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卫·科波菲尔(上下全译本)/世界名著百部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查尔斯·狄更斯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宠爱的孩子”,于一八四九至一八五零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全书采用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内容推荐

《大卫·科波菲尔》描绘了一幅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广阔画卷。

这是查尔斯·狄更斯自己很喜爱的一部作品,他称之为自己“心中最宠爱的孩子”。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以思想开明的知识分子大卫为中心,描写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日常起居、求学谋生、交友恋爱、游历著述等,字里行间充斥着狄更斯诙谐风趣的连珠妙语和夸张的漫画式的人物勾勒。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来到人间

 第二章 童年的记忆

 第三章 物是人非

 第四章 忍受屈辱

 第五章 被迫离家

 第六章 学习

 第七章 第一年的学校生活

 第八章 我的假期

 第九章 终生难忘的生日

 第十章 没人关心,我成了孤儿

 第十一章 自谋出路

 第十二章 我无法喜欢这种生活

 第十三章 艰难的旅途

 第十四章 姨婆的安排

 第十五章 重新开始

 第十六章 一个好学生

 第十七章 故地遇故人

 第十八章 回想

 第十九章 我发现了身边很多细节

 第二十章 斯梯福兹的家

 第二十一章 小爱弥丽

 第二十二章 一些旧场景,一些新人物

 第二十三章 我所从事的行业

 第二十四章 我第一次放荡

 第二十五章 吉星与恶煞

 第二十六章 我坠人了情网

 第二十七章 特拉德尔

 第二十八章 米考伯先生的挑战

 第二十九章 重访斯梯福兹府第

下册

 第三十章 损失

 第三十一章 爱弥丽离家

 第三十二章 一段漫长的旅程

 第三十三章 神仙般的日子

 第三十四章 爆炸新闻

 第三十五章 遭遇挫折

 第三十六章 豪情满怀

 第三十七章 一点儿冷水

 第三十八章 解散

 第三十九章 威克菲尔与希普

 第四十章 无家可归的人

 第四十一章 朵拉的两位姑母

 第四十二章 无中生有

 第四十三章 另一种回忆

 第四十四章 我们的家务事

 第四十五章 迪克先生应验了预言

 第四十六章 消息

 第四十七章 玛莎

 第四十八章 家务

 第四十九章 我坠人迷雾之中

 第五十章 皮果提先生梦想成真

 第五十一章 开始踏上更长的旅途

 第五十二章 “火山”爆发

 第五十三章 再度回顾

 第五十四章 米考伯先生麻烦缠身

 第五十五章 飓风

 第五十六章 新愁旧恨

 第五十七章 移居海外

 第五十八章 离家万里行

 第五十九章 归人

 第六十章 阿格妮丝

 第六十一章 可笑的忏悔者

 第六十二章 引路的明灯

 第六十三章 一位客人

 第六十四章 最后的回顾

试读章节

我的父亲有个姨母,她当然就是我的姨婆了。在这个家族里面,她可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以后我再详尽地介绍她。她的名字叫特洛伍德小姐,而我母亲称呼她为贝西小姐,可是那一定是我母亲壮着胆子努力克服了对这个大人物的畏惧之后才敢如此称呼的(这种情况极其少见)。我的姨婆曾经嫁过人,丈夫比她年轻,而且长得非常英俊,可是并非“行为美才是美”这种传统意义上的美男子。因为他有很大的殴打过贝西小姐的嫌疑。有一次,他们因为买东西发生了争吵,他竟然莽撞地要将贝西小姐从三楼窗台上扔到楼底下,这充分说明他们两个人性格不合。贝西小姐无可奈何,只能给了他一笔钱,两个人都同意之后,私下里分居了。他揣着这些钱,到印度去了。关于他在那里的生活状况,很快就出现了一个传闻:曾经有人看到他和一只大公猴一同骑一头大象。但是,在我看来,“猴子”的“猴”和“公侯”的“侯”同音,所以传闻是以讹传讹,与他一起骑大象的,肯定不是一只公猴,而是一位公侯,也可能是一位公主呢。无论如何,他死去的消息还是在十年之后从印度传了过来。我姨婆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会有什么感受,我就没有办法知道了。因为自从他们分居之后,我姨婆马上就起用了她出嫁之前使用的姓氏,并在一个遥远的临海小村购买了一所小宅子,雇用了一个女仆,另起锅灶,过起了单身女人的生活。从那以后就远离尘世,不再与人往来。从他人的话语中我了解到,她以前对我父亲有着非常深厚的爱意。但是父亲选择的婚姻令她异常气愤,因为她并不同意这桩婚事,嫌弃我母亲是个中看不中用的小女孩。她根本就没跟我母亲见过面,但是她知道我母亲当时还不到二十岁。从那个时候开始,父亲和贝西小姐就再也没有见过面。结婚的时候,我父亲的年龄是我母亲年龄的两倍,并且我父亲的身体本来就不好。结果,刚刚结婚一年,他就离我们而去了。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他离开人世六个月之后我才来到这个世界上。

在那个多事却相当关键的星期五下午——请原谅我这种冒昧的说法,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我无法确定地说我对当时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我也不能说。接下来,要讲述的事情是遵照我的见闻而追忆的。

那天下午,我母亲在壁炉前坐着,身体孱弱,精神不振,眼含泪水地看着炉火。那还没见面的失怙婴儿,令她手足无措。在楼上的抽屉里,早就已经备下了几大箩别尿布的别针,准备欢迎这个新生儿降临这个世界。我刚才说过,在那个晴朗的寒风料峭的3月下午,我母亲坐在壁炉前面,满怀凄侧,对将要到来的劫难不知如何应对。她擦拭泪水时,一抬头,从窗口看到一位不相识的女客走进了庭院。

只是这轻轻的一瞥,她就认为自己猜对了来者是谁:那一定是贝西小姐。落日的余晖,洒落在庭院篱栅上,只见她径直朝门口走来,那挺得僵直的腰板儿,紧紧绷着的面孔,别人是不可能拥有的。  她走近房子的时候,表现出了另一种特点,让人断定一定是她。我父亲生前常常说,姨婆这个人,做事从不按一定的礼节规矩。喏,她没有拉门铃,便一直跑到我母亲对着的那扇窗户跟前,把鼻子尖一使劲贴在玻璃上,向屋里张望。据我那可怜的母亲后来说,她的鼻子一下子挤扁了,变白了。

这让我母亲受了惊,而且我也相信,我之所以会在那个不祥的星期五出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贝西小姐。

我母亲慌忙离开椅子,躲进了椅子背后的墙角里。贝西小姐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地环视着这个房间。她先从屋子的一头看起,眼睛就像荷兰钟上撒拉路人的脑袋一样,一点一点地移动,最后终于落在了我母亲身上,接着就用她惯有的那种支使人的作风。对着我母亲皱一皱眉头,打一个手势,叫我母亲去开门,我母亲去把门开开了。

“我想,你就是大卫·科波菲尔太太吧。”贝西小姐说道,她加重了“想”字的语气,大概是看见我母亲身着丧服,且又大腹便便吧。

“是的。”我母亲有气无力地说。

“特洛伍德小姐,”贝西小姐说道,“我想你应该听说过吧?”

我母亲回答说,她早已有幸听到过这个名字了。可是贝西小姐觉得颇有点不自在,因为母亲话里似乎没带出那是荣幸之至的意思。

“站在你眼前的就是那个人。”贝西小姐说道。母亲低下头,请她到屋里坐。

她们进了刚才我母亲待的那个房间,因为过道另一头那间最好的屋子里没有生火——说实在的,自从父亲人葬以后,就再没生过火。二人落座以后,贝西小姐没有说话,而我的母亲,本想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但却没有控制住,不由得放声大哭起来。

“喂,得啦,得啦!”贝西小姐连忙说道,“不要这样!”

但是我母亲忍不住,一个劲儿哭下去,直哭到再也哭不出来时才罢休。

“把帽子摘掉,孩子,”贝西小姐说,“让我看看你。”

我的母亲特别怕贝西小姐,不敢不顺从她这个古怪的要求,即便心里十分不愿意,但还是不敢违命。因此,她按照吩咐做了。摘帽子的时候,手哆嗦得厉害,把头发弄乱了(她的头发浓密而秀美),披散在面前。

P3-5

序言

《大卫·科波菲尔》发表于1849—1850年,是一部具有浓厚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充分展现了英国19世纪中期的壮美画面。该书作者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这部作品中,狄更斯借助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经历,从很多方面对自己过往的生活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反映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与萨克雷等人一起被马克思赞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狄更斯上学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年,他的成就完全靠他自己的刻苦努力得来。他是一位高产作家,也是一位以幽默见长的文学巨匠。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叙述,将作者的部分亲身经历融人其中。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在他父亲去世六个月之后,才带着一片头膜诞生。大卫从小就遭受磨难,但他并没有向现实屈服。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未曾动摇自己的信念:不管何时何地,他始终充满自信和希望。经过种种磨砺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之后,大卫日趋成熟完美,终于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大卫诚挚、仁厚、勤劳、刻苦,作者通过他的种种经历,描绘出普通民众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与命运进行斗争的血泪史。可以说,狄更斯在塑造大卫·科波菲尔这个形象的时候,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心血。

此外,狄更斯借助漫画家经常使用的夸张和变形手法,言简意赅、妙语连珠、诙谐幽默地塑造了很多有血有肉的人物。每一个人物形象都令人印象深刻:贝西姨婆、摩德斯通先生、克拉拉、朵拉、斯宾罗先生、摩德斯通小姐、米考伯太太、爱弥丽……

在这部作品中,狄更斯深刻地揭露了金钱对当时社会的巨大腐蚀和破坏作用,反映了社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作者表面上是在描写大卫的凄惨命运,实际上是在痛斥社会的黑暗,批判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人性缺失和道德失准的现象。在批判的同时,作者不忘宣扬人道主义精神,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探索和对道德的宣扬。

整部作品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抒情色彩。作者以与众不同的视角和超越常人的笔力,奉献给全世界人民《大卫·科波菲尔》这部经久不衰的传世名作。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2:00:56