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老山静悄悄
老山,横亘滇东南中越边境上的一座普通山峰,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场边境自卫反击战而闻名于世,因一曲《血染的风采》而让国人的目光聚焦于此,更以“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老山精神鼓舞激励了一代人。那是一座英雄之山、悲壮之山,是昭示祖国尊严和领土完整的一处地标,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一座丰碑。我也因亲历那场血雨腥风而刻骨铭心,因在体内残留的一块弹片而时感痛楚,因常常忆起牺牲的战友而对那片热土不能忘怀。
盛夏到昆明出差近乎避暑,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而意外的收获是联系上了久未谋面的老战友周骅,当年的副连长复员后自己开了公司当了老板。战友重逢,喜出望外,聊起当年一起参战的轶事,彼此滔滔不绝。周总突然提议,我们回趟老山如何?这也是我多年的心愿,二人一拍即合,开上他那越野车直奔滇东南。
350多公里的路程足足跑了一上午,不过以前大部队开进时可是三天的行程。过了麻栗坡县城基本都是崎岖山路,有的路段已严重破损,显然少有车辆行走了,据说这条路只有每年清明时才有一些上山祭拜的行人和车辆。我们在郁郁葱葱的灌木丛中穿行,边境多年不见硝烟不闻炮声,显得平静安宁。然而我却思绪万千,正是脚下这条坑坑洼洼、泥水浑浊的山路,当年勇猛冲上去的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军人,抬下来的却是血肉模糊的烈士遗体,怎叫人不伤感?
我们曾坚守的“松毛岭”被称为“老山屏障”,而今已找不着路径了。周总说在主峰新修了一座“老山作战纪念馆”,我们去那看看吧。登上主峰已下午两点多,一座汉白玉纪念碑映人眼帘,碑高1.984米、宽0.428米,寓意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碑身镶刻着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的“老山精神万岁”,从正门到主峰建有223级阶梯,象征为争夺主峰时牺牲的将士数目。主峰北侧是纪念馆,馆前有“战斗英雄”张大权烈士紧握钢枪的雕像;纪念馆中央的牌匾“戍边卫国”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正门两侧墙壁上刻有表现作战场面和军民鱼水情的巨型浮雕。
今日老山静悄悄。登临主峰,环顾群山,草木葱茏,烟雨茫茫。当年被炮火炸得光秃秃的山岭,而今却灌木郁闭、大树合抱。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修复能力,二十多年前的那场恶战留下的是一片片焦土,当人们已经渐渐淡忘她的时候却默默还回了一山翠绿。此情此景,我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一)得与失
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军人,能有幸亲临战场参加卫国作战,也不枉穿一回军装,既是荣誉,也是职责。我部是1986年11月赴滇轮战的,出师的旗号是“正义之师、胜利之师、文明之师”,我跟随设营分队第一批赶赴前线。 当年流行一首歌叫《军营男子汉》,“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想去打仗,只是因为时代的需要我才扛起了抢,失掉不少发财的机会丢掉许多梦想,扔掉一堆时髦的打扮换来这套军装……”。我和我的战友们正如歌中唱的那样,因为祖国的尊严,因为时代的需要,因为军人的职责,我们走上了战场。
作为军人投入战争,不仅意味着个人的流血牺牲,而且意味着家庭亲人也将为之付出某些不流血的“牺牲”。榴炮连指导员李效珍是1975年入伍的老同志,1985年部队精简整编时他成了一名编余干部。他有一个实际问题成堆的家庭,父母年老多病,妻子患严重类风湿关节炎致下肢瘫痪,十几亩责任田无人耕种。面对家里的困境,他向部队领导递交了转业报告。就在此时,我部接到了赴滇轮战的命令。是转业回家还是留队参战,他的心里充满了矛盾。这时他接到了妻子的来信:“听说部队要往前线拉了,这是值得自豪的事,作为军人,打仗是你们的天职,你要早立战功、早传喜讯。至于家里你就放心吧。”李指导员对妻子既感激又愧疚,带着请战书找领导要回了转业报告。就这样,他把家忧埋在心底,没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带着妻子一个病残人的报国期望走上了战场。
如果说李指导员是“家忧不忘报国”、负重参战的话,那么七连战士李正海则是“家富不忘报国”。小李是河北灵寿人,当时他家有两个规模很大的养鸡场和奶牛场,是全县有名的“百万富翁”“致富典型”。但偌大个家业仅靠父亲经营是忙不过来的,家里希望他早点退伍回去好添个帮手。当时小李已超期服役两年,按照规定可以退伍。正在他犹豫不决时,父亲来到部队对他说:“你这混小子,打仗是大事,退伍是小事,在大事小事面前你有什么犹豫的,有钱没志哪像个男子汉,要是错过了这次参战机会那才是终生遗憾!”P5-6
登九山顶,俯瞰京畿地阔;宿农家院,尽尝菇菌味鲜。沏一壶清茶,嚼几颗山楂,沁人心脾的酸爽,透彻心扉的快意。
窗前那盆青绿的仙人掌煞是耀眼,在这寒意料峭的深秋,仍静静地孤傲地生长着,我行我素、任性妄为地舒展着肉掌与针刺。喜欢这般个性,四季轻轻淡淡、素颜净心,任尔春红簇拥、夏花争艳、秋实盈枝、冬雪飞舞,我自静静幽幽、绿意长存、孤自清欢。花间几度频落英,一心葱绿荣四季。
有哲人说过: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或徐步,或疾行,或跋涉,或驻足,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青山隐隐、绿水悠悠的风光固然可赞,残垣断壁、荒山秃岭也是风景一隅;行走在花簇绿荫的平坦大道固然畅快,而泥泞荒径、荆棘丛生也是我们脚下的路。也许有风有雨的岁月才承载了生命的厚重,风轻云淡的日子更适于静静领悟:并不是所有的风景都那么美好,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如人所愿。背起行囊、勇敢前行是一种成长;放下包裹、包容万物是一种成熟;而指点山水、披荆斩棘则是一种担当。
站在岁月之巅放牧心灵,山一程,水一程,阡陌红尘,流年沧桑。渴了,狂饮清泉;累了,驻足远望。有一种经年叫历尽沧桑,有一种远眺叫含泪微笑,有一种追求叫浅行静思。其实在这喧嚣的尘世,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适合的地方安放灵魂,或许是一座宁静宅院,或许是一条迷津小路,或许是一本无字经书,或许是一位红颜知己,只要是心之所往便是驿站。
所以常常一个人守在电脑旁发呆。纵然有网络世界的繁华,却也有孤寂的感觉;偶尔敲击着键盘弹出一些文字,也会有“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的闲愁。于是,任心情随网线飘荡,千头万绪无尽头,独往独来任遨游。在这“爆炸式”信息冲击、“碎片化”知识泛滥的网络时代里,能守住内心的一份清静确实需要“定力”。只想,在自己的生命里活出山清水秀;只想,把自己的世界过成海天一色;只想对自己说,耐住红尘之诱惑,守住内心之清静。
目明了,才能看清事物的本性;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感谢办公室同事将我散发于各报刊网站的部分杂文和“博文”整理成集。岁月的年轮把日子碾压成过往,当初那些天真的骚动的愤青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印痕。虽享太平,莫敢忘和平之不易;虽逢盛世,莫敢忘时弊之危害;虽位卑,莫敢忘忧民之痛楚;虽言轻,莫敢忘庶民之责任。正是对真与善的执着、情与爱的执念,才成就了那一篇篇“心灵的呼喊”。未必示人,但求警己。
感谢泰达控股星炜书记、开发区作协柏秋主席的《序》。《大爱无垠》是我的第六“子”,用心之多、融隋至深。一生崇拜鲁迅,但学不了鲁迅,没有那“横眉冷对”的气魄,也没有那“投枪”“匕首”般的武器,更因时代之不同,比之那长夜的黑暗,生活在日暖风和的今天要幸运得多,尽管时有雾霾。《大爱无垠》记录了我近年来的心路历程和心灵感受,一孔之见,一家之言,不免偏颇,敬请示正。
军人,一个特殊的职业。在军队那个特殊的熔炉里,不仅塑造人阳刚的外表,而且锤炼人坚毅的内心。
几年前,公司分配来一位军转干部,听说上过前线负过伤、参加过国庆阅兵,脑海里首先浮现出一个高大魁梧、膀大腰圆的粗犷形象。及至见面却出人意料,他虽不至于瘦小文弱,却也彬彬儒雅。再后来我们有缘成了同事,他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和扎实的公文写作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主编的专著、主持研究的课题、给公司起草的文稿都很有思想见地,“全军五个一工程奖”“天津市党建理论研究一等奖”等殊荣是对其专业水平的充分认同。
当我拿到《大爱无垠》的书稿时,不禁被那浓浓的家国情怀深深感染。悠悠赤子心,满满正能量;落笔憾世俗,柔情著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大男儿的热血、见识、责任和担当,军人的那种胸怀天下、忠诚义气、刚正直言、爱憎分明跃然纸上。由此我对军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军人的阳刚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内心;军人的特质不仅体现在那身威武的军装上,脱下军装亦然。
“激浊扬清、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使命。庄周在《驯良的杂文》中说:“只有思想家才能写好杂文,只有明白大道理的人,才能写好讲小道理的杂文。”杂文离不开讲道理,其吸引人的主要是它的见识,是独到而不是复制的见解。我们总希望杂文能掀开现实的帷幔而揭示真理,总希望能透过社会的表象而发人深省、警醒世人,总希望能引导人们在思考停滞的地方再向前一步。因此,只有“大道理”了然于心,讲“小道理”时才能举重若轻;只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才能有正确的得失观、是非观;只有对国家、对社会爱得深沉,才有对世俗、对时弊痛得真切。《大爱无垠》正是把这种大境界、大道理以及浓情大爱贯于始终、融于字句,故而尤显难得。扬清是一种爱,激浊也是一种爱;讴歌时代、弘扬正气是一种爱,鞭笞丑俗、针砭时弊也是一种爱,且是更难能可贵的爱。
时光进入新的世纪,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成了继往开来、承外接内的国家战略发展重点,形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泰达这颗镶在新区广袤大地上的明珠,三十年发奋图强、励精图治,创造了惊人的发展速度;三十年创业创新、开拓进取,书写了一个个不朽辉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也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文学领域更是涌现出一批与时俱进、引领潮流的优秀作品。经济和文化,犹如泰达的两翼巨翅,翱翔在辽阔的渤海湾上。
“春色满园关不住。”在“大有希望”的这片热土上,在姹紫嫣红的泰达文化园地中,《大爱无垠》无疑是一枝含苞欲放的奇葩,必将绽放出独特的芬芳!
《大爱无垠》收录了作者郭凤明近年来散发于各报刊、网站的部分杂文散文。作者以其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对亲人的真诚的爱,讴歌时代、弘扬正气、鞭笞丑俗、针砭时弊。比如《今日老山静悄悄》反映了军人“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境界情怀,而《长歌当哭忆母亲》则体现了对亲人的眷眷深情;《杨公好“竹”》刻画了表里不一的人性弱点……
郭凤明,山西平定人;研究生学历,军事学硕士;携笔从戎二十余年,曾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抗洪抢险救灾、国庆首都阅兵等重大事件;现任天津泰达国际酒店集团副书记、泰达万丽酒店书记;高级政工师。《大爱无垠》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散发于各报刊、网站的部分杂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