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是由悬疑杂志编辑、书评人华斯比担任主编的年度悬疑小说精选。作者有柳荐棉、周浩晖、何慕、鸡丁、谢柯盼、拟南芥、时晨、永晴、豆包、方洋等。本书既有现实悬疑作品,也有历史背景的别开生面之作,体现了2017年度悬疑创作的高水平。
| 书名 | 2017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17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是由悬疑杂志编辑、书评人华斯比担任主编的年度悬疑小说精选。作者有柳荐棉、周浩晖、何慕、鸡丁、谢柯盼、拟南芥、时晨、永晴、豆包、方洋等。本书既有现实悬疑作品,也有历史背景的别开生面之作,体现了2017年度悬疑创作的高水平。 内容推荐 华斯比选编的《2017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精选了百余篇经典悬疑小说作品。这些小说充分反映了2017年度中国悬疑小说这个文体领域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目录 中国悬疑推理的青春新势力——《2017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序 华斯比 秋之气息 柳荐棉 醉虾 周浩晖 岁月神偷 何慕 请勿高空抛物 鸡丁 山狐 谢柯盼 乱世蚁·恨别惊心鸟 拟南芥 五行塔事件 时晨 护陵手记 永晴 爱丽丝漫游乌托邦 豆包 十重人格 方洋 试读章节 秋之气息 柳荐棉 1 刘宛筠站在化学药品室门前。 看到曾经沉重的防盗门已经换成了玻璃电子门,她不得不感叹自己已经老了。 刘宛筠小心翼翼地走到桌旁,拉开椅子坐下。 负责保管钥匙的小李站在门口向里面望去,看到刘宛筠向她挥了挥手,她便放心地走了。 一般人就算再怎么诚恳地提出“想要看看十年前留下过重要记忆的化学药品室”这种奇怪的请求,也是不会被允许的吧?但刘宛筠作为教师,曾和母校的教导主任一起参加过开放教学活动并成了好友,所以这点小事倒是难不倒她。 刘宛筠其实是最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的,但是她今天来到这里是为了履行和某人的约定,所以也只能破例一次了。 空气稍有些闷,一种浓重的药品味道让刘宛筠感到呼吸困难。她拉开窗帘,打开窗户,一股凉爽的秋风扑面而来。阳光没有了窗帘的阻拦,肆意地射进屋内,整个房间立刻变得温暖而明亮。刘宛筠不禁感叹:今天的天气真好,正适合老友重逢。但是她……真的会来吗? 刘宛筠就这样忐忑地盯着表针不紧不慢地走过“12”,期待中的人果然没有来。 虽说是意料中的事,刘宛筠还是难掩失望之情。 她从包里拿出因为考虑到这种结果而早已准备好的信纸和水笔,坐在桌旁奋笔疾书。要说的话早已想好,甚至在心里排练过很多遍,因而下笔时丝毫没有犹豫。亲爱的朱婷: 十年没见,你最近过得怎么样?明年即将步入三十岁的我,渐渐感受到生活的无趣和单调。不过说起来,你今年也是二十九岁,但即使没见到你我也知道,你一定比我看起来年轻得多,真想面对面地问问你保养的经验。 四年前,我正式成为了富山二中的英语老师,现在,我带过的第一届学生们即将毕业,而我也有了确定的结婚对象。 当然,这些或许你已经知道了,或许你压根儿不关心,所以你才没有按约定来到化学药品室。 不过,我并不责怪你。你当初的心情,我现在已经能够感同身受,所以我真正责怪的是自己。为什么当时没能早点明白你的心情,如果我能……也许之后就不会发生那些事了。 是的,十年前发生的一切,我终于想通了。这也是我今天想跟你聊的,既然你没有来,我只好用这种方式跟你交谈。 月月死去的理由,我已经知道了。 写到这里,刘宛筠停下了笔望向窗外。十年前发生的事件,无比清晰地浮现在她的脑海里…… 2 刘宛筠是转校生,八月时加入了振华中学的高三(3)班。虽然是新的班级,但这是个复读班,所以不少学生都是原来就认识,在严酷的高考压力下复读一年又一年的伙伴。 朱婷和武桂月就是复读的老油条之二。刘宛筠不知道她们一起复读了几年,只是看她们在第一节课就坐在一起闲聊就知道肯定不是第一次见面。刘宛筠坐在她们两人的前一排,所以没过多久三人自然而然地成了好朋友。 班主任武明是武桂月的父亲,所以对几个人上课交头接耳的行为视而不见。因此那段时间其实刘宛筠丝毫没有感受到高三的压力,或者说,她的精力早已经在过去的一年中消磨殆尽,现在丝毫没有学习的动力了。 那两个月可以说是刘宛筠人生中最轻松的时光,父母对她这么多年的严加管教终于在这个夏天被她抛之脑后了,一直以来背负的压力和紧张烟消云散,成绩倒是渐渐地开始提升了。 直到那件事的发生。 现在想想,那件事发生之前,已有了两个可以说是征兆的现象。 征兆其一,是一位同学对刘宛筠态度的陡然转变。 一天物理课下课,刘宛筠走到讲台前,问物理老师一个上课没听懂的问题。 刘宛筠特别喜欢物理老师关洪智。他是个矮矮的小老头,比刘宛筠还要矮很多,因此更显得和蔼可亲。他和武明一样,都是工作了二十年的老教师,关洪智不论什么时候都笑呵呵的,像个弥勒佛一样。 刘宛筠听了关老师的耐心讲解之后,非常开心地离开了教室。这时,她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人。她抬起头准备道歉,却发现对方一脸怒气。眼前的人是化学课代表项新语。刘宛筠和她只是点头之交,见面会打招呼的程度,所以看到项新语满脸怒气地站在自己面前时,刘宛筠只觉得困惑。 “喂,你给我适可而止吧。”项新语故意压低了声音说道。 “什么?” “为了拿到期中考试题而跟化学老师的女儿整天混在一起,不觉得太卑鄙了吗?我们来点公平竞争不行吗?别以为我会一直忍下去。” 说完这几句“狠话”,项新语就转身走了。 原来最近的谣言是这样传起来的。 P1-3 序言 中国悬疑推理的青春新势力 ——《2017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序 华斯比 2017年6月,豆瓣网的互动话题“影响我最深的悬疑故事”上线,引得网友们纷纷开始分享自己喜欢的“悬疑故事”。在网友所列举的诸多故事当中,推理小说占了相当一部分比重。 所以,有不少推理迷抱怨:话题为何是“悬疑”而不是“推理”? 不久,第五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开始征稿,本届悬疑组的主题被定为“生活悬疑”。征文说明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对生活葆有足够的好奇心,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探寻真相的“侦探”。由此可见,这里的“生活悬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推理小说中的“日常之谜”。 随后,有偏激的网友发声:豆瓣是不是永远都意识不到,不管作何解,“悬疑”就是个贬义词。 吐槽也好,怨念也罢,通过以上两件小事可以看出,国内不少推理迷对“悬疑”仍然带有很深的成见。尤其是少数本格推理迷,他们一直在维护“推理”的正统地位,但在当下的中国大陆,“悬疑”依然处在“虽然你看我不爽,但就是干不掉我”的地位。 笔者曾写过一篇《戴着镣铐起舞——中国大陆悬疑推理小说创作与出版现状浅谈》,其中对国内“悬疑与推理的关系”问题发表过一些浅见。但限于眼界与篇幅,并没有能够展开讨论。 鉴于以上种种,笔者觉得实在有再次深入讨论该问题的必要。所以,在为大家介绍“中国悬疑推理的青春新势力”的一些作家和作品之前,笔者先试着从“世界”与“中国”两个不同的脉络,简单梳理下从“推理”到“悬疑”的演变。 从推理到悬疑的演变 在汉语语境下,我们在接触到“推理”和“悬疑”这两个词之前,最早接触到的应该是“侦探小说”(Detective fiction或Detective Story)这个概念。 法国学者茨维坦·托多罗夫(Tzvetan Todorov,1939—2017)是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叙事学理论的主要奠基者,他在《侦探小说类型学》一文中将侦探小说分为三种类型,并提到了侦探小说所具有的“二重性”,即类型学视野下的侦探小说实际上包含两个故事:犯罪的故事(讲述实际发生了的案件)和侦破的故事(解释读者或叙述者是如何获悉真相的)。 我们可以将两个“故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变化,看作是“侦探小说”这一类型小说叙事语法的一个动态模型。 ’ 两个故事彼此没有任何联系,侦探只是在侦破与自己毫不相关的案件,这就是最传统的侦探小说,也就是当代推理迷熟知的“古典本格”推理小说。托多罗夫称其为“解谜小说”,其重点在于解答“谁犯罪”与“如何犯罪”,小说本身正是解开这一谜题的过程,是一种智力的游戏。 当两个故事完全融合后,产生了“黑色悬念小说”,托多罗夫称其为“黑色小说”,其特点是略去第一个故事,直接赋予第二个故事以生命。 “黑色小说”的兴趣在于故事的悬念。作为侦探的主角失去了豁免权,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读者的兴趣也相应地变成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心理上的惊险刺激。谜团则被降格到次要的从属功能。这时,侦探的使命不再是用逻辑解决案件,侦查过程也不再局限于重构过去发生的案件,犯罪还可能伴随着侦查过程发生。 曾有观点认为中国的悬疑小说即是欧美“黑色悬念小说”在中国大陆的本土化。 最后,介于解谜小说和黑色小说之间的一种侦探小说类型,才被托多罗夫称为“悬疑小说”,它在保留解谜小说中谜团的同时,又重视第二个故事在小说中的主导地位。 从诞生的时间上看,托多罗夫分类下的“悬疑小说”的一种次类型——哈米特和钱德勒引领的“硬汉派”侦探小说——正好处于从“解谜小说”到“黑色小说”的过渡期,它集合了两种趣味:一是好奇,即对往事欲罢不能;二是悬念,即关心在主角身上会发生什么惊险的事情。 托多罗夫在《侦探小说类型学》结尾总结说:“新类型的诞生,并非不破不立地一定要摧毁旧类型,而是作为一个不同的特征体,与旧类型和谐相处。” 正是由于“黑色小说”掀起的“黑色革命”(或称“黑色风暴”)使得读者在失去了对解谜小说的乐趣后,仍能对侦探小说产生新的兴趣。这也使得侦探小说并没有随着“黄金时代”的远去而落寞,反而迎来了推理小说多元化的新局面,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 今后,宜写推理 中国“幽默推理”三巨头之一的陆烨华,在其新近出版的首部长篇喜剧推理《今夜宜有彩虹》中借人物之口说:“中国的原创推理小说一直卖得不好,不过最近有不少有才华长得也好看的作者冒出来,我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 “长得好看”当然是小说家的调侃,但“有才华”倒是所言非虚。 近些年来,笔者看到不少有天赋的新人,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无奈当下实体发表平台已几近凋零(在撰写这篇序文时又听闻《超好看》杂志将于2017年底停刊),作者苦于出道无门。所以,笔者前一阵突发奇想——何不试着搞一个完全私人性质的“华斯比推理小说奖”呢? 对于这个奖,笔者的初步构思是:每年一届,只征集5万字以下的中短篇悬疑推理小说——可以是当年在实体平台发表过的作品,也可以是原创新作直接投稿。 为了激励新人创作,笔者会将前一年年选的编辑费拿出来作为当年大奖的奖金,获奖者不超过三人,会按照获奖作品的质量和等级分配全部奖金。当然,获奖者也可能空缺,因为该奖评委只有笔者一个人,最终解释权也归笔者所有。 奖金虽然微薄,却也是笔者为中国推理贡献的一丝绵薄之力。 “故事悬疑性强,解谜逻辑性强”的推理小说是我今后期待能看到的,“好玩”和“有趣”可能会成为这个私人推理奖的一个标准吧! 获奖作品可能会请作者本人授权,收进当年的年选之中,笔者也会动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尽力去把获奖作品推荐给其他平台,或者影视公司。 总之,请想从事悬疑推理小说创作的各位,赶快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写起来吧! 中国推理正当青春,你们都是新势力! 2017年11月1日凌晨于扬州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