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一生著述颇丰,如今的人们最为熟悉的是培根的《随笔集》,也被称为《培根谈人生》,这本书字数不多,但却面面俱到,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诸多方面,几乎涵盖了人一生当中的所有主要方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阅尽沧桑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都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培根作品集》包括随笔集、随笔集、新大西岛。
| 书名 | 培根作品集/典藏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 作者 | (英)培根 |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培根一生著述颇丰,如今的人们最为熟悉的是培根的《随笔集》,也被称为《培根谈人生》,这本书字数不多,但却面面俱到,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诸多方面,几乎涵盖了人一生当中的所有主要方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阅尽沧桑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都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培根作品集》包括随笔集、随笔集、新大西岛。 内容推荐 《培根作品集》包含了培根最受广大读者欢迎的《随笔集》小说《新大西岛》科学探索著作《新工具论》等,内容涉及经济、宗教、爱情、政治、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方面,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其中《随笔集》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培根随笔集》的熏陶。对于今天的青年读者,读《随笔集》就像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因为《随笔集》里饱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目录 前言 随笔集 绪论 献书表 论真理 论死亡 论复仇 论困厄 论伪装与掩饰 论父母与子嗣 论结婚与独身 论嫉妒 论恋爱 论高位 论勇气 论善与性善 论贵族 论谋叛与变乱 论迷信 论游历 论王权 论进言 论幸运 论狡诈 论自谋 论革新 论迅速 论伪智 论友谊 论消费 论强国之道 论养生 论猜疑 论辞令 论殖民地 论财富 论预言 论野心 论宫剧与盛会 论人的天性 论习惯与教育 论幸运 论放债 论青年与老年 说美 论残疾人 说建筑 说园林 论交涉 论从者与友人 论律师 论读书 论党派 论礼仪 论称誉 论虚荣 论尊荣与名誉 论司法 论怒气 论变易兴亡 论谣言 随笔集 序言 第一卷 第二卷 新大西岛 培根大事年表 培根其他主要作品简介 试读章节 论死亡 成人怕死与儿童害怕走进黑暗的地方的原因非常类似;儿童自然而然的恐惧会因故事而增加,成人对于死亡的恐惧也是如此。当然,静观死亡,以之为罪孽的终结,是通往另一世界的必经之路,是虔诚而且合乎宗教教义的:但是恐惧死亡,认为这是我们对自然应作出的贡献,则是愚弱的。 然而在宗教的沉思当中,有时也混杂着虚妄与迷信。在某种苦行僧的自诫书当中,你可以看到一种言辞,说是一个人应当仔细思量,假如他的指尖被压或被砍伤,其痛苦是怎样的;由此再想到那使人全身腐烂溃灭的死亡,其痛苦更应当是怎样的。实则有多次死亡的经历比肢体受刑的痛苦还要轻:因为人体当中最攸关生死的器官并不是感觉最敏锐的器官。以智者和普通人的双重身份表达意见的塞涅卡说得非常好:“与死亡俱来的一切,比死亡更加骇人。”呻吟与痉挛,大变的容颜,朋友哭泣,丧服及葬仪,诸如此类,都显露着死亡的可怕。 值得注意的是人心当中的各种情愫,无论多么脆弱,没有一种是无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的;既然一个人身旁有如此众多的方法与助力都能打败死亡,可见死亡不算是非常可怕的敌人。复仇之心胜过了死亡;爱恋之心蔑视死亡:荣誉之心希冀死亡;忧伤之心奔赴死亡;恐怖之心期待死亡;不仅如此,我们在书中还读到奥托大帝①临死之时的哀怜之心(感情当中最温柔的部分)使得许多臣下也随之赴死,他们的死是为了对他们的君主的同情,并且要成为最忠心的臣子。 此外,塞涅卡还加上了苛求与厌倦两事。他说:“试想你做同样的事已经有多久的时间!不只是勇者与贫困者想死,即使是厌倦无聊者也想要死亡。”一个人虽然既不勇敢,也不贫穷,然而由于厌倦总是做同样的事,也是会去寻死的。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死亡来临时,豪杰之土心理所出现的改变是如何得微小,因为这些人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刹那,其心理仍旧依然故我。奥古斯都大帝临死时还在称赞他的皇后:“永别了,里维亚,请你终身不要忘记我们婚后生活的那段时光。”提比留斯③到临终前依旧在掩饰自己的病情,正如史家塔西佗所说:“提比留斯的身体日渐衰弱,但他的思维始终非常敏捷。”维斯帕先临死时还在讲笑话;他坐在一个凳子上说:“我想我正在变为神灵。”加尔巴临死时说出豪言壮语:“砍吧!假如这的确是有益于罗马人民。”一边说着,一边从容引颈就戮。 塞纳留斯死得相当爽快,依旧不忘工作,他说:“假如还有什么我应当去做的事,快点来吧。”诸如此类。那些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将死的价值拾得太高了,并且由于他们对死亡准备过甚,于是使死在很多人看起来显得更为可怕。“他把生命的终结算作是自然的恩惠之一。”说这句话的人是看得非常明白的。死与生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也许对一个婴儿来说,生与死是一样痛苦的。在某种热烈的行为当中,死了的人有如在血液正热的时候受伤的人一样,当时是感觉不到痛楚的;所以一个坚定的、向善的心是可以免除死亡痛苦的。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请你相信,最甜美的歌就是在一个人已经达到了某种有价值的目的与希望后所吟唱的“如今请你让你的仆人离去”。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打开了名誉之门,熄灭掉妒忌之心,“生时受人妒羡的人在死后将会受人爱戴。”P19-21 序言 启蒙者与领航者 为你打开新世界之门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散文家、哲学家,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是中世纪末期的重要启蒙者之一,也是为新时代鸣锣开道的重要领航人。 培根出身贵族家庭,但一生颇多磨难,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帮助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而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实的,而不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他勇于突破当时沉重的思想束缚,打破所谓权威的既有结论,努力进行试验,敢于提出新的论断。尽管他的一些论断由于时代的局限,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并不正确,但他的那种治学精神,却是今天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这句名言在人们的学生时代就已经耳熟能详,这句看似非常简单的话语其实有着非常深刻的时代背景,在中世纪末期思想被严重禁锢,科学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的大背景下,培根勇于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出以实验与小心求证的方式,对自然界的事物与客观规律进行严谨而全面的验证与论证,将科学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就是打破传统观念束缚,走向科学发展新时代的宣言,是思想解放先驱者弗朗西斯·培根的重要治学纲领。 培根一生著述颇丰,如今的人们最为熟悉的是培根的《随笔集》,也被称为《培根谈人生》,这本书字数不多,但却面面俱到,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诸多方面,几乎涵盖了人一生当中的所有主要方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阅尽沧桑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都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 《随笔集》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微言大义,不乏名篇警句,几百年来始终深受各国读者欢迎。读《随笔集》就像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随笔的每一篇文章都短小精悍,不追求抒情效果,不故意卖弄幽默风趣。所以读培根的随笔不是读小品文,也不像是与朋友娓娓谈心,倒像是在听哲人赐教,有高山仰止之感。 除了启迪后学,为无数人答疑解惑的《随笔集》,培根在哲学层面与科学进步方面也居功至伟。在哲学方面,他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方法,强调实验对认识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将培根称为“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是“整个实验科学的鼻祖”,这是对培根哲学特点的科学性的高度概括。培根认为,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的知识(认识)只能通过感性经验从客观外界获取。他说:“人是自然界的仆人与解释者,因此他所能做的及所能了解到的,就是他在事实上及思想上,对自然过程所经历及见识的那么多。”他认为,认识的真实性与存在的真实性是一致的,“这之间的差别不过是直接照射的光线与被反射的光线而已”,这是一种相当彻底的的唯物主义反映论。为什么人的认识必须要从经验开始呢?因为培根认为,外界的客观事物只有通过人的感官,才可以被人们所感知。 但培根并没有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他只是强调感官是人认识外界的一个必经的通道,并没有认为这种认识就是认识的全部。相反,他认为感官本身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他说:“断定感官为衡量万物的尺度,是极大的错误。”由此可见,培根确实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哲学家。培根认为蜜蜂采蜜,原料源自田间的花丛,蜜蜂采集到花粉后,必须要经过自己的精心加工制作,才可以酿造出最甜蜜可口的蜂蜜。人的认识也是一样,原料只能够通过感官从外界获得,但这还不等于已获得真正的知识,人还必须经过大脑,将这些从外界获得的材料,“加以改变与消化,最终保存在理智里”,这样才成为真正的知识。培根的这些科学与哲学思想,在他的重要著作《新工具论》中有着详细讲解。 尤其为后世所称道的是,培根非常重视科学实验对认识的影响。这和培根同样是一名科学家有着直接关系。他认为,实验和经验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事物,经验是自然形成的,而实验则是由人们有意识地进行控制的。人通过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往往可以得到依靠经验所无法得到的知识。这种思想对后世的实证哲学与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培根并不是一个死板的人,他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与政治抱负,这种特性也反映到了他的作品当中。人们往往熟悉托马斯·莫尔的著作《乌托邦》,它描述了一个理想中的国度。其实,培根也同样有着一部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度的著作——《新大西岛》,在这本未完成的著作中,他从全面改造人类知识的理想计划出发,提出了在“新大西岛”上,人们大力提倡科学,提出科学主宰社会的重要思想,在这个故事里,我们能更清晰地窥见培根的政治理想与治学思想之一斑。 培根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思想启蒙者与科学领航者,即便是在近500年后的今天,依旧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帮助我们的心灵与思想飞往更遥远的地方。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