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界务英才(尹明德)/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黎锐//段德李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尹氏随军落腾冲

朱元璋建立明朝政府后,西部地区不断出现各种反明势力,据此,明太祖朱元璋选派大将分率各路大军征讨。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与征西将军汤和分道伐蜀。

在西伐巴蜀的大军中,南京应天府人尹兰(字睿天)也跟随出征。此后,根据明朝家属随军军屯的要求,尹兰把家眷从南京应天府迁往成都。巴蜀叛乱平定后,尹兰奉命守巴县(今重庆),将家眷从成都迁至巴县小河湾尹家街住,安享一时之太平生活。

话说元顺帝退出大都(今北京)以后,盘踞在云南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故元梁王和土酋段氏。梁王以昆明为其统治中心,仍奉元朝正朔,服从退踞蒙古沙漠以北地区的元朝残余势力的命令。段氏则控制着大理一带,虽然直属北元政府管辖,但处于半独立状态,与梁王政权之间不时发生武装冲突。明太祖朱元璋欲以和平方式解决云南问题,曾多次派使者前往谈判,均被杀害,遂决定用武力统一云南。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初一日,明太祖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率师30万人南征云南。朱元璋根据云南军事地理形势,亲自制定进军云南的战略。九月二十六日,傅友德率军抵达湖广,兵分两路。从东、北两方面进攻云南。北路由都督郭英、胡海洋、陈桓等率兵5万人,由永宁(今四川叙永)趋乌撒(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这里是云南、四川、贵州3省交界处,为当时的一个军事重地。东路由傅友德等亲率大军由辰州(今湖南沅陵)、沅州(今湖南芷江)向贵州挺进,攻打普定(今贵州安顺)、普安(今贵州盘县)。东路军于十二月中旬连克普定、普安及其附属地区,继而向曲靖进军。随后大败梁王巴匝刺瓦尔密部将达里麻所率10余万精兵,占领曲靖。曲靖为云南东部门户、水陆交通要道,明军占领曲靖,扼住了云南的襟喉。于是分东路军为二:一部由蓝玉、沐英率领,直趋云南(今云南昆明);一部由傅友德亲率挥师北向乌撒,以策应北路军。二十二日,梁王获悉达里麻失守曲靖,乃逃往晋宁州忽纳寨,自缢而死。二十三日,蓝玉、沐英率师进逼云南板桥,元右丞观甫保出降,遂占领云南。蓝玉分遣曹震、王弼、金朝兴等率兵2万人,向南攻克临安(今云南建水)诸地。沐英分兵趋乌撒,接应傅友德。北路军出永宁以后,被元右丞实卜阻于赤水河一带,不得而进。及东路军攻克曲靖,傅友德率师直捣乌撒,大败元守军,遂进占乌撒,降服东川(今云南会泽)、乌蒙(今云南昭通)、毕节、芒部(今云南镇雄)等地。云南、乌撒既下,明军遂移师进攻大理。洪武十五年(1382)闰二月,攻克大理,段氏就擒。攻克大理后,沐英又分兵取鹤庆、掠丽江、下金齿(今保山),接着攻占腾越。至此,尹兰率子随军征战进人腾越,平定云南全境。

平定云南以后,明朝政府为开发西南、巩固边防,于洪武十五年(1382)二月建立云南都指挥使司和云南布政使司,管理云南军政事务,并于军事要冲地区设置卫所,屯兵戍守。其后乌撒各部发生复叛,均被官军镇压。至洪武十七年(1384)三月,傅友德、蓝玉率征南大军班师回朝,留沐英镇守云南。P2-4

目录

第一章 为筑梦艰辛求学

 尹氏随军落腾冲

 明德降生勐连村

 勐连私塾启蒙篇

 省城就读识新书

 回乡任教娶根英

第二章 务勘界不畏艰险

 为报国日本求学

 进工大初识界务

 招志士深入缅境

 查民俗再证历史

 勘现实揭露英人

 再入缅南界勘测

第三章 驱日寇尽心竭力

 腾龙沦陷音书断

 根源西巡举明德

 潞江宣慰线比德

 风雨兼程高黎贡

 会晤葆裕析践情

 红骡护主勐连村

 南甸宣慰龚印章

 军民联合宣慰功

第四章 参政事不忘桑梓

 腾城光复理善后

 家乡解放疑转信

 保腾公路穿梭忙

 国庆观礼检阅台

 编修文史献桑梓

附录 各土司输诚函电

参考文献

序言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文明自滥觞至汇聚千流,涵纳万水,奔腾迭起,云蒸霞蔚,延五千年之长史,至今生机勃然,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保持完整且衍传有序、光耀于人类的伟大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云南,是祖国西南神奇、美丽、富饶的宝地,是中华文明中极具特质和创造潜力的丰美之乡。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长期以来,云南大地上,各民族和睦与共,相濡相生,共同创造了色彩瑰丽、形态多元、底蕴厚重、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人,是历史的镜子,是历史最生动的环节,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主体。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一个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产生过一些不同的影响。“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就是这样一丛历史的记录,一百位历史名人,虽未必尽能概全,各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也不尽相同,但都是“追梦人”,是振兴民族伟大理想的传薪人、探索者和实践家。

在这些代表人物中,无论是拓土开疆的将帅勇者,还是蹈海酬志的大国使节;无论是志于传播文明的鸿儒巨擘、先哲贤士,还是为民族独立解放而高歌猛进、慷慨捐躯的群雄英杰,都贯注了这一重要精神。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云南各族人民创造并抒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章,熔铸了坚韧不拔、奋为人先、包容博大、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才使云南在中华文明的长史中闪耀着特有的光辉。尤在近代中国,在辛亥护国风云中,在反对外辱保卫祖国边疆维护民族尊严、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中,云南站在历史前台,以中华群雄的不屈身影演出了一幕幕豪迈悲壮的历史大戏,也更涌现了一批足以彪炳史册、光照后人的杰出人物。这一切,给予中国历史进程深远的影响。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谱写富民强滇中国梦的云南篇章,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接续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精神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云南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聚合更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凝心聚力。为此,我们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这对加强我省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了解、认同,爱国爱乡爱民并甘于奉献,对提升优秀精神品质,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坚定推进富民强滇的信心和决心,显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切实的助力。

一百位历史人物,所处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其历史作用也有差异,甚至就个人的全面历史评断方面也难以等量趋同。但我们以为这些留存史迹的人物,所以传扬至今,为后世崇奉,均有他们共同的历史向度和价值取向,我们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至少应当着重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即:“守大德、重大义、集大成、有大度、达大观”。

守大德,即恪守道德规范。“德者,本也。”(《礼记·大学》)“大德”既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及标准。古语“行德则兴,背德则崩”,不仅是资政经验,也是个人修习完善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德行浅薄,是不能兴物成事,更不能造就伟大功业的。云南历史文化名人,大多以德立身,大节不移,并对此恪守坚定,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正确信念和理想,并为之奋斗到底。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尊崇的。

重大义,即以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为个人行为取舍的标准。有大义,才有大爱。这些先贤无不爱云南爱乡土,以兴业乡梓、造福一方为己任。尤在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令人崇敬的先辈,大义擎天,逢难不避,敢于担当,责无旁贷,勇往直前,不惧牺牲。一个心存天下大公的人总会在不经意的一瞬决定大义的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更何况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有很多异常艰危的事业在等待我们去克难攻坚。所以.举凡大义、为民为国、全身而进的精神是我们应当效法崇尚的。

集大成,“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些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予人深刻启迪。他们无论是出将入相,还是布衣一袭,均勤学不辍,求索不止,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刻苦务实,义无反顾,永无终期,故能成大器,胜大任,不辱使命。今天,世界进入知识信息时代,软硬实力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赢得发展机遇,乃至自立于强国之列的地位。其紧迫性不亚于先辈梦想中国富强的百年期许。但今天所谓“集大成”,是更高更大更具有生存挑战性和发展战略性的,是集世界之“大成”,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发展等一切领域“总成”,玉成中国梦的空前伟大的事业。所以,先人刻苦自律、博学精进的学习精神我们应当秉持继承。

有大度,即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云南历史文化名人的一个共通品质,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即使身处僻远,总能破除狭隘与陋见,以宏大度量,兼容并包,接纳先进,吸收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资源,总成一股创造历史的宏大动力,来完成伟大的事业。哪怕是割股舍己,也在所不惜。今天,云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尤其重要。所以,先辈“天下云南”的大度我们应当弘扬光大。

达大观,即要眼观天下,达察全局,与时俱进,审时知变,敢为人先。推动云南社会历史进步的代表人物,无不目光远大,胸怀全局,对世界潮流、时代嬗变,都能审视洞悉,并欣然顺应规律,故能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成就改天换地的一番伟业。古语有“小智自私”、“达人大观”,是将为个人谋私的小智谋与担当天下兴亡的大智慧尖锐对比而言的。否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为民为国而应用心智的人,必然有达观天下的心怀,也由此激发潜能、超迈寻常,而使人生境界也更加美好而宏丽。遍观世界文明史,许多影响人类进步的伟大创新,正是以此为动力和起点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日益强大,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也为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着更加富实的前景。所以,先辈们达观天下的精神我们应当引为楷模。

我们对志向高远、仰观天下、俯察民情、甘为路石、慨当以慷、求真务实的历史名人,心存景仰,并愿与千千万万的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一道学习弘扬。

组织编撰“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编撰出版人员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众手修书,书稿层次不一,成书体例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对存在的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并在修订再版时一并吸纳修改完善。

内容推荐

王黎锐、段德李著的《界务英才(尹明德)》是“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系列之一。尹明德(1894-1971年),他于1894年出生在云南腾冲县,7岁入私塾,1911年到昆明求学,1915年毕业于省立第一中学,1916年回乡任教,1917年东渡日本留学,1922年北京工业学校机织系毕业,1924年进入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班深造。1929年11月由内政部、外交部会同正式任命他为滇缅界务调查专员,至此尹明德先生开始了他的勘界事宜,1954年6月编写出《中缅界务交涉汇编》4卷。尹明德先生的一生,是为中缅界务研究呕心沥血的一生,在我国对中缅界务问题的处理上,他做出了的贡献。1957年国庆节,尹明德被邀登上天安门观礼台观礼。

编辑推荐

尹明德1894年出生在云南腾冲县,7岁入私塾,1911年到昆明求学,1915年毕业于省立第一中学,1916年回乡任教,1917年东渡日本留学。1924年春,进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班深造,兼任腾冲籍学生在京创办的《腾冲报》编辑,从那个时候开始关注中缅之间的边界问题,并开始收集《光绪条约》中有关滇缅界务史实,供国人参考研究。尹明德先生的一生,是为中缅界务研究呕心沥血的一生,在我国对中缅界务问题的处理上,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王黎锐、段德李著的《界务英才(尹明德)》系尹明德的个人传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