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兴的《乜汤温》是以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太阳节为背景的一部历史神话小说,在民间传说故事的基础上,借助国内外专家的壮学研究成果以及地方性史料、壮族原始宗教典籍及一些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复原了古代壮族年轻女子祭祀太阳的场面以及与此相关的血雨腥风。其中既涉及到对神性的普遍关照,也涉及到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并结合故事情节的展开,交叉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和现实主义手法,使其具有一定的魔幻主义色彩,且在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浓郁的语言叙述中精彩呈现。
| 书名 | 乜汤温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张邦兴 |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邦兴的《乜汤温》是以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太阳节为背景的一部历史神话小说,在民间传说故事的基础上,借助国内外专家的壮学研究成果以及地方性史料、壮族原始宗教典籍及一些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复原了古代壮族年轻女子祭祀太阳的场面以及与此相关的血雨腥风。其中既涉及到对神性的普遍关照,也涉及到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并结合故事情节的展开,交叉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和现实主义手法,使其具有一定的魔幻主义色彩,且在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浓郁的语言叙述中精彩呈现。 内容推荐 张邦兴的《乜汤温》讲述的是:天空和大地形成之前,虚空之中什么也没有。突然有一天,虚空中升起一团气,这阔气越滚越大,越裹越紧,最终爆裂为三片,一片往上升为天,一片平铺为地,一片下沉为水,因此才有了上界、中界和下界。大地生成以后,了无一物,空空如也。又一日,大地上开了一朵鲜艳的花,花蕊里跳出壮族女始祖乜六甲,与此同时,天地生成时因爆炸留下的一块石头里,也蹦出了壮族男始祖布洛陀和雷公、迪额及老虎。乜六甲和布洛陀造人烟、造万物,定规矩、定秩序,教会人们生存的本领,使得大地上一派欣欣向荣。人烟繁盛以后,三界之间互相惊扰,上界的雷公和下界的迪额不断制造事端,布洛陀因此带领人们把天撑高,把地钉牢。然而预想不到的是,天被撑高以后,人和万物赖以生存的天光照不到大地上了,人们只好自己造太阳来照大地、晒谷子。不曾想,太阳和月亮竟然在天上偷情,生下了若干子女,长大的卜一颗太阳不听劝告,天天跟着太阳到天上巡游,晒得大地直冒火烟,万物难以生存。汤谷村的迪海和易骆于是带领人们制造弓箭,射落了天上的十一颗太阳。剩下太阳的小女儿因为害怕和仇恨,便逃进东海海底躲藏,易骆找到东海边呼喊,她又躲到迪海的子宫里。因为易骆变成公鸡在东海叫太阳丽不见效果,身怀六甲的迪海只好自己上路去找太阳。她在路上产下了女儿汤温,并带着她一起寻访天边。她们母女历尽了千辛万苦,战胜了雷公、迪额和老虎的挑战,以为不到天边也差不多了,却意外地回到了出发地汤谷,十年辛苦一场空。回到汤谷以后的日子里,汤温见到了人们没有太阳的种种苦难,逐步消除了心中的恐惧和仇恨,在母亲决意再一次外出找太阳的时候,已经十二岁的汤温终于臼曝身份,并且愿意上天去为大地服务。可是,急于上天的太阳却没有飞升的翅膀,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乜汤温和村里的另外三名小姑娘,只得化作风凰送太阳上天。太阳一天以后,从东海赶回来的博汤温,因见不到日夜思念的妻子和未曾谋面的女儿而痛苦万分,便又重新化作一只大公鸡,天天准时叫太阳起床。从此,大地重获光明和温暖,万物复苏,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了感恩太阳,太阳的故乡——汤谷村的成年女子,年年农历二月初一都要祭祀太阳,并相沿成习,一直传到了今天。 目录 第一章 天地初开无日月 第一回 虚空之中一团气 越滚越大终爆裂 第二回 花蕊长成乜六甲 石核蹦出布洛陀 第三回 男女始祖造万物 三界之主争高下 第四回 布洛陀负气出走 乜六甲迎风受孕 第五回 费尽周折造成人 辣椒杨桃定男女 第六回 乜皇博皇定秩序 天地万物称公母 第七回 三番五次找谷种 狗偷种子功劳大 第八回 雷公发威劈大树 博皇率众寻火种 第九回 制造工具创百业 缝衣制裤遮羞丑 第十回 建干栏人类下山 梦美景寻找汤谷 第二章 迪海易骆造太阳 第十一回 三界太近互惊扰 吵吵嚷嚷闹不休 第十二回 博皇独木撑苍天 人铸铜钉固大地 第十三回 天地之间黑沉沉 世间万物难生长 第十四回 迪海易骆找材料 绞尽脑汁造太阳 第十五回 五造太阳不成功 甩到天上变月亮 第十六回 六造太阳成功了 照得大地暖洋洋 第十七回 太阳月亮勤值守 往往复复生寂寞 第十八回 太阳月亮忙偷欢 生下星星藏银河 第十九回 狠心太阳吃儿女 无奈月亮暗落泪 第二十回 太阳月亮终分手 母亲带儿逃深天 第三章 易骆迪海射太阳 第二十一回 月亮吐血育后代 幸存儿女渐长威 第二十二回 儿女长大返天幕 替父值守轮流游 第二十三回 众多太阳齐巡天 大地热得直冒妪 第二十四回 迪海易骆战太阳 擒得太阳囚大海 第二十五回 太阳煮沸东海水 迪额毁约放囚徒 第二十六回 太阳继续烤大地 人们商量射太阳 第二十七回 迪海易骆制竹箭 老牛舍身捐脚筋 第二十八回 一射太阳不成功 众人重新造弓箭 第二十九回 二射太阳成功了 神箭穿空太阳落 第三十回 太阳孤女逃东海 深藏海底不露头 第四章 迪海易骆找太阳 第三十一回 易骆栽花花不发 迪海堵水水连波 第三十二回 易骆徒步上昆仑 迪海掏心照路程 第三十三回 雄鸡受命嘁太阳 太阳惊恐换地方 第三十四回 迪海意外怀身孕 易骆别妻再出发 第三十五回 众人争相找太阳 有孕少妇独上路 第三十六回 迪海途中产女婴 破裤包儿泪涟涟 第三十七回 汤温母女遇老虎 危急之下儿救母 第三十八回 乜汤温恶战迪额 昏死海底再获救 第三十九回 雷公截杀乜汤温 女儿设计败恶贼 第四十回 意外回到出发地 十年辛苦无结果 第五章 众人虔诚请太阳 第四十一回 乜汤温失声痛哭 众乡亲都来安慰 第四十二回 人们生活无信心 汤温心里起波澜 第四十三回 女童相约打宁磨 预卜男友在哪方 第四十四回 众乡亲搬离家园 乜汤温羞惭难当 第四十五回 阿乜再议找太阳 众人纷纷出主意 第四十六回 昆仑仙人去东海 公鸡兀自叫不停 第四十七回 辛苦两年有收成 汤温母女收庄稼 第四十八回 汤温反对找太阳 阿乜不解且伤心 第四十九回 乜汤温决定启程 小太阳自曝身份 第五十回 太阳赌气上树住 众人虔诚请汤温 第六章 阿乜化鸟送太阳 第五十一回 汤温急切要升天 怎奈太阳无翅膀 第五十二回 慈母化鸟驮汤温 小伴同意送太阳 第五十三回 太阳升空受刁难 几经周折才到位 第五十四回 太阳当空照乾坤 易骆乘筏离东海 第五十五回 博汤温思念妻女 好朋友乱点鸳鸯 第五十六回 博汤温再变公鸡 汤谷村感恩太阳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回 虚空之中一团气 越滚越大终爆裂 天空和大地形成之前,虚空之中一派混沌,迷蒙幽暗中什么东西也没有,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虚空之中升腾起三股气。 这三股气,升腾于时间和空间初始的原点上,一股为蓝色,一股为黄色,一股为黑色。它们从升腾而起的那一刻起,就互相纠缠着,从肉眼看不到的地方相扶相携而来,越缠越紧,越裹越大,越升越高,在不住地旋转中滚动,在不断地滚动中升腾。 这样的升腾、缠绕、滚动,持续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它们在持续的升腾、缠绕、滚动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圆形的球体。这个球体,像一个鸡蛋又不像一个鸡蛋,因为这个“蛋”的里面有三个蛋“黄”,一个蛋黄偏蓝,一个蛋黄偏黄,再一个蛋黄偏黑,如果要严格区分,应该分别叫它们“蛋蓝”、“蛋黄”和“蛋黑”。 这个巨大无比的球体就这样在虚空中滚动着,不休不止,“隆隆”有声。 后来,虚空中也不知从哪里来了一只牛屎壳郎,在球体的后下方不知疲倦地拱动着这个球,使它越转越快,越缠越紧,越裹越圆,越滚越实。 再后来,虚空中又飞来了一只螟蛉子,它见牛屎壳郎拱得十分卖力,便奇怪地问:“你是谁,咋个这么卖力地拱动这个球?” 牛屎壳郎本来早就看见从远处飞来的螟蛉子了,但它忙着干活,就没打算跟它打招呼,听到螟蛉子主动搭话,才停下自己嘴上的活计,回答道:“我也不晓得我是谁,但我晓得如果我不认真地拱动这个球,它里面的蛋‘黄’就会寡掉,就会死去。所以,我得一直拱动它,让它一刻也不停地翻滚、运动。你呢?你又是谁,飞来这里干哪样,莫不是也来跟我一起拱这个球的吧?” 螟蛉子:“我才没有闲工夫来和你拱这个球玩呢,你说你做的事多么无聊啊!我虽然也不晓得我是谁,但我晓得我是来钻这个球的壳的,我要把这个球钻通,让里面的蛋‘黄’进出来,赋予它们全新的存在意义。要不你也别干你那无聊的没有意思的事了,来帮帮我的忙,我们齐心合力来钻通这个球,咋个样?” 牛屎壳郎:“要说无聊你才无聊,好好的一个球你非要去钻通它干哪样?你还是别钻了,来跟我一起拱它吧。你看,拱着它不仅能够使它存活,而且还很好玩。来吧!” 螟蛉子:“我才不呢,才不跟你干那没有意思的事。” 牛屎壳郎:“那就算了,咱们还是各干各的吧,只是你钻你的孔,可别影响我拱动它哟!” 螟蛉子:“各干各的就各干各的,你拱你的球也别影响我钻孔哟!” 牛屎壳郎:“放心!偌大的虚空只有你和我,再有就是这个哪样也不晓得的球,哪里互相影响得到,你忙你的去吧,我要接着干活了。” 螟蛉子:“那好吧,那我去上边钻,你在下边拱,咱们各干各的互不相扰。” 牛屎壳郎:“去吧,去吧,你真哕唆!”说完,就自顾干自己的活去了。 螟蛉子见牛屎壳郎自顾干活去了,自己也无趣,就没有再说什么,只见它飞升而起,在球体前半部的上方找了一个适合用力的地方,开始用它尖尖的针状的嘴,在球的外壳上钻起孔来。 钻呀,钻呀,螟蛉子钻了成千上万年,它的针状的尖利的嘴在球壳上钻得“吱吱”有声,被它钻开的碎屑“唰唰”地掉落,状如后世地上出现的瀑布。但是,这对于那个巨大无比的球体,几乎就是毫发无伤。它成千上万年的努力,只在球体的壳上钻了一个白色的印子,又钻了成千上万年,那个白色的印子似乎也没有变深变大。可是,这只螟蛉子就是不放弃,依然不止不休地钻着。 终于,在它的不懈努力下,那个白色的印子变得深一点了,又深一点了;变得大了一点,又大了一点…… 牛屎壳郎依然不知疲倦地拱着球体向前运动,似乎是要一直走向不知所终的时间的尽头,似乎是要一直走向没有尽头的空间的纵深。 螟蛉子依然无休无止地钻着,似乎是在做一件永远也做不成的事。但是,为了实现这个遥远得几乎无法想象的目标,它却把自己的信心当做希望。它为自己的信心活着,也为自己的信心持之以恒地工作着。 P3-5 序言 梦想·希望·未来(自序) 神话是什么,神话就是人类童年的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探索和奋斗的动力,没有探索和奋斗的过程,自然就没有希望的未来,这对于任何民族都是一样的。 神话是人类祖先特有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民俗学上是指关于人类和世界变迁的神圣故事,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神话是“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思想高度都还处在童年的阶段,不可能科学地认识自己周围的事物,以及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原始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有超然物外的神灵在主宰。于是,他们就用想象和借助想象,把一切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和人格化,一方面作为神的奴仆去奉祀神;另一方面又在劳动和生活当中,以自然探索者和征服者的姿态,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要求、理想和愿望,创造了许多神话。这些神话虽然是幻想和虚构的产物,但却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它和原始宗教一样,都是人类童年时代的生活、思想和信仰的反映。 从广义上说,神话可以指任何古老传说,是一个民族用故事形式表达出来的意识形态。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做出解释,远古的人们企图借助幻想征服自然,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许多民族的原始社会的历史,都是从神话故事开头的,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狩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先民谋求生存发展的一些足迹。 一般来讲,神话必须具有几个条件:一是叙述人类原始时代或人类演化初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二是承传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三是由远古族群集体创造并且流传下来。和神话相近的概念,还有传说和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传承民间故事的人也不把它们当成真实、神圣的。传说则一般被当做真实的,传说中的世界和现在的世界几乎一样。神话与传说一个偏重于人神起源,万物初始的来历,一个偏重于世界来源及英雄故事。 神话又是民族性的反映,各国的神话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了各个民族的特性。中国的古代神话自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性。从我国古代神话片段“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等所记述的事迹看,中华民族诚然是一个博大坚忍、自强不息、充满希望的民族。神话里的祖先们伟大的立人立己精神,值得后代子孙很好地学习和发扬。从这个层面上看,远古神话激发着人们的想象活力,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催生着人们的探索精神,规范着人们的现实行为,甚至影响着人们的未来追求。 壮族远古神话都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因而不免带有变异性。但从作品的核心内容来看,仍然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壮民族的原始氏族生活。在远古时代,随着社会生活和人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周围的世界引起了壮族先民的关注和思索,诸如天地是怎样形成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为什么会出现不可捉摸的变幻;人类是怎么来的,物种又是怎么产生的……这些大自然的奥妙,都在壮族的远古神话中得到天真而奇妙的解释。在实际生活中,壮族先民多聚居于山区,山林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山林的产生、鸟兽与人的纠纷等等,也进入了壮族的古代神话。很显然,这完全是壮族先民根据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经验想象并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虽然对周围世界不理解,但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壮族远古神话所歌颂的,主要是壮族先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英雄业绩,表现的是他们希望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决心和信心。 千百年来,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汤谷村的壮族太阳女神神话,就是那里的人们用想象和借助想象,思考太阳、猜想太阳的产物。人类一诞生,太阳作为一种自然物体就与人类朝夕相处,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能够进行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以后,太阳对于人有了更加直接的利害关系,人们感觉到自己劳动成果的丰与歉,直接受到了太阳的制约。世代崇尚农耕的西畴壮族先民以为,太阳具有能使万物复苏、生长的超自然力量,太阳的光热变化,决定着他们生存繁衍的质量,是人类和地上万物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太阳还是他们认识时间、判断季节变化的主要依据。他们认为,太阳也像人一样,有灵魂、有感知,有喜怒哀乐、有性格脾气,因而把太阳人格化,形成了太阳有灵观念。太阳是他们最敬畏的自然界物体,也是他们精神世界里最为崇拜的对象,他们赞美太阳、歌颂太阳、感恩太阳,将其视为神而加以礼敬或祭祀。时至今日,汤谷村的壮族人还承传着完整的太阳祭祀仪式,承传着富有奇思妙想的《太阳古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都举办隆重的女子太阳节,而且因为他们传说中的太阳神为女性,祭祀太阳也只有村中的成年女子才有资格参加,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的唯一性。西畴“女子太阳山祭祀”,2014年11月11日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神话小说,是借助神话的表现形式或以神话为题材内容的小说,它起源于远古时代原始先民的口头创作,当时出现的大量“用想象或借助想象力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远古神话,实际上就是人类创作的神话小说。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灿若星辰,《封神榜》、《搜神记》、《镜花缘》、《西游记》、《聊斋志异》、《济公传》等等,都是影响深远的优秀之作,这些巨著无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并以其幻想之奇特闻名于世,历代长传不衰。 具备了题材唯一性优势的壮族长篇神话小说《乜汤温》,以西畴县汤谷村女子太阳崇拜神话为主要内容,参照世界五大太阳崇拜神话和中国壮族远古自然崇拜神话谱系,通过丰富想象,奇妙构思,在融入西畴美丽自然景观、独特民族风情的基础上,以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形式,用朴素传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生动感人、充满奇幻的故事。这个故事从天地初开无日月开始,到阿博变鸡唤太阳结束,讲述了古代壮族先民因为无太阳而造太阳,因为太阳炙烤大地而射太阳,因为太阳巧妙躲藏而找太阳,因为太阳升不了天而送太阳的离奇经历。这个故事情节起伏曲折,感情催人泪下,人物感人至深,尤其是对主人公真挚爱情的精彩描写和大量使用壮族民歌的诗性表达,让人读来荡气回肠。小说中除了浓墨重彩的神性塑造以外,还有对人性光辉的深入挖掘,热情讴歌了人的探索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人间大爱。透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到一个民族敢于梦想、勇于追求,百折不挠、历尽艰辛也要追随梦想,去实现美好未来的精神世界。 后记 对于写壮族长篇神话小说《乜汤温》,我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那还是2013年下半年,我刚刚完成了电视连续剧剧本《红棉红》的创作,正在准备动手写散文集《我家富宁》时,西畴县到任不久的县委书记玉荣突然找到我,说西畴有个好题材,汤谷村的壮族女子年年祭祀太阳女神,是母系氏族社会传承至今的活态文化,即便在世界范围内,这个题材都具有唯一性优势。西畴县也正在将该项目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倾力打造太阳文化,希望我能够在完成《我家富宁》的创作以后,转而考虑这个题材,拿出一个可以支撑西畴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文本。 说旬实在话,我对西畴县汤谷村的女子太阳节还是略知一二的,因为这个壮族小村离我的老家并不远。生我养我的故乡——广南县篆角乡布标村,就在流经汤谷的坝达河下游,我们两个村子之间,相隔不过三四十里路,两个村同属壮族的布侬支系,互相有许多亲戚,平时往来不断。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汤谷这个地方有太阳山,每年农历二月初一,都由全村女子与太阳过节,载歌载舞地送太阳升天。后来因为长期做宣传文化工作,我还曾经多次参加过汤谷村的女子太阳节。近几年,我在从事文学创作之余,还关注本民族文化,参与一些壮族文化研究,曾主编过《当代云南壮族简史》,查阅过不少地方史志和相关壮学专家的研究成果,又从何正庭、王明富的研究中看到了一些零星的关于西畴女子祭祀太阳的阐述。 然而即便如此,有关西畴女子太阳节的资料和记载还是太少太少,我所掌握的东西,其实就只有西畴县女子太阳节的一首古歌、汤谷村先民寻找太阳的一个神话故事和祭祀太阳的一套流程,全部整理下来,恐怕充其量就是两三千字的东西,无论是人物、故事,还是环境,作为小说创作的各种必需的要素,都所缺甚多,要想就此写成一个像样的东西还远远不够。为此,我决定自己做做这方面的功课,补一补这方面的知识,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感觉,受到一些启发。 于是,2014年元月份以后,我推掉了手里几乎所有的事情,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了几个月的书,涉猎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加帝国的太阳崇拜文化,重点研究了中国壮族的古代神话和文山州、西畴县的地方性史料、民间故事、壮族宗教典籍、神话传说,将壮族古代神话中的日月神话与国内各民族的日月神话作了认真比较,完成了论文《西畴县女子太阳节的文化基础和比较优势》,初步理出了一条写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拿出了壮族长篇神话小说《乜汤温》的写作提纲。4月初,我的写作提纲经有关领导和专家反复讨论后获得通过。 4月8日—6月9日,我除了正常上班时间以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都投入到了《乜汤温》的创作当中,几乎夜夜通宵地连续作战,终于完成了26万多字的初稿。此后,我强迫自己冷却,把这个初稿丢到一边,一心一意参加州里统一部署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直至7月中旬,才对文本进行第一次修改,尔后又接着进行了第二次修改。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8月20日,我才把近28万字的相对满意的文本传给了玉荣书记和西畴县的相关领导,算是对所交代任务的一个交代。此后,县和州的两个层面,又组织了对《乜汤温》的两次创作座谈会,与会的领导、壮学专家和文学界的朋友,对《乜汤温》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我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到2014年12月31日,历时整整一年的《乜汤温》的创作,终于有了一个相对满意的文本,送到了出版社编辑的手上。 《乜汤温》的创作,很有可能是中国壮族的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于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创作难度主要是我除了要调动一般小说创作的基本知识以外,还得借助大量国内外专家的壮学研究成果,要对我以前比较陌生的世界范围内的天地起源文化、日月崇拜文化等做比较系统的研究,还得对地方性史料、壮族原始宗教典籍及一些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进行认真的梳理,并非是单纯讲述一个故事那么简单。写作过程中既涉及对神性的普遍关照,也涉及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并得结合故事情节的展开,交叉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和现实主义手法,把两种看似很难相融的艺术手段,不留痕迹地糅合在一起,使其具有一定的魔幻主义色彩,且在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浓郁的语言叙述中精彩呈现,使大家最终读到的东西,既具备广泛意义的美感,又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感受到壮族文化和边地风光的魅力。 好在,这个过程并非是我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乜汤温》这部多多少少带有一定开创性意义,被一些壮学专家认为在壮学研究领域极有可能具有标志性作用的小说的创作,看似是我一个人的劳动,实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我的构思和整个创作过程中,北京、广西的壮学专家、作家黄凤显、李锦芳、黄桂秋、梁越等都给予了精心的指导,省州分管文化工作和关注壮学研究的领导戴光禄、王永奎、杨林兴、陆庆怀等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西畴县的玉书记、蒋县长、王主席、高部长、郭副县长更是直接参与了提纲的讨论,指导了文本的修改,西畴县文联的苏主席和其他兄弟姊妹,给予了密切配合,为我的采风和创作提供了热情周到的帮助,我们州文联的同事则对我的创作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我在这里还要特别说一说的是我的家人,他们在我的创作期间,放弃了节假日的休闲,调整了平常的生活节奏和秩序,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使我得以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做功课及构思和创作、修改当中,完成了预定的工作任务。在这部作品即将付梓之际,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谢谢你们了!所有支持我和关心《乜汤温》的人们! 书稿是诚惶诚恐地交出去了,但是我并不知道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评判。也许,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期待,期待读者诸君的批评指正,让我在您的不吝赐教和精心点拨中获得教益,以便今后给您奉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张邦兴 2014/12/31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