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辜鸿铭--像君子一样生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卓雅编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无论在古希腊,还是在当代中国,生活的中心问题永远是一样的:善与恶、爱与恨、动荡与稳定、幸福与责任、自由与安全,而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心灵与头脑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种方式来诠释和面对,他们提供了足以穿越时空的、生生不息的伟大智慧。

卓雅编写的《辜鸿铭--像君子一样生活》告诉你那些珠玑之文不仅关乎个人修养,还涉及世界文明、人类道德、各国战争与政治等宏大论题,不仅为一人如何存世作指导,更是为整个人类如何进步指明方向。

内容推荐

辜鸿铭是奇人,亦是怪人。在国外,他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文明和精神,受到西方各国学者、政要的尊敬;在国内,他穿长袍、留辫子,尖锐批判西方文明,屡遭同胞的嘲笑唾骂,甚至被称为“辜疯子”。而这一切,皆因其对近代中国欲步西方后尘的做法的超前判断尚不能被时人理解。如今,我们身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冲突的大环境中,感受着现代化带来的困惑,重新品味辜氏的文字,别有一番滋味。卓雅编写的《辜鸿铭--像君子一样生活》告诉你那些珠玑之文不仅关乎个人修养,还涉及世界文明、人类道德、各国战争与政治等宏大论题,不仅为一人如何存世作指导,更是为整个人类如何进步指明方向。

目录

一个特立独行的爱国者(代序)

第一章 门户开放下的中国与西洋

第二章 经济与道德

第三章 伦理与性情

第四章 文明的力量

第五章 贵族与君子的宗教

第六章 雅的学问和俗的智慧

第七章 家国之始,婚姻之约

第八章 战争之弊,教育之伤

试读章节

检验事物,择善固执

我觉得有一件事情必不可少,用一句政界的时髦词来说,就是“门户开放”的原则。这不是贸易和铁路的“门户开放”,而是知识和道德上的“门户开放”。毫无疑问,没有知识和道德上的“门户开放”,真正的开放是不可能的。这种“门户开放”原则,用圣保罗的话来讲,就是“检验一切事物,择善固执”。(《中国人的精神·清流传》)

开放,不是任由蜂拥而入、泥沙俱下。开放的一个原则。就是拣选。如《中庸》所谓:“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开放就是要知善,择善,走向至善。简而言之,不仅今日中国,而且今日世界所需要的,不是那么多“进步”和“改革”,而是“门户开放”和“开放”,不是那种政治上的或物质上的“门户开放”和“开放”,而是一种知识和道德意义上的开放。没有知识上的门户开放。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灵开放,而没有真正的心灵开放,也就不可能有进步。我已经给过圣保罗对“门户开放”的定义,下面,我再提供一个孔子关于“开放”的定义,孔子说:“在真正有教养的人们中间,是不存在种族之别的(有教无类)。”(《中国人的精神·清流传》)

关于“有教无类”,更加经典的解释是: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都应该受到教育。当然,这同样是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是更本质的包容、更全面的开放。正是通过有教无类,孔子终于开掘出中国人的精神资源,一种赞天地之化育的心灵能量。

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是指敞开大门——开放门户。最正确意义上的平等意味着“开放”(eXpansion),孔子说:“有教无类。”这就是“开放”的真正含义。自由、平等和最深刻意义上的“开放”——博爱,这就是基督教的内涵。或如中国人所说:一视同仁。(《中国人的精神·尊王篇》)

平等,不是天平上左右两边秤盘的完全相等。人类社会中,绝对意义上的平等是绝对不存在的。人的智力无法完全相等,人的地位无法完全相等,人的财富无法完全相等……对绝对平等的追求只会导致绝对不自由和绝对不平等。

与之相较,也许我们更应该追求开放。有教无类是教育的开放,交流互通是商业的开放,改革复兴是政治的开放。开放意味着不保守、不偏好、不呆板。开放身心,开放眼界,开放思想,才能平等。

我还说:“要想有效地对付现代欧洲文明的破坏势力,中国文入学士需要开放(expansion)。”……正如中国的文明或欧洲文明并非是真正完美无缺的文明一样。中国文人学士之所以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是因为他们没有此种认识。现代欧洲文明无论利弊如何,其伟大的价值与力量一说到这里,我希望能与那些认为我排外的外国朋友言归于好——就在于法国大革命以来。现代欧洲人民已经有力地抓住了这种开放观念,并且这种伟大的开放观念已经传到中国。(《中国人的精神·清流传》)

法国大革命真正伟大的自由思想是要求“门户开放”。表现在政治上,是向一切有才能的人敞开大门。(《中国人的精神·尊王篇》)

完美是一个永续的过程,没有开放和包容,这过程就只能趋向僵化和死亡。P4-7

序言

在近代中国,有这么一个人,生平喜欢痛骂外国人,反而因此被外国人所推崇。法国文豪罗曼·罗兰就说这个人在欧洲非常著名。英国知名学者鄂方智主教,认为这个人用英文所写的文章可以和维多利亚时代任何大文豪的作品相媲美。英国文豪毛姆来中国拜见此人,写了张纸条让人送过去,请他过来坐坐,他坚拒不去。毛姆不得已,亲来造访,他当面嘲笑这位英国大作家:“你们以为只消招招手,我们就得来?”并气愤地当着毛姆的面抨击西方人对中国的文化歧视:“你们凭什么理由说你们比我们好呢?你们的艺术和文字比我们的优美吗?我们的思想家不及你们的深奥吗?我们的文化不及你们的精巧,不及你们的繁复,不及你们的细微吗?呶,当你们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时候,我们已经是进化的人类了。你可晓得我们试过一个在世界的历史上是唯我独尊的实验?……”他还曾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演讲《中国人的精神》(汉译为《春秋大义》),中国人演讲历来没有售票的先例,他却要售票,而且票价高过“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听梅的京戏只要一元二角,听他的演讲却要两元,外国人对他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在近代中国,还是这个人,因自己的狂傲和偏执,在自己的祖国却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重视。他于民国时期在北京大学任教,当梳着清朝小辫的他走进课堂,学生们哄堂大笑。他却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这样一个传奇的人,就是可称为国学大师的辜鸿铭。

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号立诚,别号汉滨读易者、读易老人。闽华侨之子,其母为英人,生马来西亚槟榔屿。早年游学英德,获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遍游欧洲,通晓欧洲诸国历史与文学,返乡后始学国学,亦熟习。近30岁返国,入张之洞幕府,自称“一生四洋”一“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兼具东西方学术背景,实乃清末民初学贯中西的第一人。他多有参与当时重大外交活动,又被誉为清末民初五大外交家之一。辛亥革命后,任北大教授。后赴日本讲座,留日数年,归后病卒,年七十三。

辜鸿铭是奇人,亦是怪人。

原本深受西方现代教育、现代性思潮影响之人,最终服膺于中国圣贤经训,笃信孔孟之学。其人精通九国语言,学贯中西,机智聪敏,能言善辩。又特立独行、不畏权贵、坚持己见,决不曲学阿世,屡屡愤世忤人。其文亦庄亦谐、嬉笑怒骂,犀利妙语令人击节。所著多用英文,其人其书在西方名噪一时,受当时世界各国学者文人尊敬。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他有一颗火热的中国心,在自己的祖国却屡屡被自己的同胞和学生嘲笑唾骂,甚至被人径呼为“辜疯子”。之所以如此,皆因其对西方文明尖锐而深刻的批判不被时人所理解,也因其对皇权的维护与对民主的反对,更因其在清亡后仍留着辫子在北大讲学,偏执地对抗着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

辜鸿铭的当时之怪,在现在这个多元价值并举的时代看来,其实颇可理解。他在近代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中,以其自身学贯古今中西的独特禀赋,站在一种特殊的角度来审视风起云涌。他既有别于洋务派、国粹派,也不同于民初的东方文化派。他深知近代西方文明的弊端,却只能看着近代中国也正欲步其后尘。他热爱自己祖国的文明,却发现这文明渐渐被自己国人抛弃。他的可贵之处是超前地看到了社会发展中的困境和危机,可悲之处也正在于此:一个时代的超前者不被人理解,于是在行为上张狂,干脆做了外表上的落后者。

如今,他曾经积极反对的欧化弊端,成为现代人对现代化的反思;曾经热烈倡导的中国精神,就是被重新拾起的人类社会道德建设。百年前的思想,预言了当今许多事实。现在,仍处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与交流的社会环境,依然处在现代化带来的诱惑与折磨之中的我们,再来品味辜氏的激扬文字更别有一番滋味。

辜氏的著述多以外文写就,部分又以古代文言,本书就其著述进行了筛选,剔除了其极端保守的保皇思想,为裹脚、纳妾等旧中国陋俗申辩之语,竟发现其余无不是字字箴言的警世之语。这些珠玑之文,尤涉及世界文明与文化、人类道德与教育、各国战争与政治等宏大广博之论题,非为一人如何存世作指导,乃是为整个人类如何进步作指导。《左传》云,“不以一眚掩大德”.辜氏之大德,吾国人当深刻识之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7: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