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钢铁抗战(中国野战炮兵史1900-1937)/指文抗战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霍安治//冯杰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霍安治、冯杰编著的《钢铁抗战》将从技术角度出发,一探抗战之前中国军队以日本为假想敌整建德式炮兵的历程。要谈炮兵,首先要从二十世纪之初使中国火炮工厂一夕落伍的合金钢革命谈起。没有合金钢,就没有新式火炮,这是抗战之前中国火炮自制最大的阻碍。

了解了钢铁的局限之后,接下来要谈到骡马的机动力,这是中国新式炮兵建军时第二个难解的问题。唯有细致分析合金钢与骡马机动力这两大问题,我们才能切实理解为什么从袁世凯到蒋介石,三十年之间中国火炮工业建设几乎一片空白的原因。所以本书虽然是谈抗战中国炮兵的历史,却不能不把时间往前推到清末民初的袁世凯年代,从袁大总统的炮兵之梦开始谈起。

内容推荐

进入20世纪过后,中国军队开始走向现代化改造的进程,在受到西方现代军事思想的影响后,中国军队试图为自己配备合适的远程火力,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促成了近现代野战炮兵部队的诞生。诞生之初,受国力之困,不但无法生产炮兵装备,在选择具体型号时也遇到众多困难,直到正式下定决心选定一国为参照创建为止,中国野战炮兵部队的发展才踏上了正轨。至1937年,中国野战炮兵部队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培训出合格的人才。霍安治、冯杰编著的《钢铁抗战》全面系统地讲述了1937年前,中国野战炮兵部队的发展历程。

目录

前言 血肉模糊的驮鞍

第一章 钢铁革命——“特种钢”与火炮大跃进

 第一节 致命的合金钢

 第二节 迟迟其行的新式钢铁厂

 第三节 独领风骚的德国炮兵

 第四节 以德为师——袁世凯的好眼力

 第五节 钢铁的界限——原地踏步的沪造“克”式山炮

 第六节 洋行建军

第二章 笨蛋,问题是机动!

 第一节 拱卫军的山炮大比试

 第二节 萧萧马鸣——中国炮兵无解难题

 第三节 斯科达“好为则”炮的警讯

 第四节 扭曲的“国产”火炮——奉军的炮兵狂想曲

第三章 中央军的幻想曲

 第一节 甩不掉的“有坂”炮

 第二节 新式炮兵第一炮——宋子文的糊涂采购案

 第三节 德式新炮兵的起步

 第四节 泥泞中的炮兵集团

 第五节 改造“三八”式野炮的抗日警讯

 第六节 陈仪之野望——1932年兵器制式会议

第四章 间接射击

 第一节 从“三点一线”到“遮蔽阵地”

 第二节 眼高手低的留日派

 第三节 蒋介石的德国顾问

 第四节 射、测、观、通、炮

 第五节 炮兵致胜的德械装备——“三十二年”式两用方向盘

 第六节 现代化炮兵的入场券

第五章 寻找万能炮——德式建军的卜福斯之梦

 第一节 新式野战炮兵的要求

 第二节 耀眼登场的卜福斯“加农炮”

 第三节 双炮管神教——画蛇添足的破坏力

 第四节 女武神之恋

 第五节 我爱卜福斯

 第六节 没有神马的国度

第六章 新炮新希望

 第一节 急如星火的卜福斯采购案

 第二节 炮兵第一旅——抠门的德式炮兵训练中心

 第三节 卸妆后的女武神

 第四节 鸡肋、鸡肋

 第五节 望穿秋水的兵工署

 第六节 永远的“克”式山炮

第七章 摩托化!

 第一节 机动“九〇”式野炮的启示

 第二节 从失败中学习——“维克斯”牵引车采购案

 第三节 炮兵机动新希望——“皮兴”式牵引车

 第四节 被误解的“莱茵”怪炮——三十二倍十五厘米重榴弹炮

 第五节 将摩托化进行到底——国造75毫米野炮与100毫米轻榴弹炮

 第六节 炮兵技术处

第八章 汤山炮兵学校——昂贵的模拟抗日战场

 第一节 嚣张的“炮兵学校专款”

 第二节 干炮兵就要学打炮!

 第三节 卜福斯与炮兵学校

 第四节 中国炮兵第一人

 第五节 德式炮兵的全盛时代

 第六节 失落的炮兵学校——密位对数表的秘密

第九章 让炮兵飞起来!——抗战炮兵的全胜之策

 第一节 不切实际的空中观测

 第二节 炮兵杀手声光测

 第三节 寻找侦测队

尾声 这是外国人掉的炮吗?

附录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二章笨蛋,问题是机动!

1919年,奉系军阀统帅张作霖斥巨资在沈阳建立东北三省兵工厂,谱写出北洋火炮建设史上最疯狂的一段狂想曲。

张作霖可谓是北洋军阀中最有钱的一位“土豪”,独掌东北关外的大权。当时的中国东北可谓是一片未经开启的处女地,在东北有开不完的肥沃荒地、招不完的刻苦移民、取不完的天然资源!于是东北农产富庶、商业旺盛、铁路海运交通便利,东北大豆与面粉外销全球,光是当时的统税收起来就不得了,奉天省(今辽宁省)的公债一度曾是国内债市上最炙手可热的抢手货;向日本银行借款也是有求必应。财源如此充沛,也就使当时的奉军能够创造建军的奇迹了!而土匪出身的大帅张作霖征起税来也绝不手软,他不但截留了东三省所有的税收,横征暴敛,还滥发奉票奉洋,以漫无节制的通货膨涨疯狂透支。于是,奉军的建设完全没有财政顾虑,与关内捉襟见肘的军事建设截然不同。光是一个东三省兵工厂,在1925年一年的经费居然就高达大洋2300万元。

2300万大洋是个什么概念呢?

在袁世凯当政时期,国家财政勉强维持稳定的1916年,全中国中央与地方军费预算合计为1亿4225万2713元。如果单算北京陆军部直接拨款的北洋军来说,不算由各省自己由省税掏出的地方军费,则中央的军费大约为5300余万元。换言之,一个东三省兵工厂的经费,就能养活半个北洋军。

2300万元也相当于1925年东北三省的全部岁入。在此之外,还有维持庞大奉军的1800万元沉重军费,以及张大帅个人私用的“机密杂费”1000万元。真正的行政经费不到500万元。于是,富庶的东北三省在军费压力下陷入严重的人不敷出困境,而远超出岁入的开支,只能以滥发奉票的通货膨涨来解决。这种花钱法,才真的是叫做穷兵黩武!

东北三省老百姓的水深火热,换来张家父子两代奉军以及后来的东北军疯狂发展的军事奇迹。既然不缺钱,东三省兵工厂的造炮机器就能够以最浪费、最疯狂的排场盛大开工,尽情发挥起“洋行建军”的创意。当时中国没有合格的钢铁厂,炼不出合金钢,沈阳兵工厂就向洋行购买钻好内膛的炮管钢胚与合金炮件,运回奉天(今沈阳)自行加工组装。虽然只是加工组装,但是规模之浩大,足以使当时全球军火商傻眼。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之后,张作霖委派韩麟春出任东三省兵工厂总办,投入巨资全面挖掘奉天兵工厂的生产实力。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韩麟春虽然没有造兵技术的显赫学历,却是可以自己设计步枪的兵工专家,气概非凡,创意十足。在上任之际,韩总办雄心勃勃地与日本人合作,大手笔地购买日本机器设备,按照日本制式火炮的规格,购买日本的火炮配件,揭开了民国炮兵史上最惊天动地的一幕。  奉军一向缺乏火炮。于是,韩麟春从头做起,他大量向日本人订购“三八”式75毫米野炮与“四一”式75毫米山炮的配件,一口气组装出108门“奉造十三年式75公厘31倍野炮”与72门“奉造十四年式75公厘18倍山炮”。奉军当时正在改变军制,废师改旅,近两百门山野炮足以一举装备五个新制步兵旅的旅属炮兵营,堪称毕其功于一役的炮兵建军壮举。

能一举装备五个步兵旅的山野炮,还不是韩麟春给日本人最大的组装件订单。由少帅张学良主持的东北陆军整理处决定在每个步兵团装备一个平射炮连,使奉军成为中国第一支全面装备步兵炮的劲旅。于是,韩麟春的下一个订单,就是370门日本刚在1922年推出的“十一年”式平射步兵炮,即为“奉造十四年式37毫米29倍平射炮”。这批平射炮足以一口气装备60个步兵团,即20个步兵旅!P59-60

序言

1938年8月盛夏的一个傍晚,国民革命军炮兵第5团第1连在长途行军之后抵达平汉铁路上的繁华商埠——广水镇。炮5团是当时中华民国德式国军炮兵的骄傲,大名鼎鼎的“卜福斯”山炮团,堪称国军的瑰宝。在炮1连抵达广水之后,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上将亲自到驻地慰问。但是,炮1连在长途转进之后的惨状却让炮兵出身的孙上将大惊失色。

“卜福斯”炮兵的编制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拥有四门“卜福斯”山炮的炮兵连编制骡马104匹、官兵203名。一个炮兵连往往有一百多匹骡马随同出动,人喊马嘶、尘土飞扬,火炮弹药加上行李纵列绵延长达半公里,是战场上最壮观的景象。然而,孙上将并没有见到军容雄壮的骡马纵列,大路上只有数以千计衣衫褴褛的士兵与民夫,精疲力竭地挑着扁担、拉着板车、步履蹒跚挣扎前行。炮1连的所有武器装备,甚至连德国进口的骡马驮鞍,都扛在民夫肩上!

骡马到哪里去了?

孙将军也许会记起三个月之前,炮1连在台儿庄配属给第2集团军时的雄壮军容。那时,炮1连刚下火车,兵强马壮,运力充足。然而,此时炮1连的行军纵队里却见不到几匹骡马。在孙将军的追问下,炮1连负责马匹管理的饲养中士含着泪水,让驭兵拉出连上几匹仅存的骡马。

孙将军震惊了,原本在徐州下火车时膘肥毛亮的大骡子已经瘦弱不堪,在烈日下摇晃地喘着粗气。驭兵们挥手赶开覆满马背的万千苍蝇,露出血肉模糊的背脊。化脓破溃的疮口散发着恶臭,这是最严重的鞍伤。

孙总司令勃然大怒。骡马是炮兵的伙伴,没有骡马,炮兵就打不了仗。老炮兵最见不得虐待骡马的暴行!他立即把连长叫来责问,然而连长悲愤的报告,则使孙总司令震惊不已。“卜福斯”拆解炮件的每件净重都在100公斤以上。然而,中国本地最壮实的驮骡,只能扛得了85公斤重的炮件。所以,中国军队的“卜福斯”山炮一旦只依靠自己本身的骡马机动作战,骡马必然沿途累死,因此大名鼎鼎的“卜福斯”山炮竟然根本不能离开铁路!

而在徐州会战中,数十万中国军队的突围基本都是依靠步行,炮1连从台儿庄经永城,信阳撤退到广水,前后三个月,700公里的漫漫征程,炮1连连长已经用尽了一切方法。骡马倒下,就命令士兵人力拖炮;士兵倒下,就派负责警卫的士兵沿途去抓保甲长,一站一站强征民夫,用扁担挑起器材,用独轮车推起炮件,用绳索拉起半驮载状态的炮架。在民夫的血泪中,1800斤的“卜福斯”一步步在盛夏的泥泞路上挣扎前行……四门“卜福斯”山炮能完整无缺挺到广水,已经是奇迹了!

换言之,战前中国炮兵的骄傲,大名鼎鼎的“卜福斯”山炮,根本不能适应中国战场,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火炮!  孙连仲是从士兵干起的老炮兵。他懂炮兵,更爱炮兵。在这天晚上,孙连仲总司令越过重重上级,直接向身在重庆的蒋介石委员长报告了炮1连的惨状,以上将之尊为一个小小的炮兵连队向最高统帅请命,恳求委员长开恩特准炮1连免除战备任务:

“配属本军炮兵指挥官李汝炯称,以所属第五团山炮第1连所用骡马,自经鲁南转进,长途驮载,十九鞍伤甚重,瘦弱不堪。即鞍具亦需人力搬运。虽军政部能设法补充,自非旦夕间事,恳请即准免予参加作战,俾该连整训,以厚战力等情。属实,拟恳准予另行拨配,或拨给汽车六辆,以利运动。”

炮1连的遭遇,就是抗战年代中国野战炮兵的缩影。在中国抗战军兴之时,中国军队野战炮兵数量微小,新式火炮严重不足。即使是“卜福斯”山炮之类重金购买的新式火炮,也不能适应中国战场。于是,一部中国抗日战史,几乎成为没有野战炮兵的战史。

可是,当时的中国军队其实并不缺乏建立炮兵的途径。虽然在抗战爆发之前,国内尚未建立自制现代化火炮的工厂,但是对外采购火炮的来源却非常充足。在世界性经济大萧条的年代,来自中国的军火订单可是炙手可热的。从德国的克鲁伯、莱茵金属、法国的施耐德(Schneider)、英国的维克斯(Vickers)、意大利的安萨多(Ansaldo)到捷克的斯科达(Skoda),欧洲列强的火炮大厂争先恐后抢着要与国民政府做生意。他们不但出售火炮,也乐意出售火炮的设计资料与造炮设备。然而国民政府却始终没有干净利落地购买充足的火炮。

抗战前之所以没有筹购充足的火炮,财政便是一大原因。依照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陆军整理处的计算,采购外国火炮重新建立一个新式炮兵团的预算是法币450万元。陆军整理处的建军计划是每个师要编成一个师属炮兵团,以首批换装30个整理师的师属炮兵计算,总预算高达法币1亿3500万元。这笔经费是什么概念呢?在1935年,国民革命军全军的年度军费总预算是法币2亿9301万4600元。换言之,要一次购足30个师的师属炮兵新式火炮,经费高达全军年度总预算的一半。

所以,只靠对外采购火炮建立新炮兵并不现实。中国炮兵唯一的出路只能是通过自己设立工厂来生产火炮。然而国民政府自制火炮的设厂计划却是一拖再拖。兵工署早在1932年之《国防兵工五年建设计划》中,就已经提出建立新炮厂的详细方案与预算。到了德式炮兵建军达到高峰期的1933年,兵工署取得了德国原厂“卜福斯”山炮与三十二倍十五厘米重榴弹炮的仿造权与技术资料。在1934年的工作报告中,兵工署对设厂自产火炮的前景充满了自信:“二十三年度为兵工技术进行最猛烈之一年,各项图样样板,既有准备,将来国家财政宽裕,随时随地均可建设新兵器厂,从事制造也。”

但是,新炮厂的建设却一拖就是三年,一直拖到抗战全面爆发还没有定案。后人读史至此,不免要大惑不解。为什么中国军队在抗战前的炮兵整建如此缓慢无力?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军队找不到中国本土骡马拖得动驮得了的火炮。

数十年来,中国大陆与台湾两岸的学界之间谈论中国炮兵的书籍文章,不可谓不多。但是各方著作大多只能触及皮毛。作者们大多不懂炮兵,对炮兵也没有热爱之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经七十年,二战时期的德、法、英、美、日各国炮兵都已经得到历史定位,也被众人所熟知,而对中国炮兵抗战历史的相关著作,大多只能枯燥地传抄档案资料,浅薄地品评火炮性能,甚至以激昂动人的热血词藻来取代其技术性能的费力研究,开口“弹如雨下”,闭口“尽成焦土”。于是中国炮兵的抗日战史,至今仍是一片空白。今日的军事迷只能依靠荒腔走板的错误信息抒发对炮兵的热爱。

就拿“卜福斯”山炮来说,今日海峡两岸的军事迷对“卜福斯”山炮等名炮耳熟能详,网上随手一搜,各式各样热血沸腾的卓见宏论头头是道。但很少有人知道“卜福斯”山炮的重量其实完全超过国内骡马的驮力,根本不能适应中国战场,成为八十年前中国炮兵心头之痛。

现今,存于海峡两岸的炮兵史料是很丰富的,中国大陆的文史资料浩如烟海,中国台北的国史馆档案让老炮兵热血沸腾,还有大量的老炮兵回忆录与兵工史料,来自东瀛的日文书籍更是研究抗日炮兵最丰富的他山之石。有如此众多的资料,抗战期间浩壮的炮兵战史就有考察的基础。

笔者在资料上力求博观约取,但是博观约取只是个破题。因为炮兵是讲究技术的兵种,要谈炮兵,一定要进入炮兵的世界,要踏着一路马粪,扛起光学器材,从炮兵的基本战斗技能开始谈起!

本书将从技术角度出发,一探抗战之前中国军队以日本为假想敌整建德式炮兵的历程。要谈炮兵,首先要从二十世纪之初使中国火炮工厂一夕落伍的合金钢革命谈起。没有合金钢,就没有新式火炮,这是抗战之前中国火炮自制最大的阻碍。

了解了钢铁的局限之后,接下来要谈到骡马的机动力,这是中国新式炮兵建军时第二个难解的问题。唯有细致分析合金钢与骡马机动力这两大问题,我们才能切实理解为什么从袁世凯到蒋介石,三十年之间中国火炮工业建设几乎一片空白的原因。所以本书虽然是谈抗战中国炮兵的历史,却不能不把时间往前推到清末民初的袁世凯年代,从袁大总统的炮兵之梦开始谈起。

在了解火炮工业停滞不前的原因之后,我们要搁下国产自制新式火炮的追求,一探抗战之前中国德式炮兵建军的风貌。德式炮兵的成就并不是买了“卜福斯”山炮和150毫米sFH18重榴弹炮(即三十二倍十五厘米重榴弹炮)。买炮谁都会买,炮兵在作战中如何打仗才是真功夫。所以,我们要谈抗战前的炮兵建设,就要深谈德国顾问如何教会中国炮兵打现代化的炮战。所以,我们会从炮兵的五大战术技能:射(射击指挥)、测(测地)、观(观测)、通(通信)、炮(炮操)深入谈起。

在读完本书之后,读者们也许会不无惊讶地发现,大家耳熟能详的“卜福斯”山炮与sFH18重炮,只是德式炮兵的噱头而已。中国德式炮兵真正的抗战利器,是名不见经传的德造“三十二年”式两用方向盘、是“蔡司”剪形炮队镜、是不起眼的100米钢卷尺与测角板。没有钢卷尺测出基线画三角形测量出来的坐标图,没有测角板在坐标图上取出来的方向角高低角,sFH18只能是摆在博物馆里的废铁而已,哪能用来打日本人呢?

笔者不敢说本书的立论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现有的相关书籍文章,几乎没有从方向盘钢卷尺开始谈炮兵的,所以写一本从方向盘钢卷尺开始谈炮兵的书,真是非常孤单。笔者援笔立论时最忠诚可靠的良伴,是八十年前老炮兵熟读的《最新德式炮兵讲授录》,是详解“卜福斯”山炮炮操的《野战炮兵操典实施法》,是细论德式炮兵测地战技的《野战炮兵观测实施法》。除了八十年前的德式教材,几乎没有现成的研究成果可供参照比对。

凡事总要有一个起头。拙作只是一块砖头,笔者恭敬地将这块砖头扔出去,希望其中的诚意,能引得一块块美玉回来。让更多有志之士能从钢卷尺测角板出发,重视中国炮兵抗战奋斗的壮史,甚至进而能由技术角度,将至今仍在探索中的抗日战史重新审视。那么,这块多达25万字的砖头,就会是一块有意义的砖头。这是笔者所深切盼望的!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7: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