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集合了民间艺术实地考察报告、民间艺术的整理与发扬,以及民间艺术家的挖掘和介绍的民间艺术随笔集;
在民间艺术濒于危亡的今天,对民间艺术的特点、历史地位、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中外民间艺术的比较进行宝贵的梳理,大声疾呼,发人深省。
在《梦底波涛》中,可以读到杨先让对其他同行者的提携,以及对民间艺术家的传扬,尤其是他写的《美洲札记》,不只介绍美洲的民间艺术,更重要的是与中国的民间艺术进行比较,借此阐明对研究中国自己的民间艺术应具有的态度和应站的高度。
| 书名 | 梦底波涛 |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 作者 | 杨先让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部集合了民间艺术实地考察报告、民间艺术的整理与发扬,以及民间艺术家的挖掘和介绍的民间艺术随笔集; 在民间艺术濒于危亡的今天,对民间艺术的特点、历史地位、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中外民间艺术的比较进行宝贵的梳理,大声疾呼,发人深省。 在《梦底波涛》中,可以读到杨先让对其他同行者的提携,以及对民间艺术家的传扬,尤其是他写的《美洲札记》,不只介绍美洲的民间艺术,更重要的是与中国的民间艺术进行比较,借此阐明对研究中国自己的民间艺术应具有的态度和应站的高度。 内容推荐 杨先让是先行者,这首先体现在他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梳理上。在20世纪80年代,“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他偶然进入了民间美术领域,从此便与民间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是在社会对中国民间文化尚没有清醒认识的时候,他用了四年的时间,前后十四次踏上了黄河沿岸考察民间艺术之旅。 在《梦底波涛》中,可以读到他对其他同行者的提携,以及对民间艺术家的传扬,尤其是他写的《美洲札记》,不只介绍美洲的民间艺术,更重要的是与中国的民间艺术进行比较,借此阐明对研究中国自己的民间艺术应具有的态度和应站的高度。 今天,在民间艺术逐渐凋零的时候,杨先让老师上个世纪80年代对人类艺术的起源及民间艺术所进行的梳理与探讨,是有极大启示意义的。 目录 作者的话 千里之行 黄河沿途民间艺术 黄河中游民间艺术考 民间美术系的创建 艺术上的觉悟 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位置 民间美术的演进与走向 黄河民间艺术考 传统木版年画 民间美术系与中国文化西来说 开始是逼上梁山,最后竟无怨无悔 与索罗斯三次会面 生殖崇拜的印证 龙与虎 韩国的美术及民间艺术 美洲札记 岩画——人类童年的印记 吕胜中,民间美术的导源者 可贵者胆 树村兄的悲哀 《壬申年》猴票 库淑兰的艺术 剪花娘子永存人间 我的一份敬意 “箱底画”与“避火” 少见多怪 滦州皮影 潍坊年画 民间美术的迷恋者 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新绛剪纸 天津北郊农民画 陇原上的乡土艺术 重访新绛县福胜寺 同情与支持 民俗艺术与远古神话 《黄河十四走》背后的一些事儿 可爱的吴美云 附录 杨先让艺术简历 试读章节 以上所述也是中国民间艺术面临的现实。几千年来民间艺术从未被重视和认识,当它接近消失之时,人们才意识到将其推动之可贵。当年鲁迅、闻一多、郭沫若、钟敬文等学者的研究与启示,并没有引起众人的重视,后来延安时对民间美术的学习研究也尚浅显。是改革与开放的冲击,才使人们的头脑震惊了,顾前思后,对比中西文化之后,才恍然觉醒,紧迫感和觉悟性加强了。 近几年在与西方的交流中,友好人士善意提醒:“千万看清我们的教训:一心搞工业建设,待回头来时民间文化己被淘汰得无影无踪了。”目前西方人对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的热衷,西方艺术家从其他民族的民间艺术那里获得的启发,进而产生令人刮目的创造。西方人在自己本土上悔已找不到的东西,便将触角伸向他国去寻觅。所有这些现象都促使我们认真地思考。 回首看自己,才发现“金饭碗”就在自己的国土上,并且有失去的危险,因而产生不同于以往的群体对民间艺术的觉醒与发奋。 虽然目前对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造型、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完善而健全地理出头绪,但面对民间美术即将消失的现实,引导与实践必然带着极大的使命感与紧迫感。民间美术作为一个专业进入美术院校,当前还不被多数人理解,阻力与困难也可想而知,但是这又确是中国民族文化在改革与开放形势下发展的必然。况且从世界范围看,也只有中国具备民间美术的优势,可以建立民间美术教学专业:系)。历史将证实这一新事物的创举的正确性。 民间美术作为一个专业(系)登人中国美术的最高学府,那么中国的传统民间美术,即劳动妇女为主的艺术,也称为伴随民俗节令而出现的“即逝艺术”,其本身有没有自己的艺术造型规律?如果没有,那将是徒劳的。 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国艺术的本源,宫廷、宗教、文人艺术都是由它发展而成的。后来的皮影、民瓷画、木版画又是以民间美术为主,吸收宫廷、宗教、文人艺术而派生的。陈洪绶的线描,石涛、八大山人和齐白石的大写意,林风眠的水墨与西画合璧,古元的木刻,都是不同程度地吸收民间美术的气质、题材,民瓷绘画及年画剪纸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西方艺术家布鲁盖尔、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卢梭等,也都是吸收民间艺术而名噪于世的。这些中西名家对民间艺术的有限吸收的启示,雄辩地说明民间艺术的含量是丰厚的,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因此,为什么不可以主要从学习研究民间美术规律入手,兼吸收中西绘画艺术,从而产生中国民族民间新的美术品种呢? 历来以“学而优则仕”所形成的“人上人’的文化,必然不会公正地对待下层劳动者的文化。宫廷艺术的儒家意志、宗教艺术的道释支柱、文人艺术的禅宗根据都使各自走向自己的高度。民间艺术始终沿着中国原有的古老哲学,从先民的生殖崇拜、阴阳五行发展变异至今,它像中国历史上的天文、历法、兵法、医学的哲学观念一样区别于西方的逻辑推理哲学观而自成体系。P6-7 序言 2004年,离国一晃十一个年头了,思念故土是免不了的。将所思所想写出来发表于报刊,是一种精神上的调剂。文章都是几十年来自己在国内外所经历的人与事,又都是有感而发的,集之成册作为我的第三本文集,也是个纪念。 前年写完了一本《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出版了,反应尚可,好像我是个善于驾驭文字的人似的。其实不然,那只不过是我的一股热情而已。刚仙逝的百岁老人顾毓绣教授对我说的话很对:“美术家以作画为主,写文章不值得。”因为我已进入古稀之年,集中精力作画的日子不会多了,弄文酌辞始终不是我的本行。 现在把这些文章重新编排,又加入一些新写的文章,编辑出版,永玉为其命名为《梦底波涛》。又几个年头过去了,感触良多。 书评(媒体评论) 《黄河十四走》点明了研究民间艺术的一个方向、一个方法。是一个铁打的、无限远大的可能性。 不是你杨先让自己说,是我说,他把近百年来张光宇、张正宇、张仃、郁风、廖冰兄这些前辈老大哥为中国民间美术实践、奋斗、呼号,由于力薄势单成不了气候的凄楚处境,变成无限广阔的灿烂局面。你真正像一句人们常挂在口头的套话:“开辟了一条宽阔的道路!”在你头顶上是一个荣耀的光环。 《黄河十四走》这一走,就好像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传统建筑的那一走,罗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叶恭绰龙门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黄永玉 十多年后我从纽约回北京探看,在三联书店买到了先让老师苦心编撰的图文巨著《黄河十四走》,一看之下,诚如黄永玉先生看到此书的感慨一样:“震傻了。”我不知道近二十年是否还有更体面的同类专册问世,在我印象中,《黄河十四走》是90年代,也是此前半个世纪国中zui为周正而用心的民间艺术图文集,其内容和体裁,介于田野调查、文本分类、历史综述、美学阐发之间。如今市面上各种美术史豪华版画册泛滥成灾,可是仍然无法替代《黄河十四走》,不消说,每一页图文背后,都可见先让老师的雄心。 ——陈丹青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