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要读书?
在健身房跑步的时候,遇到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跟我聊天。他说,每天作业堆到看不见明天,期中考试屁股后面追着各种小测试,感觉人生好无趣啊!
我想起自己那段跟书籍考试做伴的日子,笑着点头应和。
他又说,上班才好玩呢,我都打算退学了。
我劝慰,但是不上大学你会很遗憾的呀。
小孩子回我,你上了大学现在也没见得多好啊!
这话太犀利,一瞬间把我堵到无语凝噎,一直到训练结束了,我也感觉闷闷不乐。待回家洗澡的时候,我慢慢整理出自己的思考和答案来(反应总是慢半拍的我呀),读书重要吗?
当然重要了,毫无疑问。
虽然我应该没机会再跟那孩子谈心了,但是我想梳理一下自己的求学经历,不为劝告任何人,权当是给现在的自己一份鼓励吧!
毕竟,上了大学也没见得多好的我,需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我虽然算作九零后,家里却是典型的超生团,孩子多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不是那么上心。何况,那时候小镇上的女孩子,初中就辍学外出打工,甚至谈婚论嫁的不在少数。
我不想嫁人,也没兴趣工作,我唯一想到的就是不用在家待着跟自己的父母相处,学校绝对是个好去处。
等到后来阅读量大起来,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就变得十分强烈。我产生第二个读书的目的,离开这里,去到更广阔的世界看看。
然而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家里没有任何物质或口头上的支持,让我完成自己的学业。那时候我全凭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保护,借高年级学长学姐的旧课本,死皮赖脸地读完了那几年书。
难吗?真的很难。
我交上去的作业本,是从别人用剩的本子里扯出来的空白纸,钉在一起的;我的考试试卷是自己手抄写,等到发布成绩时自己对照出分数的;学校上边下来各种大小检查时,我就会被临时放个假在外边闲荡一天。
那时候我的小学老师们心眼也就比针眼大一点。“六一”儿童节演出,就因为我买不起那条该死的白裙子,被孤立出所有的群体活动。
也托他们的福,我从来没打过什么毒疫苗,无病无灾地长到现在。
小孩子什么都没有,光剩一颗自尊心,天天被践踏着。
一到开学那几天,我就跟害了一场大病一样,一天到晚低着头,不敢说话,也不好意思去偷觑别人散着书香味儿的新书;更别提家长会之类的了。
那时候学校还没有设食堂,一到中午饭点的时候,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年轻妈妈们就拎着保温杯,等候在学校门口。
下课时,同学们呼啦一下奔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喜气洋洋地接过饭盒。
妈妈们在一起比谁的衣服发型好看,谁家孩子考试成绩好。
孩子们在一起,比谁的饭盒里肉多,菜式丰盛。
这种现在回想起来十分温馨美好的画面,对当时的我都是杀伤力百分百的伤害。我父母可是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会露面的。
四
其实,学业压力什么的,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什么问题,我最难以忍受的是,不得不接受自己跟别的同学不一样的现实,这种不一样就像干了坏事一样让人羞愤。
每天早上背起书包时,我都要思考,继续这种耻辱,还是放弃?
每次,我都选择了继续。
虽然,那背后有无数的委屈和眼泪,可是读书是我唯一的出路。
五
谢天谢地,我的中学老师们,都是一群无私伟大的人民教师,他们把几年来被自卑压得透不过气的我拯救出来。
那时,我终于意识到作为升学率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的自己,还是有价值的。P2-4
感谢你能读到这里,假如这本书让你失望了,我很抱歉,我没有你期待得那么好。如果你曾在某一瞬间,有过一丝触动或思考,那就算这些字存在的意义吧!
我一直很羞愧,在自己修炼得还不够好的时候,就把这样的半成品拿出来给各位,让你们为一个伪文青的自我意淫买单,都是满满的爱呀。
现在是感恩时间,嗯,认真点。
感谢王新宽老师提供的插画,非常赞。
感谢中国文史出版社卜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感谢每一位,陪伴我走在路上的亲人和朋友,你们是我最大的力量!
路很长,希望走到后面,还能再看见你。
欧阳十三
写于2016年最后一天
为什么别人看起来总是过得比你好?
有一段时间,我被这样一个段子刷屏了:
有一个北京人,1984年为了圆出国梦,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元,背到意大利淘金。风餐露宿,大雪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辛苦节俭,如今已两鬓苍苍,30年了,终于攒下100万欧元(人民币768万元)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一回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中介挂牌8000万元,刹那间崩溃了……
于是,有人发出感慨:人一生多半是瞎忙!
说实话,我不太能理解这种说法,就好比一个贫民区出来的学子,十年寒窗苦读,最后谋得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却忽然发现转迁户口后的老家拆迁,同龄人一下获得几百万的拆迁补偿,过上了小康生活,心里顿时失衡,觉得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这就是所谓选择不对瞎忙吗?要知道,早在那些同龄人过着艰辛的生活,看不到任何拆迁获偿时,我们就用自己的知识和努力改变命运了。只是很多时候,命运并不完全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这部分不被掌控的东西叫运气。
与其抱怨知识不如拆迁补偿,不如好好审视一下我们自己的本心。太多时候我们获得了自己努力得到的一切,却很少心怀感恩,反是轻而易举被那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粉碎了幸福感。
辛苦创业的人,不如别人炒房卖房的投机取巧;努力码字的人,不如人家网红挤乳沟眨眼睛的卖萌。别人总是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自己付出很多努力也得不到的东西,这些想想真是叫人沮丧啊。
已经很少有人去思考,自己努力的初衷是什么。就像那个怀着出国梦想的北京人,见识了世间繁华,浸润了异国风情文化,靠自己的劳动获得一份沉甸甸的人生,这样的经历算不算宝贵的财富?
就因为当初卖掉的房子升值了,他的整个人生就都要被否定吗?
我身边也不乏卖了一线城市的房子,跑到山清水秀的小镇隐居的人,只是,他们的隐居心态,多半轻易就被一线城市浮动的房价撩动,丝毫也享受不了当初设想的“闲云野鹤生活”。
在吸雾霾的时候,羡慕别人蓝天白云、暖日鲜花的生活,等真的抱着猫晒太阳的时候,却又眼红一路上涨的房价,觉得平白无故损失了几十万上百万的收入。
这种心态,叫“别人总是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要知道炒房的人担着的风险和魄力你不曾看到过,而挨遍千刀万剐,努力节食护肤的网红生活,你也不曾了解,你只是看到了别人得到了什么,却很少有人间他们付出了什么。
有很多读者朋友会通过公众平台加我的微信,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你可以过得那么潇洒?你正过着我最想要的生活呢!
是啊,我们很多人毕业后为了谋得一个好的工作,在最好的年纪,把那份流浪天涯的梦想深埋下去;又或者结婚生子后,再也不敢提及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进修改变计划。渐渐的,我们几乎失去了所有的热忱和期盼,只有在观望别人的生活时,才偶尔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
其实我很想说,这个世上,从来没有一条路是好走的。《七月与安生》的电影里面,妈妈对即将远行的女儿说,不管是安定还是漂泊,作为一个女人,每条路都是不容易。只是,作为母亲,她总期望自己的女儿是个例外。
我们都期盼自己是那个例外,我们习惯了在此岸观望彼岸,一边犹豫着如何迈出第一步,一边暗暗艳羡着对岸的生活。许多时候,我们为了过上“别人的生活”,付出了太多代价,最后却茫然无措。
别人工作了,你也急不可待地选择上班;大家都结婚买房了,你也不甘落后;孩子出生后,你又拼尽全力去为孩子争取“别人都有的东西”。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追求“别人都有的东西”,却从来没想过,哪一种生活才是我们最想要的。
看《呼兰河传》萧红提到,大部分的人对生活是没有自觉的,他们只是忙忙碌碌地活着,却不知道为什么而活,更没想到自己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这种人,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此生要做什么样的人。
他们就好像生活的“傀儡”,这种痛苦在于,总是沉迷于别人“理想的生活”幻觉中,却不曾拥有这种能力过上这种生活。
细想这一年断断续续的思考和整理,以及被迫陷入的人生意外,让自己渐渐清晰,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一旦开始找到和靠近这个本我,我们才真正学会跟自己以外的这个世界和平相处与对话。
我很少去总结一些警示世人的大道理或者探寻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不是自己擅长的,也是我无法去影响别人的,所有观点说出来都是一种偏见。不管看多少道理,我们这辈子走在路上该摔的跟头,一个都不会少。
只是在这个记录过程中,渐渐明晰本我的面目。这就是文字对于我的意义吧!
回到朋友最初的问题,不只是他,更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别人看起来过得都比自己好?为什么别人总是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许,看不到自己和看不清别人,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吧!
你所羡慕的自由职业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你所幻想的文字工作者,也不过是一个体面的穷人。
我们出于本能选择了自己最合适的路,有些人在这条路上越走越明晰,越走越轻快,有些人却只是急匆匆百无聊赖地往前赶,羡慕着别人的路似乎看起来总比自己的好。
其实,我们眼下走的这条路,我们现在拥有的生活状态,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归途,抱着永不抛弃的心态,才不会轻易被外界击破我们内心的平和跟幸福。
在这条路上,我总是肆无忌惮地去做所有“让自己高兴”的事,很少考虑它是否符合主流意义上的“值得”,但是这种看起来毫无章法的出击,渐渐也让我把路越走越宽。
你看,原来每个人的生活都很不易,现在我把那层美化的皮面撕开,闯入别人生活秀的后台看看真相,确认那是不是真的就是你所期盼的生活,就是我今天写文的意义吧!
希望你,过得像别人看起来那么好呢!
欧阳十三著的《只想做让自己高兴的事》分为五章,收录了《上帝派给你的陌生人》《死亡教会我的事》《再见是最大的谎言》《一成不变和心血来潮》《爱就这样死掉了》《将军是一条狗》等随笔作品。
一个行走在叛逆边缘的“不正经”女孩,通过童年、成长、爱情、工作、旅行的点点滴滴,告诉你,生活“只想做让自己高兴的事”是什么样子。欧阳十三著的《只想做让自己高兴的事》作者多重职业,多重身份,写字阅读,旅行流浪,跳舞,健身,创业……这大概是很多人梦想的生活状态吧!当然,我没有你想的那么好,我们都没想的那么好,所以,才会更加努力去做我们理想中最好的样子,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