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由墨香斋译评的《唐宋八大家(双色插图版)》精选了唐宋八大家的经典作品,增加注释译文后汇编成册。
书中选取了“八大家”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相信广大读者一定能够通过《唐宋八大家》欣赏和领略到“八大家”散文的独特魅力。
八大家除了文章创作取得很高的成就以外,在诗词方面也有可观之作,韩柳的诗,欧阳修、苏轼的词,均当之无愧地属大家行列。本书在重点突出八大家散文创作成就的同时,对韩愈、柳宗元的诗和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的词也一并铺陈,进一步张扬其大家的气象,来彰其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作出的继往开来的重要贡献。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八位散文大家的合称,其作品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本书兼顾八家、风格多样,对散文的各个文体类别——论说、书信、杂记、山水游记、赠序、书序、传记、祭文、寓言等都有涉及,所选多为八大家的代表佳作,使读者对八大家的全貌和唐宋散文的精妙一览无余。
《山石》
山石荦确①行径微②,
黄昏到寺蝙蝠③飞。
升堂坐阶④新雨足,
芭蕉叶大栀子⑤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
以火来照所见稀⑥。
铺床拂席置羹⑦饭,
疏粝⑧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⑨出岭光人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
出人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⑩纷烂漫?,
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
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
岂必局束?为人軏??
嗟哉吾党二三子,
安得至老不更归。【注释】 ①荦(luò)确: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②微:狭窄。 ③蝙蝠:一种哺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 ④阶:厅堂前面的台阶。 ⑤栀子:一种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 ⑥稀:依稀,模糊。 ⑦羹:菜汤,泛指蔬菜。 ⑧疏粝(lì):指糙米饭。 ⑨清月:清朗的月光。 ⑩山红涧碧:指山花红艳、涧水清碧。 ⑧烂漫:光彩四射的样子。 ⑩木围:形容树干非常粗大。 ⑩局束:拘束。 ⑩軏(Wù):马的缰绳。【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全诗按照时间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芭蕉叶大栀子肥”,描写黄昏到寺所见的景色。诗的首句“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描写寺外山石的错杂不平,道路的狭窄崎岖;次句写古寺的荒凉陈旧,到黄昏时众多的蝙蝠窜上飞下,纷纷攘攘。仅此两句,就将整个深山古寺的景色特征给突现出来了,让人如临其境。以下两句是入寺坐定后所见阶下景物:芭蕉叶子阔大,栀子的果实十分肥硕,是新雨“足”后的特有景致,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
诗的第二部分从“僧言古壁佛画好”至“清月出岭光入扉”,写入寺后晚上的情景。先描写了僧人的热情招待,主动地向客人介绍了古壁佛画,兴致勃勃地举着蜡烛引领着客人前去观看。“稀”字既道出壁画的珍贵,也生动地显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紧接着描写僧人的殷勤铺床置饭,“疏粝亦足饱我饥”,一见僧人生活的简朴,二见诗人对僧家招待的满意的心情。后两句描写夜深入睡,“百虫绝”从反面衬托出深山古庙虫鸣有很多,直到夜深以后鸣声才逐渐停歇,使人有了无限静寂之感。 第三部分从“天明独去无道路”至“水声激激风吹衣”,描写了晨去之路的景致。雨后的深山,晨雾缭绕,曲径萦回,以至分不清道路,高低难行。一个“穷”字,写出诗人奔出雾区的喜悦。接下去描绘脱离雾区,在一片晴朗中所见到的秀丽山景:峭崖上红花一片,山涧下碧水清清,更有那挺拔粗壮的松、枥树时时跃入眼帘。“时见”两个字看似平常,却表明了这些松、枥树不是长在一处的,而是诗人在行进中时时见到的。如此便把景色拉开,使读者的意念像跟着诗人行走似的一路领略山中风情。下面的两句描写新雨过后的山涧,水流横溢,激溅奔泻,致使诗人脱去鞋子,提起裤管,小心翼翼地在溪流中移进。
诗的第四部分从“人生如此自可乐”到最后。是抒写诗人的情怀。韩愈在长期的官场生活中,升升降降,身不由己,满腔的愤懑不平,心情郁闷。因此,对眼前这种自由自在,不受人挟制的山水生活感到十分快乐和满足。全诗看似平凡,实际有非常高的艺术成就,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一种美妙的诗意,读来颇感无限生趣。(P8-10)
“唐宋八大家”是人们对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八位古代文学家的合称。他们是中国古代文学最负盛名的文学符号之一。他们之中,有一些不仅是杰出的散文家、诗人、词人,还是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和书画家。他们的文章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的内容深刻,观点精辟,论述确切。历代以来,文人学者都对“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评价非常高。这些作品是中华文化宝库当中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品读。 中国的古文从《尚书》以及先秦诸子百家开始,经两汉而发扬光大,至唐宋则诸体兼备,集其大成,八大家的文章无疑是古文全盛时期的精华,故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至今学者论及古文,亦推崇唐宋八大家。他们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他们流传着千古各具风采的文字,让唐宋散文成为后世一切开笔作文的典范,其影响深远。 八大家除了文章创作取得很高的成就以外,在诗词方面也有可观之作,韩柳的诗,欧阳修、苏轼的词,均当之无愧地属大家行列。本书在重点突出八大家散文创作成就的同时,对韩愈、柳宗元的诗和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的词也一并铺陈,进一步张扬其大家的气象,来彰其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作出的继往开来的重要贡献。 唐宋八大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当中,都铸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韩愈的构思精巧,气盛言宜。柳宗元的思想深邃,诗文质朴。欧阳修的唱叹多情,从容不迫;苏洵的纵横雄奇,尤长策论;曾巩的淳朴平实,深切往复;王安石的锋利劲峭,绝少枝叶;苏轼的行云流水,随物赋形;苏辙的委曲明畅,一波三折等。他们的许多经典之作至今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由于“八大家”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非常多,普通人很难有时间去一一阅读,因此我们精心编选了这本《唐宋八大家》。书中选取了“八大家”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相信广大读者一定能够通过《唐宋八大家》欣赏和领略到“八大家”散文的独特魅力。 考虑到“八大家”生活的年代距今比较久远,他们的语言习惯和行文风格和现代人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我们特意给每篇散文配上了注释和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读者消除在阅读上面的障碍,让读者更加轻松、更加全面地去理解“八大家”作品的精妙之处,并从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当中汲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