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4卷)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4卷)》共收13篇传记。包括徐海东、陈少敏、黄爱、庞人铨、卓恺泽、杨石魂、黄学增、俞作豫、杨开慧、聂耳、祁天民、邹风平、刘型。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内容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4卷)》主要讲述了徐海东、陈少敏、黄爱、庞人铨、卓恺泽、杨石魂、黄学增、俞作豫、杨开慧、聂耳、祁天民、邹风平、刘型13位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平事迹。真实地记载了传主一生的功过,对每个传主在经历的事件、战争、会议中,展现复杂多样的人物性格进行了艺术创造,展现了他们波澜壮阔的人生和为党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怀。本书是一部生动的党史研究教材,无论对于研究党史还是教育后人都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目录

徐海东

陈少敏

黄 爱

庞人铨

卓恺泽

杨石魂

黄学增

俞作豫

杨开慧

聂 耳

祁天民

邹风平

刘 型

试读章节

徐海东,原名徐元清,湖北省黄陂县夏店区(现属大悟县)徐家桥村人,1900年6月17日生。他家祖上6代以烧陶器(瓦缸、盆、罐)为业,生活颇为艰难。全家20多口人,只有棉花地一块(约半亩),房屋6间。父辈、兄长,全靠做窑工为生。父亲徐重本,母亲吴氏,生有子女10人,徐海东在男孩子中排行第六。

徐海东6岁时,就背起小箩筐到山上拾柴火、挖野菜,还帮助母亲喂鸡赶鸭。他人虽小,手脚勤快,见活就干,一年到头没有闲的工夫。

1909年,徐海东9岁时,被母亲送进喻家祠堂(他舅舅任教的私塾)就读。在这所私塾念书的多半是富家子弟,他们嫌徐海东穿得破烂,不愿意同他共桌。本来教书先生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徐元清,但同学们总是习惯称他的诨号“臭豆腐”。为此事,他多次同那些富家子弟发生争吵甚至厮打起来。在富家子弟中,有个名叫吝积堂的,和徐海东要好,不欺负他,也不嫌他穿得寒碜,与他同桌,放学一路回家。后来,吝积堂成为他参加革命的引荐人。

徐海东在私塾里,听课用心,记性也好。先生要他背的书,他背得很熟;教他识的字,他都能认出来;字写得也很工整。但在读到第四年的时候,有一天,一个财主的儿子名叫黄守本,无端地骂他是“狗也不吃的臭豆腐”。他被激怒了,举起砚台抡过去,把黄守本的头砸破了。先生不敢惹财主,同黄家一起强逼他退学。徐海东收拾书本,决然离去。

徐海东离开学校,回到窑厂做工。当时正值荒年,灾情严重,衣食无着,家里人还闹分家。徐海东由于年幼体弱,干不了什么活,兄嫂们都不愿意收养他,要他自找生活出路。徐海东父亲年老多病,已经丧失劳动能力,母亲双目失明,连家务活也无法承担,更无力照顾徐海东。

徐海东个性倔强,看到兄嫂们那种不近情理的态度,便一气离开了家,跑到百里之外的沔阳沙湖,替人放鸭,挣钱糊口。但是在那里他又惦记家里的父母,对双目失明的母亲尤其放不下心。于是,第二年开春便返回家乡,重新进窑厂做工。

当时在农村以烧瓦缸、瓦盆、瓦罐为生的手工业工人,多半是结伴做工,自烧自卖。徐海东同兄长一起干活,他不服小,单独操作木轮盘、木模,制造各种坯件,还学着看火烧窑。由于他勤学苦练,加上兄长的帮助,很快便成为一名熟练的窑工。他和其他窑工一样,在制坯、烧窑的同时还经常肩挑烧好的器具串村叫卖。遇上好年景,瓦盆、瓦罐卖得快,尚可勉强养家糊口;年景不好,陶器卖不出去,连自己也填不饱肚子。有年冬天,徐海东穿着一条破单裤挑担串乡,一连跑了好几个村庄,也没有遇到一个买主。身无分文,冻饿交加,他实在支持不住,晕倒在一户农家门前。幸得这家好心的农妇给了他一碗热粥吃,他才又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这种贫困潦倒的窑工生活,徐海东整整过了11年,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和折磨。他恨这个社会,也恨富人,希望改变贫富不均的社会制度,因此产生了一种朦胧的自发的革命要求。

1925年初,在武昌一所小学教书并已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吝积堂,由武昌返回了家乡。当时,革命斗争形势发展很快,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即将到来。中国共产党为了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号召党团员和青年学生利用寒假返回家乡,宣传马列主义,发动和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吝积堂就是遵照中国共产党的指示利用寒假返回徐家桥的。吝积堂找到好友徐海东,开始给他讲马克思的著作,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意义。徐海东听不懂,摇着头说:“武昌我都没到过,你别讲外国人的事了。”吝积堂转而对他讲解打倒军阀、地主的道理,他说:“这些好懂,地主土豪就是坏,要打倒,要连他们的儿子都打死。”吝积堂还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穷人闹革命的主张。徐海东听了心里热乎乎的,心想:真的像吝积堂说的那样,穷人可就有盼头了!

经过吝积堂的引导和启发,徐海东下决心离开家乡,投奔革命。他主动去找吝积堂问:“能不能带我去找共产党?”吝积堂回答得很肯定,并反问他:“你舍得家吗?”徐海东决心已定,坚定地说:“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不会后悔!”开春后,按照预先商定的时间,徐海东与吝积堂一起离开徐家桥,步行240里来到了武昌城,在古楼大街一个小铺里住了下来。

武昌当时仍属军阀统治的地盘,到处死气沉沉,乞丐、游民比比皆是。徐海东有些厌恶这座城市,加上人地生疏,找不到工作,无法生活,过了一些日子,他想回家乡去;但又觉得找不到事做跑回家,有些丢人,心事重重。后来,通过客栈老板娘,他找了个卖水的事做。1925年4月8日,经吝积堂、李树珍介绍,徐海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挑水卖是一个又苦又累,收入微薄,很少有人愿意干的活儿。徐海东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挑上100斤重的水桶,在六七十级的码头台阶上爬上爬下,一直干到天黑。肩膀压得又红又肿,晚上躺到床上腰酸腿痛,不到半个月,他就病倒了。P3-5

序言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的大型历史丛书。从1979年至2015年,在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主持下,陆续编辑出版89卷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该套丛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

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成立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和传记的编纂与出版工作。现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员由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了解和研究各位传主生平和党的历史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仍有许多读者不断来信要求购买;但由于该书是陆续出版的,且发行多年,早已脱销。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再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再版时,我们对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传记做了全面修订。同时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审看了比较重要的100位党史人物传记。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陆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本次再版时,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体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做了规范化处理;校正了原版传记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特别是在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的核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一些难以核查的问题仍维持原貌,留待以后考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编校质量方面,都较此前有所充实和提高。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将来的进一步修订,也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物传记的续编工作中改进。

我们希望,本套大型传记丛书的再版对于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一份厚礼!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2017年5月30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5: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