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向世界的新英才(2015-2016爱与创造)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蓝春编的《走向世界的新英才(2015-2016爱与创造)》通过记录17名学生高中三年的成长经历,跟读者们分享每一个孩子炫目的成绩以及成绩后面的苦乐,以期引发读者,特别是家长和教育一线工作者的思考,使他们在育人的过程中反思,究竟应该怎样陪伴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内容推荐

蓝春编的《走向世界的新英才(2015-2016爱与创造)》描写的是一群已经拿到世界名校录取通知书的高三毕业生。这些孩子在高一进校时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在高中三年里,在学校、老师、家长的陪伴和引导下,孩子们的潜能被唤醒,他们拥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奔跑在通往目标的路上。这段时间的经历一个个都闪烁着珍珠般的光芒,这些光芒照耀了每一个人青春的心灵。

目录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艾仑的故事

 生命中那段重要的时光——艾仑自述

就这样,走进新英才,翻开新的一页

我的班主任,我的姐姐

何时再打一场球,我往日的兄弟

抛弃虚荣,做自己喜欢的事

剑桥国际中心是个温暖的地方

 这里是一个懂孩子、懂教育的地方——父母的话

为什么选择新英才剑桥国际中心?

艾仑在新英才剑桥国际中心的蜕变

 优秀的他绽放了无数精彩——老师的话

他有一双温暖的眼睛

学好纯数学,从写好平时作业开始

一层教室,第一盏亮起的灯

严于律己,立正自我

他是班级的风向标

只要还能向前走一步,绝不选择后退半步

攀岩模型,见证了他活学活用的精彩

钢琴王子的华彩乐章——冯宝鑫的故事

 我的跌倒,我的成长——冯宝鑫自述

寄语学弟学妹

就这样,走进剑桥国际中心

突如其来的打击

学习经济:“不疯魔不成活”

踌躇满志中绊倒

万念俱灰中爬起、奔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羽翼——父母的话

 多才多艺,数学问鼎全球最高分——高中部主任的话

优秀是一种习惯

英语学习的绝地反击

一诺千金,践行约法三章

 行云流水琴中知音亦师亦友教学相长——数学老师的话

 开在剑桥国际中心的一朵“奇葩”——班主任的话

 走上通识教育的大讲台——通识教育老师的话

走过花样年华,立志攻读心理学的女孩——高予晗的故事

 在剑桥国际中心雕刻青春的时光——高予晗自述

A Level课程科目该怎么选?

心理学,我选择了一个炫酷的专业?

牛津,一场不期而遇的面试

 尽早确立出国留学目标——父母的话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关于IGCSE

雅思7.0分的亲身经历

幸运的牛津面试

冲动的回复: 不调换

 淡定成熟的牛津面试女孩——班主任的话

拥有一对“满分”的父母

与年龄不匹配的淡定成熟

牛津大学的圆梦之旅

全方位发展

 一个打桌游的梦所引发的思考——数学老师的话

无可比拟的数学思维

严谨和清晰的逻辑思维

发生化学反应的奇妙少年——郝嘉伟的故事

 我的化学之路——郝嘉伟自述

剑桥国际中心,再燃我的化学激情

跨学科学习与总结学习规律很重要

课外活动为学习助力

探索未知,发现新世界

作为“一班之长”发挥集体的最大优势

如何申请剑桥大学

 相信爱创造的无穷能量——父母的话

 化学点燃嘉伟激情澎湃的青春——化学老师的话

 目标高远,行动高效——班主任的话

 遇到挫折坦然面对——物理老师的话

做自己人生舞台的主持人——霍乐淳的故事

 剑桥国际中心: 量身定制梦想的地方——霍乐淳自述

安营扎寨新英才

主持人转型打篮球

让我欢喜、让我忧的英语学习

大学申请PS写作——在自省中的成长

半路出家的生物学习

回望新英才: 那些不舍的回忆

 对孩子负责就是选择一所对的学校——父母的话

电视中初识新英才

为什么放弃在读的重点中学?

孩子的未来不是一场量化的投资

如我们所愿的剑桥国际中心

一波三折的大学申请

评判一个好学校的标准是什么?

那个与众不同的漂亮女孩——高中部主任的话

对自己负责、自律的“舞台明星”——物理老师的话

一个热爱传媒的生物学学生——导师的话

遇见卓越的自己——贾子嫣的故事

 在剑桥国际中心,我走过斑斓的高中时光——贾子嫣自述

选择剑桥,成就了与众不同的我

相信自己,勇敢尝试

在选择中试错,在选择中走向成熟

ASDAN,对我全方位的提升

参选学生会,突破自我

打好最关键的一仗

我对自己的要求: 这次要比上次有进步

 做最好的自己——父母的话

除了学习,子嫣还收获了“另一个自己”

 追求完美的“处女座”——班主任的话

从B到A的咫尺一步

“中国好班长”

 独立、勇于担当的子嫣——小剑桥老师的话

江南才子北方初长成——李鸿哲的故事

 我与剑桥国际中心的相遇——李鸿哲自述

当机立断的抉择 突如其来的遇见

偏科的我该如何选择专业

玩,其实也是一种学习

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不悔的选择——父母的话

意外结缘新英才

儒雅的校长、专业的教师、亲人的关怀

先进的课程成就了学生的卓越

 沉静背后的从容与热烈——英语老师的话

一颗充满营养的种子——班主任的话

锲而不舍啃理化博古通今谈政史——高一班主任的话

合理规划+严格践行=成功——李妍婷的故事

 时间规划助我成长——李妍婷自述

自主规划时间,取得IGCSE课程证书

美术大考作品成为剑桥官方培训范例

与老师合作开发教育系统网站

 剑桥是她起飞的平台——父母的话

 “规划”是走进名校的第一步——老师的话

李妍婷的“十八般武艺”

她是一个为自己创造丰富生活阅历的独立女孩

她的美术作品成为CIE教师培训范例

只要不服输,就没有什么做不到

主动学习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小土豆”锻造成真金——刘行的故事

 在人生最美的年华与你相遇,我心中的剑桥国际中心——刘行自述

擦肩而过的全球最高分

专业选择: 选我喜欢的还是擅长的?

跟顶级大学的顶级教授过招

我们的乐队: 安华街9号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成就梦想需要扎实的努力——父母的话

 劳逸结合的多面手——老师的话

从不成熟的班长到成熟的学生会主席

两周时间,方程式赛车队华丽变身

英语学习,应试不是终极目标

学霸不是书呆子

体育课上,他是同学们的主心骨

“技术控”的雅思逆袭记——刘京涛的故事

 理想要结合自身情况才能实现——刘京涛自述

初识剑桥国际中心

英语困难户

学习计算机特效

数学是我最终的抉择

 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自己飞——父母的话

 “拼命”是他学习的态度——老师的话

令小伙伴惊讶的英语逆袭

英语学科的“黑马”男神——涛哥

机遇和挑战让他成长

 一个肯努力、有福气的帅气小生——升学指导老师的话

突破自我,名校梦圆——莫彦浠的故事

 准确的定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莫彦浠自述

香港孩子邂逅A Level课程

失败是成功必然的注脚

从“雅思王”到“御用主持”

拼命地学,拼命地玩

来自香港两所大学的视频面试

下一站: 伦敦政经学院

 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飞翔——父母的话

 不断追求卓越的人——数学老师的话

做事情独有的态度

突破极限

如何做正确的选择

灵活变通的处事原则

“拼命地学,拼命地玩”的践行者

 运动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体育老师的话

 批判性思维具有者——班主任的话

如何选择合适的课程

学霸是个全能选手

轻言放弃怎能走向成功——宋明阳的故事

 剑桥国际中心是我梦想的发源地——宋明阳自述

陌生的环境却带给我温暖

辛苦付出的老师是我的指路灯

剑桥国际中心教会我感恩

“老刀”对我不放弃

13个男生的回忆

 小小男子汉的成长记忆——父母的话

 识大体、有担当的“管理者”——老师的话

理性地选择,迎难而上

辛苦付出的“圣诞老人”

永不言弃的运动精神

名副其实的“帅”小伙

 老师是你迷茫时的点拨者——升学指导老师的话

莽撞的闯荡者

脚踏实地的追梦者

与建筑学“相爱相杀”的那些事儿——徐佩菲的故事

 为梦想付出的一切都值得——徐佩菲自述

跌宕起伏的适应期

与建筑学的“相识”“相知”“相恋”

学生会颠覆了我的“宅女”形象

安华街9号经纪人

学习时尽情放飞自我

向下一站驶去

 好的习惯为制订计划提供条件——父母的话

 我认识的徐佩菲——美术老师的话

美术课上的佼佼者

IGCSE美术考试

废寝忘食地制作建筑作品集

亦师亦友亦亲人

 做事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美术家——化学老师的话

 文理及艺术的奇妙结合体——班主任的话

“大神”炼成记——闫以墨的故事

 我的选择与成长——闫以墨自述

一个偷懒的选择让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长

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核心学习方法

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与未来规划选专业

视野决定意识

 如何看待和陪伴孩子在国际教育中的成长——父母的话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国际学校真的轻松吗?

安华街9号乐队

国际教育为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

 师生眼中的“考神”——老师的话

安华街9号的传说

“考神”是这样炼成的

 天才也有不完美——年级段长的话

认真学习是一种态度

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成为天才

逆风飞翔的女孩儿——杨帆的故事

 剑桥国际中心: 我起航的地方——杨帆自述

剑桥国际中心给我的第一把钥匙

我获得了中文的全球最高分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点石成金的话,让我从谷底爬起

 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家人的话

妈妈: 选择学校,和孩子共同面对

小姨: 一个内心永远炽热的小太阳

外婆: 日思夜想的盼望

姨姥: 40年教龄老教师的眼泪

 小小的个子,大大的胸怀——班主任的话

爱与担当

成长有烦恼

有爱的“哆啦A梦”一家人

 古灵精怪的班长——数学老师的话

任课老师是用来“哄”的

她是班级的“定海神针”

分班分的是人,不是感情

 父母的爱也是一种教育——英语老师的话

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去奋斗——张樾的故事

 剑桥国际中心助我完成“化茧成蝶”的蜕变——张樾自述

初遇学姐,再识剑桥

运动场上,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高中选课关乎你的大学学习

申请大学,要多方考虑

学习生活技能让留学生活不“苦涩”

 剑桥国际中心让张樾留学英国梦想成真——父母的话

 潜力需要挖掘——导师的寄语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数学老师的话

把探究当作一种习惯

爱心女孩的“小心思”

枯燥的数学公式里面有音乐的语言

 学习与爱好并不冲突——英语老师的话

剑桥国际中心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周博的故事

 剑桥国际中心,梦想从这里启航——周博自述

新环境塑造新自我

恩师令我发自内心地感动

培养兴趣,结交朋友

“小周博”终成“大导演”

学习与考试,认真面对

 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的话

英语学习 重中之重

 内向学霸变得阳光开朗——班主任老师的话

小剑桥给孩子家的温暖

“暖男”是如何炼成的

 对生物的执着从这里开始——生物老师的话

后记

试读章节

何时再打一场球,我往日的兄弟

关键词:友谊

在新英才剑桥国际中心的高中3年里,我在小剑桥(剑桥国际中心的宿舍区)生活的时光比在家中都要多,跟身边的同学也从当初的陌生到慢慢了解,最终成为兄弟,一起在小剑桥共同分担、分享、成长。

高一时,我刚从美国回来,作为插班生,我对剑桥国际中心陌生的环境还有些抵触。但当我拎着箱子跟随崔鹏老师来到208宿舍时,几个同学立刻围了上来。大家跟着崔鹏老师一起帮我拿箱子、铺床,热情地互相介绍着,我隐约中听到了“王柯桦”“郑景文”和“唐梓航”几个名字。崔鹏老师走后,几个同学更是热情地把零食拿出来给我吃,从那时起,我记住了大家,也慢慢开始把小剑桥当成自己的家。

在新英才剑桥国际中心,我的同学、朋友都是一路陪伴我成长的好伙伴。高中三年,我们疯过、闹过、哭过、笑过,一路携手、相互扶持着走了下来,小剑桥见证了我与同学们超越友谊的兄弟情。什么是兄弟?兄弟就是在你跌倒的时候一把拉起你的人,是在你低落的时候为你打气的人,是永远在后面支持你、力挺你、给你安全感的人!

还记得高三毕业之后,我因为要准备即将到来的STEP考试,在小剑桥多留了几天。小剑桥几乎空无一人,晚上安静得很,没有了往日熄灯后的喧闹。我坐在走廊的沙发上,看着墙上的涂鸦和字迹,想起了与中学部的最后一场篮球赛。篮球赛是我们跟中学部的几个朋友一起组织的,由于大家私下关系都很好,总想切磋切磋球技,所以便有了这场比赛。比赛开始前的几周,我的室友姜子暄就拉着我们在晚自习后到熄灯前的45分钟里进行练习。在学校的球场上,我们互相督促打气,传球、投篮,不断练习。比赛前一晚,我们12个人在小剑桥的走廊里积极地讨论着战术……这场比赛,我们最后虽然落败,但因为曾经努力过,为共同的目标流过汗水,使结果不再重要。如今,坐在沙发上的我,不禁怀念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曾与我肩并肩站在一起享受拼搏的感觉。如果能再跟兄弟们打一场球,该有多好!

我不舍得离开小剑桥这个我与同学、老师共同生活3年的地方,有太多的故事在这里发生。还记得有一年圣诞节前夜,我与学生会其他同学一起给大家发圣诞礼物。那天晚上很冷,我们十几个人骑着三轮车将礼物拉到小剑桥。看着同学们交上来的奇奇怪怪的礼物,我们会忍不住偷笑;提着礼物在宿舍走廊中穿行,我们小心翼翼,不发出半点儿声音。虽然学生会的工作有时很辛苦,但大家从来没有怨言,全心全意地为剑桥国际中心每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负责,与这样的伙伴共事,收获了很多快乐。

推开小剑桥的门,也许我不会再有机会以剑桥学生的身份回到这里,但是我会记得这里的每一间屋子、每一条走廊、每一面墙,还有作为剑桥学子那段美好而充实的时光。

抛弃虚荣,做自己喜欢的事

关键词:做自己喜欢的事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为什么努力,为什么上进。还记得当年,我曾为自己的虚荣心努力,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这就如在急水中,只有跳出水面的鱼才能看到前进的方向。我不愿意当一个随波逐流的人,我希望做出一点点改变,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去改变身边的环境,哪怕只是一丝一毫。所以,我努力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不再被所谓的自尊心控制,真真正正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高三整整一年,我为了走进心仪的美国大学考了很多次SAT,可即使我付出的努力换来了不俗的成绩,但这个成绩依然不足以支撑我实现进入最顶尖大学的梦想。但我仍不后悔,因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得到了来自新英才这个大家庭的爱和帮助;也因为这努力的过程,我点燃了激情,更看到了别样的风景!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更是难得的财富!

剑桥国际中心是个温暖的地方

关键词:难忘的祝福

高三申请剑桥大学时,由于我一直在外参加各项考试,疲于奔波,导致不能前往英国参加剑桥大学的面试,于是剑桥国际中心为我申请了远程视频面试,地点就在李博士的办公室。面试过程中,李博士、王老师、信息中心的朱老师都在门外焦急地等候。因为他们担心电脑远程连接会出问题,同时也维持着整个剑桥大厅的纪律。面试结束刚好赶上下课时间,高三的同学们倚在栏杆上,看到我走出办公室,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那一瞬间,我心里有种难以言说的感动。他们知道我刚刚参加完面试,所以这掌声里有鼓励、有祝福,更有他们对自己同学的那一份无条件的支持!

总之,在剑桥国际中心独特的环境里,我学会了珍惜和拼搏。3年的高中学习,我全情投入,全心全意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感谢身边为我尽心付出、默默陪伴的恩师;感谢3年的剑桥生活让我尽情体验并收获了最难能可贵的兄弟情谊。

那个认真可爱的班主任毛小娟老师,那个可以讨论任何问题的詹巧巧段长,还有我的导师“老外”博士Gerald和认真而又专业地帮我申请大学的王老师,你们现在好吗?虽然在剑桥国际中心的一切都已成过往,但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分割、不可替换!

P4-6

序言

莺歌再起,满地光华。

《走向世界的新英才(2015—2016)》历时10个月,得力于各方朋友的辛苦付出与支持鼓励,如约跟大家见面了。

教育是没有终止的叩问与思考,我深信不疑。我总在想,到底我们的教育能带给孩子什么?单凭学科理论知识的富足是否足够支撑我们的孩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北京市新英才学校(简称新英才)剑桥国际中心13年的育人之路,我想正是不断用趋于完美的教育成果回答着这永恒的教育之问。

桃李不言,芬芳满园。

提到剑桥国际中心,人们就会不由自主联想到她“剑桥精神”和“六个帽子”的育人目标。这也是这本书里,你一定能从17位小主人公的故事中真切感受到的。独立探索、创意思维、反思学习、团队合作、自我管理、有效参与,拥有这些“剑桥特质”的孩子们将诚信、包容、创意、卓越的“剑桥精神”自然而然地带到世界各地,然后落地、生根、枝开、叶茂,终成一树树似锦繁花。

此刻,我想起新英才办学之初与李放大博士的一次聊天,他说教育就是“一切皆有可能”。此后的一年又一年,随着新英才一点一点的发展和一届一届孩子的蜕变,我为“爱与创造”下成就的每一个“不可能”感到骄傲,也叹服于李博士目光的高远与思想的前瞻。是的,一切皆有可能,走向世界的新英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前出版的《走向世界的新英才(2013)》和《走向世界的新英才(2014)》两本书,开始让更多人知晓剑桥国际中心,知晓剑桥国际中心里一群积极有活力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彰显我们对教育的至高尊重,他们的梦想诠释我们对教育的至善虔诚,同时又充满青春的个性,鲜活、热烈、生动、令人心潮澎湃。那么,就让这令人动容的精彩故事继续下去吧,就让这不忘初心的教育追求继续下去吧,用文字镌刻新英才的专属记忆,用真情讲述新英才的一路花开。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翻开此书,17个生动的故事将带着你一起走进新英才学子的生活,走进新英才人的世界。我相信,当你读完这17个故事,你会明白新英才“成人、成才、成功”的成长之路是怎样的,你会明白会聚在新英才志同道合的教育同路人的教育梦想是怎样的,你会明白笃定选择新英才的家长朋友的理由是怎样的,你更会明白在新英才,美好的故事在一直精彩地上演着,不曾停歇……

我幻想未来的某一时刻,再翻开这本书,其中的某个故事会敲打我内心深处的记忆之门,回想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

他们如此青春,如此明媚,如此努力……我想,那时的我嘴角一定挂着微笑,也一定会和世界各地的新英才心意相通、相知而行。  感谢为《走向世界的新英才(2015—2016)》顺利出版而默默付出的每一位可爱的“新英才人”,你们又一次完成了属于新英才的“名人传”,从而定格这一年的温暖与美好,定格这一年的付出与收获,定格这一年的热爱与梦想,定格这一年的爱与创造,定格这一年的新英才……你们把身边的榜样放大,传递给每一位新英才人坚持梦想的十足信心与拳拳力量,使这一场在新英才发生的盛大的生命遇见变得更加妙不可言!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校长

蓝春

2017年9月30日

后记

历时一年,我们将17个故事集结成稿,付印成书。一年来,这本书的所有参与者付出的辛劳,或许不能在字里行间一一体现。然而,他们创作出的文字却如此有温度和力量。

在此,感谢所有为这本书做出贡献的人们。

感谢学校党支部书记余晖老师、家长接待中心宋冬梅老师对书籍出版的推动和支持;感谢全程参与书籍策划与故事选取的剑桥国际中心常务副校长张捷老师;感谢给出专业指导的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袁帅编辑。他们让一个想法变成了一本很有分量的书。

感谢这本书的“掘金者”们,他们是书中17位主人公的老师。他们的指引与教导、鼓励与陪伴,让这些孩子发掘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在这本书筹备阶段,他们又努力搜寻与主人公过往的点点滴滴,挖掘这些孩子身上优秀的特质,为闪耀而温暖的故事提供第一手素材。

他们是来自剑桥国际中心的老师——王非一、王洪、毛小娟、甘丽萍、刘丹、刘世玮、刘慧、李兆昕、李国良、李皓、朱丹丹、张志芳、张春艳、陈彦玲、吴笛、吴婷、宋杨、金顺玉、柳金池、钟华、夏玉荣、崔金英、崔政、詹巧巧,感谢这些老师的付出。

感谢将这些闪亮的素材精心筛选,编辑整理,最终让一个个丰满而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的剑桥国际中心的语文老师——王婷、李卫红、肖娟娟、范丽、姜军。感谢他们一遍遍地整合,一遍遍地修改,最后形成如此美好的故事。

感谢这本书的审校者——文化传播工作室的编辑刘伟丽、赫英贺。她们以敏感的嗅觉,引导写作方向;她们字斟句酌,放大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闪光点。感谢她们为这17个故事最终集结成书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感谢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者——文化传播工作室的设计师李雨轩,为17个故事披上艺术的外衣,让这本书从创意到内容再到视觉,都如此有质感。

最后,感谢这17位剑桥国际中心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他们愿意无私地将如此精彩的成长故事与大家分享,让更多迷茫的读者找到努力的方向。这本书虽然已经完结,可是走向世界的新英才们,依然带着希望,走在路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3: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