只好从头写起,以完成先烈的宏愿。因此实际上本书只留下先烈取的一个书名。本人本想署上叶紫的名字,可是有关权威人士说那样不行,因此只署了本人的名字,但字里行间还能看出原委。

本书主要是写1927年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主要人物是叶紫一家。为了脱开可能引起的法律纠纷,一些反面人物都没有用原名,而正面人物基本上都保持了原名。

书中所写的历史事实基本上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益阳县(赫山区)历史》一书所记载的历史事实,只有小部分本人虚构。而人物关系则为了加强情节的发展进行了虚构。为了本书的创作,本人经湖南省作家协会介绍,到叶紫的故乡湖南益阳兰溪新茶坊实地调查研究,体验生活大半年。我刚去体验生活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太阳从西边出来》电视都开拍了,你不要写了。我一听吃了一惊,有这种事?怎么没听说过。后来我设法找到一本花鼓戏剧本,标题是《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人讲的已开拍的电视剧,就是这个剧本。我一看,真是哭笑不得。如果这种剧本也能开拍,那我们的电视剧水平太低了。而且这个剧本主要写叶紫在上海时期的生活,与我写的完全不一致。于是我不管这些,坚持走自己的路。

后来又有人告诉我有人写了一本叶紫的书,叫《叶紫回乡》,我又怕撞车,便从图书馆借来一看,这本书主要讲叶紫从上海回到益阳兰溪的创作和贫苦生活,这又完全与我写的不一致,于是我还是坚持自己的创作。

后来又有人告诉我那人不要我写的目的是自己想写。啊!原来如此。

关于曹明陈之死,在野史记载是他抢枪后被当时的省政府枪决。但在民间传说是金师长所杀。因为余字下面加一横即为金。金师长即为余璜。所以作者采用了民间传说,曹明陈是余璜所杀,这样方解民恨。

叶紫年仅二十九岁就与世长辞,所以他的作品不多。较之周立波他们影响较小,如今年轻人知道他的名字的不多。甚至还发生这种笑话,他本生长在湖南益阳兰溪,他的短篇小说“星”主要写的是湖南益阳兰溪的事。可是在浙江也有个兰溪市。江西有人把他的短篇小说“星”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星火”时,竞把背景湖南益阳兰溪换成了浙江兰溪。足见世人对他并不太熟悉。但是他和他的全家投身革命,为革命牺牲五位亲人的确是可歌可泣的。他在上海左联的创作活动和参加上海地下党的活动也是十分令人敬佩的。他不顾贫穷,不顾身患重病而坚持创作的精神也是十分可贵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的。所以为他著书,留名后世这是完全值得的。

对于余璜这个人物的结局有两种说法,按党史上记载,他和段德昌一起进入洪湖地区后,参加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后来和段德昌一起被夏曦错杀。革命胜利后,毛泽东批准的第一名烈士就是段德昌。自然余璜也一起被批为烈士。第二种说法是叶紫纪念馆陈列的资料说他进入洪湖之后,在一次掩护部队撤退中被捕。后和他妻子郭雄与儿子一起被杀害,他被刀卸八块沉人湖底。对于这两种说法作者都未采用,只说他带领工农自卫军进入洪湖,是红二军团红六军的团长。

关于汤咏兰,我是把她作为一个完美的女性来描写。她长得十分美丽,更可贵的是不论富贵与贫穷,不论健康与疾病,她都始终坚守自己的爱情,以至最后从一而终。她的形象对于当前金钱至上的恋爱观,对于朝三暮四的“高富帅”应该是一种有力的批判和鞭挞。至于她花巨款赎余昭明活命,却是确有其事,并非虚构。

本人通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我希望她能给现代世人和后代们一种新的教育、新的启示:在金钱之外,有一种更高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肖玉书、王志明、余玉丰、曹君、曹艺凡等同志大力协助支持。尤其得到了叶紫纪念馆及叶紫文艺社的支持和推荐,在此表示深深感谢。

书评(媒体评论)

鲁迅先生早已说过: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_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到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为此他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白描手法,主要表现为简洁勾勒,也就是少陪衬、少冗长的叙述和描写,少烦琐人物内心描写,而把描写景物、人物和事物的发展以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紧密联系起来。王志气先生的写作方式,不是与此很相近么?

朱辉军 著名评论家原中国文联出版社副总编辑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