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决中,国民党军第3、第9两战区,抽调了5个军33个师共22万兵力,统归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指挥,总部设南昌。战场分东面吴城、西面武宁、正面修河一线。日军第11军动用了三个半师团兵力,共12万兵力,调用了海军和空军参战,运用了自侵华以来最为集中、猛烈的炮火和最为密集、频繁的毒气。南昌保卫战,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防守战。1939年3月17日下午,自东面战场吴城打响……
刁乃克、谢中坤、徐华编写的《赣北大争夺(1939南昌会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1939年春夏之交,中国军队在江西南昌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场充满血腥的惨烈对决全过程。
武汉丢失,国民政府上下震动。
蒋百里和李烈钧担心蒋介石要投降,让冯玉祥去劝蒋介石坚持抗战决心。蒋介石的心情很不好。作为三军统帅,他现在的处境极其狼狈。不过,他对抗战还是有信心的。
想跟日本人妥协的不是蒋介石,是汪精卫。
吴城是南昌的前沿阵地。拥有制空权的日军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刁乃克、谢中坤、徐华编写的《赣北大争夺(1939南昌会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1939年春夏之交,中国军队在江西南昌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场充满血腥的惨烈对决全过程。
丰富的历史资料图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
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鉴于南京保卫战被动防守的惨痛教训,以及考虑到武汉三镇在地理位置上不易防守的现实,蒋介石采纳了中外军事顾问的建议,一改过去守城阻敌的作战方式,把防守重点放置在武汉外围地区。
日军自6月中旬发动攻势以后,12日占安庆,继之占领舒城、桐城、潜山、太湖,打通了安(庆)合(肥)公路,使北路日军的进军路畅通无阻。30日,马当失陷,中方南线又失去重要的防守门户。为了保卫大武汉,武汉三镇的几百万市民热烈地献金;为了保卫大武汉,无数热血的流亡青年满腔热血地呼唤民众起来自发打击日军。
面对日军如此大规模的进攻,蒋介石没有被吓倒。9月13日蒋介石在汉口接见英国代表时,英国代表向蒋介石探询中国可否同意在汉口设安全区,并面陈日本所提之苛刻条款。蒋介石坚决地回答道:“凡有中国军队驻守的地方就是安全区。”断然拒绝日本的无理要求,并强调指出:“中国抗战是自卫,也是保卫国联盟约,英国既同为会员国,应彻底与中国合作,驱逐此人类公敌。此种无理条款,英国根本不应转递。”
从10月初开始,随着武汉外围阵地一步步紧缩,各要塞基本上都被攻破,武汉撤退只是早晚的事。就在这个时候,薛岳兵团在万家岭一带给了当面进攻之敌以歼灭性的打击,共歼日军3000多人。后来,武汉虽然陷落了,但国民党军在节节阻止日军的猖狂攻势下,彻底粉碎了日军狂妄叫嚣的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美梦。武汉一战,日本人想消灭国民党军主力,以武力逼迫国民政府就范的企图不但全部落空了,而且日军不得不陷入长期消耗作战的泥潭。
武汉之战,其战线之长、时间之久、兵员之多、规模之大,超出了人们事前的想象。
武汉会战,国民党政府在战略上已经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将大量的人员、工业设备、战略物资、学校等全部转移至重庆等大后方,为以后的长期抗战奠定了基础。中国抗战由全面抗战初期的被动防御阶段,正在转入与日军相持阶段。
从战略上讲,日本人完全是被“牵着鼻子”走的。“敌军始终以一种狂妄的心理,以为我国不会展开全面的抗战。同时,且忽略了我领土辽阔的条件,故有3个月亡华的企图,而对自身减弱的条件,毫无估计。结果,随战况的延长致超载其战略前进的顶点,仍不能歼灭我军。所以在武汉会战以前,其重要战斗的攻击成分,本为94%,到武汉会战以后,则衰退为53%。至此,虽欲改取守势,而实际上因战略侧面的暴露与延长,不能不于全正面与广纵深受我不断的消耗,不能不被动地自陷于坐以待毙的境地了。”(刘斐著《敌我战略战术之研究》)
下一步,日军南下,必然组织攻打南昌和长沙。眼下,如何守卫南昌,已经迫在眉睫。如何调动兵力实施南昌保卫战略?第9、第3战区如何协同部署?部队如何整训补充?南岳会议该解决什么重大战略问题?这些都是中方所要面对的和需要解决的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此刻,爆炸声又起。
“怎么还会有敌机轰炸?”陈诚显然坐不住了。
“快,组织保护好委员长和夫人!”军统局长戴笠对一步不离蒋介石的侍卫长王世和紧张地说。
此时,陈诚想向蒋介石报告什么,但看见蒋介石和宋美龄仍显得格外冷静时,便转身盯着车窗外面的情况。
“达令,你看这里的消息,一则我国重庆钢铁厂攻关解决了技术性难题,将精煤与来自永川、荣昌的低硫气煤配合炼焦,终于攻克了高硫难题,生产出优质钢材了;一则庆龄、香凝等人联合致电我党,表示拥护抗战到底,反对汪精卫主和。”宋美龄把手中的一张当天出版的《新赣南报》(后改为《正气日报》)拿过来,对着蒋介石说。P12-13
爆发于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成功抵御外来侵略,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例,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屡遭外辱、屡战屡败之后取得的唯一一次伟大胜利。然而,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也都为此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记住这段历史,颂扬抗战英雄,并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下去,对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乃至对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大陆尚没有一套系统、全面介绍抗日战争,特别是包括国民党军队在抗日前线正面战场的全景丛书。在海峡两岸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今天,编辑这样一套在大陆出版,已经到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时候。
由长城出版社组织、策划、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丛书》,集海峡两岸抗战研究成果,以纪实文学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描绘了自1951年至1945年间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丛书作者均是当今军史、战史、军事文学及军事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文学大家,参与创作及编辑。该套丛书通过不同渠道征集了反映中国抗战的万余幅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那场铭刻于史的战争,直观、真实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本套丛书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并且得到了台湾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及国民党党史馆等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这套丛书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正面战场
涵盖了长城抗战影像全纪录、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一二八淞沪抗战影像全纪录、淞沪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太原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南京保卫战影像全纪录、徐州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武汉大会战影像全纪录、长沙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桂南会战影像全纪录、枣宜会战影像全纪录、中原抗战影像全纪录、中条山会战影像全纪录、滇缅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滇西反攻战影像全纪录、缅北反攻战影像全纪录、浙赣会战影像全纪录、常德保卫战影像全纪录、衡阳保卫战影像全纪录、桂柳会战影像全纪录、湘西会战影像全纪录、上高会战影像全纪录、南昌会战影像全纪录、随枣会战影像全纪录、美国援华空军抗日影像全纪录、东北义勇军抗日影像全纪录、绥远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空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苏军出兵东北抗日影像全纪录、侵华日军投降影像全纪录、审判日本战犯影像全纪录,计31册。
第二部分:敌后战场
涵盖了平型关抗战影像全纪录、百团大战影像全纪录、东北抗联抗日影像全纪录、八路军抗战影像全纪录、新四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计5册。
全书共36册,单册15—20万字左右,每册均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 此套丛书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丛书,以报告文学形式全景式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图书尚属首次。这是一项具有传承和警示意义的浩大工程。它将昭示后人:中华民族是不能分裂的,中华民族是有能力抵御任何外来侵略的,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比什么都重要!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