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潘鸿生编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孩子需要沟通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多父母为了生计,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很少有人能抽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导致孩子普遍感到心里孤单并渴望得到父母的陪伴。对话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尽管有时话不投机,孩子表现出不耐烦,家长也不能因此而放弃。如果长时间不与孩子交流,孩子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所以,家长再忙也应该满足孩子的心愿,多关爱孩子,多陪孩子聊聊天、说说话,这样不仅可以弥补平时工作忙与孩子沟通少的遗憾,而且还能让孩子感到幸福。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筹备幼儿园的节日活动,王老师忙得不亦乐乎。

有一天晚上,王老师正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演出服装,儿子在旁边突然大声地说了一句:“妈妈,您每天怎么这么忙啊!”王老师停下手中的工作,笑着问道:“儿子,你为什么这么说?”

“您每天下班回家后,总是忙自己的事,也不和我说话。问您什么,您总是说‘等一会’,然后您就不理我了。您为什么这么忙啊?”儿子疑惑地问。

孩子的话让王老师感到自责,这些天,她全身心地投入幼儿园六一儿童节活动的准备工作,却忽略了自己的儿子,她忘了六一儿童节也是儿子的节日。

王老师忙向儿子道歉说:“对不起!儿子,妈妈这段时间太忙了,忽略你了,妈妈向你道歉。你和我说说,六一儿童节你有什么心愿?”

儿子噘着小嘴对王老师说:“妈妈,您想想吧。”

去游乐园、买玩具、吃大餐……这些活动和礼物都被儿子否定了。正在王老师挖空心思地想送什么礼物给儿子时,儿子却说:“妈妈,您陪我说说话吧。”

“不用了,你快睡吧,明天还要上学。”王老师以为儿子不想睡觉,只是找个借口玩会儿,“不许说话了。妈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你要早点睡觉。”

儿子委屈地说:“您以前不是说,如果我睡不着,就让我和您说话吗?”王老师的心顿时一颤。儿子顿了顿说:“妈妈,其实我想要的礼物,就是您陪我说说话。”

听了儿子的话,王老师的眼圈有些红了,她抱起儿子,亲了又亲,说:“好孩子,对不起!这几天,妈妈忙着幼儿园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安排,却忽略了对你的照顾,没有时间好好陪你。妈妈向你道歉。”

“没事的,妈妈。其实,我就是希望您能多陪我说说话,您讲讲您的故事,我讲讲我的故事。”儿子懂事地说。

“行,妈妈现在就陪你说说话。”听了妈妈的话后,儿子马上兴奋起来。

于是,王老师坐在儿子身边,描述着自己小时候是如何过六一儿童节的:“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过节和平时一样,没有玩具,也没有新衣服。每年六一儿童节,爸爸妈妈都会带着我去公园,我感觉很充实、很快乐。”

儿子马上又追问道:“妈妈,你们那时候都玩什么呢?”

王老师接着说:“我们那时,没有什么玩具,男孩一把木头手枪,女孩一个布娃娃,就算是心爱的玩具了。平时和小伙伴在房前屋后玩耍,跳皮筋、打沙包、打弹珠、抽陀螺……直到天黑大人叫着,才回家吃饭。”

儿子听到这里,无比向往地对王老师说:“妈妈,我也想要玩你们小时候的那些游戏!”

王老师说:“好,周末妈妈就和你一起玩。”带着期待,儿子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其实,孩子的愿望竟是如此简单,当父母费尽心思地想用各种物质来弥补自己工作繁忙带给孩子的缺失时,孩子却只是希望父母能多陪他们说说话。

P3-5

目录

第一章 打开心扉,在沟通中读懂孩子

 孩子需要沟通

 孩子需要被赏识

 孩子需要父母的倾听

 父母要学会适当地闭嘴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要打断孩子说话

 孩子渴望平等的交流

 学会与孩子协商

 听懂孩子的弦外之音

第二章 规范引导,消除孩子内心的阴影

 纠正孩子的忌妒心理

 教孩子学会分享

 淡化孩子的虚荣心

 克服孩子骄傲自大的心理

 让孩子与抑郁隔离,快乐地成长

 克服自卑,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解除孩子的猜疑心理

 不忽视孩子的任性妄为

 别再让孩子孤独

 改变孩子过于追求完美的性格

第三章 耐心培养,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教会孩子乐观处事

 培养孩子果断的性格

 教孩子宽以待人

 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让孩子扛起责任的大旗

 给孩子上一堂挫折教育课

 培养诚实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不让孩子成为情绪的俘虏

第四章 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烦恼

 孩子的上学恐惧症从何而来

 纠正孩子学习粗心的坏习惯

 好成绩需要好计划

 让孩子集中精力听课

 让孩子爱上学习

 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培养并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警惕孩子的考试焦虑症

 让孩子爱上阅读

第五章 关注行为,从生活细节上了解孩子

 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改掉孩子做事磨蹭的毛病

 帮孩子摆脱不讲卫生的坏习惯

 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

 培养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遵守公共秩序从小开始

 让孩子有节制地上网

 让孩子有节制地看电视

第六章 细心观察,解读孩子的青春疑惑

 调节孩子的逆反心理

 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尊重孩子的隐私

 调试孩子的早恋心理

 让孩子远离不健康内容

 调试孩子的追星心理

 让孩子远离烟酒

序言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凝聚着父母的心血。有时候,父母感觉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却适得其反。很多父母忍不住会问,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呢?

其实,不是孩子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而是父母不知道孩子的心理需要。行动上的抗拒源于心理上的抵触,即便家长软硬兼施,也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得不到孩子的真正认同,再好的理念、想法也没有用,花再多的钱,说再多的话也是白费。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换位思考,想想假如你是孩子,你会有什么心理,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上,才能够从根本上打开那扇沟通的门,让孩子接受你的教育。

父母总以为孩子不懂事,所以很多时候不去和他们讲道理,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其实,有心的父母会发现,当你的教育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就会听父母的。因此,当你觉得孩子不听话或者调皮任性到不可理喻的时候,你不妨静下心来思索片刻: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他们的这些行为?孩子的这些行为又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呢?

孩子的身体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心理成长也需要一个过程。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历程,依照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孩子。本书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表述方式,让家长更好地去理解——只有读懂孩子的心理,你才能在应对孩子的问题时游刃有余,才能更好地教育你的孩子。

内容推荐

作为父母,你是否觉得自己的爱越来越无力?是否觉得孩子越来越不懂事、不听话?是否觉得孩子根本不体谅你的劳累和爱他的心?

其实,你错了——

孩子行动上的抗衡来源于心理上的对峙。不是因为他们不懂你的苦口婆心,而是因为你不懂他们的心理需要。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小小的世界,他们需要被尊重、需要被保护,他们的每一个小举动、小表情,你都看懂了吗?你是否看到他们内心那份小小的骄傲?

孩子是父母未来的希望,而他们成长中的一点一滴都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如若父母不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那么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影响。只有读懂孩子,才能更好地去爱孩子!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你才能在应对孩子的问题时游刃有余,才能教育好你的孩子。

打开潘鸿生编著的《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一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编辑推荐

孩子的身体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心理成长也需要一个过程。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历程,依照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潘鸿生编著的《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表述方式,让家长更好地去理解——只有读懂孩子的心理,你才能在应对孩子的问题时游刃有余,才能更好地教育你的孩子。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