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出你的爱
一大早,陈鹏便急匆匆地洗漱,用极短的时间换好衣服准备出门。刚好,被很早出去遛弯回来的父亲撞见。见到陈鹏如此心急火燎的样子,父亲问道:“上哪儿去?”陈鹏答道:“去使馆拿签证。”父亲问:“使馆在哪里呀?”陈鹏心急,自然没好气:“哎呀,我都和您老说过几百遍了,您也记不住。以后就别问啦,我这么大的人,还能走丢了?”
父亲一向脾气好,他听了陈鹏没耐心的答话也没有发火,反而说:“莫慌,你路上慢慢走啊,不要绊倒。”陈鹏心里默想:“可是在赶时间啊,真要慢慢走,早就迟到啦。难道大使馆还会敞开大门,等着我姗姗来迟?”在四川话里,“绊倒”意即摔跤。陈鹏对父亲的提醒觉得不可理解,好端端走在平坦的马路上,怎么会凭空“绊倒”?
“拜托,老爸,我已年近半百,三十年前就不是小孩子啦!”
前些日子,陈鹏从三亚坐飞机到北京。那天,三亚和北京气温悬殊,若不加两件衣服,不出一天时间,报纸上或许就会爆出“首都机场冻死一教授”的新闻了!于是,陈鹏只好在数百人的场合,硬着头皮开始套棉毛裤。等毛裤套上,陈鹏一抬头,看见乘客们居然走得一个不剩,所有的空姐都很有礼貌地站着,等着陈鹏一个人下飞机。做教授的陈鹏好面子,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提着行李穿过走道。一出来,看见上行滚梯值班的两位地勤要走,陈鹏怕她们关玄梯,就顺嘴吆喝:“稍等,还有个老头儿!”其中一名姑娘赶紧埋怨拉她走的另一个:“哎哟,你看,还有人呢!”然后满脸笑容、甜甜地冲着陈鹏喊:“谢谢您啦,是飞机里还有一位老先生吗?”陈鹏不禁哭笑不得:“姑娘,我就是那个老先生啊!”
可是,就是陈鹏这么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在父母眼中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陈鹏的父母从来不懂外语,也不是什么教授、博士,他们更没有走出国门,去逛过柏林、巴黎、马德里。他们只是跟万千父母一样,在祖国大地上生活了一辈子,眼界自然比教授陈鹏窄小很多。就连在他们看来颇为自豪的退休金,也和陈鹏的工资不能相提并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跟个子一起长起来的还有孩子们的经历和见闻。父母已不再是孩子赖以生存的靠山。恰恰相反,不论是从物质方面来说还是从精神方面来说,孩子倒经常是父母的靠山。
几个月前,陈鹏坐飞机到欧洲去,当时空姐正在给每位乘客派发花生米。陈鹏漫不经心地接过那一小袋花生米。当他把小袋子拿在手里,却忽然觉得内心深处有所触动,不禁令他忆起往事。早在三十年以前,对中国老百姓而言,坐飞机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几乎和现在人们买别墅一样。恰好这样的机会就出现在陈鹏的父亲身上。那次,陈鹏的父亲破例坐飞机出差,回来时兴高采烈地举着一小袋航空花生米对陈鹏说:“你看,我专门给你留的。”那袋花生米嚼在口中的滋味,陈鹏至今还记得。无论身在伦敦还是纽约,只要陈鹏闭上眼睛,眼前便会出现手里举着一小袋花生米、一脸兴奋的父亲。
于是陈鹏把花生米悄悄放进行李。这袋花生米跟着陈鹏“周游列国”之后,和陈鹏一起回了家。像父亲当年那样,陈鹏兴高采烈地举着袋子对父亲说:“你看,我专门给你带回来的。”父亲笑了,像小时候的陈鹏一样。
陈鹏上小学的时候,家里的生活还十分清贫,陈鹏一家人一个月至多只能吃到三次肉。一天早上,陈鹏照例去上学,父亲忽然悄悄塞给陈鹏两个鸡蛋,小声说:“乖,拿去吃。今天是你生日。”而在陈鹏的童年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过过生日,也从未见过父亲吃鸡蛋。
记忆中,每次吃饭,父亲都为陈鹏盛上满满的一大碗。作为亲眼见过饿殍的上一代人,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陈鹏的父母的生活也过得十分节约,家里总是放着一大堆空的瓶瓶罐罐。偶尔派上些用场,陈鹏的父母就得意地说:“看,不是用上了吗?扔掉的话你用什么?”他们节约的习惯,倒也真的让成家立业时的陈鹏受益匪浅。
有一天,陈鹏身体抱恙,吃饭有点少,可急坏了陈鹏的父亲。等到家人吃完饭,陈鹏忽然来了点胃口,说:“爸,我想吃醪糟蛋。”陈鹏的妻子听了准备起身去煮。父亲拦住她:“你不晓得他想吃啥样子的。”七十多岁的老父亲起身下厨。不多一会儿,颤巍巍地端出个大瓷碗来,小心翼翼地放到陈鹏面前。这碗加了很多白糖的醪糟蛋,陈鹏的父亲端了四十多年。醪糟蛋的甜不仅在于白糖,更在于父爱。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血浓于水。然而许多时候,孩子们羞于表达,也不知道怎么用行动证明。作为儿女的,应时刻谨记在心,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拥有父母毫无条件的、永不褪色的爱。
年轻的朋友们,赠出你的爱,让你的父母感受到温暖吧。没有亲情之爱,人生怎么会有幸福呢?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