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吾镇北、白晋路西,有一座大山名叫老爷山,因山上有一个老爷庙,故此得名。它与东面的磨盘垴两相对应,是长治以北唯一的险要地形。
尤其是磨盘垴,一层一层丈八高的梯田塄坎,从山下直达山顶,山顶主峰是一块约一亩地大小的平地。东面山腰有一个只有八九户人家的西洼村,敌暂46师师部就住在村里。阎锡山军占领磨盘垴后,迅速利用主峰东南侧的东瑙、王家渠和西南、东北的几处高地构筑外围据点工事,形成掎角之势;他们沿着梯田塄坎,挖掘了一条条堑壕和交通沟,一直修到山顶,组成了一道又一道防线;山顶平地上掘的壕沟,更是密如蛛网。西洼村和邻近村子里的民房,除师部指挥所占据外,其余门窗都被拆下来,盖在工事上。敌人自恃其机枪多、炮兵强,企图凭借山头阵地,据险固守,待机向长治增援。
从10月2日起,太行纵队第3支队就展开了大战磨盘垴战斗。部署是:13团、31团两个团由东南,决9团由东侧向敌进攻,配属3支队指挥的769团在南面作为预备队。
对老爷山和两山之间的高地关上村之敌,由太岳纵队等部队10月3日发起攻击。部署是:772团从西面,20团和士敏团从东面,配属我太岳纵队指挥的太行纵队第14团,从正面对固守之敌进行攻击。
10月2日晚,决9团即奉命由东北方向对磨盘垴主峰发起攻击。1营和3营担任突击,从左右两翼同时向磨盘垴发起攻击。在夜幕掩护下,以我之长,击敌之短,用近距离射击,白刃格斗与敌展开了近战夜战,迅速冲上山腰。敌人在我两头夹击下,伤亡惨重,纷纷溃退,半夜时分,主峰被我占领。敌人遭到这一沉重打击,惊慌异常,立即组织疯狂的反扑。至3日凌晨,我军共打退敌人二十多次反扑,由于弹药消耗殆尽,为保存有生力量,拂晓时,撤至山腰固守。
3日黄昏时分,决9团、31团和13团分别在东面和东南侧向磨盘垴进攻,与敌展开了争夺外围要地的战斗。战斗打响后,集中炮火向敌人阵地轰击,在密集炮火掩护下,部队靠手榴弹、刺刀等短兵武器,向敌人步步进逼,一直打到4日拂晓,占领了敌人外围的一些高地。白天巩固即得阵地,暂停进攻。
当日,太岳纵队对老爷山之敌的数次攻击,均未得手,进攻暂时受挫。
4日黄昏,第3支队又开始攻击。31团在中路向东垴攻击时,因道路狭窄,遭敌火力严密封锁。团长童园贵立即改变战术,正面佯攻,两翼迂回,攻克了东垴。在继续向上发展时,以小股兵力的迂回行动,截敌退路,夺占了王家渠侧后敌火力阵地,迫敌退缩于西洼村。左翼13团沿着山梁由西向北攻击,激战彻夜,突上紧邻磨盘垴南侧高地,经过一整天反复争夺,终于控制了这块直接成胁敌主峰阵地的高地。
决9团以2营为左翼,3营为右翼,攻击磨盘垴主峰。决定凭着手榴弹和刺刀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部队乘着手榴弹爆炸的浓烟碎片,打到天亮,2营已攻上了主峰。可是,敌人乘我立足未稳之际,就成营整连地向我连续反扑,阵地上敌我混在一起,我们的战士在敌群中来回厮杀,敌人的反扑一次又一次地被打退,但我伤亡也很大,3营营长牺牲,2营也只剩下六七十个人,干部只剩下两个排长,但敌人的反扑还在不断加强。为了避免在阵地上和敌人拼消耗,求得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上级命令撤离高地。
10月4日夜间,20团从老爷山东侧迂回到北侧,以突然行动抢占了两个小山粱,控制了北山水源,切断了老爷山守军与其北面主力的联系。敌74师饮食断绝,顿陷孤立。
P24-27
序
前言
一、针锋相对 寸土必争——记上党战役
二、战略初战——苏中七战七捷
三、东北战场 “七战七捷”——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四、陕北“三战三捷”——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
五、耍龙灯,歼灭蒋军王牌师——孟良崮战役全记录
六、激战清风店乘胜破石门——清风店和石家庄战役
七、大战辽西 破袭中长 围吉打援——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
八、大战豫东——开封、睢杞战役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后,追于解放区和人民武装力量的强大,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连续三次电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为抢夺抗日胜利果实,在电邀我谈判期间,于8月15日,授意阎锡山派兵向我上党地区进犯。我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打赢了抗战胜利后对国民党军作战的第一个大战役,加强了我方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并加速了我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
1946年6月26目,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抗击,全国解放战争揭开了帷幕。
国民党妄图在3到6个月内消灭人民解放军,战争初期的苏中战役就此打响。华中野战军为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集中19个团30000余人,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半个月的时间内,连续打了7仗。粟裕一兵多用,连续作战,以阵地守备与野战围歼互相协同配合为主线,通过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指挥,实现了连续“七战七捷”。解放军由此获得了战胜美式装备国民党军的宝贵经验,苏中战役也被称为战略侦察性质的战役。
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在兵力较弱、战场环境恶劣、群众发动不深入的情况下,经过3个月的作战,彻底粉碎了杜聿明3个月内解决东北民主联军、半年平定东北的妄想。林彪设计了“南打北拉”、“北打南拉”作战方略,“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巩固和扩大了南满根据地,改变了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并很快迎来了1947年夏季、秋季、冬季攻势的胜利,也为东北战场的战略决战——辽沈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7年春,国民党军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被迫改为向山东、延安重点进攻。我军以较小的兵力吸引和歼灭敌军大量主力部队,采取“蘑菇”战术营造战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西北野战兵团用不到两个月时间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作战胜利,被解放区军民称誉为陕北“三战三捷”,给胡宗南部以沉重打击,稳定了陕北战局。
1947年3月,蒋介石在向我陕北解放区发动进攻的同时,亲令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坐镇徐州,指挥部队重点进攻山东。华东野战军充分利用在解放区腹地作战的有利条件“耍龙灯”,用机动回旋的方法来调动迷惑敌人,连续四次同敌或接触或作战,并最终把其逼入“死角”—一孟良崮予以歼灭。这次战役打击了蒋介石当时最强大的主要进攻方向,打击了蒋介石最精锐的部队,配合了陕北及其他战场的胜利攻势'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胜利信心,由此我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1947年秋天,华北解放军发起的正太战役、大清河战役均不够理想,朱德总司令亲自帮助整顿后,即发动了清风店和石家庄战役。其中经过六天六夜激战攻克石家庄的战役,成为解放战争中“夺取大城市之创例”,为之后继续攻占敌大、中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作为敌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要点,石家庄的解放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从根本上改变了华北战场的形势。
1947年夏,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夏季攻势后,东北战局已经开始逆转,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发动了秋季攻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彻底粉碎了陈诚的机动防御计划,完成了本身肩负的作战任务,并迫使国民党军统帅部从关内战场上抽调5个师的兵力出援东北,有力地配合了晋察冀战场的作战。
杨晓明主编的《鏖战(1945-1948)》是一部人民解放军在1945—1948年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所进行的8场重大战役的实录,包含了上党战役、苏中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陕北三战三捷、孟良崮战役、清风店和石家庄战役、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豫东战争,通过生动精彩地讲述勾勒出了1945—1948年解放战争前期、中期“鏖战”的全景。
杨晓明主编的这本《鏖战(1945-1948)》选取了人民解放军在1945—1948年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所进行的8个经典战例,是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历史意义的代表性战役战斗。这些战役战斗,或集中优势兵力,或以少胜多;或以逸待劳,或长途奔袭;或运筹帷握,或决胜千里,无不体现出指挥者的胆大心细、神机妙算、英勇果敢。这些战役战斗,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座里程碑,见证着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它们仿佛在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发动领导武装起义,缔造人民军队的伟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