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能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生动的细节。
历史人物能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关键时刻的表现。
一个个历史细节告诉你,共产党为什么赢了?共产党是怎么赢的?
袁德金著的《决战(西北解放战争1945-1949)》以史实说话,披露大量难得一见的史料,文字晓畅,是国内不可多得的解放战争普及读物。
| 书名 | 决战(西北解放战争1945-1949)/解放战争系列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袁德金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能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生动的细节。 历史人物能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关键时刻的表现。 一个个历史细节告诉你,共产党为什么赢了?共产党是怎么赢的? 袁德金著的《决战(西北解放战争1945-1949)》以史实说话,披露大量难得一见的史料,文字晓畅,是国内不可多得的解放战争普及读物。 内容推荐 袁德金著的《决战(西北解放战争1945-1949)》讲述了人民解放军保卫延安,转战陕北,三战三捷;激战沙家店,宜川大捷;血战兰州城,挺进青海、宁夏、进军新疆等。在一场场战役和历史事件的描绘过程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毛泽东、彭德怀等一批我党领导人形象,国民党方面相关人物的特点也在事件进程中跃然纸上,十分具有可读性。 目录 第1章 和战之间 第2章 序战拉开 第3章 撤退延安 第4章 给胡宗南当头一棒 第5章 “中央决定在陕北不走” 第6章 再战羊马河 第7章 攻坚蟠龙镇 第8章 收复陇东、三边 第9章 小河会议前后 第10章 “打了这一仗,就过坳了” 第11章 分兵内外线 第12章 二攻榆林失利 第13章 新式整军 第14章 宜川大捷 第15章 毛泽东离开陕北 第16章 挺进西府,收复延安 第17章 鏖兵渭北 第18章 冬季攻势 第19章 春季攻势 第20章 解放西安 第21章 粉碎胡、马的联手反扑 第22章 “钳马打胡” 第23章 “钳胡打马” 第24章 血战兰州城 第25章 挺进青海、宁夏 第26章 打垮“秦岭防线” 第27章 和平解放新疆 第28章 进军新疆 第29章 清剿土匪 参考书目 西北解放战争各战略阶段国共双方序列表 试读章节 巨大牺牲换来的胜利——大反攻开始一蒋介石的无理命令——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提出——十万大军闯关东——《双十协定》的签订——马歇尔来到中国一国共两党恢复和谈——《停战协定》的签订——《整军方案》的签订——三人军事小组到延安——对和平形势的估计太乐观了——蒋介石作好了大打的准备 1945年8月,在陕北延安的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显得格外繁忙。 这一个月,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急骤的变化。 8月2日,美国下达了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命令。8月6日2时45分,美国携带原子弹的飞机从提尼安岛起飞,8时左右飞抵广岛上空,于8时15分扔下了第一颗原子弹。顷刻间,广岛几乎被夷为平地。三天后的10时8分,美国飞机又在长崎上空扔下了第二颗原子弹。日本上下一片惊慌。 8月5日,斯大林让莫洛托夫于当日接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交给了他苏联对日宣战的宣言,要佐藤通知日本政府。该宣言指出: 美、英、中三大强国今年7月26日关于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已被日本拒绝,因此日本政府要求苏联调解远东战争的建议已失去一切根据。鉴于日本拒绝投降,盟国建议苏联政府参加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这样使战争结束的时间更加接近,减少牺牲者的数目,并加速一般和平的最早恢复。苏联政府忠实于其对盟国的义务,接受了盟国的建议,并参加盟国今年7月26日的公告,……由于以上各点,苏联政府宣布:从明天即8月9日起,苏联将认为其本身已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8月9日零时,苏联军队对入侵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军发起了攻击。 苏联的宣战对日本犹如一个晴天霹雳,日本企图通过苏联的斡旋,在对日本有利一些的条件下结束战争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了。 8月10日,在日本裕仁天皇的授意下,日本政府向苏、美、英、中四国发出乞降照会。 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持久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达3 500万人以上,其中牺牲的就有2 000万余人,财产损失仅据当时的国民政府对官方的财产损失及战争消耗的统计,即达1 000亿美元以上。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抗日战争胜利了,中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欢乐景象,在陕北延安更是一片欢腾。卖水果的农民情不自禁地把成筐的红花果抛向天空,高喊着让人们吃“胜利果实”。夜晚,延安军民举行了盛大的火炬游行。山坡上,山沟里,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灯笼火把。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敲响了腰鼓,扭起了粗犷的陕北歌舞。 对于胜利的到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是早已预料并着手准备的。在苏联的中共党员知道苏联出兵东北的计划大约是在这一年的6月初。但由于与中共中央早已失去联系,这一情报一直无法传送到延安。 当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消息传来,在延安的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意外。还在5月7日,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就预料到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最后时刻将会到来。但是,对于来得如此之快的胜利,毛泽东没有预料到,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也没有预料到。此时,中共中央正在按照预定的部署,有条不紊地召开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此后又举行了中共中央七届一中全会,来自各地区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都还聚集在延安,没有来得及返回到各地。 从苏联军队正式向日本宣战,出兵中国东北起,急转直下的形势使延安的气氛由祥和一下转入了紧张。面对瞬息万变的形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开始忙开了。毛泽东干脆把办公室搬到了枣园的小礼堂,一面处理日常事务,一面接见各地来请示工作的负责人和军事将领。他不分昼夜,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办公桌是原来的一张乒乓球台子,中间摆着笔墨纸砚,别无他物。毛泽东饿了,就啃几口馅饼或面包充饥。小礼堂周围放着一圈长条靠背木椅,来自各地的干部就坐在那里等候毛泽东的指示。① P2-3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